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沟嘴组泥质白云岩储层分布广泛,资源量大,是江汉油区最重要的资源接替。新沟嘴组泥质白云岩储层在下Ⅱ油组,含有大量泥岩类、细砂岩及脆性矿物。通过比较致密油油藏特征,提出油气成藏机理,明确了甜点形成的主控制因素,为烃源岩、储层、构造等;通过综合运用烃源岩甜点预测、储层甜点预测、含油性甜点预测等技术,确定了甜点富集区。实钻证实该预测准确可靠,为新沟嘴组致密油藏的勘探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新沟地区新沟嘴组烃源岩中伽马蜡烷含量存在明显差异,据此可将研究区烃源岩分为3种类型:咸水环境烃源岩中伽马蜡烷/C30藿烷值大于1;半咸水环境烃源岩中伽马蜡烷/C30藿烷值介于0.5~1.0;微咸水环境烃源岩中伽马蜡烷/C_(30)藿烷值小于0.5。新一区和新二区原油均来自于本地区半咸水环境烃源岩。新一区有效烃源岩TOC和S_1+S_2平均值分别为2.95%和23.09mg/g,且有机质类型以I和Ⅱ1型为主,具有很好的生油潜力,且有机质丰度和类型明显优于新一区咸水和微咸水环境烃源岩。新二区有效烃源岩TOC和S_1+S_2平均值分别为1.91%和11.32mg/g,有机质类型以Ⅱ1型为主,生烃条件明显好于新二区咸水和微咸水环境烃源岩。  相似文献   

3.
江汉盆地新沟嘴组下段Ⅱ油组为泥质白云岩油藏,岩石矿物成分复杂多样,主要为白云石、粘土和长英质,储层以泥质白云岩、泥质粉砂岩为主,属于中-低孔超低渗储层,特小孔喉储集岩,储集空间以白云石晶间孔、粉砂岩粒间孔为主。声波时差240μs/m、密度2.5g/cm3,中值孔喉半径0.04μm,渗透率0.2×10-3μm2,孔隙度14%,定义为储层。江汉盆地勘探开发实践证明,陆相湖盆泥质白云岩具有良好的勘探开发前景,也预示着陆相泥质白云岩必将成为今后我国陆相湖盆油气田勘探开发增储上产的新领域。  相似文献   

4.
江汉盆地新沟嘴组Ex下II油组主要为泥质白云岩,主要储集空间为晶间孔、粒间孔和溶蚀孔,裂缝提供主要的渗流通道;孔隙度平均13.6%,纵向上Ⅱ2层段孔隙发育相对较好;渗透率平均0.2md,为中-低孔、超低渗储层。综合运用录井、测井、试油试采及压汞资料,将泥质白云岩储层分成好、较好、差三类储层;结合储层含油性评价, Ex下Ⅱ油组三个层合计有利区14个,丫角新沟低凸起勘探潜力最好,潜力较好为陈沱口凹陷和沔阳凹陷。  相似文献   

5.
南斜坡新沟嘴组原油为同一种成因类型的原油,具有较高的Pr/Ph、C2920R和伽马蜡烷/αβC30值。该区有效烃源岩主要分布在魏家场和金家场两个断背斜上,其岩石类型为泥岩、泥质白云岩和泥质灰岩,烃源岩中有机质丰度较高,处于热演化的成熟-高成熟早期阶段。油源对比表明,南斜坡Ex组原油具有双重来源,该区提供成熟-高成熟早期油,北部洼陷带提供高成熟油,两者混合后在本区Ex下Ⅱ、Ex下Ⅲ油组成藏或沿断层侧向向上运移到Ex下Ⅰ油组、Ex上段成藏。魏家场和金家场构造带具有较好的油气勘探潜力。  相似文献   

6.
新沟嘴组下段Ⅱ油组,发育一套泥质白云岩地层,岩性主要为频繁互层的白云质泥岩与泥质白云岩,局部含钙芒硝岩,具泥质结构和泥晶结构,细粒纹层状构造和块状构造。单井相、连井相、平面相综合研究认为,单井岩石相纵向主要发育有白云质泥岩相、泥质白云岩相、砂岩相、膏岩相;连井相发育特征为自北向南砂岩相减少,泥岩白云岩相增加;平面相分析认为泥质白云岩相发育在远离物源的盆地中南部地区。  相似文献   

7.
毛场斜坡带新下段烃源岩岩石类型主要为泥岩、白云质泥岩、泥质白云岩,砂体发育整体可观,属中孔、低渗储层,具有较好的储油能力。通过分析已探圈闭主要目的层新下3123储集岩和烃源岩,认为潜江凹陷总口、潘场及毛场斜坡带邻近区域烃源岩的有效排烃厚度、围岩是烃源岩排烃能力的主控因素。  相似文献   

