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杏树岗油田储层保护和改造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针对杏树岗油田低渗透储粘土矿物含量较高,储层伤害较严重及注水井存在着吸水能力差的问题,在杏树岗油田低渗透储层敏感性研究的基础上,研究了储层保护和酸化改造配套技术,室内实验和现场试验表明,该配套技术能有效提高注水井吸水厚度,增强油层吸水能力,并且现场施工成功率较高,有效期较长,可以满足杏树岗油田低渗透储层注水开发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杏树岗油田低渗透储层粘土矿物含量较高 ,储层伤害较严重 ,注水井存在着吸水厚度低、吸水能力差的问题。文章在杏树岗油田低渗透储层敏感性研究的基础上 ,研究了CY0 1油层保护技术和CY0 2油层酸化改造配套技术。室内实验和现场试验表明 ,该配套技术能有效提高注水井吸水厚度 ,增大油层吸水能力 ,并且现场施工成功率高、有效期较长 ,可满足杏树岗油田低渗透储层注水开发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储层三维地质模型可以定量地表征储层的空间几何形态及物性特征,是反映地质特征三维空间变化与分布的数字化模型。采用地质条件约束下的随机建模方法建立杏树岗油田X4区西部三维地质模型。综合利用地质、地震和测井资料建立构造模型;用地质研究的沉积相图采用确定性建模的方法建立储层微相模型;按相控建模的思路,优选球型变差函数模型,以序贯高斯模拟方法对研究区储层参数进行模拟,建立储层参数模型。验证结果表明,杏树岗油田X4区西部三维地质模型与实际地质情况符合较好,为油田开发调整、后期开发方案编制、挖潜剩余油提供了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4.
为减少井涌现象的发生,提高钻井、固井质量和堵漏一次成功率,开展了漏失压力预测方法研究。根据破裂压力计算模型对漏失压力进行了理论分析,得出了漏失压力计算公式,并给出相关参数的确定方法。利用该计算模型,在杏树岗油田对计算结果进行了实际检测,在喇嘛甸、萨尔图、杏树岗油田又进行了现场实际验证。实践证明,该方法既有一定的现场适用性,又具有较强的理论性,符合率较高,易于在现场实际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作为大庆长垣油田三维地震与多学科研究课题中的一个先导性研究项目,以杏树岗油田杏56区块为研究区,在精细地质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充分利用三维地震资料,采用地震属性分析和地震反演技术分别对储层砂体厚度进行了平面预测和井间砂体连通性分析。通过研究,形成了一套大庆长垣油田井震结合储层预测配套技术,在长垣油田多个区块应用,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6.
低渗透油田水平井压裂改造技术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围绕低渗透油田开发技术问题,为攻克水平井规模应用的瓶颈技术,突破储层改造技术难题,开展了水平井低渗透储层改造技术攻关,包括水平井对低渗透油藏的适应性研究、水平井与井网的匹配关系研究、压裂改造基础研究、水力分段射孔压裂研究、机械分段压裂技术研究、限流压裂技术研究,初步形成了水平井分段压裂配套技术,主体关键技术研究已经取得突破性进展。现场试验63口井,最高单井改造后产量达到相邻直井的4.2倍,取得了很好的改造效果,积累了大量的现场经验,为在低渗透油田大规模应用水平井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7.
西峰油田白马区井网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峰油田白马区长8储层属低孔、低渗储层,如何合理有效地开发低渗透储层,从而充分发挥地层潜能,提高油井单井产量至关重要。文中利用理论计算、经验公式、数值模拟、经济评价方法,充分论证了适合西峰油田低渗透储层开发的最佳井网形式,提出了菱形反九点法井网,井距520~540m,排距为180~220m是开发该类油藏的合理井排距,并在现场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8.
