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该文主要介绍近年来国内外化学法和生物酶法制备甘油二酯油脂最新研究成果及进展。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酱油糟为研究对象,利用实验室自主研发的低温连续相变萃取技术提取其中的油脂,并对提取出来的油脂主要理化指标进行分析,选用自制的具有Sn-1,3位专一性固定化脂肪酶HM IM对其油脂中丰富的游离脂肪酸(含量为61.50%)酯化合成甘油二酯。通过酶的添加量、甘油添加量、反应温度、搅拌速度、金属离子和不同辅助脱酸处理这几个因素进行优化,得到最佳的酯化合成甘油二酯条件为:自制固定化脂肪酶00S添加量1%、甘油添加量为理论所需量的1.2倍、反应温度65℃、真空度0.098 MPa+氮吹,2 mmol K+处理固定化酶、搅拌速度120 r/min下反应10 h,酱油糟油脂的游离脂肪酸酯化率达96.36%,甘油二酯含量达48.65%(43.65%的1,3-DG、5.00%的1,2-DG)、2.24%FFA、9.31%的MG,39.80%的TG,而且酯化反应不会改变油脂的脂肪酸组成。酶法酯化处理既降低了酱油糟油脂的酸值、又富含功能性甘油二酯,对其开发再利用提供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酶法合成甘油二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介绍了脂肪酶催化合成甘油二酯的工艺及其所用固定化酶反应器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4.
油脂酶法改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改变油脂结构和组成来提高天然油脂营养性,是油脂深加工主要方向,也是油脂界研究热点。本文详细介绍应用于油脂酶法改性的脂肪酶种类和性质、酶促反应体系以及PUFA富集、结构油脂的酶法加工途径等。  相似文献   

5.
论述了酶技术在油脂精炼中的应用情况,并对酶法脱胶的工艺、参数和辅助设备进行了详述,分析了该技术的实际应用效果,以期为后续的技术改进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6.
油脂营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杨天奎 《中国油脂》2000,25(6):186-188
对油脂的营养进行了较全面的综述,对油脂的消经与吸收、甘三酯结构与脂肪吸收、胰脂酶对酶肪酸的选择性,磷脂与智力、记忆等方面进行了重点综述。  相似文献   

7.
沈玉平 《中国油脂》2021,46(2):14-19
油脂来源十分广泛,因而高效、安全、环保的提取技术在油脂工业化生产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水酶法提取油脂条件温和、绿色、安全、生产工艺简单且所得油脂营养价值较高,在不同油脂原料的提取中具有应用潜力。对水酶法提取油脂的原理和优缺点进行了介绍,重点综述了水酶法在植物油脂、动物油脂和微生物油脂提取中的应用研究进展,以及水酶法与其他辅助手段的联用,以期为水酶法油脂提取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酶法提油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该文介绍酶法提油技术研究进展、工艺种类、影响因素及今后需继续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9.
对酶法提取文冠果油脂进行了初步探讨。经对比试验中性蛋白酶的提取率最高。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结果表明:中性蛋白酶提取文冠果油脂的最佳条件为:温度50℃,酶量3%,料胚含水量12%,在此条件下酶解4h,油脂的提取率达到74.82%。  相似文献   

10.
多不饱和脂肪酸是一类对人体健康有益的生物活性物质,微藻油脂富含多不饱和脂肪酸,是天然可食用的潜在油源。利用微藻油脂开发制备型功能性油脂,替代动植物天然功能性油脂,不仅可提高天然功能性油脂的品质,解决供应问题,而且有望得到新的功能性油脂制品。对酶法制备功能性油脂的方法、常见微藻的油脂含量及其油脂的脂肪酸组成进行综述,并对酶法改性微藻油脂制备富含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单酰甘油酯、结构三酰甘油酯、功能性磷脂等功能性油脂的研究进展进行了介绍。酶法改性微藻油脂制备功能性油脂是高值化利用微藻油脂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1.
利用硅胶固相萃取柱净化,四氯化碳洗脱,从橄榄油中分离出蜡质组分,内标法定量,气相色谱测定蜡含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蜡质组成。结果表明,加标回收率为79.95%~94.03%,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85%~1.70%。GC-MS分析得出蜡质主要成分为长碳链脂肪酸和长碳链脂肪醇组成的长碳链脂肪族蜡质,相同碳数及饱和程度的蜡质有多种组成,单不饱和蜡质主要由棕榈油酸(C16∶1)、油酸(C18∶1)与相应的长碳链脂肪醇(C20~C32)组成,含量高于饱和蜡质。  相似文献   

