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循环湍动流化床是将循环流化床和湍动流化床的优点综合为一体的新型流化床反应器,使床层在操作过程中不仅能在较高的颗粒循环速率下操作,处理能力大,且床层混合充分,气固之间传质传热性能好。对循环流化床、湍动流化床和循环湍动流化床三种装置图进行了简单的对比,并介绍了近年来一些学者在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和进展,探讨了操作条件对循环湍动流化床反应器内流动特性的影响规律,并指出了今后循环湍动流化床研究的方向,为加快循环湍动流化床的工业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提取了算法复杂性和涨落复杂性两个不同定义的参数 ,对气固流化床压力脉动信号进行分析。通过实验研究了复杂性参数随操作气速变化规律 ,结果表明两种复杂性参数对气泡相的行为有敏感反映 ,且认为涨落复杂性的定义更符合流化床流态特性。同时还对不同轴向位置以及不同静床高的涨落复杂性进行了规律性研究。  相似文献   

3.
综述了湍动流态化技术的研究进展.详细阐述了流态化研究者对湍动流态化认识以来,从鼓泡流态化到湍动流态化的转变,湍动流态化的局部流动和总体流动的特点、气固两相流动模型、湍动流化床的应用以及今后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不同的表观气速、轴向位置以及静床高等操作条件下,运用三种混沌特征参数--最大Lyapunov指数、关联维以及K熵--对气固流化床压力脉动时间序列进行分析,比较了三者所呈现的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最大Lyapunov指数对应的尺度较大,对气泡的行为更为敏感,关联维数和K熵的尺度较小,其变化趋势与乳化相有更好的对应关系.因此若将两者结合,则可以得到对流化床混沌动力学特征的较完整描述.  相似文献   

5.
本文运用涨落复杂性对气固流化床压力脉动时间序列进行分析,其优点是算法和混沌参数如最大Lyapunov指数相比更为简洁.实验研究了该参数随操作气速和床层高度的变化趋势,并比较了涨落复杂性在不同轴向位置的分布,从复杂性理论的角度对流化床的内在规律性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提取复杂性理论中的涨落复杂性Cf及算法复杂性C(n)参数对气固流化床压力脉动信号随流化床操作气速增大历经不同流型的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起始流化至鼓泡态转变的过程中,气-固体系会进行一种所谓的"重构"现象,复杂性参数能明确地指示固定床、鼓泡流化及湍动流化等不同流型之间的转变过程,为流型识别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在对基于流态化技术的振动流化床气固两相流动的欧拉(Euler)方法的双流体模型研究的基础上,利用专业流体力学分析软件Fluent对褐煤颗粒床层进行数值模拟.研究振动、风速、褐煤颗粒粒度等参数对振动流化床床层中褐煤颗粒均匀流化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振动及气流的交互作用,可有效抑制褐煤颗粒在床层中的返混现象,使得振动流化床褐煤颗粒干燥均匀;选择双流体模型,将Fluent用于振动流化床气固两相流动数值模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数值模拟方法.  相似文献   

8.
外环流反应器具有湍动剧烈、反应速率快等优点,广泛应用于磷化工行业。采用PIV(particle Image Velocity)研究外环流反应器内流动行为,并采用CFD-PBM耦合模型对鼓泡塔反应器内两相流动进行模拟,模拟的气速范围为0.01~0.04 m/s,气液两相流动采用Eluer-Eluer双流体模型,考虑曳力、升力、虚拟质量力;湍流模型采用k-ε模型,并考虑气泡对湍动的附加影响;采用PBM(Private brand management)模型模拟气泡的聚并和破碎。结果表明:表观气速对气泡直径尺寸分布有较大影响,循环液速随表观气速先增加后减小,表观气速为0.03 m/s时,循环液速达到最大值。模拟的平均气含率与实验结果进行比较,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较好。本研究可以为理解外环流反应器的流动、混合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气固流化床起流到快速流化的宽范围内研究了压力脉动时间序列的混沌特性参数随气速的变化趋势.同时应用Shannon信息理论,研究了床内不同测压点时间序列之间的信息传输关系,提出了信息是通过床内粒子扰动三维传输的观点.  相似文献   