从低渗非达西渗流特征出发,分析了低渗储层渗流过程中的启动压力梯度,流动孔隙数和附加渗流阻力,提出了低渗储层中渗流过程中视渗透率的概念,研究了视渗透率与压力梯度的关系以及储层中视渗透率的分布,区分了储层中的易流动半径和不易流动带,并由此说明了低渗透油田的开发特征,针对低渗储层视渗透率分布及对油田开发的影响,提出了改善低渗透油田开发效果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聚合物驱注入系统中过滤器和管线内壁存在的黏性胶状物是注入水中微生物在系统内大量繁殖的代谢物,它会随聚合物溶液进入储层,对聚合物驱开发效果造成影响。采集了杏树岗油田聚合物配注系统内滋生胶状物,与聚合物溶液混合形成含胶状物聚合物溶液,开展了胶状物对聚合物驱开发效果影响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与聚合物溶液相比较,胶状物在多孔介质内传输运移能力较差。当储层岩心渗透率较低(Kg1 000×10~(-3)μm~2)时,聚合物溶液中胶状物主要滞留在岩心端面附近区域。胶状物会对聚合物驱增油效果造成不利影响,但随储层渗透率级差增加,其影响程度逐渐减小。并联模型实验表明,水驱过程中分流率呈现"高渗透层增加,低渗透层减小"趋势,注聚初期和中期分流率呈现"高渗透层减小、低渗透层增加"趋势,后期分流率呈现相反趋势,即出现"剖面反转"现象。岩心实验表明,当采用不同注入方式(恒速和恒压)注入相同(类型和段塞尺寸)聚合物溶液时,聚驱采收率会存在差异。现场聚驱注入方式通常是"恒速"或"恒速"到"恒压"方式。因此,在岩心实验时,聚合物溶液注入方式的选择必须考虑现场储层破裂压力的影响,否则,现场按照室内推荐方案执行就会遇到注入井注入困难问题。  相似文献   

10.
对于注水开发油田,特别是对低孔、低渗及非均质性较强的低渗透油田来说,一旦与储层及储层流体不配伍的水注入到储层后,将直接影响注水井的吸水能力,导致严重的储层伤害,因此研究注入水与储层岩石及流体的配伍性是低渗透油田"注好水"的重要前提。分别从注入水自身稳定性、注入水与地层水配伍性以及注入水与储层配伍性三方面着手,总结对比了研究低渗透油田注入水与地层水及储层配伍性的室内实验方法,并对低渗透油田注水开发中遇到的注入水配伍性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喇萨杏油田实现高效开发的基本作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昌燕  刘恒 《石油学报》1993,14(3):53-58
本文对喇嘛甸、萨尔图、杏树岗油田开发30年的过程进行了较系统的分析,总结出实现油田高效开发的基本作法:不断完善和发展油田动态监测系统,掌握油田动态变化,不断完善和深化储层研究;采取有效的调整挖潜措施,不断增加油田动用可采储量;合理利用地层能量,不断提高油田产液量;及时制定并调整油田各开发阶段的技术政策界限.  相似文献   

12.
用核磁共振研究低渗储层渗流能力及驱替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曰强  乔向阳  袁昭 《吐哈油气》2004,9(3):277-279
吐哈盆地已投入开发的鄯善、丘陵、温米油田是典型的低孔、低渗透油田,目前均已进入中高含水递减阶段,针对这类储层的地质特征、渗流特点,首次应用核磁共振技术进行储层渗流能力及可动流体分布研究,确定其可动油饱和度分布,研究其影响因素,进而探讨低渗透储层驱替机理。对指导油田的合理开发和调整挖潜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3.
