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RFID系统中基于公钥加密的相互认证协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RFID系统能力的提高和标签应用的日益普及,安全问题,特别是用户隐私问题变得日益严重。提出了一种新的RFID认证协议。认为基于公钥加密的RFID认证协议相对基于哈希函数和基于对称密钥加密的RFID认证协议,有较好的安全性。公钥加密算法NTRU被认为是一种效率较高的加密算法,且更适合于RFID系统,因此提出的协议采用了NTRU公钥加密算法。对该协议的安全性和性能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该协议可以为RFID系统提供更好的安全性,能为用户提供更好的隐私保护,且性能较佳。  相似文献   

2.
张顺  陈海进 《计算机应用》2012,32(7):2010-2014
针对现有无线射频识别(RFID)认证协议存在的安全缺陷,提出了一种新的轻量级RFID安全认证协议,并基于GNY逻辑给出了形式化证明。协议采用阅读器双重认证及预认证阶段刷新密钥的方法,通过在标签中添加保护密钥同步的恶意攻击标记Tm,解决了当前协议中存在的可扩展性欠佳、标签密钥更新失败导致位置跟踪和非法更新标签/服务器内部密钥造成拒绝服务(DoS)等问题,可抵抗重传、标签/阅读器假冒和通信量分析等多种恶意攻击,尤其防范来自位置隐私泄露和拒绝服务的安全威胁。分析结果表明,所提协议具有低成本、安全性高、计算复杂度低等特点,适合于标签数目较多的RFID系统。  相似文献   

3.
针对日益突出的RFID系统安全隐私问题,提出了一个基于混沌序列的RFID双向认证协议。利用混沌对初始值的敏感性生成混沌序列,对密钥进行加密。该协议引入标签密钥动态更新机制,并设计了自同步解决方案,实现了对标签的二次认证。采用BAN逻辑对其安全性进行证明,并与已有的协议进行安全性分析和性能比较。其分析结果表明,该协议降低了标签成本,减少了标签和后端数据库的计算量,提高了后端数据库的检索效率。不仅有效地解决了RFID系统的隐私保护及安全问题,同时也提高了RFID协议认证的执行效率,更适合低成本的RF1D系统。  相似文献   

4.
针对现有的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认证协议存在的安全隐私保护弱点以及成本过高问题,提出一个基于PUF(Physical Unclonable Functions)的轻量级RFID安全认证协议。利用PUF与LFSR(Linear Feedback Shift Register)实现阅读器和标签之间强的安全认证。另外,协议中增加了阅读器二次验证安全机制,为了保证阅读器与标签共享密钥同步,添加了不良攻击标识M等手段,解决了已有认证协议存在的多种安全漏洞。安全性分析表明该认证协议不仅成本低,而且能够有效地抵抗物理攻击、DoS攻击、同步破坏攻击等多种攻击,满足了认证协议的正确性、安全性、隐私性。  相似文献   

5.
随着RFID技术的日益普及,安全问题,特别是用户隐私问题变得日益严重.在现有RFID认证协议的基础上,将双向认证与密钥加密算法有机地结合,较好地解决了RFID的安全隐患问题.该协议具有抗重放、抗分析、防伪造、防跟踪等特性.对该协议的安全性和性能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该协议可以为RFID系统提供较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针对射频识别(RFID)标签认证及其所有权转移过程的隐私泄露等安全问题,以及认证协议通常与标签所有权转移协议单独设计的现状,基于支持椭圆曲线加密(ECC)的标签,提出了一个适用于开放环境的兼具标签认证和所有权转移的协议。该协议结构类似于Diffie-Hellman密钥交换算法结构,协议的标签隐私保护基于椭圆曲线上的计算性Diffie-Hellman问题的难解性。经证明,该协议满足标签隐私保护要求及认证协议的其他安全需求。与近年来其他基于标签支持ECC的RFID认证协议相比,从支持标签所有权转移、标签计算开销、协议通信开销和标签隐私保护等多方面综合评估,所提出的认证协议优于对比协议。另外,针对较安全的应用场合,给出了阅读器单向认证标签的简化版协议。  相似文献   

7.
为了改善RFID系统中阅读器与标签通信的安全隐私问题,针对现有基于Hash函数的安全认证协议的不足,提出了一种改进安全认证协议。通过论证分析,该协议可以有效的提高RFID系统的安全性,具有效率高、标签成本低等特点。  相似文献   

8.
射频识别(RFID)对于识别技术正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低成本标签本身的硬件资源有限,不能对数据隐私提供有效的安全保护.对RFID的现有技术进行了分析,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明文传输、密钥更新不同步问题做了改进,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询问式密钥更新低成本标签双向认证协议,此协议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上述的问题,并在安全性和计算复杂度方面进行了分析,其运算和存贮成本低,且增加了RFID系统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移动RFID系统中,阅读器与服务器之间的通道安全假设不再成立,针对这种情况,分析了当前移动RFID认证协议的安全及性能问题,建立了移动RFID安全隐私模型;基于该模型,在兼容EPC Class-1 Generation-2低成本标签系统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能够抵抗假冒攻击、去同步化攻击,且提供前向安全隐私保护的双向认证协议;通过安全性证明与性能比较分析,表明该协议达到了设计目的,可适用于较大规模的低成本标签移动RFID系统。  相似文献   

