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新食品》2005,(18):13-13
现在,夜场的上流消费酒水仍然是啤酒和红酒,面对夜场的高加价诱惑,有很多经销商都想开辟白酒的夜场市场。白酉做夜场,在广东东莞已经实现了,但其它地区的情况不见得好。白酒做夜场,有什么利弊,应该做什么改变,您对此有信心吗?  相似文献   

2.
廖琼 《新食品》2007,(34):70
白酒的“东莞现象”自诞生以来引发了业内不少人士的争论与思考,许多人认为,除东莞外,白酒进入夜场不大可能在其他城市实现,甚至还有人断言,白酒在东莞夜场这种孤岛式的生存不会维持多久。  相似文献   

3.
《新食品》2007,(27):60-60
从某种意义上讲,白酒的财富,很大程度上来自技术上的持续进步. 笼统地看,白酒能够超越更古老的黄酒成为中国最大的酒种.根本原因在于白酒的技术创新不断。而建国后技术带来的白酒行业格局、企业利益的变化,尤为突出。在浓香天下之前,是清香天下.但随着浓香技术的不断推广和持续创新.浓香型白酒的市场迅速做大.浓香型白酒企业也得到了长足发展,  相似文献   

4.
谈资     
《新食品》2008,(19):I0003-I0003
当白酒抛弃了瓶子,在夜场就可能拥有了来来。——成都某高级酒吧开始卖水井坊.并以每杯58元的价格零售给酒客,对此,《中国酒业报导》主编郭斌如是说  相似文献   

5.
邓伟文 《新食品》2007,(18):32-33
从个体试水,到上千个品牌疯抢市场蛋糕,白酒在广东只用了短短10年;而从集聚夜场,到大面积向各类渠道进逼,洋酒品牌在广东用了则不到5年,接下来的广东酒类市场会如何走向?是优质经销商继续被洋酒收编?还是白酒坚守地盘、收复失地?众多二批商的出路又在哪里?[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程万松 《中国酒》2006,(10):22-27
2006年上半年,白酒产业呈现暂时态势,总产量183.45,同比增长37.58%。主营业务收入440.82万元,同比增长24.4%,利润总额50.26亿元,同比增长51%,主营业务利润率11.4%,比去年同期高出0.5个百分点,资金利润率4.72%,跟去年同期相比,高出0.7个百分点。我们认为,白酒产量和消费量的回弹只是暂时现象,其发展态势能否持续,尚未可知。税收政策调整,合并薯类白酒15%和粮食白酒25%的从价税为20%,税收政策向优质白酒倾斜。我们认为,国家对白酒产业的打压政策调整为扶优限劣,宏观环境更加有利于名优白酒企业,市场份额和资源配置将向名优白酒企业转移。世界卫生组织关于《西太平洋减少酒精危害计划》公布,酒精危害作为社会问题,引起业内人士高度关注。加之消费者对酒精危害意识的警醒,消费者对酒精饮料的质量安全提出更高要求,注重饮酒健康。我们认为,白酒作为烈性酒种,白酒消费结构也将继续向优质白酒转移,低劣白酒市场空间连续萎缩。白酒行业两极分化趋势更加明显,白酒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名优酒企市场份额稳步扩张。五粮液、茅台、泸州老窖、剑南春、汾酒等前五强企业,销售收入占整个白酒市场39%的份额,销售利润率均高于行业平均水平。加之国家对白酒企业生产许可证的审查和复查越来越严格,不达标的企业几年内将退出市场,名优白酒品牌将处于绝对优势。白酒板块儿效应越来越明显,川酒、苏酒、鲁酒、豫酒、徽酒、黔酒、二锅头、东北酒开始成为行业的关键词,地方名酒从单打独斗转向集团作战。川黔名酒全国高端市场频频得手,各地方名酒画地而守,占据地方中低端市场,呈对峙状态。北京、广东、江浙等白酒消费大区,各知名品牌市场角逐趋于白热化。我们认为,地方名酒在完成站地市场目标只是白酒市场新一轮洗牌的序幕,而白酒市场的洗牌运动将从品牌产品特色的对抗,变为品牌整体实力的较量。高档白酒提价,成功释放市场风险,搅动白酒行业一池春水。名酒高档产品仍然是稀缺资源。但是小部分中间流通商为了规避提价导致利润缩水,冒险经营假酒,为名酒消费埋下隐患。我们认为,我国高档白酒价格,普遍高于国际通畅性烈酒,提价的成功从某种程度上取决于我国经济和消费增长的速度。白酒品牌在市场运作方面更加务实,市场运作从盲目圈地向阵地战转变,品牌传播更加理性,不再盲目挖掘历史,挖掘文化,而是注重对社会热点事件的参与。白酒的香型结构出现变化,产品有特色的企业突出白酒产品的香型特色,树立自有的香型,如酒鬼酒的馥郁香型,口子窑的兼香型。也有一些企业开发了口味和风格独特的个性化产品,如凤兼浓等。贴牌产品出现分化,全国性贴牌品牌锐减,区域性贴牌品牌增加。我们认为,新的全国性贴牌已经不可能出现,区域市场运作贴牌产品的京酒模式将成为贴牌产品的主流运作模式。2006年,中国白酒行业可谓风波骤起,好事连连。宏观政策环境改善,产业优化组合力度进一步加大,市场消费环境相对稳定。2006年1—6月份,我国白酒行业规模以上企业产量累计183.45万千升,累计增长21.1%,主营业务收入440.82亿元,同比增长24.4%,利润总额50.26亿元,同此增长30.1%,营业费用37.61亿元,同比增长16.52,税金总额66.15亿元,同比增长21.76%,资金利润率11.4%,资产负债率48.45%。粮食白酒市场长势明显,薯类白酒大量萎缩。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白酒市场竞争激烈,市场体系不断完善,市场板块不断分化,不同的细分市场具有不同的特点,经过20多年的市场发展和建设,在竞争中逐渐形成了高档白酒市场、中档白酒市场、终端白酒市场、流通渠道市场、促销市场等。当今白酒市场正逐步走向规范。如何让白酒产品在市场中立足,是每个企业家思考的问题。因此,充分认识白酒市场现状与发展走向,让自身产品与市场建设相适应,是每个白酒企业应该重视的课题,也只有这样才能在市场竞争中占据应有的市场领域。  相似文献   

