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纯棉针织物染色色差原因分析及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纯棉针织物活性染料染色色差产生的原因,阐述了前处理效果、染化料的选择、工艺曲线、染色机的参数设定及染化料的使用与色差的关系,给出了控制色差的工艺和参数。  相似文献   

2.
张彦 《印染》2014,40(9)
分析了前处理、印花和后整理工艺中,影响棉织物活性印花产生色差的因素。重点讨论了色浆处方和印花工艺条件对色差的影响;对于固色和阻燃等后整理中难以克服的色差问题,指出了相应的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3.
本文采用照片对比、多人评价的方式,对某企业底着色透明涂饰工艺的实木制品色差状况进行了调研、测试。通过对调研结果的分类比对,找出相关工件易产生色差的关键部位,分析这些部位产生色差的主要原因,探讨了解决该企业色差问题的工艺改进方案。  相似文献   

4.
张荣生 《印染》1995,21(5):26-29
本文较系统地分析了印花色差的种类及产生色差的各种复杂因素,提出了预防和修正色差的多种措施,对合理制订印花工艺和减少色差疵病,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陈世银  朱春艳 《印染》2005,31(1):19-20,31
从前处理和染色工艺条件等方面简析导致色差产生的因素,提出了预防和控制色差的措施。实践证明,必须加强各道工序的管理,广泛采用自动化控制,以减少人为因素造成的色差。  相似文献   

6.
巩继贤  李辉芹  黄文博 《印染》2002,28(4):17-18
分析活性染料用二浴法汽蒸固色工艺染深浓色时产生前后色差的原因,主要是轧槽液浓度不稳定和浸轧固色液时染料的解吸。指出应从染液轧槽,固色液轧槽中的染料浓度控制以及选择碱剂和电解质等措施来改善前后色差,并给出了生产实例。  相似文献   

7.
《印染》2016,(12)
边中色差是印染工艺中常见且难克服的问题之一。从原材料、生产管理、工艺、设备和操作等方面分析了产生染色边中色差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预防措施以及过程控制。  相似文献   

8.
张修强 《印染》2007,33(1):15-16
解决纯棉针织物染色色差问题应重视五个方面:前处理、染料选择、工艺曲线、染机参数和染色助剂,提出了防止色差产生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9.
低级棉纺纱色差成因及预防措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年来,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要求各纺织企业必须千方百计地节能降耗,只有努力地降低产品成本,才能获得更大效益,才能谋求更大的发展。科学地使用低级棉,可以在保证质量前提下,有效地降低成本。但是低级棉有着它特殊的物理性能,使用过程中极易产生质量事故,其中色差就是突出的一项。1 色差概念色差又叫黄白纱,可以分为本色色差和染色色差。本色色差就是产品在着色前显现的色差。染色色差就是产品只有在着色后才能显现的色差。本色色差产生的原因主要有:(1)配棉工艺不合理。(2)清棉工序混和不均匀。(3)各工序没有保证先纺先用。染色色差产生原…  相似文献   

10.
黄雪良 《印染》2002,28(2):12-15
从工艺、设备、操作等方面论述了纯棉织物轧染匹间色差和左中右色差产生的原因,并给出了控制与管理的办法.  相似文献   

11.
郝慧丽  蒋立敏 《印染》2002,28(9):15-16
分析轧染色差的产生原因,以及工艺条件波动对色光重现性的影响,提出了克服色差的一些措施。  相似文献   

12.
王永武  冯兴 《印染》2004,30(16):13-15,21
连续轧染染色时左中右色差由多种因素造成。文章从染前半制品、染料、轧槽、轧车、预烘与烘干、焙烘浸轧化学液、汽蒸及染色后处理等方面探讨了连续轧染染色左中右色差的成因及可采取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3.
针对有些企业用一种纺纱方法纺色纺纱小样,在小样被接受后,用另一种纺纱方法纺批次样,然而所得批次样与小样之间的色差能否被接受的问题,本文将相同配比的有色纤维混合体,分别通过环锭纺、转杯纺以及快速纺三种不同的小样纺纱流程纺成纱线,绕在纸板上,再经过测色仪测色,比较不同纺纱流程下纱线之间的色差,并对造成色差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转杯纺纱线与快速纺纱线之间的色差均值为0.36CMC(2:1)单位,环锭纺纱线与快速纺纱线之间色差均值为0.95CMC(21:1)单位,环锭纺纱线与转杯纺纱线之间色差均值为0.77CMC(2:1)单位,造成色差的主要原因是成纱方法不同,引起纱线结构与纱线表面状态不同,进而对不同波长的光线反射率也不同。  相似文献   