10.
在分析现有一些RFID认证协议的基础上,采用流密码加密和密钥动态更新的方法设计了一种能抵抗拒绝服务攻击的RFID安全认证协议。对该协议的安全性和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协议能够有效防止拒绝服务攻击、隐私攻击、窃听攻击、重传攻击,同时解决了RFID的隐私问题。  相似文献   

11.
分析指出Liaw等人的远程用户认证方案(Mathematical and Computer Modelling,2006,No.1/2)容易受到重放攻击和中间人攻击,并且密码修改阶段和注册阶段存在安全漏洞,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个基于D-H密钥交换协议的远程用户认证方案.理论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案可以抵抗假冒攻击、重放攻击、中间人攻击,安全地实现相互认证及会话密钥生成.  相似文献   

12.
基于数字签名的轻量级RFID认证协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RFID系统的安全和隐私问题已成为阻碍其进一步扩展的瓶颈。针对低代价标签提出了一种基于签名方案的轻量级RFID认证协议,它利用数字签名技术和RFID认证技术的恰当结合,成功实现了RFID系统的轻量级认证机制。性能评估表明新协议除了具有主要的安全隐私性能属性之外,还能够抵抗多种典型的恶意攻击和威胁,其安全性依赖于在有限域上求解离散对数问题的困难性和伪随机数生成器的安全性。新协议将公钥密码技术中代价较高的运算置于服务器端,确保了标签端运算的轻量性,促进了公钥密码技术在RFID系统中的进一步实施。  相似文献   

13.
Password-based remote user authentication schemes using smart cards are designed to ensure that only a user who possesses both the smart card and the corresponding password can gain access to the remote servers. Despite many research efforts, it remains a challenging task to design a secure password-based authentication scheme with user anonymity. The author uses Kumari et al.’s scheme as the case study. Their scheme uses non-public key primitives. The author first presents the cryptanalysis of Kumari et al.’s scheme in which he shows that their scheme is vulnerable to user impersonation attack, and does not provide forward secrecy and user anonymity. Using the case study, he has identified that public-key techniques are indispensable to construct a two-factor authentication scheme with security attributes, such as user anonymity, unlinkability and forward secrecy under the nontamper resistance assumption of the smart card. The author proposes a password-based authentication scheme using elliptic curve cryptography. Through the informal and formal security analysis, he shows that proposed scheme is secure against various known attacks, including the attacks found in Kumari’s scheme. Furthermore, he verifies the correctness of mutual authentication using the BAN logic.  相似文献   

14.
针对低功耗蓝牙协议栈安全机制中缺乏用户身份合法性认证的问题,首先分析并指出了已有蓝牙用户认证协议无法抵抗假冒和窃听攻击,且无法适用于低功耗蓝牙协议;其次结合低功耗蓝牙协议层次设计了用户认证模型,构建了基于二次剩余的低功耗蓝牙用户认证方案。通过中国剩余定理求解二次剩余,完成用户身份双向认证,同时满足用户匿名要求。安全性分析表明方案可以有效地抵御用户口令泄露、从设备丢失、假冒及窃取用户隐私等攻击方式。理论分析及实验结果表明具有较高的计算效率和较小的存储开销,适用于资源受限的低功耗蓝牙可穿戴设备应用场景。  相似文献   

15.
安全认证协议是解决RFID系统前向信道安全及身份识别问题的重要手段,针对常见协议中存在的标签检索效率不高和隐私泄漏问题,提出了一种抗去同步化的高效RFID双向认证协议。利用基于Sponge结构的Hash函数单向性及随机性实现双向认证并保证协议新鲜性。采用非对称加密的公钥对ID值进行预加密,并对该密值进行处理可有效抵抗重放攻击,更新机制可使协议抵抗去同步化攻击。利用解密后的ID为索引值以提高后台数据库检索效率,设置标志位可有效过滤无去同步化攻击条件下的重复计算。与现有协议进行仿真对比,结果表明该协议具有较高的认证效率。  相似文献   

16.
SIP协议是应用层控制协议,为了提高SIP协议的安全性,文中基于椭圆曲线离散对数问题的难解性,结合用户身份、用户口令及单向陷门函数F(),提出了一种基于ECDLP的SIP认证密钥协商协议.协议过程主要由初始化、注册、登录认证、口令修改四部分组成.安全分析表明,该协议实现了双向认证、提供了安全会话密钥,能抵抗口令猜测攻击、中间人攻击、重放攻击、冒充攻击、Denning-Sacco攻击等.与相关协议比较,本文所提出的基于ECDLP的SIP认证密钥协议具有更高的安全性,能更好的满足应用需求.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RFID技术的安全性问题,构建了图书馆RFID系统的安全模型,设计了一个确保图书馆RFID系统安全性的认证协议PA-Lock协议,以解决标签与读写器之间的保密和双向鉴别问题。最后,对PA-LOCK协议进行了安全性能分析并与其他协议做了比较,证明了该协议的安全性和高效性。  相似文献   

18.
柳毅  顾国生 《计算机科学》2017,44(2):206-208, 227
RFID技术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各种物体识别和跟踪的自动识别技术,它适用于多个领域。然而,设计出一个安全的轻量级的RFID认证协议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最近Kulseng等人提出了一种轻量级RFID认证协议,该协议采用物理不可克隆技术和线性反馈移位寄存器来实现,非常适合轻量级操作。分析发现,该协议存在几个严重的安全问题。在分析上述协议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轻量级RFID双向认证协议。分析表明,新协议在保持轻量级操作的同时,具有更好的安全性和保密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