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地层发育特征、湖盆充填演化、盆地边缘沉积特征以及事件沉积发育规律的分析,探讨了早印支运动与鄂尔多斯盆地的沉积响应过程。研究表明,长10-长9沉积期,印支运动较弱,鄂尔多斯盆地基本继承了晚海西期以来的构造平稳的格局,湖盆开始发育;从长8沉积末期开始,鄂尔多斯盆地南部构造活动开始增强,秦岭造山带在该时期迅速隆升使北秦岭地区沿商丹断裂带发育一系列山间盆地的砾岩堆积,同时导致盆地南部海相碳酸盐岩基底遭受剥蚀,碳酸盐岩岩屑在砂岩中开始出现;长7沉积期,伴随着湖盆的强烈扩张、西南部磨拉石建造的快速堆积以及事件沉积频发,印支运动活动强烈,鄂尔多斯盆地进入板块碰撞拼接、幕式构造运动最活跃的时期;长6-长4+5沉积期,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地层中仍有震积岩出现,但凝灰岩含量急剧减少,表明构造活动的强度和频率降低,湖盆开始重新进入稳定沉降期。延长期湖盆演化随着印支运动发展经历了初始拗陷、强烈拗陷、回返抬升和萎缩消亡的完整过程,具有快速沉降、缓慢充填、沉积中心不断向西南迁移的特征。  相似文献   

2.
综合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延长组长8油层组的野外露头、岩心、测井、地震以及分析测试资料,研究了长8油层组的层序地层格架、沉积特征、沉积充填的空间展布及层序控制下的沉积演化模式。结果表明,长8油层组主要发育在长7油层组-长8油层组层序的低位体系域,进一步可划分为6个准层序组,15个准层序。层序地层对比表明,长8油层组在空间上分布稳定,无明显厚度变化,地形起伏较小,发育湖盆边缘缓坡层序构成样式。沉积砂体的成分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较低,粒度结构具有二段性,为快速堆积产物并发育波浪改造的沉积构造,具有牵引流色彩的密度流沉积特征,沉积中可见浅水虫孔、植物根迹等,总体指示浅水三角洲环境。沉积物具有受季节性气候变化控制的多期洪泛密度流沉积特征。沉积充填的垂向、剖面和平面展布特征显示,在坡缓、浅水和快速堆积的环境下,三角洲前缘区水道在前缘区频繁分叉改道,从而形成网结化前缘分布样式。其中,在长8油层组沉积早期为三角洲主建设进积时期,水道限定性强,河道砂坝广泛垂向叠置;在长8油层组沉积晚期,在湖平面上升的背景下,物源供给能力减弱,研究区内三角洲河流建设作用弱化,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受较强地改造,沉积物粒度变细,砂体的横向片状展布性增强,以加积作用、进积作用为主。整体上,长8油层组记录了一套完整的水退到水进的陆相湖盆低位充填序列。  相似文献   

3.
安塞地区延长组层序地层特征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8  
运用层序地层学原理,结合野外剖面和钻井资料,根据不同的层序界面,将安塞地区延长组划分为4个层序,自下而上为S1、S2、S3和S4。除了S4的高位体系域因剥蚀而缺失外,其它层序均由低位、水进和高位体系域组成。各层序呈现不同的堆砌样式。研究区的层序对于生储盖的组合及储层的展布以及储层的储集性能均有一定的控制作用。因此,位于最大湖进面的长7张家滩页岩成为主要的生油层;处于水进体系域的长9、长4+ 5和长1湖相泥岩既具有一定的生油能力,同时又可作为盖层;位于低位体系域的长6、长2和长3油层组是良好的储集层,而同处于低位体系域的长8油层组则是研究区的下一个勘探目的层.  相似文献   

4.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沉积层序识别及测井响应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研究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延长组的岩电关系及变化特征,以便正确判识地层层序,总结生、储、盖组合和盆地演化规律,预测盆地有利储层展布趋势,指明有利勘探沉积相带和目标.由于测井资料对碎屑岩具有很高的纵向分辨率,所以主要根据自然伽马、低自然电位和电阻率测井的曲线变化幅度、形状、接触关系以及旋回性响应特征分析延长组岩性变化特征,识别沉积相类型、确定层序、层序界面,分析层序演化特征,不仅在延长组中划分出16种不同沉积相类型、4个层序界面和4个三级层序旋回,并识别出密集段、高位和低位体系域空间关系.利用测井响应特征能够较好识别延长组层序,层序演化控制了生储盖的空间组合和发育特征,低位体系域中发育的河道砂体分选性和储集性能好,是最重要的规模储层,最大洪泛期形成的地层往往是良好的生油层和盖层.  相似文献   

