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金课”建设是高等教育质量的保证,是教育全过程建设中的重要一环,当务之急应从教育理念、培养方案、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金课”全方位建设。通识类课程是大学本科教育的重要内容,着重培养学生的人文修养、道德情操、社会责任等综合素质。根据不同学科类别的通识课程特点,结合“金课”建设,提高工程专业通识类课程的教学效果,打破传统的专业课程教学模式,由单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以建设“双一流”大学和“金课”建设为契机,专注于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的改革创新,结合当前社会环境及学生关注的热点,充分利用工程类专业实体模型、工程实践、移动网络、社交平台、网络视频、传统优秀教学方法等教学方式和手段,积极探索工程类通识课程如何把学生的注意力从“手机”转移到课堂的教学模式。以高校土木工程专业通识课程桥梁美学为例,探索工程类专业通识“金课”的教学方法,供同行借鉴。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9,(6)
阐述了通识教育对日语专业教学的重要意义,对通识教育视野下的贵州民族地区高校日语专业教学现状进行分析,从树立通识教育理念、培养通识教育师资队伍、构建系统的日语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创新课程教学方法、坚持课程评价有效监管、调动学生学习激情、合理选择教学教材等方面对贵州民族地区高校日语专业教学改革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通识教育作为素质教育有效实现方式,具有鲜明的价值观塑造及复合型人才培养特色。通识教育贯穿于整个大学教育的全过程,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着重培养学生的人文修养、道德情操、社会责任等综合素质。理工科院校在推进通识教学的过程中面临着一系列问题,主要体现在课程教学管理体制、顶层设计、师资队伍建设、通识与专业教育矛盾、教学方法等方面。通识教育重"育"而非"教",文章以土木工程专业通识课地铁文化漫谈为例,探索了理工科院校通识课程教学模式,构建了以"研、论、践、训、核"为主线的课程教学体系,达到通识育人目的。理工科院校通识教育应结合自身学科特色,发挥资源优势,构建"以学生为中心"通专融合的通识课程体系,将育人理念贯穿于课程教学全过程。同时,通识课程建设需借助"互联网+"技术及大数据管理,实现课程教学全过程的育人目的。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20,(1)
戏剧教育指以戏剧文学和舞台艺术为手段和内容的审美教育活动,是美育的组成部分。当前戏剧教育存在着专业设置、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师资等方面的问题。针对目前戏剧教育的现状,需要在创建和实施戏剧通识人才的培养教育工程、创新和整合戏剧专业院校课程体系、开拓和延展戏剧教育的领域和空间三个方面加以不断改进和完善。  相似文献   

5.
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相结合的人才培养制度符合中国高等教育的基本国情。在分析土木工程专业未来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探讨未来土木工程师的人才属性和培养要点,阐述土木工程专业和通识教育的结合方式,介绍重庆交通大学基于"回归工程"教学理念在课程教学改革、学业导师岗位职责、面向实际工程的毕业设计改革和课外实践活动等方面的探索。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7,(5)
通识教育源于西方的博雅教育,它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识选修课程人类繁衍与优生学的教学应该不断尝试和探索,特别是对如何进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和网络教学等方面的改革实践与探索,需要进行分析和总结。  相似文献   

7.
大工程观教育是国内外高等工程教育的发展趋势,它要求工程教育提供综合的知识背景,强调工程的实践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消防工程教育的目标在于培养能够解决消防安全问题的工程师。在回顾国内外消防工程学历教育基础上,结合消防工程具有的综合性与交叉性特点,提出了融合大工程观的消防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借鉴国际上消防工程教育的经验,综合我国消防工作的实际情况,建立了由通识教育、工程科学基础、专业核心课程、专业应用课程和实践教学等模块组成的消防工程课程体系。为适应大工程观对工程教育提出的要求,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师队伍等方面对专业教学改革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王晓姝 《建造师》2010,(4):149-151
结合我系网络技术专业Linux相关课程的实际开展状况,针对本院示范校建设工怍、“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的开发理念以及《Linux网络与系统管理》课程的教学体会和成果,探索出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并对其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提出一系列具体改革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根据结构力学课程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结合土木工程专业实用性强、课程联系广的特点,提出从工程背景、相关课程及课程内容之间的联系、课堂教学模式与课程考核体系等方面来改进结构力学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4,(14)
"材料力学性能"是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相关专业本科生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针对"材料力学性能"课程的特点、性质和教学要求,结合教学实践,我们从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考核方法等方面提出了改革思路,并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1.
黄莉 《高等建筑教育》2023,32(2):183-191
为实现在知识传授和专业技能培养的同时潜移默化地立德树人,画法几何与工程制图课程思政建设在实践中利用具体、生动的先进人物事迹和工程建设实例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思想观、人生观。从提升德育的实际效能和实践效果出发,课程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中心,将其整体、科学、有序地融合进各知识章节和各训练板块,把政治认同、国家意识、文化自信和公民人格四个核心模块有机注入课程知识点和学科内容体系构架,通过翻转课堂的教学设计和实践,提高课堂效率,探索形成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基本教育指向的思政课堂教学体系和高效能实践操作模式。  相似文献   

