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 毫秒
1.
采用有机溶剂甲醇提取、HPLC同时分析芝麻油中芝麻素、芝麻林素和细辛素含量。为提高分析质量与准确性,优化甲醇提取溶剂用量和超声辅助提取的时间,并对检测方法进行方法学考察。结果表明:最佳提取条件为甲醇用量10 mL(芝麻油0.1 g),超声时间2 min;芝麻素、芝麻林素和细辛素线性范围分别为4~100 mg/L、4~100 mg/L和1~40 mg/L,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5、0.9996和0.9992;芝麻素、芝麻林素和细辛素的检出限分别为0.03、0.02 mg/g和0.02 mg/g,定量限分别为0.06、0.06 mg/g和0.04 mg/g,加标回收率分别为87.17%~92.59%、92.71%~102.24%和95.66%~108.93%,加标回收率的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5%,方法的稳定性、准确性和精密度均符合检测要求。该方法操作简单、耗时短(完成一次分析只需30 min)、成本低、稳定性高,能有效应用于芝麻油中3种木脂素组分的分析检测。  相似文献   

2.
紫外光谱法测定芝麻素与芝麻林素含量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本实验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芝麻油中木酚素类物质芝麻素与芝麻林素的含量.根据木酚素类化合物在200~400nm紫外区有特征吸收,利用其吸收的强弱,以芝麻油中含量最高的芝麻素为对照品,通过标准曲线的绘制和假设检验,得到芝麻素的浓度与吸光度之间的显著的线性关系,由回归方程计算芝麻素的最低检测极限为1.95μg/mL,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31%,RSD为1.87%;在提取后的40分钟内进行稳定性试验,RSD(%)为0.3%.重现性试验结果RSD为2.85%,精密度试验结果RSD为0.22%.  相似文献   

3.
在pH=7.4的生理条件下,采用紫外吸收光谱法、圆二色(CD)光谱法、DNA热变性法及粘度法对芝麻提取物芝麻酚(SL)、芝麻素(SN)及细辛脂素(AN)与小牛胸腺DNA(ctDNA)的相互作用机理进行初步探讨。研究结果显示,ctDNA能使三种化合物在290 nm附近处的紫外吸收峰产生减色效应,且伴随轻微的红移现象,ctDNA浓度越大,减色效应越明显,SL、SN及AN与ctDNA的结合常数大小分别为2.65×10~4、4.91×10~4、7.33×10~4 L/mol;三种化合物均能使ctDNA的正CD带(276 nm)增加,负CD带(246 nm)发生轻微的减小,且浓度越大,谱带变化越明显;三种化合物的存在条件下,ctDNA的熔点分别增加了1.75、2.51和6.63℃,且ctDNA粘度均有所增加。综合光谱学和粘度实验的结果,推断三种化合物与DNA的作用方式均为经典的嵌插方式,且作用强度大小为:ANSNSL。  相似文献   

4.
虾青素是一种酮式类胡萝卜素,在体内外均有潜在的生物活性,是目前已知抗氧化能力最强的天然抗氧化剂,有"超级维生素E"之称。虾青素具有共轭双键长链结构,在长链的2端有羟基和羰基基团,使其易被氧化,因此具有强大的抗氧化能力,可淬灭单线态氧、清除自由基、防止或终止因单线态氧和自由基引起的链式反应。本文就虾青素的结构特点、生物体内代谢和检测方法,以及抗氧化、抗炎和抗凋亡的生物活性在缺血再灌注损伤、神经变性疾病、皮肤损伤和胃部炎症的具体疾病预防与保护中的运用展开论述。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以期为虾青素的深入研究提出新思路,使其潜在的巨大价值得到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5.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芝麻油中芝麻素和芝麻林素的方法。结果表明:方法以甲醇-水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提取溶剂为乙腈;净化剂为50 mg硅胶键合乙二胺-N-丙基(PSA)+50 mg C18;芝麻素和芝麻林素在1~100μg/m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均大于0.998;方法检出限(LOD)为0.03 mg/g、定量限(LOQ)为0.06 mg/g。加标回收率和相对标准偏差(RSD)均符合GB/T 27417—2017的要求。方法前处理操作简单、重复性好,适用于芝麻油中芝麻素和芝麻林素的测定。  相似文献   

