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山地城市径流污染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重庆主城某大学校园为例,对路面、屋面和绿地等3种典型的城市下垫面径流水质进行了监测,指标包括pH、悬浮固体(SS)、化学需氧量(COD)、氨氮(NH3-N)、总磷(TP)等。研究结果表明:除TP外主要污染物质的平均浓度均超过地表水环境Ⅴ类标准,降雨径流SS的平均浓度可高达1.73×103mg/L,COD和NH3-N平均浓度可高达76.25 mg/L和3.67 mg/L;存在显著地初期冲刷效应,混凝土路面的SS、COD、NH3-N的初期径流浓度分别为2.33×103mg/L、106.4 mg/L、5.64 mg/L,初期径流浓度相当于全场降雨径流浓度的2-4倍左右,其最高值出现在产流后10~15 min内。对比3场不同降雨强度下的径流水质,降雨强度越大,径流污染物浓度越高,其中降雨强度对大坡度路面的地表径流污染物浓度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2.
西安市降雨水质变化规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西安市降雨过程中不同下垫面径流雨水水质分析,研究了雨水中污染物来源及水质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西安市径流雨水中SS、COD、NH3-N、TP均超过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的Ⅴ类标准;其中SS、COD、TP主要来源于径流过程雨水对下垫面的冲刷,NH3-N主要来自源于降雨对大气的直接淋洗;径流雨水中各污染物浓度随降雨历时呈下降趋势,最终趋于稳定;雨水径流污染物SS与COD、TP、NH3-N的相关性较强,说明污染物质多以SS形态存在,控制雨水径流污染和雨水处理的关键是去除雨水径流中的SS.  相似文献   

3.
太湖五里湖非点源污染的时空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非点源污染的产生过程入手,研究了五里湖非点源污染随降雨类型、下垫面特征和季节的变化特征。研究发现:(1)连续型降雨径流中污染物浓度具有先快速升至最高值、再随降雨历时逐渐减小的特征,降水初期雨滴的溅蚀力是径流中污染物浓度升高的限制因子,降水中后期限制因子转变为下垫面残存的非点源污染物数量;(2)间歇型降雨污染物浓度随整个降雨历时呈现锯齿状变化的特征,原因是间歇型降雨持续时间较长,降雨期间某些集水区污染源将新的污染物质输送到地表,污染物积累效应被凸现显出来;(3)非点源污染物浓度的月份变化曲线呈锯齿状,是污染物累积作用、消减作用、前次降雨的影响、雨强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4)非点源污染物的空间变化特征主要是由下垫面性质的差异、污染物来源的不同、污染程度和管理方式的差异造成的。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植草沟对降雨径流污染的削减效果,于校园绿化带路段建立植草沟示范点,并在研究校园总体降雨水质和不同下垫面降雨径流特性基础上,开展植草沟对屋面雨水和地表径流中污染物的控制效果研究。结果表明,校园降雨径流中COD和NH3-N浓度较高,需进行控制;且屋面雨水相较于道路径流水质污染更为严重,可能的原因是沥青油毡屋面材料中有机物的释出增加了径流水质的有机物污染程度;屋面雨水降雨初期污染较为严重,但屋面雨水与道路径流各污染物浓度随着降雨历时的延长均呈现逐渐下降并趋于稳定的变化规律;植草沟对屋面雨水COD的去除率为59%~98%,浊度的去除率为50%~83%,TP的去除率为59%~93%,NH3-N的去除率为49%~88%。可见,渗透型生态植草沟作为一种植被生态排水沟渠,有助于减少不透水下垫面的覆盖程度,对控制城市面源污染效果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5.
了解径流水质变化规律是控制与治理径流污染实现雨水资源化的前提和基础.通过对济南城区不同下垫面多次降雨事件不同降雨历时的雨水径流进行采样并检测,分析了济南雨水径流的水质特性、雨水径流冲刷规律及其主要影响因素.试验结果表明:不同下垫面雨水径流水质差异大,初期径流中污染物质含量高,随降 雨历时的延长径流中污染物浓度迅速降低,径流水质受局部环境影响明显,SS与CODCr 、TP、TN等污染指标具有较好的正相关性等特性,并模拟得出济南不同下垫面径流污染物浓度变化模型,分析了初始径流中的污染物浓度、综合冲刷系数K等影响冲刷规律的主要因素,提出了雨水水质控制与利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酞菁蓝生产废水中含有COD1 657 mg/L,BOD1 048 mg/L,NH3-N895 mg/L,Cu2+25.6 mg/L,采用物化、生化组合处理工艺,出水各项污染物指标均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的一级指标。COD去除率90.7%;BOD去除率88.5%;NH3-N去除率99.1%;Cu2+去除率99.2%。本方法操作简单,工艺流程合理,处理效果好,可操作性强,环境友好。  相似文献   

