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采用国内有代表性的焦炉进行配煤炼焦试验,探讨不同炼焦方式对焦炭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捣固、配型煤、配沥青炼焦均能改善焦炭质量。当入炉煤的挥发分较高、黏结性偏低时,焦炭质量改善的效果较为显著;采用捣固炼焦比配型煤、配沥青炼焦更能有效地改善焦炭的反应性和反应后强度。  相似文献   

2.
张建  骆春嘉 《煤化工》2019,(2):50-53
为实现焦化危废物的无害化处理,分析了焦油渣、生化污泥两种焦化危废物的特性,采用焦油渣和生化污泥制型煤、并利用该型煤进行了20 kg小焦炉配煤炼焦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配合煤中添加10%的焦油渣型煤炼焦,可提高装炉煤的堆密度和改善焦炭质量。结合焦油渣和生化污泥产量,实际生产中焦油渣制型煤按照4%的比例配煤炼焦,对炼焦生产工艺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3.
针对制约配型煤炼焦技术发展的主要因素,山西博嘉慧科技有限公司开展了“静高压型煤成型及配套设备”“高效生物质型煤黏结剂”等关键技术的研发,并依托山西焦化股份有限公司300 kg试验焦炉进行了静压成型高密度型煤协同处置焦化危废炼焦技术的研究。结果表明,成型压力控制在35 MPa~40 MPa、黏结剂加入质量分数为0.3%~0.4%时,可制得符合生产要求的型煤;型煤配入量占装炉煤体积分数30%时效果较好,装炉煤堆密度可从720 kg/m3提高到840 kg/m3,焦炭产量增加16%,在型煤中配入焦化危废后对焦炭质量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4.
改善焦炭热性能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万洋  彭靖  史媛  雷耀辉  吴琼  李凤霞  史世庄 《煤化工》2012,40(1):37-39,58
取国内具有代表性的生产入炉煤,进行常规炼焦、捣固炼焦、配型煤炼焦、配黏结剂炼焦实验,并对常规焦炭进行钝化,以探讨改善焦炭热性能的可能性。结果表明,与常规焦炭相比,捣固炼焦、配型煤炼焦、配黏结剂炼焦反应后强度平均分别提高8.39%、8.20%、5.13%;采用质量分数1.0%的硼酸、硼砂、硼酸-硼砂-二氧化硅复合钝化剂处理焦炭,可使反应后强度分别提高6.59%、8.63%、6.10%。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石油焦的特性研究及配煤炼焦试验,考察其对配煤黏结性能及焦炭质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添加石油焦会引起煤的黏结指数下降,加入石油焦配煤炼焦会降低焦炭灰分,提高焦炭硫分,降低焦炭冷强度,提高焦炭热强度。  相似文献   

6.
王进刚  曹贵杰 《煤化工》2015,43(3):34-37
为有效利用焦化生产中产生的大量除尘灰,进行了除尘灰配煤炼焦的试验研究。以不同工位收集的除尘灰为对象,在除尘灰配入比例分别为0%、0.5%、1.0%、1.5%下,进行了40 kg焦炉的配除尘灰炼焦试验及减小误差的二次配除尘灰炼焦试验。40 kg焦炉炼焦试验结果显示:在现有配煤条件下,除尘灰的配入比例为0.5%时,所得焦炭的机械强度提高,热强度变化不大;二次配除尘灰炼焦试验结果显示:除尘灰配比在某一数值前,焦炭质量有所改善,此数值与配煤黏结性有关。  相似文献   

7.
采用4种常规炼焦煤,在不同配比及堆密度下进行配煤炼焦实验,利用不同测试手段,对所得焦炭界面结合强度进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配煤炼焦过程中,当堆密度不变时,随着配煤中黏结性组分含量的提高,焦炭界面结合强度有增加的趋势;当肥煤和焦煤分别与瘦煤和气煤配合炼焦配比不变时,随着堆密度的提高,焦炭界面结合强度有增加的趋势;当堆密度为0.95 g/cm3、焦煤与气煤按4:6配煤炼焦时,所得焦炭界面结合强度BSSI达到最高值76.36%。  相似文献   

8.
为了提高低阶煤在配煤炼焦中的配入比例,以低灰低硫低阶烟煤为原料,通过热改性预处理工艺得到提质改性煤。将低阶煤与改性煤按照不同比例混合成炼焦用煤,通过5 kg焦炉试验,研究了改质低阶煤对配煤及炼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保证焦炭质量的前提下,低阶烟煤配入比例由小于3%提高到5%,5%以后焦炭质量明显劣化;改性煤添加比例为6%时,混煤黏结性最好,反应后强度增加约4%,而冷态强度变化不大。采用型煤技术可使改性煤配入量达到7%~10%,由于提高了混煤的密度,使炭化过程中半焦化阶段的收缩降低而使焦炭裂纹减少,煤中黏结组分和惰性组分的胶结作用得到改善,提高了煤的结焦性能。  相似文献   

