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不同退火工艺下低合金高强钢力学性能和组织状态,以及退火过程中析出相的状态分析,研究了退火工艺对低合金高强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材料组织为铁素体基体加少量渗碳体,同时在基体中有200 nm和10 nm左右两种不同尺寸的Ti Nb(C,N)析出相生成。随着退火温度的增加,析出相尺寸增加而数量降低;同时,材料的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逐渐降低,伸长率逐渐升高。  相似文献   

2.
借助金相显微镜、场发射扫描电镜、万能拉伸试验机和显微硬度计等检测手段,对Mo对低合金高强钢热轧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添加0.21%的Mo促进了针状铁素体的形成和细小碳氮化物的析出,提高了抗拉强度、塑性延伸强度及伸长率,降低了屈强比,沉淀强化增量提高了16 MPa。  相似文献   

3.
借助金相显微镜、场发射扫描电镜、万能拉伸试验机和显微硬度计等检测手段,对Mo对低合金高强钢热轧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添加0.21%的Mo促进了针状铁素体的形成和细小碳氮化物的析出,提高了抗拉强度、塑性延伸强度及伸长率,降低了屈强比,沉淀强化增量提高了16 MPa。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化学成分的优化,设计了2种不同成分的试验钢.分别采用4种不同试制工艺,得到具有良好塑性和焊接性的低成本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观察和测试了试验钢的显微组织及强度、塑性、冲击韧性、硬度等力学性能,并分析了轧制工艺对显微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钢能获得良好力学性能,其抗拉强度为778 MPa,强塑积为17759 MPa·%,室温冲击功为135J,硬度为249HV.  相似文献   

5.
最大限度提高材料的强韧性是实现航空装备轻量化制造的关键。综述了J.G.Speer等人提出的Q&P热处理工艺,国内外的诸多学者对其开展了深入研究,探索了钢材的成分配比、工艺参数、组织性能、扩散机理和模拟仿真等技术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在制造领域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总体而言,Q&P热处理工艺相较于传统QT热处理工艺,可获得更高的抗拉强度、塑韧性的配比,最后提出了加强高性能Q&P材料开发、基于微量元素扩散的试验研究和Q&P热处理工艺专用设备研制三个重点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低合金高强钢具有较高的强度、良好的成形性能和焊接性能,广泛应用于汽车板的加强件,但是在生产过程中也会出现屈强比低、难以控制等因素,使得厂家在冲压时不能满足要求.为了更好地适应汽车零部件成形,改善屈强比,提高延伸率,研究者发现在钢中加入铌、钒、钛等合金元素,通过晶粒的细化使得屈服强度提高,延伸率有所改善,从而更好的满足客...  相似文献   

7.
利用连续退火模拟试验机对两种含Nb中锰钢进行QP热处理试验,通过SEM、EBSD、拉伸试验及X射线衍射法研究了不同淬火温度对含Nb中锰QP钢组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淬火温度通过影响初生马氏体量进而影响最终室温奥氏体含量,其中对5Mn钢的影响低于7Mn钢。当淬火温度为180℃时,5Mn-Nb钢获得的最大抗拉强度可达1041 MPa,伸长率为34.9%,强塑积可达36 000 MPa·%;7Mn-Nb钢在淬火温度为60℃的QP工艺处理下获得的最大抗拉强度可达1245 MPa,伸长率为32.4%,强塑积可达40 338 MPa·%。  相似文献   

8.
基于合金减量化原则,应用热轧+超快冷+配分热处理一体化工艺技术制备了高强塑积的低碳热轧Q&P钢,借助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X射线衍射(XRD)和室温拉伸试验等研究了配分时间对试验钢组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配分时间增加,试验钢组织中的条状马氏体逐渐增多,残留奥氏体体积分数先增加后减少,碳化物析出增加;其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减小,伸长率和强塑积先增加后减小,这是残留奥氏体含量和碳化物析出综合作用的结果;屈强比先减小后增加,加工硬化率(n值)先增加后减小。配分30 s的试验钢,综合力学性能最好,残留奥氏体体积分数最多为11.5%,抗拉强度为1093 MPa,伸长率为21.5%,屈强比最低为0.63,n值最高为0.13,强塑积最高为23.50 GPa·%。  相似文献   