7.
再生水深度处理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臭氧-过滤-活性炭工艺深度处理济南市水质净化二厂再生水的试验,结果表明:在原水水质浊度范围为0.5~1.5NTU,CODMn浓度范围为1.0~2.5mg/L,NH4+-N、NO2--N和NO3-,-N浓度分别为0.6~2.3mg/L,0.05~0.15mg/L和7.2~15mg/L情况下,浊度平均去除率为71.52%,CODMn的平均去除率为36.12%,NH4+-N和NO2--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27.33%和67.2%,NO3--N的去除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城市绿地调控城市降雨地表径流污染的有效性和可行性,采用室内土柱模拟试验,研究植被覆盖、径流污染物浓度、土壤层深度、地下水、水力负荷与停留时间对城市绿地削减污染物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低、中和高3种雨水径流污染物浓度水平(CODCR为68、137、550 mg/L;TN是3.01、7.51、30.06 mg/L;TP为0.29、0.69、2.73mg/L;NH4+是0.44、1.61、2.19mg/L),水力负荷为3.5、3.0、2.5cm/h,持续进水1h条件下,城市绿地具有良好且稳定的污染削减能力,对CODCR、TN、TP、NH4+的平均削减率分别达到41.52%、78.96%、84.68%,50.21%、70.23%、60.91%,73.18%、95.88%、94.99%,62.72%、55.16%、69.98%。受土壤复氧能力和水力停留时间的限制,绿地覆盖对污染物CODCR与TN削减率的影响不明显。城市绿地污染削减率随着降雨地表径流污染物浓度的升高而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城市绿地对雨水地表径流污染削减作用主要发生在深度35~65cm土层内。城市绿地对低、中和高污染浓度水平各污染物削减率随着水力负荷的增加而降低。  相似文献   

9.
为了给北京市城区雨水利用提供基础数据.基于近几年北京东南城区17场典型的自然降雨和不同下垫面径流雨水水质检测结果,分析了雨水的水质特性及其化学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北京东南城区自然降雨和地表径流雨水水质为重碳酸盐钙组Ⅰ型;雨水水质已经受到一定程度的污染,主要污染物为有机物和含氮化合物;雨水的pH值与雨水中碱性粒子浓度呈显著的正相关性;水的稳定性主要受CaCO_3溶解沉淀过程控制,除机动车道径流雨水为沉积性水质外,自然降雨和其他地表径流雨水多呈侵蚀性.因此,在城区雨水利用过程中应注意雨水水质污染和工程设施侵蚀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固定化藻类可以对人工配制的市政污水进行深度处理,其去除效率及影响因素有待深入探讨。实验研究了氮、磷含量和氮磷比例等因素对污水中NH4+ N和PO43- P的去除效率的影响以及处理过程中藻类的生长变化。结果表明,当氮磷比例为5∶1~10∶1(NH4+ N含量为15mg/L或PO43 P含量为1.5mg/L)时,藻细胞的增长量较大,最高达到96.0%。同样条件下对氮,磷的去除效率亦较高,对NH4+-N的最大去除量为9.263mg/L,最大去除率为92.3%;对PO43--P的最大去除量为2.32mg/L。  相似文献   