12.
在“新工科”建设背景下,如何突出高等教育的“育人导向”,把隐性的思政教育有机融入工科学生的专业课程教学中,实现理论知识教育同社会价值观教育水乳交融、同频共振,是近年来高校课程教学改革面临的主要难题。以土木工程专业的钢结构基本原理课程为例,通过“基因植入”方式将红色基因、爱国基因、工匠精神、工程伦理等课程蕴含的思政元素和承载的思政功能“润物细无声”地植入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设计和教学评价等各个环节。全过程、多角度、多维度引导推进,促进思政教育与课程教学目标、教学要素与教学过程的深度融合,构建课程思政一体化教学新模式。  相似文献   

13.
本文基于工程教育理念,针对结构力学课程特点,分析了结构力学课程对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要求的支撑作用,按照“金课”标准对结构力学教学思路进行设计。以力法求解超静定结构的课程内容为例,采用案例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研讨式教学法等多种方法,从工程实例引入超静定结构,讨论力法求解的具体思路和步骤,并应用于解决郑州奥体中心体育场钢结构工程等问题,实现从解决一般工程问题到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跨越。课程教学取得了良好成效,可为其他工科工程基础类课程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十八大以来,国家对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要求。针对高校的课程思政建设要求,以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建筑结构抗震课程为例,通过分析课程思政的意义与目标,结合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中以学生为中心、成果导向、持续改进三大核心理念,挖掘土木工程专业中蕴含的德育教育元素,并根据建筑结构抗震课程自身的特点,探索课程思政教育教学的改革路径。分析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形式与机制三个层面展开,并提出了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建议:首先,课程思政应当从教学目标这一层面摆正价值观,明确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其次,思政元素应当映射课程的具体内容,巧妙地融入教学中,做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最后,以学生为中心,通过改革教学形式与机制,提升学生自我认知的思政能力。  相似文献   

15.
土木工程概论教学方法研究与德育教学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丽慧  王俊 《山西建筑》2009,35(27):215-216
根据教学实践,对土木工程专业入门课《土木工程概论》教学方法提出了改进建议,并指出在该课程授课过程中结合实际对学生开展德育教育,这对实现该专业培养目标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6.
课程思政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土木工程概论是讲述土木工程发展历史、各类土木工程对象、基本活动、土木工程师职业等知识的基础课程,是建立土木工程基本概念、内容与知识体系的基础课程,是土木工程、工程管理等土建类相关专业的一门重要入门课程。课程的内容与定位决定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家国情怀、国际视野、创新思维、专业伦理、学术修养、建设强国、工匠精神等相关德育元素特别适合于贯穿于此课程的讲授中。首先,论文论述了课程思政的目标,包括使学生了解专业,激发情感;建立工程思维,培养创新意识;明晰职业责任,懂得敬业奉献;培养相互合作意识,建立团队精神。然后,基于思政目标,针对具体课程内容分析了课程思政的映射点,为具体课程思政点的嵌入提供指导。最后,探讨了课程思政的实施方案,重点通过在图片、动画等多媒体材料的“诗情画意”中进行课程思政;在经典、热点工程案例的“间接实践”中进行课程思政;在传统文化“人文情怀”浸润中进行课程思政:在学科前沿传递“与时俱进”的土木工程中进行课程思政;大力提升教师自身素质等方面详细分析了本课程思政的实施方案。通过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与具体实施方案,将德育元素以潜移默化的方式,有效传递给学生,以达成课程的思政实效,为国家建设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  相似文献   

17.
CDIO工程教育模式是近年来国际工程教育改革的新成果,旨在培养全面发展的创新型工程技术人才。电路课程是向电气信息类专业学生传授工程观点和科学观点的"开门课"。文章分析了电路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将工程设计、科学研究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提出基于CDIO教育理念的电路课程教学模式及实现方式,进而从教学内容、教学活动、教学方法和课程考核方面进行改革与实践,突出对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职业素质的培养,为学生在建筑电信领域从业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8.
十八大以来,各大高校不断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创了中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但如何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切实推进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相融共进,是当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重点和难点。通过挖掘土木工程专业所蕴含的德育元素,以同济大学思政教育教学改革试点课程建设工程法规为例,研究土木工程专业课程思政建设路径,为进一步探索土木工程专业思想政治教育建设改革提出建议:首先,结合课程特色,以改革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为重要抓手,将思政教育内容具体化;其次,强调隐式教育,发挥教师“润物细无声”的价值引领作用;最后,提高学生自我认识,培养学生自觉学习政治的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