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通过种子乳液聚合法合成含氟丙烯酸酯共聚乳液,探讨增溶剂β-环糊精(β-CD)用量、引发剂过硫酸铵(APS)用量、反应温度、含氟单体甲基丙烯酸十二氟庚酯(DFHMA)用量、乳化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用量对单体转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β-CD的加入对单体最终转化率影响不大,且单体的转化速率随着β-CD用量的增加而降低;APS含量为0.6wt%时,所得共聚乳液转化率高,稳定性好;最佳反应温度为80℃;转化率随DFHMA含量的增加而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2.
以环氧树脂(E-44)、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70)和甲基丙烯酸十二氟庚酯(DFMA)为改性单体,用预乳化-半连续乳液聚合方法合成了含硅氟的水性环氧丙烯酸乳液,并研究了E-44、KH-570和DFMA含量对乳液和涂膜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当E-44含量为参加反应单体总量的10%、KH-570为5%、DFMA为10%时,合成的乳液固含量为33.73%、反应程度为98.33%、凝胶率为0.39%,乳液及其涂层性能达到了GB/T 20623—2006《建筑涂料用乳液》标准。红外光谱分析结果显示了E-44、KH-570、DFMA与苯丙单体发生了共聚,粒度分析结果表明乳胶粒子达到了纳米级别且分散性良好。  相似文献   

3.
KPS-SHS 引发丝胶与甲基丙烯酸甲酯接枝共聚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过硫酸钾(KPS)-亚硫酸氢钠(SHS)氧化还原引发体系,在水介质中,引发丝胶(SS)和甲基丙烯酸甲酯(MMA)进行接枝聚合,借助FTIR对接枝共聚物进行表征,结果表明MMA被成功接枝到SS大分子链上.此外,考察了单体浓度、引发剂浓度、反应温度和时间对接枝聚合反应的影响,在保持丝胶质量浓度为10g/L不变的情况下,得到接枝聚合反应的最佳聚合条件如下:[MMA]=0.4mol/L;[KPS]=[NaHSO3]=6.25×10-4mol/L;t=70℃;t=60min,并提出了可能的接枝聚合机理.  相似文献   

4.
聚氨酯与丙烯酸酯共聚乳液的制备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对影响制备稳定聚氨酯丙烯酸酯乳液共聚的因素作了初步的讨论。讨论了乳化剂的配比、乳化剂的用量、聚氨酯的用量对共聚乳液的影响。要得到相对较稳定的共聚乳液, 乳化剂用量应大于9 % ; 乳化剂的配比可在十二烷基硫酸钠与OP- 10之比1/7 ~1/5 之间; 聚氨酯用量应少于5 % 。  相似文献   

5.
本文讨论了烯丙基类端基聚氧乙烯(PEO)大单体与苯乙烯进行自由基型以及阳离子型的共聚。采用BF_3·(OC_2H_5)_2催化体系进行PEO大单体与苯乙烯阳离子共聚时,所得共聚物具有较自由基引发体系为高的接枝数,但共聚产率仍相对较低。采用Al(C_2H_5)_3为催化剂或采用甲基烯丙基为端基的PEO大单体为中间体时,所得共聚物具有更大的接枝数和高的产率。  相似文献   

6.
探讨了丙烯酸与醋酸乙烯的共聚原理,研究了单体用量、PVA用量、引发剂用量、乳化剂型号及反应温度对乳液初粘性及粘接强度的影响,并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研究结果表明:与聚醋酸乙烯均聚乳液相比,二元共聚乳液不仅提高了粘接强度,而且有良好的初粘性,再者还可减少醋酸乙烯用量,降低了原料成本。  相似文献   

7.
探讨了丙烯酸与醋酸乙烯的共聚原理,研究了单体用量、PVA用量、引发剂用量、乳化剂型号及反应温度对乳液初粘性及粘接强度的影响,并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研究结果表明:与聚醋酸乙烯均聚乳液相比,二元共聚乳液不仅提高了粘接强度,而且有良好的初粘性,再者还可减少醋酸乙烯用量,降低了原料成本。  相似文献   

