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为了综合回收新疆某大型铁矿伴生的有益元素金和锌,对具有代表性的矿石进行了矿石性质研究,查明了矿石中金矿物、锌矿物和铁矿物的赋存状态、嵌布粒度及它们与有益有害元素的共生关系。根据矿石性质,制定了优先浮选金矿物,金浮选尾矿经硫酸铜活化后浮选闪锌矿,锌浮选尾矿磁选铁的工艺流程。金浮选通过两段粗选两段精选获得金精矿金品位27.38×10~(-6),金回收率52.65%;锌浮选通过一段粗选两段扫选,锌粗精矿再磨至-0.037 mm 85%精选四段,获得锌精矿锌品位49.53%,锌回收率81.21%;锌浮选尾矿磁选回收铁,通过一段粗选一段精选,获得铁精矿铁品位65.55%,铁回收率84.71%。  相似文献   

2.
四川某高硫铜锌多金属矿石,硫高、铜高、锌低,有用矿物嵌布粒度细且不均匀,嵌布关系十分复杂,为易浮难分离的复杂多金属矿石。矿山附近选厂采用常规浮选法仅回收了矿石中的铜和硫,而锌因品位低,试验和生产技术指标差而终止了回收,造成资源的浪费。本研究对该矿石进行了详细的物质组成研究及浮选分离试验研究,最终确定采用优先浮铜,锌与易浮硫铁矿混合浮选,粗精矿再磨,锌硫分离,尾矿再浮硫的工艺流程,使铜、锌、硫得到了有效分离,获得了铜品位为22.04%,回收率为91.15%的铜精矿;锌品位为46.03%,回收率为60.39%的锌精矿;硫品位为37.02%,回收率为81.19%的硫精矿。  相似文献   

3.
以西藏铜铅锌混合矿为研究对象,采用化学多元素分析、物相分析及光学显微镜分析等手段对该矿石的化学组成、物相组成、矿物嵌布粒度特征等进行了详细研究。结果表明,该矿石矿物成分复杂,主要有价回收元素为铜、铅、锌,品位分别为0.67%、1.27%、0.99%;铜主要以硫化铜的形式存在,氧化铜分布率占30.30%;铅和锌主要以碳酸盐的形式存在;脉石矿物主要有方解石、石英、透闪石、石榴石等。矿物之间包裹嵌布复杂,紧密共生,矿石中铜铅、铜锌可浮性相近,是导致目的矿物浮选指标差的重要原因。基于工艺矿物学研究,建议采用"铜铅锌混合浮选—浮选尾矿强磁选—混合精矿浮选分离"的工艺流程来提高有用金属的品位和回收率。  相似文献   

4.
某铜锌矿石铜锌分离浮选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匡敬忠  贾帅  李成 《金属矿山》2013,42(1):76-79
国内某铜锌多金属硫化矿中次生硫化铜含量较高,有用矿物嵌布粒度细微、嵌布关系复杂。试验采用磨矿-铜锌混合浮选-混合粗精矿再磨-铜锌分离流程对该矿石中的铜、锌矿物进行了选矿工艺技术条件研究。用试验确定的闭路流程处理该矿石,获得了铜品位为22.72%、铜回收率为82.26%的铜精矿,锌品位为57.63%、锌回收率为62.92%的锌精矿;尾矿中黄铁矿的回收研究将留待后续进行。  相似文献   

5.
邓丽红 《中国矿业》2021,30(6):159-164
某铁矿含铁25.78%、含铜0.24%、含锌0.33%,铁矿物品位低、嵌布粒度细,采用一次性磨矿-磁选的选矿工艺,难以获得品位大于60%的铁精矿,伴生的低品位铜、锌矿物也一直未能有效回收。本文采用再磨-弱磁选-浮选的选矿工艺,对该矿石进行了铁、铜、锌的综合回收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磨矿细度-0.074mm含量75.25%、再磨细度-0.043mm含量95.30%的铁粗精矿再磨-磁选工艺回收铁矿物;石灰、水玻璃、硫化钠为调整剂,DY1和乙黄药为组合捕收剂浮选回收铜矿物;硫酸铜为活化剂、丁黄药和2~#油为组合捕收剂浮选回收锌矿物,获得了铁精矿品位66.02%、回收率80.22%,铜精矿品位19.03%、回收率55.60%,锌精矿品位48.20%、回收率65.88%的试验指标,使该矿石中的铁矿物、伴生铜矿物和锌矿物均得到了有效的回收,为提高难选低品位铁资源综合利用率的研究提供了技术借鉴。  相似文献   