5.
以三角洲-湖泊沉积体系为主的陇东地区三叠系延长组主产油层组长3、长6、长7和长8储层岩石类型主要有长石砂岩、岩屑长石砂岩及岩屑砂岩,成分成熟度普遍较低,结构成熟度中等-较好;经历了压实作用、胶结作用和溶解作用,孔隙类型以粒间孔、次生溶孔为主。纵向上,长3油层组储层物性最好;平面上,东北部储层物性明显优于西南部。优质储层多出现在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和河口坝中,碎屑组成、粒级、填隙物含量和成岩作用均对储层性能有重要影响。在陇东地区延长组中识别出简单韵律、复合韵律2大类6种类型储层物性垂向分布模式,而高频基准面旋回的升降控制着本区储层物性韵律的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6.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地震层序地层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依据Cross 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 将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地层划分为1 个二级层序, 5 个三级层序。二级层序的顶界面为侏罗系与三叠系之间的不整合面, 底界面为延长组的底, 最大湖泛面为盆地内部广泛发育的张家滩页岩。在二级层序内部, 依据沉积间断面、湖泛面、冲刷面、沉积转换面及岩性转换面, 可识别出三级层序, 并总结了层序界面在地震剖面上的特征, 依此特征对地震大剖面进行了层序解释, 分析了延长组地层纵向上的演化规律。  相似文献   

7.
地层条件下原油的密度、黏度、凝固点是衡量原油流动性能和产能的重要指标,也是影响地层压力的关键,与储集层中有机质组成密切相关。综合应用热蒸发烃气相色谱、岩石热解、核磁共振、荧光显微图像等多种储集层流体性质判别手段,分析了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延长组长8油层组有机质组成特征及其对流体性能和地层压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储集层中有机质含有较高的胶质沥青质等重质组分是导致地层条件下可动油含量低、试油与预期不符的原因;包括溶解气在内的地层条件下储集层中有机质的组成、丰度及其纵向分布特征是导致地层异常低压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8.
以层序地层学理论为指导,以地震勘探资料为依据,通过地震层序解释,明确了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层序关键界面识别标志,划分了新的层序,并建立了延长组三级层序格架.提出在延长组传统分层中存在明显穿时现象,延长组中部SQ4底界穿时最为明显,大致规律是:在湖盆中心的华池、合水地区,SQ4底界位于长7上部,向外围的北东和南西方向,SQ4底界逐渐抬升到长6_1底部.此外,还分析了新的层序划分对油气富集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层序地层与生储盖组合特征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地层层序划分方案较多。在V ail经典层序地层学理论指导下,综合利用露头、岩芯、钻井、地震和古生物等资料,通过古水深分析和层序界面的识别与划分,认为将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划分为7个三级层序更为合理,指出层序4水进体系域(生)+层序5低位体系域(储)+层序5水进体系域(盖)和层序4水进体系域(生)+层序4低位体系域(储)+层序4水进体系域(盖)是相对较佳的2套生储盖组合,并指出了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最主要的2套生储盖勘探目的层。  相似文献   

10.
郭耀华 《河南石油》2004,18(2):8-10
根据鄂尔多斯盆地南部镇原-泾川地区延长组烃源岩的有机岩石学、沉积学及有机地球化学特征将其划分为三种沉积有机相类型:三角洲有机相、滨浅湖有机相以及半深湖-较深湖有机相。其中,半深湖-较深湖有机相有机质丰度高、有机质类型以Ⅱ1-Ⅱ2为主,生烃性能最好;滨浅湖有机相中腐植组分含量较高,有机质丰度相差较大,生烃性能差-中等;三角洲有机相有机质丰度低,显微组分以腐植型为主,为非-差的烃源岩。  相似文献   

11.
利用岩石普通薄片、铸体薄片、阴极发光薄片及孔渗数据,分析了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三叠系延长组储层岩石学特征对成岩作用和孔隙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岩屑类型及含量、云母类矿物含量及碎屑颗粒粒度对成岩作用影响最大。大量泥岩、千枚岩等塑性岩屑的存在降低了岩石的抗压强度,在埋藏过程中易被挤压变形,形成假杂基充填堵塞孔隙;碳酸盐岩、中酸性火山岩等易溶岩屑的存在则可增强岩石的可溶性,利于溶蚀孔隙的形成。云母类矿物在孔隙水的参与下水化析出钾离子造成碱性环境,降低了石英的稳定性,促进了石英的压溶与缝合线的形成;另一方面云母蚀变后析出的硅铝铁成分在石英与长石颗粒周围形成绿泥石膜胶结,在粒间孔隙中形成高岭石与含铁类矿物胶结,降低了孔隙度和渗透率。颗粒粒度主要控制砂岩的抗压性和胶结强度。  相似文献   

