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动作分析法在缸体生产线平衡改善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顾涛  周炳海 《机械制造》2009,47(8):54-57
动作分析法是实施生产线平衡改善的一种重要方法。以某公司压缩机缸体生产线为研究对象,运用秒表测时法并结合X-σ控制图测定了生产线各工位的作业时间,分析现有生产线的生产能力及其平衡状况,针对整条生产线的瓶颈,提出动作分析的改善措施,降低了节拍,提升了整条生产线的平衡率和生产线的产能。  相似文献   

2.
以K公司二分厂转向节的生产线为研究对象,运用秒表测时法测定转向节生产线各个工序所需要的时间,通过生产能力平衡图,识别瓶颈作业及在制品浪费的问题;再运用平衡改善方法、ECRS原则以及动作分析等对瓶颈工位进行分析,将生产线的标准工时由原来的1624.8s减低到1421.8s,标准工时减低了12%;其次,通过绘制人机作业图,找出不合理的地方,并提出改进方案。  相似文献   

3.
程序分析法在产线平衡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从生产线平衡的基本概念出发,分析了某笔记本电脑的企业生产表面贴片技术SMT生产线作业能力及其平衡状况,针对整条生产线上的瓶颈,提出程序分析的改良措施,降低了其作业时间,从而提升了整条生产线的平衡性。最后指出程序分析法在企业生产流程设计及作业标准化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一个流"U型生产线平衡率过低会造成在制品积压、阻塞、误工误时等,最终导致生产效率和产能降低。结合某公司精益提升项目,阐述了作业路线最优化、操作动作规范化、工装夹具自动化是"一个流"U型生产线提高可动率的有效途径,也是生产线平衡分析和改善的重点。  相似文献   

5.
基于流程分析法的汽车座椅装配生产线改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志强  周炳海 《机械制造》2007,45(10):56-59
针对汽车座椅装配过程,运用流程程序分析法对汽车座椅生产线的作业顺序、作业时间、移动距离等进行逐一分析,从而掌握当前整个生产线的状况,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工业工程的ECRS原则针对作业顺序、生产线平衡等提出了改善方案.经过具体的方案实施,座椅生产线产能有了较大提高,生产线总体节拍比较平衡,工位间等待浪费得以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6.
彭丽霞  张力  蒋建军 《机械》2015,(1):1-6,10
动作分析是规范动作标准及改善生产线作业绩效的重要方法。以某公司废气涡轮增压器装配二线操作人员为研究对象,运用动作分析对装配线所有工序操作人员的作业过程进行细微动作分析,对摄像视频进行作业时间分析并结合秒表测定法测定各个工序的作业时间,然后根据动作经济原则对作业动作进行优化,使用MOD法预测标准作业动作时间,得到适用于该装配线上操作人员的最合理、最有效、最省时、最经济的标准动作体系和标准作业时间,提高了整条线的作业效率与质量。  相似文献   

7.
为提升新旧生产线同时作业的平衡率,以某省某氯氧镁板材生产企业为例,对其新旧两条生产线分析后运用分级位置权重法将两条生产线进行合并优化。研究结果表明:优化后的混合生产线平衡率提高了20.4%,原旧生产线的间断式生产在混合生产线上已转为连续生产;工作场地数目由6块缩减为5块,同时平衡了各工序组作业量,使每组工作地劳动人员工作强度大致均等,最终实现生产线效率的提高。优化过程可为相关企业解决类似问题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8.
叶晓素  蔡勇 《机电工程技术》2009,38(11):58-59,94
生产线平衡是影响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精益生产方式的理论为解决生产线平衡问题提供了一个新的且切实可行的方法。运用精益生产理论对生产:线五要素进行分析,找出产生瓶颈工位的原因,提出解决方案,调整整条生产线,将企业的各种浪费降到最低,从而达到使各工位负荷尽量相等、提高生产线平衡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樊迅  阚树林  边潇 《机械制造》2011,49(1):83-86
针对典型电抗器装配生产线.运用工作研究和生产线平衡的相关技术和方法,通过工序作业时间分析实现典型产品的作业标准化、时间标准化,并在此基础上对电抗器产品的装配流水线进行必要的平衡优化,在企业实际生产中得到验证.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运用工作研究方法对GY公司核心产品生产线的生产流程进行优化和再设计。根据实地观察获得的数据,应用5W1H提问技术、工时测定和人机作业分析等方法分析生产瓶颈工序及其产生原因。提出通过消除瓶颈工序、减少总检工序工位和人员冗余等措施,对作业工位的工作任务进行了重新设计,增加了1台ATE测试机器和减少了1个作业员。优化设计后的结果显示,生产线平衡率提升了29.9%,每小时产能提升了132PCS,每件产品制造成本减少了0.227元RMB。  相似文献   