10.
利用光纤、压力传感器同时获取气固流化床不同位置颗粒浓度、压差、压力信号时间序列,运用涨落复杂性参数分析三种信号时间序列,研究聚氯乙烯颗粒在低气速下的流化状况.实验结果表明三种信号复杂性分析都体现床内运动存在涨落过程,同时结果表明涨落复杂性参数在不同信号中的趋势是一致的,有理由认为涨落复杂性参数对应的仅是系统本身的一定流型运动状况.  相似文献   

11.
循环流化床锅炉燃烧技术的发展也取决于气固分离技术的发展,分离器设计上的差异标志着不同的循环流化床技术流派。  相似文献   

12.
循环流化床锅炉燃烧技术的发展也取决于气固分离技术的发展,分离器设计上的差异标志着不同的循环流化床技术流派。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究轮毂比对多相混输泵内流特性的影响,选取一单级压缩级在不同轮毂比下利用ANSYS CFX软件对多相混输泵的内流特性进行数值计算。结果表明:随着轮毂比增大,动叶轮出口从轮毂到轮缘的压力梯度变小,动叶轮轮毂处气体聚集程度变小,流速变快、流动现象变好;在纯水工况下,随着轮毂比增加静叶轮内旋涡和回流现象减弱,位于静叶轮出口轮缘处的最大湍动能区域变小;在进口含气率IGVF=19%时,随着轮毂比的增加,静叶轮进口轮毂处的旋涡消失,静叶轮出口处的旋涡越来越集中,位于静叶轮出口轮缘处的最大湍动能区域逐渐变大。本研究结论对多相混输泵结构的优化设计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4.
压力脉动时间序列的混沌特性与信息熵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气固流化床压力脉动时间序列进行混沌特性分析,并提出不同流型状态的转变对应着几个混沌参数的变化。进一步,基于Shannon互信息理论,定义了信息传输速率,通过对不同探头之间得到的信息传输速度的讨论,提出了床内信息通过粒子实现三维传输的观点。  相似文献   

15.
基于计算颗粒流体动力学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喷动速度、背景流速和颗粒粒径等参数对流化床气固两相流场特性的影响。研究表明,喷动速度对流化床流场特性影响最大;在一定范围内,喷动速度越快,背景流速越慢,越有利于流化床的内循环;颗粒粒径对流化床气固流场的影响则无明显规律。  相似文献   

16.
通过自行研制光纤探针颗粒浓度标定装置,在标定原理的基础上进行实验分析,通过实验数据拟合获得标定结果,并依据标定结果在循环湍动流化床上进行局部颗粒浓度实验研究,实验结果验证了标定方法及结果的正确性及标定装置的可行性。标定装置的设计,将为流化床的流体动力学特性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利用自行构建的可用于循环流化床内流动特性测试的PIV系统对一台高4m截面200mm×200mm的冷态循环流化床进行了PIV测试研究。采用适合于较高粒子浓度的互相关处理MQD方法来处理PIV图像,获得了循环流化床内颗粒团运动对流场内颗粒速度的动态影响。结果表明:(1)颗粒团可能出现在流场截面内的各个位置,形状和速度都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2)颗粒团对床内的气固流动行为有较大的影响。只要有颗粒团出现,无论它的流动方向与主流颗粒的流动方向异同,气流和分散固粒都受到它的驱动向不同方向运动;(3)在颗粒团增长过程中,随着时间的增加,流场截面内颗粒平均速度虽然有波动,但总的变化趋势是增加的。  相似文献   

18.
本文根据设计和运行经验,简单介绍了高温旋风分离器作气固分离装置的循环流化床热水锅炉,主要燃烧参数的运行调整。  相似文献   

19.
流化床锅炉燃烧系统模糊-BP神经网络PID解耦控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燃烧控制是循环流化床锅炉控制系统的重要环节.料床温度和主汽压力是循环流化床锅炉燃烧控制系统中的两个重要参数,维持正常的床温和主汽压力是循环流化床锅炉稳定、经济运行  相似文献   

20.
循环流化床锅炉因其燃料适应性广、燃烧效率高、负荷调节性好、投资少、日常运营成本低等显著优势,为油页岩、城市垃圾等难燃固体燃料资源开发提供了全新思路。床温是循环流化床锅炉安全、稳定、经济的一个重要参数。本文对火电厂循环流化床锅炉床温控制的优化进行分析,总结影响循环流化床锅炉床温的因素,包括给煤量、一次风量与二次风量、煤质、煤炭颗粒、返料温度与返料量以及床压,并且提出有效控制措施,确保循环流化床锅炉床温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