9.
煤焦油渣属于危险废物,将其用于配煤炼焦可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介绍了目前主要的配煤炼焦成焦机理,根据配煤炼焦理论,焦油渣可作为改善焦炭质量的黏结剂,并对焦油渣配煤炼焦试验进行了可行性分析。利用40 kg试验焦炉进行了焦油渣配煤炼焦试验,确定了最佳焦油渣配比。试验结果表明,在焦油渣质量分数为3%左右时进行配煤炼焦,所得焦炭的块度、抗碎强度、耐磨强度最大,焦炭质量最好。  相似文献   

10.
高丽 《广西化工》2013,(12):35-36,10
配型煤炼焦技术可以改善煤料的粘结性,增强焦炭强度,节约优质煤资源。文章分析了配型煤炼焦对炼焦煤料性能的影响机理,介绍了新日铁配型煤和住友金属配型煤炼焦工艺,以及各焦化厂通过焦炉实验和生产实践总结的配型煤炼焦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对延迟焦化装置冷焦热水罐溢出气体中硫化氢含量超标原因进行了分析,采取了工艺改进措施,使超标问题得以解决,并提出了彻底解决硫化氢含量超标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戴兵  王文利  吴非 《广州化工》2014,(23):181-183
湘钢焦化厂炼焦用煤矿点多,分布范围广,结焦性能好的煤种占比较少,主打煤种混煤现象严重,引起焦炭质量波动,难以进一步提升质量。本文拟对2013年焦化厂来煤质量进行简要综合评价,更好的了解其质量性能指标,在生产中合理搭配使用,达到稳定和改善焦炭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对独山子石化公司焦化装置加热炉炉管结焦原因进行了分析,指出炉管结焦的判断方法及应对措施,并针对易结焦部位的结焦机理进行分析,重点从操作上提出减缓结焦的方法,也提出了设计上需改进的方面。  相似文献   

14.
银世威  蒋薇  覃柳莎  梁峰 《辽宁化工》2012,41(5):450-452
近年来随着原油性质变差,我国焦化加工能力得到快速提升,延迟焦化技术日益受到青睐,但是由于原料质量差、焦粉的沉积等原因造成的炉管结焦问题严重影响了装置的开工周期.为此本研究以乌鲁木齐石化焦化油样(加热炉进料、焦化塔进料)为原料,在高压釜中进行反应,来研究不同的温度等因素对焦化油样生焦趋势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变化范围在390 ~ 410℃之间时,随着温度增加焦化油样的生焦提前.  相似文献   

15.
《煤化工》2017,(1):64-66
结合焦化厂除尘灰工艺性质及现状,在单炉组试验的基础上,建立了除尘灰回配炼焦工艺方案。用1.0%的除尘灰替代气肥煤回配到炼焦煤中参与炼焦,所得焦炭质量保持稳定,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焦炭冷态强度,使除尘灰在焦化系统中闭路循环,在实现除尘灰高价值利用、节约煤源等方面产生了显著效益,年可产生经济效益766.5万元。  相似文献   

16.
原料劣质化对延迟焦化炉管结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淑芳 《广州化工》2012,40(16):171-173
在重油热加工评价装置上考察了不同原料热转化生焦倾向。试验结果表明,原料性质越差,生焦速率越快,生焦诱导期越短。生焦诱导期内几乎不生焦,生焦诱导期之后,生焦量迅速增加。反应温度每增加10℃,生焦诱导期约缩短一半。原料沥青质高于10%、胶质高于30%左右时,对生焦率均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7.
捣固炼焦在中国焦化工业发展中的前景与展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了我国炼焦煤源的现状、捣固炼焦的理论依据,并将捣固炼焦技术与常规炼焦方法进行了比较,指出捣固炼焦应向大型化方向发展,并提高捣固和装煤的自动化水平,发展捣固炼焦可促进我国焦化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郑文华 《燃料与化工》1997,28(3):125-132
——介绍了巨型炼焦反应器JCR-B型示范装置的结构,三年多的试验结果表明,JCR装置不仅可改善焦炭的质量,扩大炼焦用煤的范围,而且可节省能耗,大幅度降低污染物的排放量,可作为替代传统焦炉的新炉型。  相似文献   

19.
应用炼焦新技术,加强焦炉生产管理,提高焦炭质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近几年我国发展较快的炼焦新工艺技术,分析了各新型炼焦工艺技术对焦炭质量的影响程度。结合包钢焦化厂近年来炼焦及相关技术的进步,总结了焦炭生产过程的管理经验;从技术、设备和管理多角度出发,探索科学、规范、高效的提高焦炭质量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Asphaltene prepared from a Japanese coal (Akabira, 81.2 wt% C) and coal tar pitch were heat treated under nitrogen or hydrogen. Under nitrogen the initial thermal decomposition produced radicals which abstracted hydrogen from other molecules to stabilize and to produce smaller molecules and gas. The molecules from which hydrogen was abstracted as well as other radicals polycondensed to produce heavier solvent-insoluble fractions. Under hydrogen the radicals were stabilized by hydrogen gas to produce smaller molecules avoiding the production of a heavier fraction. The higher the hydrogen pressure, the smaller was the yield of heavier fraction and the larger the yield of lighter fraction. Higher temperature accelerated the production of the heavier fraction. Donor solvents could reduce the production of the heavier frac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