6.
芝麻油细辛素分离、纯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芝麻油为原料,经中压制备型液相色谱分离、纯化细辛素,采用NMR、MS方法对提纯物质进行结构鉴定,确认为细辛素。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结果显示,细辛素经纯化后含量可达92.0%;该研究确立一种从芝麻油中分离、纯化细辛素方法。  相似文献   

7.
芝麻油中芝麻素、芝麻林素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不同芝麻样本提取油以及市购芝麻油中芝麻素、芝麻林素的含量。色谱柱为HibarRT250-4(C18,250mm×4.6mm,填充粒度5μm);流动相:甲醇:水=75:25(V/V);流速:1ml/min;检测波长:280nm。测定结果表明:被测两峰完全分离,且峰形较好,线性范围10~100μg/ml,芝麻素、芝麻林素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1.1%、100.2%重现性(n=5)分别为芝麻素RSD=2.31%、芝麻林素的RSD=3.05%,最低检出限:芝麻素为1.5μg/ml,芝麻林素为2.5μg/ml(以进量浓度计)。油样中芝麻素的含量范围为0.35%~0.72%、芝麻林素的含量范围为0.32%~0.48%,制油工艺中焙炒工序强度对芝麻林素含量变化具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8.
芝麻油中芝麻素提取物的纯化与检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开发芝麻油中的生物活性物质芝麻素,采用乙醇[芝麻油∶溶剂为1∶2(V/V)]对芝麻油中芝麻素类物质进行提取,经过脱除溶剂等过程制备芝麻素粗品,而后采用丙酮-异丙醇对芝麻素粗品进行纯化.并对纯化的不同条件,包括温度、溶剂量、时间等因素,进行了比较,确定在料液比为0.8∶1,45℃下搅拌40 min,芝麻素物质得率达到0.24%,产品熔点为119.0~120.5℃,HPLC分析芝麻素物质相对含量达到94%.  相似文献   

9.
绿原酸生物活性与提取方法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绿原酸具有多种药理作用,是许多中药材及中成药的主要有效成分之一.本文评述了绿原酸的生物活性及提取方法.  相似文献   

10.
绿原酸具有多种药理作用,是许多中药材及中成药的主要有效成分之一。本文评述了绿原酸的生物活性及提取方法。   相似文献   

11.
高慧  张廷婷  甘境翔  刘鹤  徐同成  宗爱珍  孙杰 《中国油脂》2023,48(11):119-124+146
为提高植物来源神经酸的产量和促进神经酸产品的研究开发及利用,从神经酸的植物来源、生理功效、提取及纯化工艺以及检测方法4个方面进行综述。植物中神经酸来源以木本植物居多;神经酸具有控制心血管疾病、改善血糖、改善大脑功能、修复中枢神经系统损伤、提高免疫力、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等生理功效;常采用低温结晶、金属盐沉淀、尿素包合、分子蒸馏等方法对神经酸进行提取纯化,采用气相色谱和高效液相色谱等检测方法检测神经酸含量。  相似文献   

12.
HPLC法测定芝麻油中生理活性成分-芝麻素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用氧化铝层析柱对芝麻油样品进行预处理,然后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芝麻素定性、定量测定,芝麻素的回收率为95.6%(RSD=1.19%),整个测定方法简便,结果准确。  相似文献   

