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产学研联合培养能有效促进研究生创新与实践能力的提高。文章借鉴英国"三明治"教育模式,从建筑类学科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特点入手,结合目前产学研联合培养面临的困境,提出了建筑类学科专业学位研究生产学研联合培养的"三明治"路径:通过课程模块设置,实现研究生培养"理论+实训"的统一;通过专业实践基地的平台建设,实现产学研多方的"互动+多赢";通过制度政策的完善,"保证+支持"研究生产学研联合培养的运行。  相似文献   

2.
中国城乡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迫切需要对建筑类学科研究生培养体制进行改革。成果导向教育理念可以使建筑类学科研究生培养实现从技能性到研究性、从学科导向到目标导向、从以教师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从质量监控到持续改进的转向。把成果导向教育理念应用到研究生能力的培养中,通过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核心竞争力、注重多学科交叉培养、加强国际合作培养和校企合作培养等途径,注重学生能力培养和职业发展相衔接,全面创新建筑类研究生培养体制。  相似文献   

3.
“交通强国”国家战略背景下,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迫切需要以“两新一重”为指导,以适应新时代智慧交通发展要求。高校作为专业人才培养的主体,应紧密贴合国家战略和行业需求,鼓励交通运输工程各二级学科与其他学科交叉,推进交通运输工程专业向智能化、信息化方向发展,推进研究生培养模式系统性改革。以现行培养体系存在的问题为切入点,从行业和高校两个角度出发,围绕理论知识、实践能力、创新思维和国际视野四个方面,归纳总结了交通基础设施方向研究生应具备的四项核心能力:知识迭代能力、工程实践能力、技术创新能力和国际适应能力。针对智慧交通基础设施交叉方向研究生特点,紧扣研究生培养质量这一核心目标,以课程体系、培养模式、学科交叉为主要措施;以支撑培养体系的可行性和科学性;以管理办法、导师团队、实践平台为坚实后盾,保障改革措施能够切实落地。“三支撑”与“三保障”互相有机联系,共同致力于提升专业研究生培养质量,构建了智慧交通基础设施交叉方向研究生培养模式。以哈尔滨工业大学交通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实际探索案例为依托,介绍了该案例在国际教育、学科交叉和校企合作方面取得的系列成效,指出了培养模式探索中可能存在的问题,为智慧交通基础...  相似文献   

4.
自中共中央、国务院2019年9月印发《交通强国建设纲要》以来,为了更好的探索形成交通强国建设的有效模式和路径,最近交通运输部又确定首批13个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地区,其程中,这广是西时壮代族赋自予治我区们在工内程。建交设通者工的程历建史设使上命升。为2国01家9战年1略2性月工1日施行《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告知承诺实施办法(试行)》,进一步简政放权、优化检验检测市场营商环境,完善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管理制度,提高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审批效率。基于此,笔者结合了交通强国战略建设的背景形势,对于试验检测重要性发展进行简要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我国大多数院校在“双一流”背景下,积极提升建筑类研究生的综合能力以适应日趋严峻的就业压力,但传统培养模式仍存在创新能力不足、实践欠缺等问题。针对现阶段“双一流”背景高校建筑类研究生现有培养与管理模式进行系统分析,结合多元协同管理方法,构建优化型教学模式+纵向科研课题+学科竞赛+横向实践项目+产学研实战平台“五位一体”的建筑类研究生创新培养模式,加强学校—学院—研究团队—指导教师四者之间的衔接,保证各项教学科研任务有序进行,保证对学生管理的有效性,以此夯实建筑类研究生的设计实践基础,培养建筑类研究生的创新能力,最终达到全面提升自身的综合专业素养。  相似文献   

6.
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建筑类研究生是知识经济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在分析创新型建筑类研究生培养目标的基础上,剖析目前建筑类研究生培养在教学模式、科研实践、师资建设、考核机制、学术交流等方面均存在制约因素。从改革培养模式突出创新能力、加强产学研提供创新实践、完善导师队伍提升创新素质、建立监管机制激励创新思维、营造学术氛围鼓励创新交流五个方面探索"五位一体"的建筑类研究生创新型人才培养途径。  相似文献   