6.
某铜钼矿浮选后的尾矿中钨以白钨矿、钼钙矿形式存在,含钨品位仅0.082%。根据尾矿的矿石性质,试验探索了联合工艺磁选-浮选流程、磁选-重选流程对钨矿物回收的可能性,研究结果表明:磁重联合流程能有效的回收钨矿物,可获得钨精矿含钨品位36.13%,钨回收率60.29%的良好指标。实现了对该尾矿中钨有价元素的综合回收。   相似文献   

7.
河北某含铜锌矽卡岩型铁矿性质复杂,有用矿物嵌布粒度粗细不均,铜氧化率较高,铜锌硫化矿物可浮性相近,含有大量易泥化且可浮性好的蛇纹石等脉石矿物,浮选分离难度较大。针对矿石性质特点,采用"优先浮选回收铜、锌—磁选回收铁"的联合工艺流程,获得指标为铜精矿含铜20.53%、含银1 412 g/t,铜回收率56.46%、银回收率58.23%;锌精矿品位为54.04%,锌回收率为83.66%;铁精矿品位为63.72%,全铁回收率为89.75%。  相似文献   

8.
广西某高硫铜矿石中滑石等易浮硅质矿物含量高,现场采用弱磁选-浮铜-浮硫工艺流程进行分选,除弱磁选能较好地回收磁黄铁矿外,黄铜矿浮选和黄铁矿浮选均因易浮硅质矿物的干扰而难以获得合格精矿。为此,在大量探索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弱磁选-黄铜矿和硅质矿物混合浮选-混浮精矿铜硅摇床分离-混浮尾矿浮黄铁矿的工艺流程处理该矿石,获得了磁选硫精矿硫品位和回收率分别为38.69%和64.48%,浮选硫精矿硫品位和回收率分别为44.57%和30.99%,铜精矿铜品位和回收率分别为13.87%和63.89%的良好试验指标,有效地综合回收了铜、硫矿物。  相似文献   

9.
西藏某铜铅锌硫多金属硫化矿,矿物嵌布粒度细、共生关系复杂,且含硫量较高。采用铜铅混合浮选→铜铅分离→尾矿抑硫浮锌浮选工艺流程。最终获得铜精矿铜品位28.22%、回收率85.29%,铅精矿铅品位57.49%、回收率85.61%,锌精矿锌品位44.17%、回收率62.96%,银在铜、铅精矿中的总回收率达到89.7%,实现了矿物的综合回收。  相似文献   

10.
曹洋  王润  段金刚  付亚峰  李闯  杨晓峰 《金属矿山》2021,50(10):100-107
黑龙江某锌铁矿石由于矿物组成复杂,且毒砂等含砷矿物含量较高而难以有效回收利用。针对该锌 铁矿的矿物组成及粒度嵌布特征,开展了优先浮选闪锌矿、浮选尾矿进行磁选回收磁铁矿的工艺流程试验。结果 表明:在磨矿细度为-0.074 mm 占 75% 条件下,以硫酸铜为活化剂、亚硫酸钠为抑制剂、硫氨酯为捕收剂,经过 1 粗 3 精 2 扫的闭路浮选工艺流程,可以获得 Zn 品位 47.45%、Zn 回收率 94.31%、As 品位 0.13% 的锌精矿,同时获得 Fe 品 位 31.84% 的锌浮选尾矿;将锌浮选尾矿在磁选粗选磁场强度 79.6 kA/m 条件下经过 1 次磁选粗选,粗精矿再磨至细 度-0.038 mm 占 85%,经磁场强度条件下 55.7 kA/m 二次磁选,可以获得 Fe 品位 67.54%、Fe 回收率 50.81%、As 品位 0.06%、S 品位 0.28% 的铁精矿。试验结果可为复杂难选锌铁矿石的有效回收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高起方 《矿冶》2020,29(1):32-36
某高铁铜硫多金属矿铁品位45.80%、铜品位0.48%、硫品位2.3%、金品位0.24g/t,有用矿物相互嵌布影响分选效果。采用"铜硫混合浮选—浮选尾矿磁选回收铁—铜硫分离"的联合工艺流程处理该矿石,并采用Mos-2+MA-1组合捕收剂捕收、铜硫粗精矿再磨及强化扫选等手段,可获得铜品位20.14%、金品位8.73g/t、铜回收率88.53%、金回收率76.75%的铜精矿;硫品位41.56%、硫回收率77.70%的硫精矿;铁品位67.83%、铁回收率90.24%的铁精矿,实现了矿石中铁、铜、硫、金的高效回收。  相似文献   

