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哈尔滨大都市圈城市体系等级规模结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县级行政单元为基本的研究单元,以非农业人口为基本的研究指标,利用首位度指数模型与位序-规模法则分析了1993~2006年哈尔滨大都市圈城市体系等级规模结构。结果表明:哈尔滨大都市圈城市体系等级规模结构属于首位度分布,而不符合位序-规模分布。从发展变化看,总体而言哈尔滨大都市圈的首位度变大。依据等级规模结构的分析,探讨了结构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优化对策。  相似文献   

2.
世纪之交的中国城市等级规模体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人根据1998年城市统计资料,通过与1978年的比较和地区差异分析,对世纪之交的中国城市等级规模体系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3.
一、江苏省城镇体系规模等级结构的现状分析 (一)行政规模等级结构 到2001年江苏省城镇总数为1194个,建制镇为1123个(包括县级市政府、县政府所在镇58个)。按行政等级划分城镇体系形成了副省级城市(1个)、省辖市(12个)、县级市和县城(58个)、建制镇(1123个)、乡集镇(144个)的五级等级体系,如表1所示。全省城镇非农业人口为2390.59万人,其中省辖市非农人口为1098.94万人,平均为84.53万人,县城镇人口为624.58万人,平均为8.94万人;建制镇、乡集镇人口为306.88万人,平均为0.6238万人。 (二)人口规模等级结构 按常住人口规模划分,全…  相似文献   

4.
基于新标准的中国城市规模等级结构演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规模等级结构反映了城市发育的基本特征,是全国城镇体系规划编制的基础工作。传统研究多采用户籍城区非农业人口数据,忽视人口流动,存在统计偏差。普查数据中城区人口的统计口径接近城市实体概念,应成为今后判断城市人口规模的主要指标。基于统计口径校正后的第五次、第六次人口普查城区人口数据,运用集中度和贡献率分析了2000-2010年我国城市规模等级结构和空间分布的演变规律。研究表明:大中小城市人口规模变化不协调,大城市数量少,但规模比重大、增速快、增长贡献率高,中小城市数量众多,但规模比重小、增速相对缓慢、贡献率较低,提高中小城市的人口吸纳能力应当成为今后城市化发展的重要方向;城市规模等级变化活跃,晋级、晋档城市的城市建设跟进和降档城市的人口收缩问题应当得到关注;分省尺度下城市规模等级结构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东部省份城市规模提升速度明显高于中西部省份,城市政策制定应考虑不同类型省份的城市规模结构特点。  相似文献   

5.
基于规模分布的观点,对1990-2006年市辖区GDP排序前200位的中国地级以上城市进行分析,以此来判断中国城市等级变化的趋势,并对其进行影响因素分析。发现:第一,中国城市体系的等级性仍处于逐年加强的趋势中,这不同于当代发达国家的城市等级扁平化的趋势,但这种加强的趋势有减弱的势头;第二,二次模型相对于一次模型可以更好地拟合城市GDP规模的分布情况;第三,近年来中国城市体系等级性的加强趋势在较大程度上受到以下因素正方向的作用力:第三产业产值、货物周转量、研究生毕业生数、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利用外资金额;而受到以下因素负方向的作用力:财政收入、进出口总额、第一产业产值、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旅客周转量、第二产业产值。  相似文献   

6.
区域城镇化过程中,城镇体系结构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依据城市首位度理论对新泰市的城镇体系结构中存在的城市首位度发展不足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重点建设区域中心城市和加快城镇化进程等优化城镇体系等级规模结构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中国城市等级体系问题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等级结构问题的研究由来已久,但研究中通常用人口规模作为研究的基本材料,因而得出的结论不大符合实情。本文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对克里斯塔勒的中心度计算公式略作修正,先找出不同的专业职能等级序列,再在专业职能等级序列的基础上加权求和,得出各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在全国范围内的综合中心度,进而分析中国城市体系的等级结构。  相似文献   

8.
城市体系规模结构分析的两个误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周一星 《城市规划》1995,19(2):13-16
城市体系规模结构是城市体系规划、城市发展战略或城市发展状况评价中经常需要分析的问题。本文对此类分析中长期被误用的两种方法提出了自己的见解。这些不正确的分析方法和由此得出的错误结论,流传颇广,有必要给予纠正。至于对位序-规模分布模型的错误应用,在国外学者中也常有出现。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以来,江苏城市化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并逐步进入加速发展时期。文章选用近20年来的数据资料,考察江苏城市化的阶段演变情况,并对各阶段的城镇人口规模等级结构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0.
基于结构体系可靠性的现有结构安全性等级划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在研究了《工业厂房可靠性鉴定标准》(GBJ144-90)中关于结构件可靠性鉴定方法的基础上,对照《建筑结构设计统一标准》(GBJ68-84)中的有关规定,对各等级构件的可靠性指标β进行了分析,估算,并进一步推广到结构体系。提出的观点是:现有结构的安全性主要由结构的承载力决定;对于整体结构体系,其安全分极标准是随结构形式的变化而变化的,这也是结构体系与构件之间的一个显著区别。  相似文献   

