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系列河工水槽试验,应用新型钢筋混凝土四面体透水框架,进行多沙河流游荡型河道整治试验研究。试验表明,四面体透水框架河道整治工程构筑物减速落淤、淤滩冲槽、控导主流功效显著,利用其整治多沙河流游荡型河道是完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河道整治工程一般包括清除行洪障碍、加固护滩护岸、治导工程、裁弯取直、疏浚河道、治理河口和开挖新河等。作用是可以保护滩岸和堤防险工、控导洪水主流和增加泄洪排沙能力。文章探讨了河道整治的基本方法,从而使河流可以更好的为人们服务。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黄河济南城区段现有河道整治工程的基础上,提出了实施"河中河"生态治理策略,即在无控导和险工河段主河槽河段建设护滩控导工程,稳定中小洪水流路,控制滩岸坍塌,并在河道滩区建设黄河生态走廊,改善黄河沿岸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4.
河道整治工程一般包括清除行洪障碍、加固护滩护岸、治导工程、裁弯取直、疏浚河道、治理河口和开挖新河等。作用是可以保护滩岸和堤防险工、控导洪水主流和增加泄洪排沙能力。文章探讨了河道整治的方案比选从而使河流可以更好的为人们服务。  相似文献   

5.
针对各河道的实际情况,对河道进行清淤疏浚、清障、冲刷,使河道有足够的过水断面,保证水流畅通。对岸坡经常滑塌、岸坡较陡的河段进行岸坡加固整治。重点对居民区进行工程措施保护,农田以生态保护为主。尽量做到既提高过流能力,又有利于生态平衡及绿色环保的治理效果。  相似文献   

6.
针对某河道工程岸坡,利用FLAC有限元软件,分析岸坡稳定性与生态格栅对护坡稳定提升作用,并基于有限元渗流理论,研究渗流作用下岸坡稳定性。研究结果为河道治理工程岸坡稳定性分析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7.
通常情况下河道的洪水是不确定的,泥沙冲淤引起的河床也在逐步演变,河道整治不可能通过一次整治完全控制住河势,在工程完成后,进一步加强观测,根据河势的演变,局部范围还需进行防护工程的调整。同时,在设计中应加强河道的测绘以及水文泥沙、历史洪涝灾害和生态环境状况的资料收集,根据历年河势图、河道地形图,充分分析河道深泓线、滩岸变化的演变特点和规律,预估未来的发展趋势。文章通过分析河道中下游河道河势演变的特点,提出了该段河道中水河槽整治的治理思路和具体措施,指出平原冲积性蜿蜒型河道整治,要上下游、左右岸兼顾,同时还要结合每一段的特点,因势利导,采用不同的防护方式,固定中水河槽,保护滩地,逐步控制河流走势。  相似文献   

8.
多沙河流游荡型河道整治工程措施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通过系列河工水槽试验,应用新型钢筋混凝土四面体透水框架,进行多沙河流游荡型河道整治试验研究。试验表明,四在体透水框架河道整治工程构物减速落淤,淤滩冲槽,控导主流功效显著,利用其整治多沙河流游型河道是完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解放后,为发展生产、除涝兴利,鲁北人民扩大治理了漳卫河、徒骇河、马颊河、增辟了德惠新河,提高了河道的除涝防洪能力,并为发展通航、灌溉等综合利用修建了很多枢纽工程和其它水工建筑物工程,这些工程改变了河道形态,使沉沙池水流、河床与冲、淤的相互关系重新组合,产生新的不平衡,这种不平衡可能加速河床的纵横向变形,加快凹岸的冲刷和河道的淤积。为此,控制河道的纵横向变形,除了搞好其它项水利措施外,控制河床横向变形搞好护岸工程非常重  相似文献   

10.
《人民黄河》2016,(6):73-75
为了解塔里木河干流河道防护工程材料的适用性,为后续工程治理防护材料的选择提供借鉴,通过对塔里木河干流地形、地貌、地质条件以及防护工程附近可供使用材料的种类、质量、运距、抗冲刷能力、耐腐蚀能力等的分析,对干流河道防护工程的结构及各种材料适应性进行了研究;选取了干流上、中、下游不同位置、不同作用情况下的防护材料,并对这些材料在不同工程中的使用情况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工程防护材料的选择应当结合工程地理位置、地形地质条件、岸坡稳定状况、河道水流流量、流速、泥沙含量、抢险难度及经济情况等综合分析确定。实践表明,塔里木河现有防护工程材料的选择是合适的,工程运行正常,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黄河小北干流河段历史上发生"揭河底"情况的调查,分析了"揭河底"对河道和防洪工程所产生的影响,一方面"揭河底"河段发生强烈冲刷,刷槽淤滩,塑造相对窄深的河槽,提高河道过洪能力;另一方面,在发生"揭河底"时,河道发生大的摆动,造成滩岸坍塌、河道工程毁坏、引水工程脱流等危害。通过"揭河底"的利弊分析,提出减少"揭河底"的不利影响和保证工程安全的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12.
江苏农村河道治理现状调查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水质改善、工程措施、河道功能、污染排放和长效管护制度等方面,对江苏省2006—2014年进行河道治理的22条农村中小型河道展开调查,分析江苏省农村河道治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适宜江苏省农村河道治理的措施:维持农村河道原有形状和堤岸土质;河道岸坡尽可能使用木桩或原有黏性土壤基质;倡导"以河养河"的创新长效管护制度,降低河道管护成本;实行河道资源利益共享机制,充分调动群众积极参与农村河道管护的积极性;发挥资源整合机制的能动性,整合农村河道治理的各项资源。  相似文献   

