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Yarrowia lipolytica As 2.1405为出发菌株,经紫外线-亚硝基胍复合诱变,筛选到遗传性状稳定的一株高产γ-癸内酯的突变菌株C9,并对该菌株的发酵培养基配方进行优化,γ-癸内酯平均产量提高至2.04 g/L。  相似文献   

2.
产ε-聚赖氨酸白色链霉菌复合诱变选育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白色链霉菌(Streptomyces albulus)出发菌株采用紫外诱变和硫酸二乙酯(DES)化学诱变进行复合诱变处理,处理液接种于甘氨酸和多聚赖氨酸抗性平板选育。通过优化甘氨酸和多聚赖氨酸剂量、紫外照射剂量和化学诱变剂DES剂量等诱变条件,并对诱变后的菌株进行初筛和复筛,最后得到一株较高产ε-多聚赖氨酸的菌株,ε-聚赖氨酸的产量达到0.73g/L的较高水平,是出发菌株的2.2倍。经5次传代发酵表明该菌株稳定。  相似文献   

3.
双全  万月  刘俐 《食品工业科技》2016,(03):153-155
本文以从内蒙古传统发酵食品中分离的80株乳酸菌为研究对象,在GYP培养基中进行高产γ-氨基丁酸(GABA)菌株的筛选后,利用紫外线进行诱变处理,得到GABA突变菌株,并对其进行了菌种鉴定。结果表明,从80株供试乳酸菌中筛选出4株高产γ-氨基丁酸的菌株,再经紫外诱变后得到1株高产突变菌株US3-3。该菌株紫外诱变后,其γ-氨基丁酸含量为2.482 g/L,是诱变前提高1.9倍,并对其多次传代稳定性较好,经16S r DNA序列分析,鉴定为乳酸片球菌(Pediococcus acidilactici)。   相似文献   

4.
从来自全国各地120余份土样中筛选得到1株胞外葡萄糖氧化酶生产菌株1504,经培养特征、形态特征及分子生物学鉴定确定菌株1504为黑曲霉。以黑曲霉1504为出发菌株,采用紫外诱变、亚硝酸钠化学诱变以及紫外-亚硝酸钠复合诱变3种方法对其进行诱变育种,通过3步筛选的方法筛选高产胞外葡萄糖氧化酶的突变菌株。对突变株进行摇瓶发酵试验,最终选育出1株胞外葡萄糖氧化酶产酶活力较高的突变菌株UNⅡ021,该菌株产胞外葡萄糖氧化酶活力达到186.32 U/mL,为原始菌株的3.8倍,经5代传代试验表明,其产酶能力稳定。  相似文献   

5.
以干酪乳杆菌亚种(Lactobacillus casei subsp.casei)ATCC393为出发菌株,其产丁二酮能力为57.31mg/L。分别采用硫酸二乙酯、紫外及γCO60辐射诱变育种,发酵,测丁二酮产量。γCO60辐射诱变后获得2株高产菌株,丁二酮产量分别为79.73mg/L和73.06mg/L,各为出发菌株的1.39倍和1.27倍。γCO60辐射诱变的最佳条件:50Gy/min剂量率,菌液浓度108个/mL,750Gy剂量照射处理。此时致死率为99.36%。  相似文献   

6.
从火龙果果实表面上筛选出一株发酵产γ-氨基丁酸(GABA)白色菌株,经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试验和18S rDNA测序分析,鉴定为假丝酵母菌菌株(Candida.sp),命名为C2。C2作为出发菌株,分别采用紫外线(UV)和亚硝基胍(NTG)诱变方法选育高产γ-氨基丁酸菌株。与出发菌株相比,紫外诱变菌株γ-氨基丁酸产量增加了40.25%,亚硝基胍诱变菌株γ-氨基丁酸产量增加了62.83%。通过紫外线和亚硝基胍复合诱变,得到正向突变株,其中Y6突变株遗传性状稳定,γ-氨基丁酸产量达2.561 g/L,产量比诱变前提高了3.1倍。  相似文献   

7.
菌种是微生物工艺过程中的关键,在生产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以海藻糖合酶产生菌株QD17为出发菌株,经过紫外诱变和化学诱变最终选育出一株高产海藻糖合酶突变株JL-2—24,其海藻糖生产能力由出发菌株的每g干菌体可转化麦芽糖生成海藻糖927.38mg增加到2458.5mg,提高了2倍。将紫外诱变、化学诱变与空白对照可以发现,亚硝基胍诱变的效果最好。诱变株JL-2—24生长良好,经10余代传代试验,传代稳定。  相似文献   