储层应力敏感性动态变化对低渗透油藏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低渗透非达西和变形介质渗流理论及对流函数形态的分析,推导了低渗透线性变形油藏饱和及未饱和状态下的无因次流入动态通式。在考虑储层应力变化导致变形系数和启动压力梯度动态变化的前提下,对影响无因次流入动态的因素进行了敏感性研究。结果表明,低渗透油藏中启动压力梯度、污染程度、供给半径和平均地层压力对无因次流入动态都有较显著的影响,同时应力变化可显著改变敏感性分析结果。结合准噶尔盆地莫北低渗透油田的测试数据认为,应用该方法能有效评价与应力敏感性相关的储层参数变化对流入动态的影响,无因次流入动态方程及考虑储层应力变化的敏感性分析结果可为低渗透储层的现场实践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姜平  张辉  王磊  汪新光  向耀权 《石油学报》2021,42(6):751-764
海上油田经济门槛高、工业开发下限难以确定。目前,主要通过储层"甜点"的开发带动低渗透油田的建产,因此,海上低渗透油田储层"甜点"的识别十分重要。通过分析南海西部北部湾油田大量室内实验和生产测试资料,明确储层微观孔喉结构的差异是影响低渗透储层渗流能力的主要因素。利用地质统计学方法和聚类分析方法筛选出表征低渗透储层特征的关键参数,建立储层品质指数与储层微观参数和渗流能力的关系,量化5类低渗透储层的分类界限,进而基于灰色关联理论建立低渗透储层分类评价方法,定量评价了北部湾油田低渗透区块的储层品质,并根据北部湾低渗透油田产能评价方法和产量递减规律,结合区域经济评价参数与开发模式建立合理的经济评价模型。通过引入储层价值因子绘制海上储层"甜点"工业开发评价图版,确定北部湾油田能够实现工业开发的储层"甜点"下限为Ⅲ类储层,评价结果与油田实际开发情况匹配。同时,根据北部湾油田低渗透区块的区域规律,确定储层"甜点"工业开发的有效渗透率下限为1.1~1.6 mD。  相似文献   

15.
针对低渗透油田低产液量新井和厚油层油井单井产量偏低的实际情况,从储层改造角度对油井低产原因进行了分析,并针对储层特点和油井低产原因,采用缝内转向压裂工艺和多级充填压裂工艺对储层进行压裂改造,有效地提高压裂裂缝在储层平面和纵向的改造程度,现场应用效果明显,为低渗透油田提高单井产量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6.
低渗透油田开发部署中几个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本文概述了低渗透储层的地质成因特征和孔隙结构特征,以及由地质因素引起的低渗透油田的基本渗流特征。以丘陵油田为例,提出了低渗透油田裂缝和地应力研究的重要性及研究方法。应用数值模拟研究了低渗透油层人工造缝和天然裂缝与井网、注采系统部署的关系,还提出了注水井和采油井对应压裂改造、降低注水水质标准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杏树岗油田南部和太平屯油田北部地区高压物性取样分析,研究了该地区地层原油含水后原油性质的变化,并对饱和压力影响因素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安塞油田低渗透储层岩石物性特征实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方法通过实验对安塞油田低渗透储层岩石物性特征进行研究。目的了解低渗透储层在物性和孔隙结构等方面的特点,进而分析低渗透储层对物性测量、渗流能力的影响。结果低渗透岩心物性对上覆压力有一定的敏感性,而且孔隙度与渗透率间不存在线性关系,因此在物性测量、储层评价及开发过程中要考虑这一因素带来的影响。结论安塞油田低渗透岩心存在多种孔喉体系,孔隙间片状喉道较发育;而岩心中的微裂缝在储存能力上不起主导作用,但在一定条件下可改善低渗透储层的渗流能力;采用早期压裂注水可以改善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19.
低渗透油藏开发是目前各油田普遍关注的难题,国内近几年的石油地质储量增长主要在Ⅲ类低渗透砂岩储层。致密低渗透储层中裂缝分布的研究,对提高低渗透储层的开发效果具有重要的理论及现实意义。该文针对韦2断块的实际地质特征,运用裂缝分布研究方法开展裂缝分布的初步研究及预测,为油藏合理开发提供有关地质模型。  相似文献   

20.
低渗透油田概念及我国储量分布状况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低渗透储层广泛分布于各产油区,不同埋藏深度和不同时代的地层,均可以形成了不同规模、不同圈闭类型的油藏。截止1994年底,我国已探明低渗透储层的油田285个(不包括地矿部油田),地质储量40亿吨,占全部探明储量的24.5%。根据我国当前勘探趋势,低渗透储 的比例将会越来越大,产量亦将越来越多。所以,分清低渗透油田的概念,有低渗透储怪的分布状况、成因、储层的非均质特征,对勘探发现低涌透油藏深度和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