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女大学生就业难是当前我们面临的严峻问题,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影响深远。全社会要共同关注女大学生就业,特别需要政府、高等院校、用人单位、个人的共同努力,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提高就业竞争力,破解女大学生就业的难题。  相似文献   

2.
在金融危机背景下,由于大学生毕业人数猛增、大学生就业结构性矛盾、大量留学生回归等原因,使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更加凸显出来,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对大学生就业现状和就业瓶颈及其解决途径进行系统研究,以期为当前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提供一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高校大学生就业记录蕴含着丰富的信息,通过对某高校2008~2010年大学生就业记录数据进行数据挖掘,分析大学生个人属性与其就业产业的关联度。基于数据挖掘Apriori算法对大学生性别、学历、所在院系及所学专业等个人属性与就业产业进行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大学生个人属性与就业产业之间具有明显的关联性,学历越高越倾向于选择第三产业就业,并且女大学生选择第三产业就业的倾向较之男大学生更明显。  相似文献   

4.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发展,大学生就业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尤其是工科院校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影响就业市场全局.在分析工科院校特点及就业质量状况的基础上,分析了影响工科院校就业质量的原因,从师资水平、就业观念、就业竞争力等方面探讨解决工科院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经济形势的变化及人们关注的程度的加深,大学生就业问题也呈现出此许与以往不同的特点。大学生就业问题的产生是多方面因素造成的,其中包括企业用人标准,院校培养人才类型及就业者自身要求等等。不过,虽然就业形势严峻,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在国家众多宏观政策的支持和推动下,国内的就业市场正朝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构建和谐社会对大学生就业分布的要求为背景,从专业——职业匹配、区域偏好、行业企业偏好等角度研究了目前大学生就业分布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促进大学生就业分布实现优化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就业是一个系统工程,既涉及政治、社会、经济层面,更受文化的影响和制约.观念、制度、环境及其评价标准均构成了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因此,更新就业理念、完善就业体制、营造就业氛围、创新评价标准,是一种积极选择的模式.  相似文献   

8.
市场经济体制下大学生的就业模式已由原有的统分统配转为双向选择,自主择业。但就业主体各方对此转变做出的反映尚缺乏一定的针对性,就业难的问题日益严重。通过分析高等院校、毕业学生及用人单位3方对新形势下就业理念的调整及工作手段的更新、提出了新形势下做好大学生就业工作的方法途径、规范就业市场的运作机制、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等问题。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高校的大规模扩招,毕业生人数日益剧增,就业竞争压力也随之加大,并因此出现了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如何拓宽高等院校毕业生的就业渠道、使大学生实现充分就业,成为我们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  相似文献   

10.
影响大学生就业的个人因素探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因素分为社会因素和个人因素,个人因素作为主观内在因素是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关键因素,它包括个人综合素质、择业心理、求职方法等三个主要方面。大学生应确立主体意识,从自身着手,通过多种途径完善个人因素,争取就业成功。  相似文献   

11.
对解决我国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丽  蔡红梅 《株洲工学院学报》2006,20(1):100-101,142
针对我国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提出了社会发展经济,高校面向社会、面向市场、面向世界办学,学生提高自身素质、改变就业观念,同时建立健全有关制度,加强协调与沟通,拓宽就业渠道等对策,期望问题得以解决。  相似文献   

12.
针对我国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提出了社会发展经济,高校面向社会、面向市场、面向世界办学,学生提高自身素质、改变就业观念,同时建立健全有关制度,加强协调与沟通,拓宽就业渠道等对策,期望问题得以解决。  相似文献   

13.
地方高等师范院校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高等教育改革力度逐步加大与深入,大学生就业工作也已推向市场并“摸爬滚打”多年,多种因素影响使地方高等师范院校毕业生就业越来越难。造成其就业难的原因有许多方面,如人力资源市场供需的转变和失衡、体制性和结构性矛盾、中小学等基础教育投入经费不足、地方高等师范院校专业设置不够合理等。只有政府、学校、学生三方齐心协力,共克时艰,才是解决地方高等师范院校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出路所在。  相似文献   

14.
我国就业产业结构是一种以第一产业为主体的低级就业结构,但随着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就业结构也在不断优化,虽然距离国际先进水平还很远,但其发展前景一直看好。  相似文献   

15.
国家自2007年实施免费师范生政策以来,今年已步入第七个年头,现已有两届学生毕业。通过对免费师范生就业政策的现状进行分析,结合已毕业学生的就业状况,为进一步完善免费师范生就业政策提出建议和思考,使学生充分合理利用就业政策,开拓就业市场。  相似文献   

16.
高职高专院校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已成为影响高职高专毕业生顺利就业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正确分析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和大学生心理变化特点,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本文对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及其成因进行了论述,并提出了相应对策,以期为学生克服就业心理问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使用锦州市统计数据,依据产业升级理论、相对效率理论、结构协同与偏离理论以及就业弹性等理论,使用回归分析等量化方法,从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之间的效应、协同性、偏离度以及弹性等方面分别对锦州市产业结构与劳动力就业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分析产业结构与劳动力就业之间的关系,测定产业结构对劳动力就业的影响,得到结构效率、就业弹性以及产业结构对劳动力就业的量化影响等基本结论。  相似文献   

18.
为了分析江苏省的产业结构对就业的吸纳能力,并进一步研究该省的产业结构中第几产业对就业的吸纳能力最强。选取了江苏省1990年至2012年的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相关数据,运用比较分析、ADF单位根检验、多元回归分析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等方法。最终发现,在1990年至2002年期间,江苏省第一产业对就业的吸纳能力最强;而在2003年至2012年期间第二产业对江苏省的就业吸纳作用最强。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就业难是我国面临的严峻问题之一,而政府缓解就业压力的应对措施成效并不显著,其原因在于缺乏对大学生就业群体现实需求的反馈和回应。回应性治理作为对公众的需求和问题的积极回应和反馈,提倡政府与公众的互动,可以为破解大学生就业难题提供新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就业状况折射出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关的政府政策及高校专业设置不合理等问题是导致当前我国一方面人才奇缺,另一方面大量的大学毕业生无法就业的根本原因。政府应加强宏观管理与调控,从宏观上加强人才预测、专业设置的调整以及各类人才培养规模的调控,同时加大与高校毕业生相关的劳动人事制度、就业分配制度、户籍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力度,加快实施已有的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政策。高校方面应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调整专业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