8.
蛹虫草高产胞外虫草素和虫草多糖的诱变育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诱变获得高产胞外虫草素和虫草多糖的蛹虫草菌株.采用紫外线诱变(UV)、化学诱变(LiCl)、复合诱变(UV-LiCl) 3种方式对蛹虫草孢子进行诱变;发酵检测存活菌株的胞外虫草素和虫草多糖的含量.结果:以胞外虫草素为指标,3种诱变方式的最大正突变率分别为化学突变(29.2%)>紫外突变(28.6%)>复合诱变(26.5%);以胞外多糖为指标,最大正突变率分别为紫外诱变(35.7%)>复合诱变(33.3%)>化学诱变(27.0%).紫外诱变突变株Z-5-1胞外虫草素产量达0.842g/L,比出发菌株高311%;紫外诱变突变株Z-4-7胞外虫草多糖产量达5.250g/L,比出发菌株高148%.在连续培养5代后,仍具有较好的遗传稳定性.紫外诱变能获得较高的蛹虫草正突变率,同时能获得高产虫草素、虫草多糖的突变株.  相似文献   

9.
为获得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GABA)的高产菌株,对乳酸片球菌进行紫外线和亚硝基胍诱变及二者的复合诱变处理。以正突变为标准确定的最佳诱变条件为:紫外照射距离25cm,照射时间20s;NTG终浓度为0.3mg/mL,处理时间60min。诱变后获得了1株突变株UN-27,经连续传代10次,遗传性状稳定,平均GABA产量为5.017g/L,较初始菌株的1.062g/L提高了4.72倍。  相似文献   

10.
Yarrowia lipolytica发酵生产γ-癸内酯工艺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生物转化方法生产天然γ-癸内酯。方法: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对Yarrowia lipolytica AS2.1405菌株以蓖麻油为底物发酵生产γ-癸内酯的培养基配方进行优化。结果:在较为适宜的培养基中培养48h后,γ-癸内酯发酵产量达到0.6g/L。结论:实验结果可为γ-癸内酯发酵工艺改进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以Bacillus subtilis GXA-28为出发菌株,采用紫外、微波、氯化锂3种单一诱变及紫外-氯化锂,微波-氯化锂两种复合诱变方式进行诱变育种.经过5轮诱变,13次初筛,8次复筛,总共初筛选3554株,复筛选236株突变菌株.获得1株底物(谷氨酸钠)耐受性为出发菌株的2倍;γ-聚谷氨酸产量达24.00g/L左右(比出发菌株高出约33%)的菌株,命名为U-59.经过6代遗传稳定性试验,该菌株性状稳定.  相似文献   

12.
对基因重组菌株发酵生产γ-癸内酯的能力进行研究。对实验室构建的Yarrowia lipolytica基因重组菌株TP12与野生型菌株的生长能力及生成γ-癸内酯的能力进行比较。之后对重组菌株进行单因素条件优化,并在单因素条件优化的基础上进行正交实验优化。在最优发酵条件下,经过84h的发酵,γ-癸内酯产量最高得到3.337g/L。基因重组菌株TP12产γ-癸内酯的能力较野生型有大幅度的提高,为更高产γ-癸内酯基因重组菌的构建及其条件优化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为了提高γ-氨基丁酸产量,本研究采用紫外诱变和基因组改组技术处理筛选鉴定的产γ-氨基丁酸菌株CLYB1,并对改组后的菌株进行溶血试验和抗生素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产γ-氨基丁酸菌株CLYB1为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产量为3.95 g/L。对菌株CLYB1进行紫外诱变,得到菌株CLYB1-Y,γ-氨基丁酸产量为10.26 g/L,比出发菌株CLYB1的γ-氨基丁酸产量提高160%。通过基因组改组得到菌株CLYB1-YC,γ-氨基丁酸产量为20.19 g/L,比出发菌株CLYB1提高411%。改组菌株进行菌株溶血试验和抗生素敏感性试验,CLYB1-YC没有溶血环出现,无溶血性,对青霉素、氨苄西林、头孢曲松、庆大霉素、四环素、红霉素、环丙沙星、林可霉素、氯霉素、复方新诺明10种常见抗生素均敏感,菌株安全性良好。贝莱斯芽孢杆菌CLYB1通过基因组改组可以提高γ-氨基丁酸产量,菌株具有更好的应用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14.
玫瑰香葡萄酒专用酵母菌株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苯乙醇是玫瑰香葡萄酒主要的特征性风味物质。以发酵性能优良的葡萄酒酵母H为出发菌,采用紫外诱变和化学诱变,获得了1株适量高产2-苯乙醇的葡萄酒酵母H9-24。与原始出发菌株比较,2-苯乙醇产量提高了46.0%,高级醇总量降低了30.7%。对H9-24进行了10次传代培养,其2-苯乙醇和高级醇产量稳定,表明该菌株遗传性能稳定。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一株产γ-聚谷氨酸的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进行了紫外照射、紫外-硫酸二乙酯、紫外-亚硝基胍复合诱变筛选研究以及诱变株的摇瓶筛选研究,建立了聚谷氨酸产生菌地衣芽孢杆菌最佳诱变方法:紫外诱变8min,致死率为90.6%;紫外-硫酸二乙酯复合诱变致死率94%;紫外-亚硝基胍复合诱变致死率89.8%诱变效果最好。诱变株γ-聚谷氨酸产率最高达到了3.55%,比出发菌株1.48%提高了140%。  相似文献   