7.
文章分析了建筑类地方工科院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发展现状,深入探讨了该专业面向市场、立足应用、突出特色的培养目标,并从办学理念、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实践教学等方面提出了达到办学目标、体现办学特色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建筑环境设计兼具文科与工科交叉综合的学科背景,具有跨学科、实践应用性强等特征,但目前在建筑环境设计类进行跨学科思维人才培养方面的投入略显不足。随着新工科、新文科概念的提出,近年来我国的大部分城市建设从求数量开始转变为重品质的发展阶段,也对建筑环境设计类的研究生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该文以构建跨学科思维和跨学科课程实践案例进行分析,培养具有发散性创意能力的、多角度的跨学科思维人才,探索研究建筑环境设计类专业的跨学科特征,为今后所需的相关建筑设计储备人才。  相似文献   

9.
研究生"产学研"联合培养基地是培养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实践平台。在分析研究生"产学研"联合培养基地建设现状的基础上,融入需求导向,从功能定位、服务环境和参与主体三个方面,探讨基于需求转向的"产学研"联合培养基地内涵建构。认为基地建设应注重激发其活力,满足社会多方利益主体的需求,使之成为真正的社会急需的高层次人才的"孵化地"。基于"需求—满足"结构框架,有针对性地提出基于功能需求、服务需求和利益需求的联合培养基地专业化建设、可持续建设和多元合作建设路径。  相似文献   

10.
针对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中面临的问题,开展了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依托浙江省山体地质灾害防治协同创新中心,将协同创新中心的各类资源优势、学科优势及科研优势转化为研究生培养优势,构建了多主体协同、产学研融合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并建立了校校(所)协同培养机制、校企协同培养机制与国际协同培养机制。以专业基础牢、实践能力强、兼顾国际视野为培养理念,制定了相应的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实践证明通过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及国际学术组织等多主体协同与产学研融合培养,促进了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就业竞争力及国际化视野的提升。  相似文献   

11.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不断推进,我国吸引了大批海外留学生来华学习。为保障来华留学培养质量,探索来华留学生的培养模式意义重大。以东南大学土建交方向为例,通过问卷调研从留学生导师视角分析了来华留学研究生培养模式在入学形式、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式三个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趋同化”理解不正确、导师作用被忽略、缺乏沟通机制、入学标准不明确、课程体系不完善、教学方式落后等,并提出坚持“适度趋同”,提高留学生导师参与度,构建合理有效的沟通机制,严格把控入学关、改革课程教学体系,以推动来华留学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为响应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部署,促进中国从"制造大国"向"创造大国"迈进,文章结合地方高校水利类研究生培养实际,围绕国家"双一流"建设背景探索了地方高校水利类创新型研究生培养模式。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通过分析地方高校水利类研究生培养现存问题,以问题为导向,以培养拔尖人才和提升科学研究水平为目标,构建了包含自我教育、自觉成才、自主创新和自我管理"四自"教育的水利类研究生培养模式,并提出针对地方高校水利类创新型研究生培养的改革途径。以南昌大学为例,介绍了水利类研究生培养在践行新模式中取得的成果,以期为其他地方高校研究生培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以大学本科教育中低年级专业基础理论课的"教"与"学"双向质量提升为目的,分析研究近年来大类招生背景下,大学本科低年级专业教育的发展变化及产生的相关问题,针对新形势下人才培养目标的转变及出现的相关问题,提出具体应对措施。以风景园林专业风景园林设计初步课程为例,通过对深层学习方法的研究与应用,总结在教学过程中的改革经验,探索大类招生背景下风景园林专业低年级理论课深层学习教学改革思路。  相似文献   

14.
郭晋峰  王瑛 《山西建筑》2007,33(15):9-10
介绍了红军东征总指挥部旧址“立体交融式”的布局特征,通过对砖木结构的东西厢房和全院青砖贴面的外部装修进行的分析,阐述了该建筑群从总体上脱离了“浓郁”的黄土文化特征,并指出建筑群的细部装饰有近代特征,且建筑群的设计思想有近代新思想与传统文化的融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