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文章通过对水泥砼路面产生裂缝内外因素进行分析,结合公司近几年来住宅小区和厂矿道路已建成通车的水泥混凝土路面的使用情况,从设计、施工、养护三方面分析了水泥混凝土路面破坏的原因及其预防和处治措施,对水泥混凝土路面裂缝的产生及避免进行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2.
水泥混凝土路面是我国城市道路的主要类型,在旧水泥混凝土路面上加铺沥青混凝土面层是改善路面使用性能、提高路面使用寿命的主要措施之一。本文简要分析了反射裂缝产生的机理,以及各主要技术措施能防止或延缓反射裂缝的机理。  相似文献   

3.
陈波 《南方金属》2011,(4):38-41
使用三维有限元软件对传力杆在水泥混凝土路面裂缝维修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主要内容包括:1)加装传力杆作用分析;2)不同位置横向裂缝加装传力杆的效果分析.通过加装传力杆对裂缝传荷能力及板内应力的影响分析,得出水泥混凝土路面裂缝加装传力杆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对八钢地区已建水泥混凝土道路在使用期间出现的裂缝现象进行了分析 ,揭示了水泥混凝土路面后期维护工作的重要性 ,并提出了一些维护工作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5.
阐述了河北钢铁集团唐钢公司南区内水泥混凝土路面常见裂缝的原因与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6.
水泥混凝土路面在我国已有多年的使用历史,是我国公路路面主要形式之一,在我国公路网构成中占有较大比重.它具有强度高、刚度大、受温度影响小、使用寿命长等优点.但水泥混凝土路面接缝较多,对超载较为敏感,易发生脱空、唧泥、裂缝等先期病害,从而导致路面的破损.如何治理与预防脱空、唧泥等病害,搞好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养护,延长公路的使用寿命,改善其通行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水泥混凝土路面沥青加铺层反射裂缝的产生机理,介绍橡胶沥青应力吸收层良好的抗反射裂缝效果及其路用性能.结合金溪县秀谷中大道改造工程的设计、施工情况,阐述了橡胶沥青应力吸收层在旧路面改造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以温差大、地材质量较差的施工条件下新建的水泥混凝土路面为例,对其出现早期裂缝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裂缝的预防和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9.
张锐 《铜业工程》2004,(2):91-92,82
本文对贵溪冶炼厂混凝土路面破坏现象进行深入研究 ,分析了混凝土路面裂缝的原因 ,提出了防控混凝土路面裂缝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针对混凝土早期裂纹的形成原因,原材料方面从水泥、骨料的质量;施工方面从准备工作、混凝土的拌制、运输、浇筑、养生、切缝,以及交付使用后由行车原因、基础原因引起的混凝土路面后期裂缝的成因进行分析,并针对施工中应注意事项,监控要点进行了重申,以确保工程质量。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介绍了混凝土路面早期裂缝的特征及形成原因 ,施工时 ,根据不同的成因 ,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使早期裂缝出现概率降低到最低限度  相似文献   

12.
张英 《铝加工》2005,(1):27-29,34
针对水泥与混凝土裂缝的关系进行了探讨。阐述了产生裂缝的原因并提出了解决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对高炉矿渣微粉(GGBS)混凝土在海岸、撒盐道路及污染严重的工业区等极端环境中的氯盐渗析、碳化、耐蚀性等耐久性能进行了研究,在海水环境中矿粉混凝土有较好的抗蚀性,比相同强度等级的普通水泥混凝土有更好的抵抗海水侵蚀的能力.这种特性增加了混凝土的耐久性,通过对电位、氯化物、抗蚀性的测试也证明以上观点.通过对在海水环境下相同强度等级混凝土试块的测试可知,掺矿粉70%的混凝土抗氯盐侵蚀的能力要远好于普通水泥混凝土.海边的暴露环境对混凝土影响最大,其次是道路环境和工业区环境.  相似文献   

14.
A mathematical model for water migration in concrete that changes from a homogeneous to a nonhomogeneous material due to its loading history is developed in detail. In the proposed model, concrete is assumed to be composed of aggregate, cement paste, water, a crack band, and an interfacial crack between the aggregate and cement paste. The discontinuities for displacement and hydraulic gradient on cracks are considered on the microlevel. Then the governing equation for water migration in concrete as a homogeneous and a nonhomogeneous material is developed by coupling the mass conservation law and the force equilibrium. Therefore, it is possible to apply the developed model not only to cement-based material but also to porous permeable material like soil material and rock. However, the applicability of the developed model must be confirmed by comparing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相似文献   

15.
A mathematical model for water migration in concrete as a homogeneous material (one that does not contain cracks) is developed in detail. In the proposed model, concrete is assumed to be composed of aggregate, cement paste, and water, for which the compressibility is taken into account. Then, the governing equation for water migration in concrete as a homogeneous material is developed by coupling the mass conservation law and the force equilibrium equ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