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测定4个不同产地薏米中铅、镉、汞、砷、铜5种重金属含量,对薏米质量和食用安全进行评价.采用硝酸高氯酸混酸消解样品,铜含量利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铅、镉含量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砷含量利用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汞含量利用全自动汞分析仪测定.4个产地薏米样品中铅、镉、汞、砷、铜含量均低于标准规定限量值.此方法具...  相似文献   

2.
任静雯 《酿酒》2023,(2):142-144
采用微波消解法处理竹叶青酒配方的5种中药材(陈皮、淡竹叶、檀香、栀子、当归),然后利用原子吸收光谱法和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这5种中药材铜、镉、铅、砷、汞元素的含量。结果表明,样品中5种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均未超过《中国药典》2020版限量规定,各个元素线性相关性好,检出限低,准确度高。该方法可为药材中重金属元素的检测及公司产品生产原料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9蒸9晒炮制不同加工阶段九华黄精中重金属和有害元素的含量变化。方法根据国家标准GB 5009.3-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水分的测定》、GB 5009.268-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多元素的测定》和GB5009.17-201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总汞及有机汞的测定》,检测不同蒸晒阶段的九华黄精的水分和铅、砷、汞、镉、铜、铬、锰、钼8种元素的含量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九华黄精中汞和钼未检出,9蒸9晒炮制过程中,随着蒸晒次数的增加,重金属和有害元素的浓度被相应增加,但铅、砷、镉3种重金属的浓度却是在5蒸5晒时达到最高,随后又下降。九华黄精中重金属含量低于《中国药典》(2020)和《代用茶》标准中规定限量,但铅含量高于新鲜蔬菜和蔬菜制品限量。结论九华黄精用作中药材及生产代用茶时,其重金属和有害元素的含量是在安全范围内,但不宜作为菜肴烹调原料。  相似文献   

4.
目的 检测夏枯草中铅、镉、汞、砷、铜、锌、铬的含有量,并进行污染等级分析。方法 夏枯草中的7种重金属元素经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测定,采用单项指数法和综合指数法对其进行污染等级分析。结果 7种重金属元素在各自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线性,样品加标回收率为84.5%~109.5%,RSD为2.3%~5.1%。将测得的重金属元素结果与《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年版等标准规定的限量值进行比较,19批样品中铬元素超标、7批样品中锌元素超标,超标率分别为100.0%、36.8%,其余重金属元素含量均未超标,单项指数从大到小排序为铬、锌、镉、汞、铜、砷、铅,综合污染等级均值为轻度污染及以上。结论 夏枯草主要受铬元素污染,其次是锌元素;该实验可为夏枯草中重金属元素限量标准的起草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大枣中7种重金属及有害元素含量的方法并开展健康风险评估。方法采用微波消解法进行样品前处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健康风险评估模型计算风险评估模型(target hazard quotients, THQ)。结果各元素在相应范围内线性良好(r>0.999),仪器精密度良好(RSD<5%,n=6),各元素加样回收率为83.93%~104.95%。3个产地不同批次大枣中铜(Cu)、砷(As)、镉(Cd)、汞(Hg)、铅(Pb)重金属及有害元素含量较低,低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年版中指导值;以THQ作为风险评估指标时,大枣所含重金属含量对人体健康无风险。结论 ICP-MS法灵敏、准确,可用于红枣中7种重金属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石家庄市售牛奶和奶粉中铅、镉、汞和砷等重金属的污染状况。方法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对市售不同品牌的牛奶和奶粉中的污染物进行检测,并依据GB2762—2017《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对牛奶中的铅、镉、汞和砷对公众健康危害风险度进行研究。结果本研究共监测61份样品,铅、镉、汞、砷总合格率为100%。部分食品检出重金属,铅、镉、汞、砷的检出率分别为31.1%、7.69%、0%和0%。结论目前石家庄市市售牛奶中重金属污染总体水平较低,但部分牛奶和奶制品中仍有重金属检出,应引起重视。应采取针对性措施,补充完善相关标准,加强监管力度,以确保牛奶和奶粉的质量安全。  相似文献   