8.
《新食品》2009,(24):80-81
在大多数白酒行业人士的心中.山东市场像个围城,里面的白酒品牌难以走出去,外面的白酒品牌也很难渗入进来。最近记者在山东采访时发现.泸州老窖在山东的市场覆盖率已经很高。几乎山东市场的每个角落都能发现泸州老窖的身影。泸州老窖如今在山东市场的发展状况已经越来越受到山东白酒企业以及经销商的关注。泸州老窖能否冲破山东围城。继而成为统领山东的第一外来品牌呢?  相似文献   

9.
柳剑华 《中国酒》2013,(10):30-33
今年的白酒行业市场尤其是中高端白酒市场远远不如往年,几乎已成定局。 新形势下,要研究分析中国白酒行业未来发展方向.诸多企业发展将向何处,市场该如何实现突破等等问题,首先我们就必需对中国白酒行业的发展历史做个简单的回顾.熟知造成白酒市场步入拐点的深刻原因.然后才能真正找出整个行业未来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10.
王瑛  黄学辉 《新食品》2012,(12):165-165
2012年,酱香白酒市场大热。随着中国白酒格局、消费市场的改变,现在的白酒市场正在由金字塔型向橄榄型结构改变。更多的企业选择顺势而为,借势而上。基于酱香型白酒这个发展潜力、发展规模和发展空间,赤水坊酒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与四川仙潭集团强强联合,推出了赤水坊这一优质高端酱香白酒.  相似文献   

11.
白酒文化生命周期表明:中国白酒市场仍然处在成长阶段;白酒的特殊文化属性和民族价值决定了其特殊的不可替代性;因此在多元化文化并存、发展的当今时代.吸收了其他行业文化精华和富集中华民族文化的白酒文化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白酒文化竞争经历了从大区域到小区域的过渡;白酒文化的竞争战略也经历了文化素质到标歧立异,再到核心竞争力树立的不断提升。文化竞争是一种独特深厚的文化内涵的竞争,是非常重要的竞争手段;对此,白酒业的振兴需要白酒企业打出文化大旗,将白酒市场优势与白酒文化优势紧密相连,一方面积极建设良好的酒文化氛围.提升整个白酒行业的竞争力:另一方面也有利于保持和发展自己的产品竞争优势。(孙悟)  相似文献   