11.
分析1990~2009年黑龙江省建筑业的就业状况,分别计算黑龙江省第一、二、三产业、建筑业的就业产值弹性:运用VAR模型研究黑龙江省建筑业发展对黑龙江省就业的动态影响.就业产值弹性计算结果表明,黑龙江省建筑业的发展对其就业具有推动作用.VAR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建筑业发展是黑龙江省就业增长的格兰杰原因;黑龙江省建筑业产值...  相似文献   

12.
城市产业结构与用地结构协调发展研究--以江苏省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产业结构与用地结构的协调发展不仅能促进区域经济的优化发展,也有助于土地资源的高效配置。本文基于产业结构演变与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的相关趋势规律,通过测算城市产业结构与用地结构的偏离度指标,分析了江苏省城市产业结构与用地结构的协调程度及其变化趋势与空间差异。结果表明,第二产业的产业结构与用地结构之间存在明显的不协调趋势,而第三产业的结构发展日趋均衡;就不同城市而言,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城市产业结构与用地结构间协调程度相对较低。论文最后提出了优化产业发展与土地配置,促进产业结构与用地结构协调发展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论集聚经济效益与城市地域结构的演变和优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论述了不同集聚效果下城市地域结构的演变,并以上海为例,分析了如何运用集聚经济效益作为机制优化城市地域空间,指明了上海城市地域结构优化的方向,指出了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14.
大都市的空间结构——兼议上海城镇体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城镇的"等级分布"是区域空间结构演化低层次阶段的一种现象.在工业化、信息化时代,区域空间结构已不再是简单的等级体系,而是出现了"以大区域为单位、大尺度核心集聚"、以及"构建多核心、多轴带等复杂集聚体系"的高级演化现象.这可以称为"大都市地区空间结构的高级化"现象.构建现代上海大都市的空间结构,应紧密与区域轨道交通系统相协调,以大聚大疏的区域结构,摆脱传统均衡化、等级化的城镇体系结构.  相似文献   

15.
城市的信息化发展是全球范围的必然趋势,信息技术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方式,而且对城市的经济结构,社会结构产生巨大的影响,为了适应信息时代城市经济,社会结构的变化,城市用地布局,居住模式,交通方式等发生相应的变化,由此带来城市整体空间结构的发展和演变。分析了不同时期城市空间结构演化规律,预测了信息时代城市空间结构发展的可能趋势,并指出在新时代背景下城市规划建设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6.
为提出可促进黑龙江省石墨产业进一步发展的意见及建议,采用数据分析法和资料分析法对国内国际石墨产业发展及需求现状进行研究分析。研究发现,黑龙江省具有丰富的天然石墨资源,相关企业数量较多,再加上现有及待建的石墨产业基地和黑龙江省对石墨产业的大力支持,多方面综合促使黑龙江省石墨产业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为了推动产业的进一步发展,需从科学保护及开发石墨资源、组建石墨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推进关键技术的研发及应用、打造黑龙江省石墨产业品牌、黑龙江省石墨产业重点发展方向等角度推动省内石墨产业实现全产业链发展,形成产业优势,打造产品品牌,进而为石墨产业的健康发展持续注入新动力。  相似文献   

17.
分析辽宁省建筑业发展现状,通过全国及江苏、浙江、辽宁三省建筑业产业集中度指标测算与对比,剖析辽宁省建筑业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并探讨其形成原因,提出优化升级辽宁省建筑业产业结构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迅猛,城市空间结构出现了重大的演变,影响城市空间结构演化的因素也变得错综复杂。本文主要从聚集经济、产业结构调整和城市住宅发展三方面,对城市空间结构演化的影响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9.
城市土地是城市人口和社会经济活动的载体。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城市用地逐步扩展,但无序的城市外延扩展将会导致大量的城市问题,科学合理的城市用地是城市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本文分析了福州市中心城区土地的利用结构和强度,探讨其城市土地利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土地利用功能布局调整与土地利用优化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