14.
裘柯槟  陈维国  周华 《纺织学报》2020,41(11):73-80
针对分光光度法与光谱成像技术测量相同织物颜色结果存在差异的问题,选用Datacolor 600型分光光度计、Datacolor Spectravision多光谱成像系统和HIS高光谱成像系统,分别对同一套单色全棉针织物进行测量,探讨了3种仪器测得的颜色参数和光谱反射率差异的原因及规律。通过计算不同仪器间的色差和指数光谱相似性,采用皮尔逊相关系数进行数据分析。研究结果表明,HIS高光谱成像系统重复性好,重复测量的平均色差为0.154;3种仪器测得的光谱反射率具有强相似性;相较于Spectravision多光谱成像系统,HIS高光谱成像系统的颜色结果更接近于分光光度计;Spectravision多光谱成像系统的有效像元尺寸更小,织物纹理对颜色结果影响较大,Spectravision多光谱成像系统测量的明度偏低;HIS高光谱成像系统的有效像元大小与相机工作距离成正比,适用范围更广。  相似文献   

15.
邱雄飞 《印染》2007,33(9):27-28
具体讨论了组成连续染色机的单元设备,如轧液轧辊、给液、预烘、焙烘,以及固色还原蒸箱等,与边中色差的关系。改善边中色差,应全面地分析和考虑各设备情况,不能盲目地只调节均匀轧车压力。  相似文献   

16.
分别对4组不同颜色规格的焰熔法合成蓝色尖晶石采用BFD(l:c)色差公式计算组内色差,分析得知同一颜色规格的合成蓝色尖晶石中存在颜色差异,且明度L和彩度C对合成尖晶石蓝色色差△EBF D的影响大于色调H对色差的△EBF D影响。对于低L、高H值的113#组合成尖晶石蓝色,彩度差与色差为线性负相关关系(rDE-DC=-0.366),而色调差与色差为线性正相关关系(rDE-D H=0.357),与其他组的这两个相关关系正负特征相反。在合成尖晶石的生产中应考虑颜色三要素对色差的影响,降低同种颜色规格合成尖晶石间的颜色差异,使同种颜色规格的合成尖晶石的颜色趋于一致。  相似文献   

17.
严立新 《印染》2004,30(7):26-28
密切联系生产实践,从染料性能以及轧染设备使用操作等方面分析了活性染料连续轧染生产中色差产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8.
为建立图像颜色差别评价和计算的基础数据,设计了目视评价实验。用5幅典型图像分别改变明度、彩度以及同时改变明度和彩度制作了100对测试图像,通过心理物理实验对测试图像对进行了目视评价实验,对实验数据进行了统计处理,并对实验结果与图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相同条件下主观色差等级随图像色差改变的规律基本一致,各图像的色差感觉都与色差改变量呈对应关系;相同的图像平均色差对于不同内容的图像所引起的主观色差感觉不同,视觉对低彩度图像内容的色差感觉比较敏感;改变图像彩度时,较小和较大平均计算色差与相应的图像视觉色差变化趋势相反;单独改变明度或彩度所产生的视觉色差感觉规律不同,应对明度色差计算的公式进行修正。  相似文献   

19.
秦宝石 《中国造纸》2011,30(11):72-73
简述生产中成纸色差产生的原因,重点介绍了如何优化染料添加系统来减轻纸张色差的生产实线.  相似文献   

20.
绞纱用活性染料染色打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宗耀 《印染》2002,28(11):12-13
绞纱染色大小样不符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大小样染色工艺差异在大。本文分析了大小样不符的原因,修改了原来的打样与生产衔接的工艺顺序,并分别列出8种不同的活性染料染色工艺,指出打样和染色操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