12.
朱桦 《新食品》2007,(9):34-35
红星二锅头.一个京味十足的北京品牌,迅速完成全国布局,从2003到2006年,连续四年获得全国清香型白酒销量第一名、全国白酒市场综合占有率前三名的荣誉。作为清香型白酒中唯一一个全国市场布局初步成型的企业,红星是如何一步步走向全国市场的呢?  相似文献   

13.
舒国华  吴冕 《新食品》2005,(9):21-22
未来五年.白酒行业究竟会呈现怎样的竞争态势?在市场上会出现怎样的风云变幼?白酒企业、经销商、产地、产品、市场营销等层而又会发生何种变化?……所有这些疑问。共同构成了——  相似文献   

14.
杨杉  王双兰 《新食品》2012,(14):86-87
湖北白酒市场一直是以稻花香等为代表的“浓香型天下”,武汉、宜昌、枝江都是湖北浓香型地产酒的主要市场。但实际上,随着消费者喜好的逐渐改变,特别是二三线鄂酒的突飞猛进,石花酒业、监利粮酒、三峡酒业等生产清香型白酒企业的发展壮大.现在的清香型白酒湖北产量大有逐年递增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铁犁  杨静 《新食品》2006,(20):40-41
铁犁.新食品产业发展研究所资深研究员,长期致力高端白酒的研究。本文是铁犁先生《高端白酒市场研究报告》第四章《高端白酒企业分析》的第一节《高端白酒企业扫描》,希望对高端白酒企业现象逐一分析.在此抛砖引玉.与业界人士共同探讨。[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陈靖 《新食品》2005,(6B):19-19
与风云激荡的白酒市场相比.保健酒市场在近年来一直表现得不温不火。究其原因.一是保健酒市场还缺乏领军品牌,二是保健酒企业在战略、战术方面还不够清晰,缺少一定的杀伤力。  相似文献   

17.
肖竞 《新食品》2007,(16):28-28
谈到洋酒和白酒的关联,谈到洋酒在中国市场的未来发展思路,就不能饶开全球第一大洋酒集团帝亚吉欧。最先选择和中国白酒品牌联姻,最先和中国白酒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帝亚吉欧对白酒市场的考察丝毫不亚于中国本土的企业。  相似文献   

18.
行业要闻     
《新食品》2010,(18):30-30
鲁酒抱团,立志5年内走出山东 9月5日,由中国轻工联合会和山东省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中国低度浓香型白酒发展大会在济南举行。山东省轻工业协会会长李伟鸣宣布:“山东要在3—5年内培育两家销售收入过20亿元的白酒企业、6家以上销售收入过10亿元的企业。山东要借助低度浓香型白酒和芝麻香型白酒的特色优势,在全国白酒市场重塑鲁酒品牌。”同时启动的山东低度浓香型白酒市场开拓仪式正式拉开了鲁酒抱团发展的序幕。  相似文献   

19.
季克良 《新食品》2012,(22):144-148
过去10年,国酒茅台被誉为中国白酒的奇迹。 正是在茅台酒等名优白酒引领下.中国白酒迎来“黄金十年”,尤其是酱香型白酒成为市场追捧、资本追逐的焦点。  相似文献   

20.
英木  顺路 《新食品》2012,(6):I0016-I0016
当前,“芝麻香”风生水起,作为中国酿酒大省的鲁酒阵营的代表香型,已经在全国范围内确立了领先优势。继景芝在芝麻香生产领域开花外,鲁酒中的泰山生力源、扳倒井、趵突泉、花冠酒业等企业,也纷纷加入“芝麻香”的研究行列.进军高端白酒市场,对高端白酒市场的争夺成为白酒行业的焦点。那么,芝麻香型白酒的发源地到底在哪里呢?笔者带着这一疑问,向最早提出“芝麻香”概念的景芝酒业进行了踏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