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标区潜山属典型的裂缝型和裂缝—孔洞型双重介质油气藏,储层裂缝为高角裂缝,为提高裂缝钻遇率,有效沟通裂缝,取得工业油流的突破,对实施水平井该储层进行勘探开发。该潜山水平井采用海油陆采模式,由于潜山面预测误差大、储层埋藏深、井温高、裂缝发育、井底位移大,在钻井施工过程中存在水平井轨迹控制难度大、储层易伤害、易涌易漏等难点。针对该储层钻井施工难点,开展了高温潜山大位移水平井钻井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形成了适合于高温潜山大位移水平井的钻井配套技术,实现了该储层的规模有效开发。该技术的成功应用,为裂缝性储层、高温储层、喷漏同层地层的钻井实践提供了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2.
李兵 《天然气工业》1999,19(6):91-92
定向取心技术是四川石油管理局钻采工艺技术研究院从“七五”开始的一项新技术,它利用高精度仪器配合专用的定向取心工具入井取心并对尚未改变原始状态的岩心定时测出定位参数(井斜角、井斜方位角、主标记方位角),再用岩心复位解释仪将岩心上的裂缝恢复到地层中的原始位置进行测量,对照井深,应用计算机计算分析得出地层裂缝及岩层层面的产状要素(倾角、倾向)。最后,综合分析得出定向取心层段裂缝的分布规律及发育方向,为地质部门进一步研究裂缝性油藏分布规律、拟定合理的勘探开发方案提供直观、可靠的原始数据。该技术在四川石油…  相似文献   

3.
泥浆漏失能够反映出油藏中渗透裂缝的存在o利用电磁流星计测出泥浆漏失导致的流入裂缝和流出裂缝的流量值,在时域上分析测井数据,判断是否存在泥浆漏失.根据不同的时间-流量增量曲线能够判断出漏失泥浆在天然裂缝与压裂裂缝中的流动状态及油藏物性的变化,钻井参数的变化能够区别天然裂缝和压裂裂缝.  相似文献   

4.
定向取心钻进时,在岩心表面形成标记槽,同时多点照像测斜仪便随钻测量必要的参数。最后用复位实测法或计算机计算的方法分析出地层和裂缝的产状要素。对研究裂缝走向,确立布井方案很有益处。  相似文献   

5.
深井小井眼定向取心技术是国内独自开辟的一项新技术,它能从定向取心上直接观察深部地层特性和构造形态,还可解释出深部地层裂缝和岩层的产状要素(倾角,倾向),为研究深部地层裂缝性油气藏的分布规律,探明储量提供可靠的原始依据,并以此优选布井方案,提高深井勘探成功率。文章通过介绍深井小井眼定向取心技术原理及小尺寸深井定向取心工具结构特点,对川东大天池9口井眼为φ152.4mm深井应用情况和效果进行了总结分析  相似文献   

6.
利用综合概率曲线判别花岗岩潜山纵向裂缝发育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依据花岗岩潜山发育裂缝在各种常规测井曲线上的不同响应特征,利用有限元的岩心资料和少量的成像测井图像标定常规测井曲线,进而建立裂缝指示曲线,可以行之有效地判别潜山裂缝发育带。海洋石油钻井实际例子也证实了该方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7.
页岩气钻井过程中的储层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页岩气储层通常渗透率极低,钻井过程中的固液相浸入,使其易受损害。为此,就川渝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页岩露头,开展了页岩储层的孔隙结构、矿物组成、流体赋存方式、压力特征分析,指出了可能引起储层潜在损害的因素,即黏土水化膨胀、应力敏感及水锁效应。进而采用仿真模拟页岩裂缝储层在压差作用下的液相浸入过程,在正压差下,水相以渗流和渗透方式通过裂缝表面向孔隙基块内浸入,随时间延长,裂缝表面渗透、吸水带范围扩大,直至含水平衡饱和,导致页岩气被水相伤害带封闭在孔隙基块内,造成水锁损害。最后建议页岩气藏储层保护应采用全过程欠平衡钻井技术或气体水平井钻井技术。  相似文献   

8.
在裂缝性地层钻井过程中,钻遇高压裂缝会出现比较严重的溢流,现有溢流机理模型多根据渗透性地层渗流理论建立,不适用于裂缝性地层,需要对自然条件下气体从裂缝流动至井筒的过程进行研究。分别基于赫兹弹性接触理论和二项式渗流理论,建立了裂缝微观闭合模型和裂缝气体流动模型,并以裂缝压力为结合点对两个模型进行了耦合,联立形成了考虑裂缝闭合条件的单条裂缝欠平衡溢流侵入模型。采用有限差分法对模型进行了数值求解,得到了考虑/不考虑闭合情况下裂缝几何形态(开度、半径)及压差对溢流规律的影响。模拟结果显示,相较于未考虑裂缝闭合情况的模型,由考虑裂缝闭合情况的模型得到的裂缝压降明显减缓,溢流持续时间变长,溢流速率变快,溢流总量更多。研究结果表明,相比于传统渗透性地层,裂缝性地层的溢流更加剧烈。   相似文献   

9.
在钻井过程中,常常钻遇不同宽度的井下地层裂缝。钻遇裂缝时容易发生钻井液漏失现象,甚至发生钻井液失返现象,严重影响了安全、高效钻井。目前裂缝封堵的方法常存在封堵成功率不高、堵漏承压能力低的问题,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对井下地层的裂缝宽度等特征认识不清。基于地层裂缝产生的岩石力学机理,确定影响裂缝宽度关键的6个力学和工程因素,并利用神经网络计算的非线性、大数据特点建立了井下地层裂缝宽度的分析模型,模型包含输入层、输出层和3个隐藏层。通过该模型诊断井下裂缝宽度,提高了计算精度,平均误差仅为2.09%,最大误差为5.88%,解决钻井现场仅凭经验判断裂缝误差较大和依靠成像测井成本较高的问题。同时根据神经网络模型诊断得到的裂缝宽度优化堵漏材料的粒径配比,提高了裂缝内的架桥封堵强度和架桥的稳定性,封堵层的承压能力达到12.8 MPa,反向承压能力达到4.5 MPa。现场堵漏试验最高憋压10 MPa,经过封堵作业后大排量循环不漏,达到了裂缝性地层高效堵漏的目的,堵漏一次成功。   相似文献   

10.
完成的一组试验清楚地表明钻井泥浆可对裂缝造成严重的不可逆的损害,并可大大降低从天然裂缝网络中产油的那些生产井的产油量。将筛分的纤维作为钻井泥浆的添加剂可显著地降低地层损害的深度和范围。粒状添加剂(如CaCO3)效果差得多。因此,建议使用酸溶性的纤维,以降低裂缝性油藏中的地层损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