12.
从低温脱溶豆粕超声提取大豆染料木苷,水洗纯化染料木苷粗提物.通过单因素及正交试验,优化制备高纯度大豆染料木苷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为70%、超声时间为40 min、提取温度为40℃、水洗纯化温度为90℃、染料木苷粗提物与水体积比为1∶50(mL/mL)、压滤机的压强为0.25 MPa.此条件下制备的染料木苷纯度高达...  相似文献   

13.
食用油中植物甾醇测定方法的优化及含量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杨虹  姜元荣  魏婷婷  王伟 《中国粮油学报》2011,26(2):120-123,128
研究了食用油中植物甾醇的检测方法,并将液相色谱法与薄层色谱法、实验室优化的方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优化后的方法具有分析速度快、准确性高和精密度好的优点。同时,利用此检测方法,对油脂加工过程中植物甾醇的含量进行了追踪分析,考察了油脂在精炼过程中的甾醇损失情况。另外,还对不同种类植物油的毛油和脱臭馏出物中植物甾醇的组成及含量进行了分析,为将来相关领域开发应用方面的研究提供了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14.
用分子蒸馏和柱层析的方法制备了大豆油甘油二酯(DAG)的标准样品,通过高效液相-电喷雾质谱联用(HPLC-ESI-MS)和薄层色谱法(TLC)验证了标准样品的纯度。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在UV=210 nm做大豆油DAG的标准曲线,在质量浓度范围1.0~12.0 mg/mL,大豆油DAG标准曲线线性良好。通过加样回收试验表明,加样回收率在104%~109%之间,RSD在0.69%~5.19%之间。并用该方法分析了大豆油、分子蒸馏DAG样品中的DAG。  相似文献   

15.
Soya bean and linseed oils were analysed by successive application of silver-ion and reversed-phase thin-layer chromatography and densitometry. Direct quantitative determination of all the 20 possible triacylglycerol (TAG) classes including critical pairs (SD2+S2T; M2T+D3; SDT+MDT; ST2+MT2) was performed. TAG molecular species down to 0·1% (32 in soya bean oil and 26 in linseed oil) were identified and quantified. The detection limit was 0·2 μg and the standard deviation between 0·1% and 1·0% for silver ion thin-layer chromatography (TLC) and between 0.1% and 3.9% for reversed-phase TLC determinations. The accuracy of the analysis was confirmed by the good agreement between the quantitative results for the fatty acid composition as determined by gas chromatography and as calculated from the densitometric data for the TAG composition.  相似文献   

16.
酶法提取植物油的工艺方法及特点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介绍了酶法提取植物油的多种工艺方法,讨论了有关工艺的影响因素,总结了酶法提油工艺的特点,对现有文献报道的工艺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评述。从植物油提取工艺应用的要参出发,提出了酶法提油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应用生产量大、价格低廉的酶是该方法工业化的基础,进一步提高得油率及研究提油后油料蛋白利用的技术,是酶法提油工艺发展的根本。  相似文献   

17.
甘油二酯(DAG)是指甘油骨架上一个脂肪酸被羟基取代后形成的结构酯,在人体内的代谢途径与普通油脂完全不同,具有抑制体内脂肪堆积、降低血清甘三酯水平和减肥等功效,同时也是一种多功能添加剂,在食品、医药、化工等行业应用广泛。本文针对DAG的生理功效、制备与纯化工艺以及当前应用情况展开综述,分析了工业化生产DAG的可行性并作出展望,为以DAG为代表的功能性结构脂质的开发利用提供思路和参考。  相似文献   

18.
滕召胜  周光俊 《中国油脂》1999,24(1):40-41,50
在研究油脂的水分-阻抗特性和温度-阻抗特性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智能油脂水分快速测量仪器可望解决我国油脂现场水分快速,准确测量的难题。  相似文献   

19.
PCR法定性检测食用油脂中转基因成分   总被引:16,自引:4,他引:16  
食用油脂(尤其是精炼油)被认为几乎不含DNA和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针对食用油脂中DNA含量极低、破坏严重的特点,成功地建立了食用油脂中DNA提取方法,并从中检测出玉米、大豆内源基因(IVR、Lectin)以及外源抗虫基因[CryIA(b)]和抗除草剂基因(EPSPS),为油脂进行核酸类生物性检测提供了一种简捷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为提高菜籽饼粕的综合利用价值,采用热水浸提结合离子沉淀的方法,对菜籽饼粕中的多酚类物质进行提取纯化,并制备出菜籽多酚。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得到的最佳浸提工艺条件为浸提温度50℃、浸提时间75min、液料比13:1、浸提2次;浸提液离子沉淀的较适参数组合为氯化锌为沉淀剂、沉淀剂用量为粗提液中多酚质量的1.5倍、pH6.0,在此工艺条件下,获得的菜籽多酚成品为淡黄色粉末,得率1.66%,纯度90.0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