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建筑热湿环境是影响室内人员健康的重要因素,利用无机矿物材料自身的被动调节能力可研制成调温调湿双功能型材料。通过对非金属矿物材料的热物性、微孔结构特征及物质结构稳定性分析,论证矿物材料作为调温控湿材料载体的可行性。介绍多种矿物材料的形貌特点、改性方法及分析国内外多孔型矿物材料在调温和控湿单方面的应用情况,在此基础上综述了现有少数研究的调温调湿双功能材料的制备工艺及热湿综合性能评价指标。认为未来的研究在优化复合材料制备工艺的同时,应当考虑其温度和湿度的响应速度、材料可重复使用性及多指标衡量热湿综合性能。  相似文献   

2.
《应用化工》2022,(3):662-667
建筑热湿环境是影响室内人员健康的重要因素,利用无机矿物材料自身的被动调节能力可研制成调温调湿双功能型材料。通过对非金属矿物材料的热物性、微孔结构特征及物质结构稳定性分析,论证矿物材料作为调温控湿材料载体的可行性。介绍多种矿物材料的形貌特点、改性方法及分析国内外多孔型矿物材料在调温和控湿单方面的应用情况,在此基础上综述了现有少数研究的调温调湿双功能材料的制备工艺及热湿综合性能评价指标。认为未来的研究在优化复合材料制备工艺的同时,应当考虑其温度和湿度的响应速度、材料可重复使用性及多指标衡量热湿综合性能。  相似文献   

3.
对影响调湿材料调湿性能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影响有机调湿材料主要因素包括:材料本身的性质和结构如亲水基团的极性、聚合度、孔容和孔径大小分布、比表面积、表面状态等;影响无机调湿材料主要因素有孔径的大小及其分布、孔容积、比表面积。此外,对于调湿材料,还受到环境湿度、吸湿接触面积以及制备工艺的影响。结合以上主要因素,指出调湿材料的研究方向及其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4.
郑旭  袁丽婷 《化工进展》2020,39(4):1378-1388
利用调湿材料吸放湿特性来调节室内湿度的被动除湿技术,无需任何机械设备和能源消耗,具有较好的节能和生态效益。高效调湿材料的研制是该技术能否有效实施的前提,复合调湿材料很好地克服了单一调湿材料难以同时满足高吸湿容量和高吸放湿速度的要求,是建筑节能和材料科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将复合调湿材料分为无机-无机、无机-有机、无机-生物质、有机-生物质四大类,并针对上述分类的特点进行了系统的归纳与总结。主要概括了典型复合调湿材料的合成工艺、湿容量、吸放湿速率等调湿性能以及在建筑中的相关应用研究。同时,基于现有研究,梳理了今后研究中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以期为基于调湿材料的被动除湿技术的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5.
赵勇 《佛山陶瓷》2013,23(8):13-16
本文以煅烧铝矾土为主要原料,以煤粉作为造孔剂,采用传统烧结方法制备出高吸水率的内墙调湿砖。研究了煤粉的添加量和煅烧铝矾土的含量对内墙调湿砖性能的影响,并利用SEM对该内墙调湿砖的显微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基本配方相同的条件下,当煤粉的外加量为2%时,有助于内墙调湿砖吸水率的提高,而对其抗弯强度的影响较小;在其他原料含量不变的情况下,内墙调湿砖的吸水率和抗弯强度都会随着煅烧铝矾土含量的升高而增大;并得出优化配方,该配方所获得的内墙调湿砖的吸水率为25.94%,抗弯强度为8.31MPa。  相似文献   

6.
用聚丙烯酸、硅藻土和CaCl2对聚乙烯醇化学改性,制备了聚乙烯醇基复合调湿材料。结果表明,聚丙烯酸对聚乙烯醇微交联后材料的疏水性增加,CaCl2改性后材料的亲水性随CaCl2的加入而增加。调节不同分子量PVA的比例能有效减少材料的发粘现象。在相对湿度为30%~80%条件下放置24 h,烟丝含水率保持在11.35%~12.75%,在相对湿度为30%~80%条件下放置48 h,复合调试材料可使烟丝含水率保持在10.93%~13.30%;证明该调湿材料能有效调节烟盒内部湿度,稳定烟丝含水率,保持卷烟口感良好。  相似文献   

7.
沸石、硅藻土孔结构及调湿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调湿材料是能自动调节室内湿度的一种新型多功能材料,本文对两种多孔无机矿物:沸石和硅藻土孔径分布、比表面积以及吸湿、放湿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作出其吸湿及放湿曲线,并分析微观形貌与其调湿性能差异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环保意识的增强,以绿色、低碳、环保、资源循环利用为基本概念的建筑陶瓷,以及产品对环境的协调发展,将成为陶瓷未来发展的趋向。本文对建筑节能型被动调湿功能陶瓷的研究现状进行了阐述,并对其应用技术及市场前景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崔艳琦 《化工学报》2018,69(Z1):1-7
相变控温调湿复合材料是近来开发的新型建筑材料,由于这种材料具有发生相变时,自动吸收或者释放热量和湿气,调节室内环境空气的温度和相对湿度的特殊性能,因此,控温调湿材料的开发和在建筑中的应用研究,已经成为国内外建筑和材料领域的研究热点。相变控温调湿复合材料应用在建筑中,可以保持室内舒适的温度和湿度,不仅有利于提高人们的工作效率和身体健康,而且节约能源、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保护环境。综述了各种控温调湿材料的制备技术以及主要的热湿性能,总结了控温调湿材料的热湿理论模型,概述了控温调湿材料在建筑中的应用成效,提出了未来发展中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对国内外控温调湿相变材料的全面综述和分析将为我国的建筑和材料领域的设计和研究人员提出新的思考。  相似文献   