8.
查干凹陷下白垩统发育有苏一段、巴二段和巴一段3套烃源岩。该地区下白垩统三套烃源岩中巴二段是最重要的生油层系,主要成因是深湖-半深湖和滨浅湖环境,以深灰色、灰黑色泥岩为主,有机质成熟度基本达到成熟阶段,局部地区已达到过成熟。同时该段有机质丰度较好,有机质类型主要以Ⅱ型为主。而苏一段和巴一段烃源岩总体评价为中-差烃源岩,为该地区次要烃源岩。下白垩统烃源岩具良好的生烃潜力,油气勘探前景良好。  相似文献   

9.
柴达木盆地石炭系暗色泥岩、灰岩、煤及炭质泥岩均较发育.大量区域地质调查结合露头和井下样品的地球化学分析表明,石炭系烃源岩主要为暗色泥岩和灰岩.暗色泥岩有机碳含量介于0.13%~3.25%,平均1.14%,有机质类型以Ⅲ型为主,局部见II型,为中-好的烃源岩;灰岩有机碳含量介于0.02%~0.88%,平均0.23%,有机质类型以Ⅱ型为主,为差-中等的烃源岩.依据镜质体反射率、岩石最大热解温度和生物标志物分析,认为石炭系烃源岩总体处于成熟-过成熟阶段.靠近山前的莲花山、都兰等地区因构造作用造成烃源岩动力变质,热演化程度较高,处于生干气阶段;盆内石灰沟、城墙沟、旺尕秀和扎布萨尕秀等地区烃源岩镜质体反射率和岩石最大热解温度中等,正处于成熟阶段的生、排烃高峰期.石炭系烃源岩的总体评价表明具有良好的油气勘探前景,有可能是继第四系、古近纪-新近纪、侏罗纪之后的第四大含油气系统.特别是德令哈断陷的石灰沟位于可鲁克构造内,圈闭完整,为油气运移的优势指向区,可作为下一步勘探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
根据龙门山北段矿山梁地区钻井资料及实验数据,研究下二叠统栖霞组、烃源岩条件、储层特征及圈闭类型特征,认为栖霞组烃源条件丰富,储层主要发育裂缝-孔隙型储集层。储集空间以次生成因的晶间孔、晶间溶孔和溶洞为主。储层的形成与演化主要受沉积作用和成岩作用的影响。最有利于储层形成的沉积相带为台地边缘及台内的浅水高能生屑滩;最有利于储层形成的是白云岩化、溶蚀、破裂作用等建设性成岩作用,分析矿山梁地区油气成藏条件及富集规律。  相似文献   

11.
江汉盆地潜江凹陷新沟地区新沟嘴组Ⅱ油组白云岩储层不同于常规砂岩储层,具有非常规储层特征。在分析研究区沉积环境的基础上,利用岩心观察结果和薄片分析等资料对储集层空间类型及物性特征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新沟嘴组Ⅱ油组白云岩储集层为中-低孔、超低渗透致密储层,储集层空间类型主要为次生孔隙、原生孔隙,较少裂缝发育。储层物性以陆屑泥晶白云岩为最好。  相似文献   

12.
伊犁盆地伊宁凹陷二叠系塔姆其萨依组发育两大类烃源岩(泥质岩和碳酸盐岩),以泥质岩为主.泥质岩烃源岩分布广、厚度大,主体为较好-好烃源岩;碳酸盐岩烃源岩分布范围和厚度均小于前者.有机质类型以Ⅲ-Ⅱ2型为主.有机质热演化程度主体上处于成熟阶段,从凹陷南部斜坡带到北部断隆带,成熟度降低.塔姆其萨依组在伊宁凹陷中央洼陷带南部和南部斜坡带北部发育优质烃源岩层,在中央洼陷带中部和南部斜坡带南部发育好烃源岩层,在中央洼陷带北部和北部断隆带南部发育较好烃源岩层,在北部断隆带北部为较差烃源岩层.综合研究认为中央洼陷带是伊宁凹陷二叠系烃源岩最有利发育区.  相似文献   

13.
新沟油田以古近系新下Ⅱ油组中三套泥质灰岩、泥晶白云岩储层为主力勘探层,油气显示较为丰富,但层序地层发育特征及其对油气分布的影响不明。采用盐韵律测录井、地震响应特征分析和曲线频谱趋势属性分析技术两种方法,重新划分新下Ⅱ油组层序地层。研究区新下Ⅱ油组地层划分5个四级层序和多个准层序;通过曲线频谱趋势属性分析技术能够较好的应用于盐湖盆地层序地层划分,实现层序划分的自动化。  相似文献   