12.
罗仙平  邱廷省  胡玖林  郝志伟  成先雄 《矿冶》2002,11(Z1):247-249
四川省拉拉铜矿选矿厂选铜尾矿中含P2O5、Re2O3分别为0.78%、0.136%.对该选铜尾矿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其中的稀土元素主要嵌布于磷的矿物中.尾矿中的磷矿物主要是磷灰石与独居石,这两类矿物嵌布粒度微细,难以解离,嵌连关系复杂,属难选矿石类型.针对试样的性质及磷灰石与独居石的物理化学性质差异,提出采用先浮后磁即先用浮选法将易浮的磷矿石与其它矿物进行分离,再用磁选将磷灰石与独居石进行分离的工艺流程来回收试样中的磷矿物.试验结果表明,采用ZP-02作磷矿物的捕收剂,Na2CO3作pH调整剂,Na2SiO3作抑制剂浮选拉拉铜矿尾矿中的磷矿物可获得P2O3品位25.32%、回收率69.87%的磷精矿指标.采用磁选处理浮选精矿可获得含P2O5为30.23%的磷灰石精矿及含P2O5为20.71%的独居石精矿.  相似文献   

13.
易运来 《现代矿业》2018,34(9):16-19
为高效回收利用铜品位为1.28%的云南某氧化铜矿,根据原矿高氧化率、高结合率、嵌布粒度细的特点及不同含铜矿物可浮性和磁性的差异,试验研究采用先浮硫化铜后浮氧化铜-浮选尾矿强磁选的原则工艺流程。试验结果表明:在磨矿细度为-0.074 mm 84.5%的条件下,进行硫化铜1粗1扫2精浮硫化铜矿,硫化铜浮选尾矿再进行1粗3扫3精浮氧化铜矿,浮选尾矿通过磁选综合回收铜工艺,最终获得的硫化铜精矿铜品位为24.75%,铜回收率为33.03%;获得的氧化铜精矿铜品位为16.12%,回收率为39.25%;获得的磁选精矿铜品位为9.71%,铜回收率为12.50%;总精矿铜品位为16.77%,总铜回收率为84.78%,获得了满意的试验指标。   相似文献   

14.
康怀斌  肖国圣 《现代矿业》2023,(9):183-186+198
某选矿厂为了回收利用选铜、锌后尾矿中的铁、硫资源,实现伴生矿产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和有价组分的梯级回收,针对选锌尾矿中的磁黄铁矿在选锌过程中被大量石灰抑制可浮性变差的问题,通过在磁场强度175 kA/m的条件下进行弱磁选,弱磁选尾矿经1粗3精1扫浮选流程得到了硫精矿1;弱磁选精矿再磨至-0.038 mm87.50%后,经1粗3精3扫流程获得硫精矿2,两者合并获得了硫品位31.15%、硫回收率81.62%的最终硫精矿;将弱磁精矿浮选后尾矿再进行弱磁选,得到了铁品位64.87%、铁回收率35.09%、含硫4.19%的铁精矿,实现了铁、硫资源的综合回收。  相似文献   

15.
对某铜钼矿石中的铜、钼回收及尾矿水回用进行了选 矿试验研究.原矿入选品位 Cu0.43%、Mo0.021%,采用了 铜钼混合浮选—铜钼分离浮选、粗精矿再磨再选工艺流程, 最终获得的选矿指标为:铜精矿中含 Cu20.79%、回收率为 90.18%;钼精矿中含 Mo46.27%,回收率为68.30%.全流 程试验产生的废水放置48h后再进行回用,对铜浮选指标 影响不大,但会影响钼浮选指标.  相似文献   