7.
目的测定阿拉伯胶中常见重金属铅、镉、铜、砷、汞的含量,评价其安全性,为建立阿拉伯胶重金属检测限值提供参考。方法用原子吸收法测定铅、镉、铜、砷、汞的含量,以《药用植物及制剂外经贸绿色行业标准》为标准评价阿拉伯胶的安全性。结果所测各批次样品铅、镉、铜、砷、汞的含量相差较小,符合《药用植物及制剂外经贸绿色行业标准》。结论可安全用于临床,为保障临床用药安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蔬菜中的重金属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建立测定蔬菜中砷、铅、镉、汞、铜多元素的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方法样品经微波消解后,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法进行测定,选择~(45)Sc、~(72)Ge、~(115)In、~(209)Bi作为内标元素补偿基体效应,优化仪器参数,对该方法的检出限、线性范围、精密度和回收率进行考察,并对市售的8种蔬菜样品中5种元素同时进行测定。结果研究结果表明,砷、铅、镉、汞、铜5种元素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均大于0.995,检出限为0.001~0.05 mg/kg,相对标准偏差低于1.5%,不同样品基质加标回收率在82.5%~109.9%范围之间。结论本方法快速、灵敏、准确,适用于蔬菜中砷、铅、镉、汞、铜5种元素的同时测定。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同时测定大米中铅、镉、汞、砷和铬的分析方法。方法:样品经过微波消解仪消化定容后,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同时测定铅、镉、汞、砷、铬含量。结果:铅、镉、砷和铬在1~200μg·L-1、汞在0.05~2.00μg·L-1内线性良好,加标回收率为96.2%~99.0%,相对标准偏差为2.8%~3.9%。结论:本法具有简便、快速、准确、灵敏度及精密度高等优点,适用于大米中铅、镉、汞、砷、铬5种重金属元素的同时测定。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ry,ICP-MS)同时测定粮食中铅、砷、铬、镉、汞、铝6种元素的含量,了解粮食中重金属污染状况。方法针对汞元素易挥发和易在仪器管路残留的问题,优化赶酸温度、金溶液浓度、内标元素等主要影响因素。采用硝酸-过氧化氢作为消解体系,加入金溶液,微波消解后70℃赶酸,采用ICP-MS法检测粮食加工品中6种元素的含量。结果 200个样品中6种元素含量的测定结果为:铅0.083~0.10 mg/kg;砷0.017~0.10 mg/kg;铬0.059~0.19 mg/kg;镉0.0025~0.038 mg/kg;汞0.0054~0.015 mg/kg;铝4.9~29 mg/kg。除铝元素目前缺失限量标准外,铅、砷、铬、镉、汞含量的合格率为100%。方法检出限为0.0004~0.5 ng/mL,加标回收率为88.0%~106.0%,相对标准偏差为0.6%~2.5%,相关系数r为0.9992~0.9999。结论该方法简便快捷、汞残留少、准确度和精密度高,满足粮食及相关产品中铅、砷、铬、镉、汞、铝等多元素的同时测定,能够有效监测粮食中重金属污染状况。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戈壁设施蔬菜铅、镉、总汞和总砷污染物状况,并评估健康风险,为保障戈壁设施蔬菜绿色生产和食用安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生产基地随机抽样方法,于2019—2020年在甘肃省河西走廊戈壁设施蔬菜产区采集蔬菜样品,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HPLC-ICP-MS)和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蔬菜样品中铅、镉、总汞和总砷含量,根据GB 2762—2017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评价蔬菜重金属污染状况,采用目标风险系数法评估摄入蔬菜中重金属的健康风险。结果:共采集141份蔬菜样品,铅、镉和砷含量的中值分别为0.005、0.002、0.007mg/kg,总汞含量均低于检出限。戈壁设施蔬菜铅、镉和总砷含量均未超标,检出率分别为4.26%、23.40%、87.23%。蔬菜重金属污染指数均低于0.6,属于清洁水平。通过膳食途径摄入蔬菜中的重金属风险由高到低依次为总砷、铅、镉,不同种类蔬菜的风险由高到低依次为黄瓜、辣椒、番茄;儿童、中老年和青壮年摄入蔬菜中重金属的风险依次递减。结论:戈壁设施蔬菜中铅、镉、总汞和总砷的含量均未超标,通过膳食途径摄入戈壁设施蔬菜中重金属的健康风险低。  相似文献   

12.
正2016年1月7日,智利卫生部发布G/TBT/N/CHL/332号通报,拟修订《食品卫生条例》食品中的重金属标准,包括砷、镉、铜、锡、铁、汞、铅、硒和锌9种,2015年修订了砷和汞的最大限量标准,具体内容为:  相似文献   