13.
运用超声辅助90%乙醇溶液提取芝麻素。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运用正交实验优化芝麻素超声辅助提取工艺参数。普鲁士蓝法测定芝麻素还原能力,滤纸片-抑菌圈法测定其抗菌活性。结果表明:超声辅助提取的最优条件为超声功率300 W、液固比25∶1、超声温度55℃、超声时间25min,在最优条件下,芝麻素提取率为(3.942±0.085)mg/g;芝麻素具有一定的还原能力,但比相同质量浓度的VC弱得多;当质量浓度大于40 mg/m L时,芝麻素对蜡状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大肠杆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质量浓度大于60 mg/m L时其对4种细菌抑制作用的强弱顺序为蜡状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大肠杆菌,而当质量浓度小于100 mg/m L时,芝麻素对真菌黄曲霉无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4.
旨在为进一步提高共轭亚油酸产量提供理论依据,总结概述了共轭亚油酸的生理活性与制备方法的研究进展。共轭亚油酸是一种天然存在于反刍动物体内的物质,具有降低胆固醇含量、抗癌、抗氧化、提高免疫力等重要生理功能,在减肥、癌症治疗、哮喘治疗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功能性膳食研发领域拥有巨大潜力。由于共轭亚油酸的天然含量与来源无法满足人们日常生活的需求,因此研究更高产率的共轭亚油酸的合成方法一直是热点内容。合成共轭亚油酸的方法主要有生物合成法和化学合成法,生物合成法中的微生物合成法和酶催化异构化合成法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关于瘦肉精的安全事件频频发生,严重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一些运动员有意或无意的服用,影响了竞技体育的公平原则,引起了人们的高度警惕与重视。本文对瘦肉精的特性、药理作用及残留危害(特别对运动员)进行了介绍,并综述了各种检测方法,包括用于确证的大型仪器分析方法与现场快速检测的免疫分析方法等,分析其各自优缺点,以期人们对瘦肉精有更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β-隐黄素是由多个异戊烯单元构成的一种复合物,属于氧化类胡萝卜素的一种,广泛存在于柿子、柑橘等植物中,亦可由微生物发酵产生。文章就β-隐黄素的吸收、生理活性及其机理进行综述,旨在为提高β-隐黄素的研发及临床应用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不同制油工艺制得的28个芝麻油样中芝麻木酚素组分含量(尤其是细辛素含量)进行的检测分析,研究制油工艺对芝麻油中细辛素含量的影响。结果发现:2个浸出精炼芝麻油样中细辛素含量平均119.45 mg/100g,其他26个油样中仅有3个检测出少量细辛素,分别为17.25 mg/100g、7.43 mg/100g、0.58 mg/100g,冷榨芝麻油中未检出细辛素。对不含细辛素的冷榨芝麻油进行水化脱胶、碱炼脱酸、吸附脱色、蒸馏脱臭等精炼处理,并对处理后的芝麻油进行细辛素含量检测分析。结果表明:添加磷酸进行水化脱胶和添加活性白土进行吸附脱色能造成芝麻油中细辛素的形成,且随脱胶时磷酸添加量和脱色时白土添加量的增加,细辛素含量增加(磷酸添加量1%时为131.22 mg/100g,白土添加量5%时为50.73 mg/100g);碱炼脱酸、活性炭脱色、水蒸汽蒸馏脱臭过程只降低了芝麻木酚素总量,没有细辛素形成。据此,细辛素可作为区别冷榨芝麻油和其他芝麻油尤其是浸出精炼芝麻油的特征指标。  相似文献   

18.
槟榔碱是槟榔化学成分中最为重要的生物碱,其含量也在众多槟榔生物碱中最高,对动物及人体有着重要的生理学作用。槟榔碱是槟榔的主要生理活性成分物质,具有一定的药理作用和毒副作用。本文分别从毒性、生理活性两个方面综述了槟榔碱对人体及动物的影响,重点阐述了槟榔碱对人体及动物的致口腔粘膜下纤维性变、生殖系统毒性、神经系统毒性及促胃肠道消化作用、驱虫灭螺作用、抑菌作用,以期为今后槟榔及槟榔碱研究者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