10.
硅交联蒙脱土调湿剂的合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11.
无机抗菌剂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介绍了无机抗菌剂的研究发展现状,评述了各种无机抗菌剂的结构特点及缓释抗菌机理,介绍了无机抗菌剂在塑料、卫生陶瓷、纤维制品等方面的应用。同时指出了无机抗菌剂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碱激发胶凝材料及混凝土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综合评述了碱激发胶凝材料及其混凝土的研究进展,总结了影响碱激发胶凝材料性能的主要因素,着重介绍了采用碱激发胶凝材料配制的混凝土性能最新研究进展,包括新拌混凝土拌合物和易性、硬化混凝土强度和抗化学侵蚀、碱集料反应、对钢筋的保护作用等耐久性问题以及硬化混凝土变形性能等,并提出当前研究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无机粉末发光材料合成的新方法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对90年代以来无机粉末发光材料合成新方法(溶液—凝胶法,沉淀法,高分子网络凝胶法,水热法,燃烧法,微波法)的特点和研究状况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4.
高俊  李师仑 《洁净煤技术》1997,3(2):35-35,48
在对天然焦和粉煤冷压成型试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可以选用的2种复合粘结剂:MJ10-B和MJ10-MJ11。试验结果表明,型煤的各项技术指标都比较好,可作为气化原料。  相似文献   

15.
用自制凝胶一沥青作复合粘结剂制备了炭素材料。通过测定不同配方、焙烧温度下试样的物理性能,认为9~#配方试样具有较好的导电性能和较高的抗压强度,沥青用量只有20%,明显低于传统炭素材料沥青用量。结果表明,凝胶一沥青复合粘结剂与石油焦粘结性能好,改变了传统的热压成型工艺。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介绍了景德镇湖田窑新挥发现的、十三世纪末期刻有“天目”铭的窑业遗物及基出土情况,并就此探讨了与“天目”研究相关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7.
研究一种煤矿安全生产中用于复合式氧气瓶的低温固化环氧树脂胶粘剂,在以多亚乙基多胺为固化剂主料的基础上,调整硫脲、2-甲基咪唑、DMP-30用量,确定其最佳质量比为1 00∶0 20∶0 03∶0 20,选择适宜的反应温度和时间,合成出完全符合实际需要的固化剂。使用该固化剂与环氧树脂及溶剂混配制胶,其固化时间小于7h,固化温度低于70℃,凝胶时间大于3h。该胶应用于气瓶缠绕粘接各项性能指标均能达到要求。  相似文献   

18.
王长远  王功勋  陶涛  祝明桥  屈锋 《硅酸盐通报》2017,36(10):3285-3291
绿色建材是具有消磁、消声、调温、调湿、隔热、防火、抗静电等性能的新型功能化建筑材料,其注重人体健康与环保,是未来新型建材的重要发展方向.我国天然海泡石资源丰富,因其具有比表面积大、吸放湿性好、吸附性强、阻燃隔热、耐高温、抗盐以及流变性能好等优点,海泡石尤其适用于调湿材料、防火材料、空气净化材料、节能保温材料及水泥基材料.本文根据国内外海泡石建材的研究及应用现状,综述了海泡石的组成、产量、特性及其用于几种绿色建筑材料中的可行性和作用机理.同时,也提出了目前尚存在的问题,对海泡石在功能化绿色建材领域的合理应用具有较好的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MoO3、V2 O5等无机层状氧化物为研究基础 ,评述了聚合物—无机层状氧化物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分析了其结构特征 ,研究表明这类纳米复合材料仍为层状结构 ,且层间距增大 ;同时分析了其性能特征及其在电致变电材料和阴极材料中的主要应用 ,并指出目前该研究领域的前沿问题 ,最后展望了这类复合材料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20.
秘色瓷新考     
赵宏 《中国陶瓷》2013,(2):60-63
秘色瓷是中国瓷器发展史上最早与皇家相联系的实例之一,因而受到陶瓷史学的特别重视。实际上秘色瓷的出现包含两方面的因素,一个是藏地密教因素,另一个则是汉地文人士大夫因素,在这两个因素之上的是皇权为维护封建统治所采取的方针策略。这表明研究瓷器,绝对不能就器论器,而是要联系封建社会的发展特性;否则的话,对一种瓷器,对一种特定的制瓷工艺的理解就会发生偏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