9.
对低合金高强钢分别进行淬火+回火(QT)热处理和淬火+两相区的亚温淬火+回火(QLT)三段式热处理,采用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镜(SEM)、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方法等观察分析其显微组织形貌、组成相和大角度晶界的密度分布,并测试其力学性能。结果表明:相比于QT工艺,低合金高强钢在QLT工艺后,强度虽稍有下降,但低温冲击韧性显著提高,而且屈强比降低,表现出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在发生奥氏体逆转变以及两相区等温过程中,亚温淬火工艺细化新生成的奥氏体晶粒尺寸、增加大角度晶界密度,使有效晶粒尺寸明显减小,残留奥氏体的含量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0.
研究添加镍元素对低合金高强H型Q345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讨论了未加镍和加镍对Q345钢力学性能、夹杂物、物相和断口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0.4%镍后,Q345钢力学性能和塑性均提高,不同温度下冲击功增大,断裂韧性提高;添加0.4%镍对Q345钢夹杂物影响较小,但使α-Fe晶格常数比未加镍时的进一步增大,衍射峰向左偏移量加大。  相似文献   

11.
低合金高强钢双面双弧焊热循环对组织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低合金高强钢厚板焊研究了一种不清根高效焊接的新工艺--双面双弧焊(DSAW),即双面双脉冲TIG焊打底,双面双MAG焊填充.采用钻孔隐藏热电偶的方法对单TIG焊和双TIG焊打底的熔合区附近温度场进行了测量.结果表明,单TIG焊的t8/5和t8/3比双TIG焊的要小,双TIG焊前电弧对后焊道有预热作用,而后电弧对前焊道有二次热处理作用.单TIG焊缝和粗晶区组织为粗大的板条马氏体,而双TIG焊缝区组织是马氏体 针状铁素体,粗晶区的板条状马氏体组织比单TIG焊要小,微观硬度曲线分析表明单TIG焊打底的焊缝区和粗晶区的硬度比双TIG焊的硬度高.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经一步淬火C配分(QP)工艺处理的双马氏体实验钢的微观组织与力学性能,并与经直接淬火及淬火回火(QT)工艺处理的实验钢进行对比,初步探讨了一步QP工艺对材料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显微组织主要由板条马氏体、片状马氏体和板条间薄膜状残余奥氏体组成,且随着保温时间的延长,片状马氏体含量先增加后减小,残余奥氏体含量逐渐增大且趋于稳定.与传统的直接淬火及QT工艺相比,经一步QP工艺处理后的实验钢具有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即具备高强度的同时也具备良好的塑性,其强塑积、抗拉强度和延伸率分别可达21774.2 MPa·%,1442 MPa和15.1%,且随着保温时间的延长,抗拉强度逐渐减小,延伸率逐渐增大且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13.
通过双相区等温-水淬(IQ)和双相区等温-奥氏体化-盐浴等温后水淬(IQP)处理工艺,采用电子探针(EMPA)、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和拉伸实验等手段,研究了低碳硅锰钢中Mn元素的配分行为及奥氏体化工艺参数对IQP工艺处理后材料的组织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IQP工艺处理,短时奥氏体化后并未消除IQ工艺Mn配分效果,其室温组织为板条状马氏体和残留奥氏体。随奥氏体化程度增加,材料的抗拉强度先升高后降低,最高可达1267 MPa,材料的伸长率不断降低。在恰好完全奥氏体化时的晶粒尺寸较小且C、Mn聚集程度最佳,此时残留奥氏体含量最高,伸长率的降低得以补偿。最高强塑积可达30345 MPa·%,实现了强度和塑性的优良结合。  相似文献   

