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以高强IF钢为研究对象,在Gleeble3800热模拟机上,测定了在变形量为50%,变形速率为10s^-1时,变形温度分别为1000~700℃的应力-应变曲线。实验结果表明,在实验条件下,应力-应变曲线仅为动态回复型,不随温度的变化而改变类型;在铁素体区进行变形时,动态软化行为明显大于在奥氏体区变形,且在高温区域铁素体区变形的流变应力显著降低,同时随变形温度的升高,晶粒变的细小。  相似文献   

2.
采用Gleeble 3800热力模拟机测定了变形量为30%、50%、70%,变形速率为10 s-1,变形温度分别为950℃和850℃的高强无间隙原子(IF)钢的应力应变曲线.结果表明,当应变速率为10 s-1、变形量为50%时,应力应变曲线仅为动态回复型,不随温度的变化而改变类型;随着变形量的增加,流变应力在850℃时的增加幅度远小于950℃时的增加幅度,铁素体区的最大流变应力在850℃比单相奥氏体950℃的最小流变应力还要低.变形温度越高、变形量越大、铁素体晶粒越细小.当变形温度和变形速率一定时,随压下量的增加,变形抗力增加.当变形量为70%,变形温度在850℃时,从应力应变曲线和显微组织可以看出有静态再结晶发生;当变形量为70%,变形温度在950℃时,有动态再结晶发生.  相似文献   

3.
过Gleeble-1500D型热模拟试验机,测定了Ti-IF钢和Ti+Ce-IF钢在变形温度为790、950 ℃,变形速率为0.1、1、5 和10 s-1时的应力-应变曲线;并使用金相显微镜对空冷后的变形组织进行观察。结果表明:Ce不改变变形速率对IF钢流变应力和显微组织的影响规律;Ti-IF钢和Ti+Ce-IF钢在790 ℃和950 ℃变形时,流变应力均随变形速率的增大而增大,Ti+Ce-IF钢的流变应力值比Ti+Ce-IF钢高;变形速率越高,晶粒变得越粗大;低温变形时,晶粒中伴有纤维状组织,呈现出轧制态晶粒特征;在790 ℃、0.1 s-1变形时,Ti-IF钢和Ti+Ce-IF钢均易于获得均匀的晶粒组织,有助于提高综合力学性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4.
以高强度X100管线钢为研究对象,通过热模拟试验机Gleeble-1500对其进行单道次压缩试验,测得X100管线钢的应力-应变曲线,研究了应变速率、变形温度等热变形参数对X100管线钢变形抗力和组织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选择合适的应变速率和变形温度,可以得到细小均匀组织。与传统管线钢相比,X100管线钢显微组织主要为粒状贝氏体,且更为细小,具有更高的强度和韧性。合适的变形温度为1000℃,变形速率为5 s-1。  相似文献   

5.
利用Gleeble 3500热模拟试验机分析了普碳钢Q235在不同温度和变形速率条件下的σ-ε曲线特征。结果表明,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变形将诱发相变而使峰值应力降低,这为实现低温轧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变形速率对细晶高强IF钢应力-应变曲线及显微组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细晶高强IF钢汽车板为研究对象,在MMS-300热力模拟实验机上,测定了在变形温度为950、900℃时,变形速率分别为0.1、0.5、1、5和10g-1的应力应变曲线.结果表明,IF钢在950及900℃变形时,应力应变曲线为动态回复型,流变应力随着变形速率的增加而增加;在两种变形温度下,变形速率为0.1、0.5 S-1时对流变应力的影响差异较大.同时通过显微组织观察可发现,随变形速率的提高晶粒变细.  相似文献   

7.
对IF钢板分别进行了模拟连续退火和快速退火,运用EBSD技术对退火钢板的显微组织进行了研究,测试了退火钢板的力学性能,探讨了退火工艺对IF钢显微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模拟连续退火工艺相比,快速退火工艺使IF钢板晶粒更加细小均匀且同样具有强烈的γ-<111>//ND再结晶织构,但导致IF钢规定非比例延伸强度Rp0.2升高,断后伸长率降低,塑性应变比r90降低。  相似文献   

8.
9.
利用模拟多道次轧制,研究了IF钢在奥氏体区、两相区和铁素体区的热变形行为,通过对奥氏体区和铁素体区流变抗力的比较,发现IF钢在铁素体区变形时发生了动态回复,没有动态再结晶发生。铁素体高温区的流变应力与单相奥氏体的流变应力大致相当甚至更低,说明工业上IF钢在铁素体区变形时流变应力不会成为其限制因素。  相似文献   