12.
采用井-震结合的方法将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延长组长6-长7段划分为1个长期基准面旋回和5个中期基准面旋回。研究区延长组长6-长7段浊积岩主要发育在中期基准面旋回下降半旋回的中晚期和上升半旋回的早期,分布于辫状河三角洲前缘前端斜坡及平原区古地形低洼处,其展布范围随长期基准面的下降逐渐向湖盆中部迁移,这种分布特征主要受控于4个因素:盆地及周缘大地构造背景在宏观上控制着浊积岩的发育;区域构造活动为浊积岩的发育提供了一定的触发机制;基准面旋回的变化控制着浊积岩的发育及分布范围;前三角洲地区古地貌决定三角洲前缘浊积体运移方向和沉积位置。陇东地区浊流沉积具有优越的成藏条件,是长庆油田增储上产的重要接替领域。  相似文献   

13.
通过烃源岩地球化学数据分析、测井有机碳计算、生烃潜力法及生排烃史模拟,研究了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长7段有效烃源岩的分布、生排烃史及排烃强度。长7段有机碳含量大于1.0%的暗色泥岩(含油页岩)厚度主要为20~90 m,平均有机碳含量主要介于2%~9%,其有效烃源岩分布以w(TOC)=1.0%和Ro=0.7%为界限,具有大面积广覆式分布的特征;长7段有效烃源岩在侏罗纪末期开始成熟生烃,主要在早白垩世早期(140~130 Ma,Ro≈0.7%)开始排烃,至早白垩世末期(100 Ma)达到生排烃高峰(Ro≈1.0%),最大产油率接近400 mg/g,排油率达308 mg/g,晚白垩世以来的区域性构造抬升使得生烃停止;长7段有效烃源岩排烃强度主要分布于(10~250)×104 t/km2,具有强排烃特征,以长6—长8段致密油为主的延长组油藏主要分布于排烃强度大于20×104 t/km2的地区,油气具有近源短距离富集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鄂尔多斯盆地中西部三叠系延长组裂缝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叠系延长组是鄂尔多斯盆地油气勘探和开发的主力层系,多为低孔、特低渗储层,其裂缝的发育 期次和发育特征严重影响着油气的运移、聚集和成藏,同时也控制着油气藏后期的改造。以研究区现有的 FMI 和STARII 成像测井资料所解释的裂缝数据为基础,结合岩心观察,对裂缝的发育特征进行了综合分 析,提出鄂尔多斯盆地中西部三叠系延长组地层主要发育高角度裂缝和直立裂缝,走向主要集中在近东 西、北东、近南北以及北西向;区内裂缝在纵向上呈典型的聚敛型分布。进一步探讨了裂缝发育的控制因 素,认为除构造应力场外,岩性与岩层厚度也是影响该区延长组裂缝发育程度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基于47 口井取心资料及130 口井测井资料,综合分析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三叠系延长组长82亚段浅水三角洲主要砂体类型,明确累计厚度大于20m的厚层砂体分布特征,并划分厚层砂体成因类型.根据研究区厚层砂体的形态和发育位置可将其分为两类:第一类厚层砂体呈"宽条带状"分布于平均高水位线及平均低水位线之间;第二类厚层砂体沿平...  相似文献   

16.
下寺湾地区延长组长8 储层属典型的低孔、低渗砂岩储层。裂缝可作为低渗透储层的有效储集空间 和主要渗流通道,对油气聚集成藏及开发具有重要作用。裂缝特征及识别是该区储层评价研究的重要内 容。基于下寺湾地区的区域地质、测井、钻井和岩心等资料,从构造应力场研究、薄片观察、常规测井识别 等方面对该区长8 储层的裂缝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通过古构造应力场与现代构造应力场的对比, 确定了研究区裂缝发育的优势方位为北偏东70°;通过岩心薄片分析,认为研究区长8 储层微裂缝发育,连 通性较好;应用“深侧向电阻率与声波时差交会图”与“常规测井裂缝响应特征”相结合的裂缝识别方法,对 该区单井裂缝进行识别,认为常规测井资料识别的裂缝多发育在泥岩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