16.
青海某多金属矿含铜0.061%、含铅1.04%、含锌3.03%、含铁32.76%,矿物组成复杂,含有方铅矿、闪锌矿、磁铁矿、磁黄铁矿等多种矿物,综合利用难度较高。针对该矿石性质,本文采用铜铅混合浮选-磁选-磁选精矿脱硫-磁选尾矿选锌的工艺流程,达到了矿石各组分综合利用的目的。在实验室条件下,可以获得铜品位为2.19%、铜回收率为46.16%、铅品位为60.72%、铅回收率为90.98%的铜铅混合精矿,锌品位为45.16%、锌回收率为88.94%的锌精矿,以及铁品位为66.35%、含硫0.10%的铁精矿。  相似文献   

17.
李少平  王锦柯  张伟光  李杰  董法 《金属矿山》2022,51(11):120-125
新疆某低品位铅锌矿石矿物组成简单,同时矿物伴生关系复杂、嵌布粒度不均匀。为有效回收矿石中的铅和锌,采用铅锌优先浮选工艺,通过铅锌浮选条件试验确定适宜的选矿工艺流程及药剂制度。结果表明:针对铅品位1.04%、锌品位1.66%的原矿石,在磨矿细度为-0.074 mm占70%的条件下,采用2次粗选优先选铅、铅粗精矿再磨至-0.038 mm占100%后3次精选,可获得铅品位45.16%、锌品位1.21%的铅精矿;选铅尾矿经CuSO4活化后,采用“2粗3精”选锌;全流程闭路试验最终可获得铅品位44.16%、铅回收率85.04%的铅精矿,及锌品位43.31%、锌回收率92.45%的锌精矿,较好地实现了铅锌分离回收。研究结果可为同类型矿石的开发利用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8.
某铜硫铁复杂多金属矿分选新工艺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某新探明铜硫铁矿石有用矿物为铜矿物、硫矿物和铁矿物,回收矿物种类较多,磁黄铁矿含量较高,矿石性质复杂,为了综合回收该矿石中的铜硫铁矿物,进行了新工艺试验研究。对该矿石进行优先浮选分别回收铜和硫,弱磁选—强磁选回收铁的新工艺试验研究,综合回收铜硫铁,获得铜精矿品位19.53%,回收率38.58%;硫精矿品位43.27%,回收率91.90%;铁精矿品位64.72%,回收率56.60%的较好指标。新工艺试验为该矿石综合回收铜硫铁提供了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19.
某低品位高硅硫化铜锌矿中的铜矿物种类多,矿物嵌布粒度细,与脉石嵌布关系密切;锌矿物与铜矿 物复杂共生,加之次生铜矿物溶解产生的铜离子会活化锌矿物,浮选分离困难。基于矿石特性,浮选试验采用碳酸 钠作为矿浆 pH 调整剂,腐植酸钠、硫酸锌及亚硫酸钠作为锌矿物及脉石矿物的组合抑制剂,配合使用新研制的铜 高效选择性捕收剂 EMB-513,采用“一段磨矿—铜矿物优先浮选—选铜尾矿选锌”的工艺流程,实现了铜矿物及锌 矿物的有效分离,闭路试验获得了铜品位 27.31%、铜回收率 86.35% 的铜精矿以及锌品位 50.94%、锌回收率 78.11% 的锌精矿。同时,矿石中的银、硒和镉等稀有稀散元素也得到了有效富集。  相似文献   

20.
细粒嵌布铜铅锌矿石的浮选工艺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某多金属硫化矿中铜铅锌矿物共生关系密切和嵌布粒度细的特性,采用铜铅混合浮选-铜铅精矿再磨-铜铅分离-混浮尾矿选锌的浮选流程进行了系统的工艺条件试验,成功地实现了铜铅锌的分选,获得了铜品位和铜回收率分别为21.05%和86.71%的铜精矿、铅品位和铅回收率分别为63.94%和79.98%的铅精矿及锌品位和锌回收率分别为55.96%和84.50%的锌精矿,为合理开发该矿石资源提供了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