8.
用乳液聚合方法合成了含硅氟苯丙乳液,用sol-gel法制备出不同尺寸的纳米、微米SiO2,并用氨基硅烷偶联剂(KH550)对SiO2粒子进行表面改性,改性后的SiO2粒子加入含硅氟苯丙乳液中制得复合涂层。使用透射电镜(TEM)、扫描电镜(SEM)、红外光谱(FTIR)、水接触角(WCA)测试,研究了含硅氟苯丙乳液合成和SiO2表面改性的机理,考察了涂层表面的微观形貌与润湿状态的关系,结果表明涂层水接触角153°,为超疏水表面,而且能在-10~90℃的冷、热处理后保持超疏水性能。热重分析(TGA)显示,复合涂层热稳定性良好。  相似文献   

9.
有机硅氧烷/丙烯酸酯无皂乳液共聚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离子型共聚单体苯乙烯磺酸钠(NaSS)及非离子型共聚单体甲基丙烯酸-β羟乙酯(HEMA)为功能单体,以过硫酸钾为引发剂进行了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无皂乳液聚合研究.讨论了反应温度、功能单体用量、功能单体配比以及有机硅加入顺序等因素对乳液聚合及乳液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反应温度为78~80,℃,功能单体用量为0.4%(NaSS:HEMA=3:1)时,采用种子乳液聚合可以得到稳定的丙烯酸酯无皂乳液;有机硅先加、后加均可得到稳定的硅丙乳液;有机硅加入后,保温阶段易出现凝胶;采用有机硅后加,先热引发、后氧化还原,复合引发体系聚合稳定性较佳.  相似文献   

10.
报道了用溶液聚合法合成一类新型水凝胶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甲酯与苯胺三元共聚凝胶.性能测定表明该三元共聚凝胶具有吸水性和盐敏感性;当pH值、温度、离子强度等外部环境变化时,出现体积相变.  相似文献   

11.
稀土配位催化聚合甲基丙烯酸甲酯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本文首次报导应用稀士配位催化剂聚合甲基丙烯酸甲酯的研究结果。研究了5种配体的钕盐,苯、甲苯、加氢汽油。正己(?)、乙酸乙酯、二氧六环、THF等7种溶剂对聚合的影响以及烷基铝和钕盐的摩尔比、聚合温度等对聚合的影响。所得聚合物含有75%的间同结构。此外,研究了聚合条件对聚合物分子量和结构的影响。聚合物的GPC谱图存在两个明显的分离峰,说明聚合体系中可能有两个活性中心。  相似文献   

12.
玻璃化转变是非晶高聚物的重要现象之一,如何比较不同测量手段所得的结果,已成为玻璃化转变的一个公开问题.研究了降温速率对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动态力学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缓慢降温的测量条件下,降温速率并不影响α内耗峰的峰温Tα.由此可推断,即使在低频测量时,Tα和用示差扫描量热法测得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在数值上相差不大,但是这两个温度在本质上是不同的Tα几乎不依赖于降温速率(至少在缓慢降温的情况下),而Tg具有强烈的降温速率依赖性.最后尝试研究了快速降温条件下聚甲基丙烯酯的动态力学行为.  相似文献   

13.
对小试和中试所得的苯乙烯(ST)-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共聚物珠粒进行了分子量、密度、粒度分布和单体残留量的测定,说明熟化温度将影响共聚物的物理性能,为进一步工业化提供了可靠的实验数据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采用悬浮聚合法,以甲基丙烯酸十六酯、苯乙烯(St)为聚合单体、明胶为分散剂、过氧化苯甲酰(BPO)为引发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制备高吸油性树脂.测试树脂的吸油性能,并采用蒸馏水法对树脂的再生工艺进行研究.实验最佳工艺条件如下:当温度80℃、反应时间6h时,所得树脂的吸油性能最为理想,吸油率为19.6 g...  相似文献   