11.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mean streamline analysis using the empirical loss correlations for performance prediction of cross-flow fans. Comparison of overall performance predictions with test data of a cross-flow fan system with a simplified vortex wall scroll casing and with the published experimental characteristics for a cross-flow fan has been carried out to demonstrate the accuracy of the proposed method. Predicted performance curves by the present mean streamline analysis agree well with experimental data for two different cross-flow fans over the normal operating conditions. The prediction method presented herein can be used efficiently as a tool for the preliminary design and performance analysis of general-purpose cross-flow fans.  相似文献   

12.
一种用于多级轴流压气机特性预估的损失和落后角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了一种可用于全转速范围内多级轴流压气机的损失和落后角计算模型,采用流线曲率法实现对多级轴流压气机特性预估。对已有试验数据的某型两级轴流压气机进行数值模拟,通过计算特性和试验特性对比,验证了该损失和落后角模型在压气机特性预估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从流水线平衡的基本概念出发,针对某汽车制造企业在组织多品种生产的实际情况,系统分析了多品种流水线的平衡设计方法与步骤,并对其平衡性进行了前后对较,探讨了从多条单一的负荷率较低的生产线合并到一条混合生产线上的方法,指出了连续改进在装配生产线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0 INTRODUCTIONInhydraulictransmissionandcontrolsystem,fluidisusedtotransportpowerorsendsignal.Whenthefluidflowsinconduit,twokindsofenergylosswillbeproduced.Oneispipefrictionenergylossduetotheviscousoffluidandtheroughnessofthepipe,anotherislocalene…  相似文献   

15.
贾玉景  杨俊凯  郑慧萌 《机械》2009,36(1):29-30
探讨旋转机械现场平衡的实用方法,以解决工程实际中旋转体平衡操作要求高、过程复杂的问题。介绍了基于振动检测的旋转机械静平衡和动平衡的平衡原理及不同平衡方法的适用条件;重点分析了基于振动检测的三点法现场平衡的实施步骤与操作方法,指出了实施过程中的注意事项。该平衡方法不需要复杂的测试设备,只用普通的振动计,简单易行,而且是在实际使用条件下进行平衡,不存在安装后可能产生新不平衡问题的现象。  相似文献   

16.
基于仿真的机构动力综合优化平衡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对机构的内部动态性能进行改善,应该进行机构的综合动力平衡。采用基于仿真的方法对机构的振动力、振动力矩、输入转矩、副反力的综合动力平衡进行了研究,找到一种求解机构动平衡的新方法,并通过算例比较,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论文介绍了某型号汽车发电机的特点、结构、工作原理及动平衡测试流程.分析了传统汽车发电机转子的动平衡工艺,找出了生产过程中产生废品的主要原因,并以此提出了动平衡“先浸漆后动平衡”改进思路;通过抽取两种方案各100件转子动平衡测试的数据,对比实验结果,并以此为依据,改进转子总成的动平衡工艺。  相似文献   

18.
提出一种二次称重测量桨叶重心及不平衡力矩的方法,以提高桨叶静平衡的测量精度;基于所提方法进行双层结构的可调螺距螺旋桨单叶静平衡试验台设计,同时为保证试验台测量精度并扩大测量范围,采用响应面优化法对上层平台进行结构优化设计,以提高上层平台的刚度并减小质量;开发了一试验台样机并进行了实桨测量试验。结果表明:静平衡试验台具有较高的测量精度及重复精度,能够较好地满足可调螺距螺旋桨单叶静平衡试验的需求。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电梯乘运过程中轿厢的美观和舒适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得使用单位对轿厢进行装潢的现象日益普遍。由于使用单位和安装改造维修单位对相关法规标准理解的偏差,在未经安全计算的情况下即进行装潢,装潢前未申请监督检验,装潢后未进行相应平衡系数的调整。而根据我国现行电梯检验规范,平衡系数的检验只在监督检验过程中进行,定期检验项目中不涉及该项目,造成了检验机构在进行定期检验时平衡系数已发生改变。而轿厢质量的增加和平衡系数的改变对电梯的安全运行有重要影响,因此有必要在定期检验中增加相应平衡系数检验的选检项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