11.
以重庆地区5种用地类型为例,探讨了城市暴雨径流中氮赋存形态的分布特性。研究结果表明,总氮的场次降雨平均浓度(Event Mean Concentrations,EMCs)以交通干道最高(10.6mg/L),校园汇水区最低(2.4mg/L);交通干道和商业区暴雨径流氨氮的EMCs(3.4~4.6mg/L)明显大于水泥屋面和瓦屋面(1.2~1.6mg/L)。尽管初期暴雨径流总氮的平均浓度(Partial Event Mean Concentrations,PEMC10)大于EMCs,但氮赋存形态构成并未发现明显区别;氮以溶解性总氮为主(占总氮的73%~82%),而溶解性总氮中又以无机氮为主(占总氮的63%~82%);商业区、水泥屋面、校园综合汇水区、瓦屋面暴雨径流中氮赋存形态所占比例最高的均为硝酸根,分别占各自总氮浓度的39%、39%、44%和52%,而城市交通干道的总氮浓度中比重最大的组分为氨氮,占总氮的43%。改良暴雨管理措施可有效提高暴雨径流中总氮的去除率,其关键为人工创造反硝化所需要的条件,延长暴雨径流在控制系统内的水力停留时间,并选择低氮含量的填料作为控制系统的使用材料。  相似文献   

12.
试验采用实验室装置和现场中试装置以阜阳金种子酒厂废水为进水,采用IC厌氧反应器+SBAR反应器中试处理工艺,IC厌氧反应器的进水COD和NH4+-N浓度分别为30000mg/L和160mg/L,出水浓度COD和NH4+-N达到1000mg/L和70mg/L左右,一、二级IC厌氧反应器COD去除率分别达到85%、75%以上,NH4+-N去除率分别在22%、17%左右;SBAR反应器的水力停留时间是480 min,COD容积负荷达到4.0 Kg COD/(m3d),出水COD、NH4+-N去除率分别稳定达到在92%、79%以上,出水pH值在7.0以上.该工艺处理最终出水COD和NH4+-N浓度则分别低于100mg/L、10mg/L.出水均达到《发酵酒精和白酒工业水污染排放标准》(GB27631-2011).  相似文献   

13.
将ABR反应器与MBR反应器相结合,构建ABR/MBR优化组合工艺(CAMBR),并用于处理城市污水(pH6.5~8.5,温度25±1℃)。结果表明,CAMBR反应器在HRT为7.5 h,回流比为200%以及DO为3 mg/L时,反应器运行稳定,出水达到了《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一级A标准。出水COD、NH4+-N、TN和TP的平均浓度分别为24、0.4、10.6、0.31 mg/L;对应的去除率分别为93%、99%、79%和92%。膜池强化了系统去除功能,对NH4+-N、TN和TP的去除率分别为13%、10%和18%。  相似文献   

14.
缺氧/好氧/MBR处理生物发酵废水的中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缺氧/好氧/MBR中试系统应用于生物发酵废水回用,考察了系统的启动、驯化和运行过程.结果表明:缺氧/好氧/MBR处理厌氧(IC)出水能完全满足该公司生物发酵用水(COD〈150 mg/L,氨氮〈1.0mg/L,pH值7~8,SS〈2.0mg/L)的水质要求,且该工艺具有工程费用低、运行稳定、操作方便等优点.  相似文献   

15.
对丹拉高速公路K10+428分离式立交桥基础工程施工中孔口坍塌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简要介绍了孔口坍塌的预防措施和简易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6.
UZBAF对生活污水进行碳氧化/NH4^+—N硝化一体化处理的研究结果表明:NH4^+—N进水容积负荷Ni是影响处理效果的重要因素,当Ni〈0.8kgNH4+—N/m^3·d时,出水NH4^+—N浓度〈10mg/L.  相似文献   

17.
本文采用Mg SO4·7H2O和Na2HPO4·12H2O,使含有高浓度NH3-N废水中的氨生成Mg NH4PO4·6H2O结晶沉淀,以此回收废水中高浓度NH3-N.本研究考察了p H值、反应时间t、试剂用量配比对废水中NH3-N去除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反应的适宜p H值为8-10之间,过高的p H会破坏形成的晶体结构,导致固定氨从Mg NH4PO4·6H2O中游离出来,对氨氮去除产生不利影响.在参数值p H值为8.0、反应时间t为20min、各试剂离子的量的比Mg^2+∶NH4^+∶PO4^3-=1.5∶1∶1.5的最佳条件下,废水总中NH3-N浓度由初始1 981mg/L降低至5mg/L,去除率达95%.化学沉淀法在回收废水中高浓度氨氮的同时,形成了鸟粪石结晶沉淀,是一种优良的缓释肥原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