15.
为了优化甲基丙烯酸甲酯 (MMA)聚合反应的条件,提出将合成的新型稀土钕精氨酸Schiff 碱配合物作为催化剂,催化MMA的聚合.采用核磁共振1HNMR、黏度测量及凝胶渗透色谱 (GPC) 等方法对聚合物的立体规整度、黏均分子量和相对分子质量分布分别进行表征.实验表明,当该配合物用量与单体MMA物质的量比为0.05% 时,无需助催化剂,在80 ℃ 反应20 h,聚合反应的转化率高达93%,聚合物的黏均分子量达到8.3×105,说明该配合物具有优良的催化活性,优化了MMA聚合反应条件.  相似文献   

16.
以聚合松香(PR)与甲基丙烯酸-β-羟乙酯(HEMA)的酯化物(PRH)为单体,采用自由基溶液聚合方法制备了PRH与苯乙烯(St)的共聚物(PRHS)。探讨了单体比例、反应温度、引发剂用量和反应时间对共聚反应的影响。用红外光谱、热重分析和差示扫描量热分析对产物的结构、热稳定性和玻璃化转变温度进行了测试表征。结果表明:成功合成了酯化物PRH与St的共聚物PRHS;共聚物的热稳定性高于酯化物,苯乙烯用量越多,共聚物热稳定性和玻璃化转变温度越高;PRH与St共聚较佳的反应条件为:mPRH∶mSt=1∶2;反应温度为110℃;m(引发剂)∶m(单体)=1%;反应时间为8 h,在此条件下,产率达70.14%。  相似文献   

17.
以硝酸铈铵为引发体系,研究了罗布麻纤维与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酸乙酯(EA)接枝共聚反应的过程,讨论了铈离子浓度、单体浓度、反应体系酸度、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及浴比对接枝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过硫酸铵引发MMA与苎麻纤维的接枝共聚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过硫酸铵为引发剂,使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与苎麻纤维进行接枝共聚,考察接枝条件对接枝反应的影响,得到MMA与苎麻接枝共聚的最佳条件。研究采用引发剂与苎麻纤维预作用和接枝共聚反应期间滴加引发剂的方式,较好地解决了以过硫酸铵引发剂制备改性纤维素均聚物较多,接枝效率低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首先分析了乳液共聚合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物理和化学变化,然后从以下几个方面回顾了各种不同的乳液共聚合数学模型:乳胶粒形成,乳胶粒自由基浓度,分子量分布和长链分支,单体在各相间的分配,速率常数的计算及竞聚率等。  相似文献   

20.
以十二烷基磺酸钠(SDS)为乳化剂,将2种茂金属化合物CpTiCl3和CpZrCl3·DME成功应用于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和苯乙烯(S)水相均聚及共聚合反应中,以1H-NMR和GPC表征了聚合物.详细考察了时间和温度对聚合反应的影响.在聚合反应温度为55 ℃、反应时间为15 h、用水量为10 mL以及 CpTiCl3和单体的物质的量比1∶100的条件下,甲基丙烯酸甲酯(MMA)聚合转化率高达92%,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和聚苯乙烯(PS)的重均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7.78×105和10.50×105,相对分子质量分布分别为4.39和3.35,PMMA的间同摩尔分数为56%.当投料比(即苯乙烯和MMA的物质的量比)为1∶1,而其他条件不变时,所得共聚物的重均相对分子质量为15.00×105,相对分子质量分布为3.45.在聚合反应温度为55 ℃、反应时间为15 h、用水量为20 mL以及CpZrCl3·DME和单体的物质的量比为1∶100的条件下,PMMA和PS的重均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15.00×105和4.27×105,相对分子质量分布分别为3.50和5.8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