16.
复合诱变选育出芽短梗霉高产菌株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出芽短梗霉(Aureobasidium pullulans)AS3.0933为出发菌株,采用紫外-光照、亚硝酸、硫酸二乙酯诱变方法,分别研究了单一诱变和复合诱变对AS3.0933菌株对多糖和色素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紫外-光照交替处理的最佳条件为紫外7min-光复活5min-紫外9min-光复活5min-紫外11min-光复活5min;亚硝酸诱变最佳条件为亚硝酸浓度0.05mmol/L、50s;DES处理最佳条件为DES浓度2%、50min;复合诱变途径为紫外.光照诱变1代→紫外-光照诱变2代→亚硝酸诱变1代→亚硝酸诱变2代→DES诱变1代,此诱变处理得到的菌株多糖产量达到20.22g/L,是出发菌株的2.77倍,发酵液颜色浅绿色,发酵液最终pH4.09,连续传代多次,其产量性状无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17.
以红法夫酵母野生型菌株(Phaffia rhodozyma 02)为原始出发菌株,依次进行2轮紫外(UV)-氯化锂(LiCl)和60Co-γ射线诱变,以40μmol/L二苯胺为抗性筛选剂,筛选得到1株遗传稳定的高产虾青素红法夫酵母突变菌株H4-4,命名为HSC-125,虾青素产量为25.36 mg/L,是原始出发菌株P.rhodozyma 02(4.75 mg/L)的5.34倍。采用2轮UV-LiCl和60Co-γ射线复合诱变结合二苯胺作为抗性筛选剂,选育得到的高产虾青素的红法夫酵母突变株,其遗传性质稳定,展现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8.
紫外-等离子体复合诱变红曲霉产胞外多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红曲霉ZL307为出发菌株,采用紫外结合常压室温等离子体的复合诱变方法对其进行诱变。紫外诱变条件为:照射距离15 cm,功率15 W,时间90 s。等离子体诱变条件为:照射距离3 mm,注入气体氦气,气流量10 L/min,功率200 W,时间180 s。筛选得到具有良好遗传稳定性的菌株ZJ307-3,与原始菌株相比,发酵周期没有发生明显的改变,7 d时多糖产量达到550.07 mg/L,提高61.18%。复合诱变菌株多糖产量较单紫外诱变菌株提高27.58%,较单等离子体诱变菌株提高12.55%。  相似文献   

19.
采用60Coγ射线、硫酸二乙酯(DES)、原生质体紫外3种诱变方法对嗜酸乳杆菌(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NX2-6进行诱变,以期获取高产类细菌素菌株。结果表明,60Coγ射线诱变的最佳辐照剂量为2.0k Gy,DES处理的最佳条件是浓度为0.7%的DES处理菌体10min,原生质体紫外诱变最佳照射时间为20s,分别得到高产菌γ56,D47和UV156,它们的抑菌效价分别为6096.78,5384.98U/m L和6230.79U/m L,是出发菌株抑菌效价(2819.36U/m L)的2.16、1.91、2.21倍。传代表明,突变株γ56、D47、UV156具有稳定的遗传性。   相似文献   

20.
李文  董明盛 《食品科学》2018,39(16):147-153
采用复合诱变的方式提高乳酸菌发酵鹰嘴豆乳产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GABA)的能力,为开发富含GABA的功能性食品打下基础。以植物乳杆菌M-6作为出发菌株,分别进行紫外、紫外-氯化锂复合诱变,确定紫外照射最佳时间为240 s,氯化锂最佳质量分数为1.25%。采用谷氨酸钠(monosodium glutamate,MSG)平板法、纸层析法、berthelot比色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对突变株的产GABA特性进行检测,筛选到21?株GABA产量高于出发菌株的菌株,其中紫外-氯化锂诱变所得突变株UL-4产量最高,在MRSG培养基(含1%?MSG)和鹰嘴豆乳(含0.2%?MSG)里的产量分别为899.27?mg/L和369.53?mg/L,比出发菌株分别提高64.25%和30.46%,具有良好的遗传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