14.
利用新近钻井资料,对新沟油田的烃源岩发育特征及其原油地球化学特征进行分析,认为新沟地区烃源岩处于未成熟-低成熟演化阶段,具有良好生烃潜力,其原油为低成熟原油和成熟原油。油源对比表明,新沟地区烃源岩与本区原油在成熟度上有较大差别,新二区Ⅲ油组常规油藏来自于靠近洼陷的新392井区新沟嘴组高丰度、成熟烃源岩,而新二区的Ⅰ油组、Ⅱ油组及新一区的油藏均为外来油与本地油的混合。  相似文献   

15.
潜江凹陷潜江组盐间泥质白云岩油藏非常发育,结合该区特殊的构造沉积环境,发现盐间泥质白云岩油藏的成藏主要由构造-沉积环境、有效烃源岩以及断层等因素控制,平面上盐间泥质白云岩油藏在靠近生烃洼陷的局部高点分布,纵向上有效烃源岩距离控制油气藏分布,油气大量聚集在潜四段和潜三段地层中,断层发育区,油气沿断层两侧密集分布。这些研究成果对以后的盐间泥质白云岩油藏的勘探具有很好指导作用,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6.
江汉盆地新沟嘴组新下Ⅱ油组非常规储层大面积分布,具有准连续性油气藏油气呈准连续分布、圈闭介于有形与无形之间的特点。截至目前,新沟油田泥质白云岩的开发已取得一定成果,然而依靠天然能量衰竭式开采,地层压力下降快,难以实现可持续性开发。通过借鉴国内外同类型油藏开发方式和室内岩心分析,对新沟油田新79斜-7和新87两个井组开展矿场注水开发试验,取得了一定认识,为其他非常规油藏的开发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7.
基于自平衡桩基测试技术,根据坝陵河大桥现场的2根桩基(SZ1、SZ2)和北盘江大桥的1根桩基(SZ3)的静载荷试验报告,对泥质岩地区大直径深嵌岩桩(嵌岩比hr/d〉3.0)在万吨级荷载作用下的承载特性进行了研究,包括桩顶荷载和位移的关系、桩侧阻力、桩端阻力等。结果表明:在泥岩地区大直径深嵌岩桩桩顶荷载-位移曲线主要以缓变型为主;桩端岩石风化程度对端阻力影响较大,微风化的泥质砂岩和白云岩极限承载力要比弱风化的泥质灰岩高;桩侧阻力的发挥与桩土界面相对位移关系比较密切,泥质白云岩桩侧阻力发挥所需桩土位移相对位移较小;最后把桩极限侧阻力与勘探报告预估值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吉林市上二叠统杨家沟组烃源岩野外露头的系统采样,剖析烃源岩的地球化学特征,探讨烃源岩有机质的母质来源、沉积环境和热演化程度。研究表明,有机质母质来源既有高等植物的来源,还有细菌和藻类等低等水生生物的混入;具有典型湖相烃源岩的分布特征;烃源岩形成于半咸水还原的沉积环境,热演化程度为成熟-高成熟阶段。  相似文献   

19.
利用类比分析地震相、沉积充填及地化指标的研究方法,分析江口洼陷及周缘古地貌特征、构造演化及沉积体系,认为生烃区域分布在江口洼陷中心一带,纵向上主力烃源层段集中在新沟嘴组下段Ⅱ油组,烃源岩有机质丰度较好,具有五大勘探潜力区,能形成构造、构造-岩性、坡折岩性、潜山、地层等类型油藏。  相似文献   

20.
柴达木盆地西部侏罗系油气勘探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柴达木盆地西部的侏罗系发育中、下侏罗统大、小煤沟组和上侏罗统采石岭组、红水沟组两套地层.中、下侏罗统以暗色含煤建造为主,暗色泥页岩发育;上侏罗统以氧化环境下沉积的红色碎屑岩建造为主,不具备生烃能力.区域地质调查及地震解释资料揭示中、下侏罗统湖相暗色泥页岩分布广、残留厚度大,在清水沟和月牙山北分别发育了288 m和256 m厚的烃源岩.有机地球化学分析表明烃源岩有机碳含量平均达1.62%;有机质类型以Ⅱ2型为主,部分为Ⅲ型;正处于成熟阶段的生、排烃高峰期,具有较强的生烃能力.该区生储盖匹配良好,圈闭发育,具有较好的石油地质条件和良好的油气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