14.
《铸造》2016,(11)
采用消失模铸造法试制了一种VC_p增强的复合耐磨合金材料,并采用盐浴热处理法研究了淬火温度和碳分配时间等QP热处理工艺参数对其硬度和冲击韧性等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淬火温度和碳分配时间对材料的硬度和冲击韧性等力学性能指标有一定的影响。随着碳分配时间增加,耐磨合金硬度先缓慢增加,然后减少;而淬火温度对硬度虽然有一定的影响,但并不是很明显。随着碳分配时间增加,耐磨合金的冲击韧性逐步增加,且有一个较长的稳定期;当碳分配时间超过一定值后冲击韧性反而出现了下降。而淬火温度会影响其冲击韧性增加的速率。  相似文献   

15.
杨康  史娜  丁敬  于良  方强 《金属热处理》2022,47(10):191-197
基于亚稳奥氏体形变诱导相变理论,在实验室采用盐浴炉对800 MPa级冷轧双相钢DP780的I&Q&P(临界退火与淬火配分)工艺进行了探讨,并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拉伸试验机与XRD对不同工艺下试验钢的组织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I&Q&P工艺试验条件下,试验钢的显微组织由铁素体、马氏体与残留奥氏体组成;830 ℃退火时铁素体晶粒尺寸以>5 μm为主,860 ℃退火下其晶粒尺寸以<5 μm为主。830 ℃退火时试验钢的力学性能随淬火温度的变化波动较大,860 ℃退火时试验钢的力学性能随淬火温度的变化波动较小。860 ℃退火+260 ℃淬火时,试验钢的综合力学性能最佳,其抗拉强度、伸长率与强塑积分别为802 MPa、26.8%与21.5 GPa·%,钢中残留奥氏体含量高达13.89%。  相似文献   

16.
罗宇 《铸造技术》2018,(2):306-311
为探究组织不均匀性对低合金高强度钢(HSLA)的性能影响,利用Ashby-Orowan弥散强化机制与Hall-Petch细晶强化机制下的强化模型,得到了基于微观组织结构下的应力-应变本构方程。通过采用ABAQUS有限元软件模拟Q460D钢单轴拉伸断裂过程代表性体积单元受力情况,探讨了微观组织形貌对低合金高强度钢的力学性能的影响,并与试验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微观本构模型能够较好的反映组织形貌对低合金高强度钢力学性能,以及断裂方式的影响,并且模拟发现在低合金高强度钢断裂过程中,裂纹最先形成于珠光体晶粒粗大且分布不均匀的区域。  相似文献   

17.
18.
采用中频感应加热炉对建筑用Q550D钢进行了不同工艺的回火处理。采用光学显微镜对显微组织进行了观察,对冲击功、硬度进行了检测,研究了回火时间和温度对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回火温度为200℃时,感应回火组织为回火马氏体,随着保温时间的增加,碳化物析出增多,马氏体逐渐分解,冲击功逐渐升高,硬度则逐渐降低;在200℃回火保温时间为10 min时,组织由低温感应回火时的回火马氏体逐渐向中温感应回火时的回火托氏体转变,随着回火温度升高,碳化物从马氏体板条中析出并长大,马氏体充分分解,组织趋于均匀化,冲击功则先提高,当回火温度超过350℃后稍有下降,硬度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19.
徐良  滕彬  王旭友  杜兵 《焊接》2011,(7):50-53
采用常规MAG焊进行低合金高强钢焊接时容易发生焊接冷裂纹,研究针对HQ785T1低合金高强钢采用激光- MAG复合热源焊接技术进行焊接工艺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激光- MAG复合热源焊接技术可以实现HQ785T1高强钢板室温无预热高效优质焊接,焊接接头力学性能良好,焊缝成形美观,焊接效率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20.
对低合金高强钢分别进行淬火+回火(QT)热处理和淬火+两相区的亚温淬火+回火(QLT)三段式热处理,采用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镜(SEM)、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方法等观察分析其显微组织形貌、组成相和大角度晶界的密度分布,并测试其力学性能。结果表明:相比于QT工艺,低合金高强钢在QLT工艺后,强度虽稍有下降,但低温冲击韧性显著提高,而且屈强比降低,表现出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在发生奥氏体逆转变以及两相区等温过程中,亚温淬火工艺细化新生成的奥氏体晶粒尺寸、增加大角度晶界密度,使有效晶粒尺寸明显减小,残留奥氏体的含量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