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为进一步验证狐尾藻、金鱼藻及蓖齿眼子菜三种水生植物组合对实际污染水体的处理效果,建立了植物围栏,研究原位条件下植物组合对受污染水体中营养盐类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原位状态下,围隔内各组水生植株组合均能对水体中污染物质具有一定去除作用。相对于对照组,狐尾藻+金鱼藻组合去除氮类营养盐效果最好;篦齿眼子菜+狐尾藻组合对水体中溶解性磷类营养盐去除效果最好;篦齿眼子菜+狐尾藻的植物组合水体中溶解性CODMn去除效果最好,而综合来看,狐尾藻+金鱼藻的组合对各位营养盐的去除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狐尾藻在稻草-狐尾藻生态治理模式下的生长适应性提供理论依据,本试验将狐尾藻扦插于5级养殖废水中,以清水为对照,研究不同时期各级废水中狐尾藻的株高、生物量等生长性状指标和狐尾藻的叶绿素、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含量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前期由于稻草的降解,水体污染物浓度增加,狐尾藻产生营养盐胁迫效应,生长受到抑制,随着稻草的降解和稻草-狐尾藻对水体的净化作用,胁迫逐渐减弱,狐尾藻能够更快的适应在污水中生长,因此,稻草覆盖,能够让狐尾藻更好的生长,值得大力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3.
在轮叶黑藻、狐尾藻与双酚-A(BPA)共存的微系统中,利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LC-MS)、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等仪器,研究了轮叶黑藻、狐尾藻对不同质量浓度BPA(1~20mg/L)的降解速率和降解产物。结果表明,BPA能被轮叶黑藻及狐尾藻降解,但不能被自然光降解,也不能被生存于轮叶黑藻或狐尾藻环境中的微生物单独降解。轮叶黑藻、狐尾藻对BPA降解半浓度周期均少于15d。鉴定出2-(4-苯酚)-2(3,4-邻二苯酚)丙烷和2,2-二(4-苯酚)丙醇可能是轮叶黑藻、狐尾藻降解BPA的两种产物。另外,狐尾藻对BPA的耐受性要低于轮叶黑藻,说明轮叶黑藻比狐尾藻更适合用于受BPA污染的水体的净化。  相似文献   

4.
旱伞草与粉绿狐尾藻立体复合的抑藻效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考察植物间组合的化感抑藻效能,将旱伞草、粉绿狐尾藻、旱伞草+粉绿狐尾藻在自然水体水样中对比种植,对藻密度、叶绿素a、群落变化及有机物组成进行监测.结果表明:旱伞草+粉绿狐尾藻水样中,藻类建群过程的延迟期最短,在第13天达到峰值2.4×10^7/L,而对照、旱伞草、粉绿狐尾藻水样为4.48、ll15、2.03×10^8...  相似文献   

5.
选取黑藻、苦草、金鱼藻、狐尾藻4种沉水植物作为试验对象,模拟墨水湖水体环境开展沉水植物种植技术研究,并在户外静水条件下对不同植物的净化能力和耐污能力进行综合比较,结果表明:4种沉水植物对水体中TN、TP、NH3-N、CODMn的去除效果均优于对照组,各污染指标的实际去除率范围为43.28%~58.95%、65.36%~66.38%、52.63%~54.26%和36.59%~45.08%,且黑藻的株高和生物量变化均高于其余3种植株增长量,其耐污能力优于其余3种。4种沉水植物对水体治理能力大小为:黑藻>苦草>金鱼藻>狐尾藻。与此同时,还需开展植株种植后期对湖泊水体负面影响的研究,运维管理亦是沉水植物种植关注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比较闽南本土常见的5种水生植物对富营养化水体的净化能力,筛选出适合闽南气候条件的净水型水生草本植物,为闽南水质净化植物的选用和搭配方式提供实践依据。【方法】通过室外环境模拟与实验室测定,分析单种植物和5种植物组合组[菖蒲(Acorus calamus)、狐尾藻(Myriophyllum verticillatum)、梭鱼草(Pontederia cordata)、美人蕉(Canna indica)和铜钱草(Hydrocotyle vulgaris)]的净化能力,并对其净化能力进行对比。【结果】选用的水生植物的总氮(total nitrogen, TN)去除率由高到低为组合组>梭鱼草>美人蕉>菖蒲>狐尾藻>铜钱草,其中5种植物组合搭配的TN去除率最高,其TN去除率高达99.7%。水生植物的总磷(total phosphorus, TP)去除率由高到低为美人蕉>组合组>狐尾藻>梭鱼草>铜钱草>菖蒲,其中5种水生植物搭配的TP去除率最高值可达89.1%。5种水生植物的化学需氧量(COD)去除率由高到低为:组合组>梭...  相似文献   

7.
对玄武湖实施清淤引水、藻华治理、种群恢复等措施前后的水体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清淤引水工程可短时间内降低沉积物中污染物浓度,缓解水体富营养化程度,但从长期效果分析,水体中的营养盐含量并未显著改善.藻华治理能在短期内有效抑制水体中的蓝藻水华,治理后水体各项指标均有提升,水生植物种群得以恢复,是短期改善水体水质的有效方式.在种群恢复阶段与往年相比,水体各项指标均有所改善,持续时间更长,是一种理想的湖泊治理方法.  相似文献   