13.
以南京金川河整治工程为例,对桩模围堰在该河道治理工程岸坡加固中的应用过程展开分析探讨。结果表明,桩模围堰施工过程简便,对材料加工无过多要求,在保证导流过水能力的同时能有效缩短工期;与传统的草土围堰、土石围堰等形式相比,桩模围堰防渗效果好,支撑结构稳定,对于水深在5 m以内、水流流速在1.50 m/s以下,且对水质要求高的河道清淤疏浚及岸坡加固工程而言较为适用。  相似文献   

14.
采用模型沙进行水槽概化试验,研究水流泥沙从山区进入平原初期的河槽形成发展过程.经过434h的试验历时,将试验段分成三部分:0~2m的上段,2~10m的中段和10~15m的下段,并重点对原始基床上淤积体形成发展规律、河道形态演变过程及河槽塑造成因三方面进行研究,得到如下认识:淤积体在上段先纵向推进,后慢慢横向展宽,最后淤积抬高形成稳定河漫滩;中段随河槽主流向下游周期摆动,两岸淤积体前缘沿流程方向以1m间距周期发展,且形成明显的滩槽;下段弯道河槽处发生凹岸撇弯和凸岸切滩现象,主流袭夺新道,使河床表面淤积体趋于同步发展;不同试验历时下的各段断面形态表明河床整体淤积抬高发展.河道形态演变过程经历:分汊河道、单一微弯河道和蜿蜒状河道三个阶段,最终形成蜿蜒状河道,并分析出各阶段的形成原因.最后从床沙因素和边界条件对河槽塑造成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5.
董琦  张晓英 《治淮》2008,(2):47-48
河道作为主要水利工程之一,多年来,治理是以防止水流和波浪对岸坡的冲蚀和淘刷为出发点进行河道护岸设计,多采用以混凝土、石料以及土工膜等为主料的各种形式的护岸,主要考虑河道行洪速度、河道冲刷、岸坡稳定等,而较少考虑环境因素。如今,减少工程对自然面貌和生态环境的破坏,正被越来越多的人重视和研究。  相似文献   

16.
河道治理工程中的新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喻刚 《上海水务》2008,(1):51-52
上海在河道治理中,以生态型护岸和沿河生态景观绿化工程建设为切入点,以建设水清、流畅、岸固、滩绿、景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景观型河道为目标,形成了一整套河道建设新思路。本文简要叙述了上海河道整治前后概况,特别是河道整治建设改善了河道生态景观和环境。介绍了河道治理建设工程的新思路,以形成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相似文献   

17.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和谐社会建设的推进,河道整治不仅要实现河道的基本功能,更重要的是改善河道环境,为人们提供一个亲切怡人的休闲空间和绿化生态空间,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同时,要考虑河道生物的多样性,尽量保持河道的自然特征及水流的多样性,这样既有利于保护河道水环境,又有利于提高河流自净能力,保证水生动植物的繁衍生息。近年来,临沂市在城市河段的河道治理中,以梯级拦河坝、滨河大道、生态型护岸和沿河生态景观绿化工程建设为切入点,以建设“水清、流畅、岸固、滩绿、景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景观型河道为目标,形成了一…  相似文献   

18.
在阐述七里河流域白堂乡段河道岸坡运行现状及地质条件的基础上,提出了浆砌石重力式岸墙、钢混悬臂式岸墙及格宾石笼岸墙三种加固型式,并从技术可行性、经济性等角度进行了比较,最终确定采用浆砌石重力式岸墙堤防加固型式,并对于局部较为狭窄且水流过流能力有较高要求的河段补充采用钢混悬臂式岸墙。分析结果表明,七里河流域白堂乡段河道堤防断面加固型式的选用较为科学合理,达到了堤防加固及河道治理的工程目的。  相似文献   

19.
有植被的河道水流紊动特性模型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物理模型试验,研究了有植被的河道水流紊动特性.试验结果表明,在复式断面河道滩地种植柔性植被后,滩地糙率增大,水流紊动更为剧烈,河道水流紊动强度峰值由原先的滩槽交界区转移到滩地区.滩地的水流紊动强度沿程递减;滩槽交界区的水流紊动强度沿程不断增大;主槽的水流紊动强度主要与床面糙率有关,滩地植被影响了滩地水流的归槽时间,使主槽水流流速沿程增大.  相似文献   

20.
三峡工程运用后荆江不同河型河道演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三峡工程运用以来实测水沙和地形资料,分析荆江河道分汊、弯曲、顺直等河型调整的规律,并对其变化原因进行探讨.三峡工程运用以后,分汊型河道变化主要表现为凸岸支汊发展;弯曲型河道演变特点为凹岸深槽淤积,凸岸边滩冲刷,断面形态由偏“V”单槽向“W”型双槽转化;顺直型河道变化特点是两岸交错边滩冲刷,深槽淤积,河道断面向宽平方向发展,深泓年内变化频繁.从水流能量的角度,探讨了荆江不同河型河道调整的原因.由于三峡工程运用后荆江特别是下荆江河段水流输沙所需要的弯曲度明显较建库前小,因此弯曲河段凸岸边滩冲刷以减小水流弯曲度,是响应上游水沙变化的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