10.
以典型成分Nb-Ti IF钢冷轧硬卷为研究材料,结合改良森吉米尔法和美钢联法连续热镀锌线的工艺特点,采用Gleeble-1500模拟退火方法和金相、X射线织构测试和硬度测试等分析手段,系统研究了退火工艺对试验钢组织和织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退火加热温度在720℃以上时为完全再结晶组织,加热温度在720℃至840℃间变化时,铁素体晶粒度在10.0级左右,加热温度为880℃时,铁素体晶粒度为9.0级,模拟2号线工艺相对模拟1号线工艺而言,在相同的加热温度条件下,铁素体晶粒稍粗大一些;随加热温度的升高,试验钢的硬度下降,当加热温度为920℃,因保温后快速冷却得到非等轴组织,虽然组织粗化,但硬度却有所提高,2号线相对1号线工艺而言,由于铁素体晶粒尺寸较粗大,因而显微硬度较低;当加热温度为840℃时,保温时间在30s至60s间变化时,铁素体晶体尺寸变化较小,但当加热时间从30s增加到45s时,显微硬度明显降低,加热时间进一步增加到60s时,显微硬度变化不大。试验钢退火后具有较强的{223}〈110〉和{114}〈110〉织构,且退火工艺条件对它们的影响较小,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554}〈225〉、{111}〈112〉和{111}〈110〉等组分的取向密度增加趋势较明显,特别是在模拟2号线工艺条件下。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变形温度对82B高碳钢的动态CCT曲线的影响,并对心部马氏体组织产生的原因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变形温度高,CCT曲线向右移动,更容易形成马氏体组织;冷却速度在3~5℃/s,盘条组织良好;心部马氏体组织的出现主要是由于Mn和Cr元素存在严重的正偏析。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Fe-C-Mn-Si超级贝氏体钢低温变形对等温转变贝氏体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下变形会明显缩短贝氏体等温转变的孕育期,同时与未变形等温相变相比,25%的小变形显著促进了贝氏体相变,50%的大变形则阻滞贝氏体相变,低温变形对超级贝氏体相变的影响存在临界变形量。同时,变形等温处理后,贝氏体束由规则的超细板条束改变为断续状,随着变形量的增加,贝氏体断续特征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3.
借助OM、TEM、XRD和热膨胀等检测方法,研究了退火温度对Ti-IF的组织、析出物和织构的影响。研究表明,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再结晶越完全,同时析出物的数量越少,尺寸越粗大,则阻碍γ织构(<111>//ND)发展的作用就越弱,形成γ织构(<111>//ND)的取向强度和所占比例就越高,深冲性能就越好。  相似文献   

14.
利用Thermecmastor-z型热模拟试验机测定了高耐蚀型耐大气腐蚀钢的连续冷却转变曲线(CCT曲线),分析了奥氏体形变对试验钢CCT曲线及相变组织的影响,并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了不同冷速下材料的微观组织。结果发现,奥氏体形变扩大了铁素体相变区间,贝氏体相变开始温度升高而结束温度降低,同时贝氏体及马氏体相变的临界冷速提高,表明奥氏体形变促进了铁素体和贝氏体相变,并推迟了马氏体相变的发生。奥氏体形变后在0.5 ℃/s以下冷速冷却时铁素体含量增多,基体主要为铁素体组织;而无奥氏体形变则基本为贝氏体组织,即使在0.1 ℃/s冷速下铁素体含量也极少。随着冷却速度的提高,材料发生相变强化,硬度逐步提高。  相似文献   

15.
对不同冷轧压下率IF钢进行模拟连续退火试验,研究在冷轧-退火过程中冷轧压下率对微结构和织构演变及深冲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冷轧变形后原始晶粒拉长变形,样品具有强α取向线织构和γ取向线织构,α取向线织构的极密度最大值随压下率(65%、72%、80%)的增加从7.7逐渐增加至13.1。模拟连续退火后发生完全再结晶,在65%、72%、80%冷轧压下率下分别生成15.6、18.8和17.6 μm的均匀等轴晶。模拟连续退火后,α取向线织构被消除,γ取向线织构变化不大,极密度最大值转移到γ取向线,且随着压下率的增加从7.8略微增大到8.6。不同压下率样品模拟连续退火后,深冲性能良好,随着压下率的增加,r-从1.77 逐渐增大至2.17,Δr从0.54降低至0.02,n-从0.284减小到0.272。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IF钢再结晶退火行为,利用Gleeble3500热模拟试验机,模拟了56%压缩比冷轧IF钢在不同温度和不同时间条件下的退火过程,测定了冷轧IF钢在不同再结晶完成时间下的再结晶完成温度。在热模拟试验的基础上,根据Arrhenius公式计算了冷轧IF钢的再结晶激活能,建立再结晶动力学模型,拟合再结晶线性方程。同时通过不同再结晶组织分析发现,随着再结晶完成时间的延长,IF钢的再结晶完成温度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