13.
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对药渣及用药渣栽种的平菇中重金属元素铅、铜、镉含量进行了测定,并用单项累积污染超标倍数Pe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药渣中铜、铅、镉均被检出,铜的平均含量为14.32 mg/kg,镉的平均含量为0.212 5 mg/kg,均低于中国药典2005版和绿色行业标准的限量标准;铅平均含量为8.356 mg/kg,高于中国药典2005版和绿色行业标准1.67倍,其单项累积污染超标倍数Pe为0.67。用药渣栽种的平菇(试验组)中重金属铅、镉均未检出,说明平菇对药渣中的铅未产生富集现象,铜平均含量为9.199 mg/kg,低于国家食品(蔬菜、食用菌)卫生限量标准,平菇中铜、铅、镉含量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同时测定米豆腐中铅、砷、汞、镉、铬5种有害元素含量的分析方法。方法样品经微波消解,超纯水定容,以锗、铟、铋为内标物质,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同时测定铅、砷、汞、镉、铬。结果铅、砷、汞、镉、铬回收率分别为83.2%~92.5%、85.3%~93.2%、83.5%~95.2%、85.7%~94.0%、81.7%~96.0%,相对标准偏差(n=6)分别为3.7%、2.3%、3.1%、2.9%、3.9%。5种元素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n=6)在0.9997~1.000。结论优化了样品前处理方法和仪器参数,可用于米豆腐中铅、砷、汞、镉、铬的测定。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快速测定霜状化妆品中铅、镉、铬、砷和汞的分析方法。方法通过微波消解进行样品前处理,用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法同时测定霜状化妆品中铅、镉、铬、砷和汞。优化了仪器条件,进行了检出限、精密度和准确性等方法学研究。结果经过与《化妆品卫生规范》指定方法的比对验证,相关系数均0.999,检出限在0.03μg/kg~0.12μg/kg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在3.5%~8.1%,回收率在96%~116%。结论用不同基质的有证标准物质进行验证,测定值均在标准值范围内,该方法适用于霜状化妆品中铅、镉、铬、砷和汞的快速测定,能够满足《化妆品卫生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16.
采集94个北部湾沿海不同区域、不同季节、不同品种的海产品,用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砷、铅、汞、镉、铬、锡、锑、铜、铝等9种重金属元素的含量,以了解广西北部湾海产品是否受到重金属污染。测定结果表明,海产品中镉含量平均合格率为55%,应是污染所致,无机砷、铅、汞、铬、铜、铝含量平均合格率在89%~96%之间,受污染程度较轻,而锡、锑含量合格率为100%,未受污染。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陕西省6类食品中铅、镉、汞、砷的含量进行检测,并对其污染状况做出综合评价,从而为陕西省开展食品安全评估和采取针对性的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陕西省境内10个地市的大型农贸市场、批发市场和超市,采集粮食562份、蔬菜340份、水果174份、肉类228份、蛋类144份和奶类108份,6类食品共1 556份。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测定铅(Pb)、镉(Cd)的含量,应用GB/T 5009.11—2003《食品中总砷及无机砷的测定》中氢化物原子荧光法测定砷(As)的含量,利用测汞仪直接测定汞(Hg)的含量,采用单项污染指数及综合污染指数对不同类食品中铅、镉、汞、砷的污染状况做出评价,并对陕西省居民经此6类食品摄入铅、镉、汞、砷的人体健康风险进行描述。结果陕西省6类食品中,铅、汞含量均值最高的都是肉类,分别为0.049 0和0.003 3 mg/kg,镉、砷含量均值最高的是粮食类,含量均值均为0.025 0 mg/kg;利用单项污染指数和综合污染指数对6类食品中铅、镉、汞、砷含量进行评价,均可评价为安全、清洁;由6类食品摄入铅、镉、汞、砷的安全限值(MOS)1。结论陕西省6类食品不同程度的受到了铅、镉、汞、砷的污染,但总体污染程度较低,铅、镉、汞、砷对食品安全影响的风险较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测定块菌中4种重金属(砷、铅、汞、镉)及无机砷、有机汞含量并进行分析评价。方法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ry, ICP-MS)检测块菌种总砷、总汞、铅、镉含量,采用液相-原子荧光光谱联用法(liquid chromatography-atomic fluorescence spectrometry, LC-AFS)检测块菌中无机砷、有机汞含量。结果块菌中无机砷和有机汞含量极低,但铅、镉含量较高。铅的含量为0.8282 mg/kg,镉的含量为0.4040 mg/kg。结论块菌作为一种完全生长在地下的大型真菌,具有较高的重金属吸附富集能力,应加强对此类野生菌的重金属污染物监测。  相似文献   

19.
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和原子荧光光谱法分别对舟山本岛范围内农贸菜场和超市的菲律宾蛤仔中铅、镉、总汞、无机砷含量进行测定,并对其污染状况和食用安全性进行评价。结果显示:菲律宾蛤仔可食部分中铅、镉和总汞均符合GB 2762-2012《食品中污染物限量》要求,部分样品中无机砷含量超标,超标率在6%~10%之间,无机砷污染指数为0.71;菲律宾蛤仔中铅、镉、汞、无机砷含量小于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粮农组织制定的每周可耐受摄入量比例的10%。故舟山农贸菜场和超市中菲律宾蛤仔相对安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调查南宁市市售茉莉花茶、玫瑰花茶、白贡菊花茶以及金银花茶4种花茶中的重金属含量和农药残留情况,为花茶中的重金属和农药残留安全风险评估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参照相关国家标准,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和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4种花茶中铅、镉、镍、铬、砷、汞的含量;采用液相色谱法和气相色谱法测定多菌灵、毒死蜱、乐果、三唑磷、克百威、啶虫脒、三氯杀螨醇、吡虫啉、氯氰菊酯、氰戊菊酯和联苯菊酯共11种农药的残留量,并依据国家标准中上述重金属和农药残留量的限量标准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评价。结果 4种花茶中的重金属含量各异,除了镍没有限量要求外,茉莉花茶、玫瑰花茶和白贡菊花茶中的重金属含量均符合要求,而金银花茶中的镉含量超出限量标准要求;4种花茶中均检出啶虫脒,其含量在0.002~0.147 mg/kg,其中白贡菊花茶中啶虫脒的残留量超标,茉莉花茶、玫瑰花茶和金银花茶中11种农药的残留量均符合限量要求。结论在金银花茶和白贡菊花茶中分别存在重金属和农药残留安全隐患,应加强茶场的卫生质量监测,确保花茶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