8.
水生生物群落结构完整性对水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究水生生物群落的自我维持能力以及恢复能力,通过人工构建水生生物群落,考察了关键水环境指标对群落要素的种类和密度的响应.结果表明:人工构建的水生生态系统可改善水质,提升透明度,降低高锰酸钾指数、叶绿素a、浮游动植物密度等指标,效果良好,但对总氮和总磷影响不显著;放养密度影响人工生态系统的水质净化能力,低放养密度(鱼类25.0 g/m3,蚌1.0 g/L)时优于高放养密度(鱼类50.0 g/m3,蚌2.0 g/L)时;狐尾藻和金鱼藻有助于提升鱼蚌系统的水质净化效能.  相似文献   

9.
给水处理中藻类去除的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饮用水源由于富营养化而导致水体中藻类大量繁殖是影响净水厂工艺正常运行及出厂水质的一个突出问题,介绍了国内外除藻技术研究进展.通过分析各种除藻工艺的除藻效果,认为生物处理法及其组合工艺可有效去除藻类、藻毒素,出水稳定,水质安全性高,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0.
主要探讨了在水库水藻类“水华”现象中pH值的变化,发现水体pH值与藻类数量之间存在较好的相关性,并在pH值与藻种群密度D之间尝试性建立数学模型。同时发现△pH与藻类的生命活性之间也存在较好的相关性,在藻类的对数生长期内△pH达到最大值。可以通过对△pH的观测了解藻类的生长态势,并作出相应预测。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究水生生物群落的自我维持能力以及恢复能力,通过人工构建水生生物群落,考察了关键水环境指标对群落要素的种类和密度的响应. 结果表明:人工构建的水生生态系统可改善水质,提升透明度,降低高锰酸钾指数、叶绿素a、浮游动植物密度等指标,效果良好,但对总氮和总磷影响不显著;放养密度影响人工生态系统的水质净化能力,低放养密度(鱼类25.0g/m\t\t\t\t\t3,蚌1.0g/L)时优于高放养密度(鱼类50.0g/m\t\t\t\t\t3,蚌2.0g/L)时;狐尾藻和金鱼藻有助于提升鱼蚌系统的水质净化效能.\t\t\t\t

  相似文献   

12.
基于水生植物生长影响因子特征,综合考虑光照、营养盐、悬浮物、水动力、温度及底质等因素,初步提出了野外条件下水生植物恢复判别函数;通过对野外环境主要生境因子的耦合数值仿真,首次建立了基于投影寻踪原理的水生植物恢复判别模型;以苦草做为恢复目标种,选择长江中下游地区典型浅水湖泊——高淳固城湖为例,对模型进行了应用,结果表明:固城湖现状生境条件下,可能恢复苦草的水域面积约3.25 km2,占湖泊总面积的10.5%,其中北部湖区与湖心区恢复面积较大,南部湖区也有局部水域适合苦草恢复重建,但面积较小,约0.65 km2.  相似文献   

13.
将人工浮床与生物接触氧化工艺有机组合,形成了以水生植物和微生物生态系统为主体的组合生态一体化工艺,考察了其对分散式污水的处理效果。研究表明,组合一体化装置在进水氨氮、总氮和COD平均进水质量浓度为25.18、31.68和172.56 mg/L的情况下,出水氨氮、总氮和COD质量浓度分别为4.47、15.74和35.73mg/L ,出水水质稳定。结果表明该组合工艺可有效处理分散式污水。  相似文献   

14.
利用水生动植物构建的复合生态系统对城市景观水进行处理,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NH3-N,P随进水浓度的提高,处理效果越好,COD去除率幅度提高较小;曝气增氧能促进有机污染物的降解;随水力停留时间的延长,各指标的去除效果都提高;光照对NH3-N,P的去除有显著的影响;衰落的茎叶和根系影响水质,处理中必须清除;鱼类的活动,有助于分层现象消失.并分析水生塘处理的机理,提出了值得进一步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5.
大浪淀水库建成后,因营养物质过剩,于1997年发生水华,水体失去饮用功能。经过研究分析,水生生物群落对水质有着直接的影响。通过合理配置和调控水生生物种群结构组成和数量,使水体得到净化。为控制或治理水体富营养化,提高水体质量,保护水资源提供科学依据,文中对大浪淀水库水生生物群落分布、种类、生物量的变化及对水质的影响进行了较为详尽的分析。  相似文献   

16.
采用密闭微波消解水产品,在优化微波消解条件的基础上,建立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法测定水产品中铝元素的方法。以Sc作内标,线性范围:0-300μg/L(r=0.9995),回归方程:y=2945.8x+46535,方法检出限为0.90μg/L,RSD=2.7%(n=6)。该方法简单快速,准确度好、精密度高,是测定水产品中铝含量的一种有效分析方法。通过对水产品中铝含量的检测分析,为水产品的食用安全性提供了检测数据,同时也可为水产品的养殖和加工业的质量控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