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人类的一切变化及历史发展即文化.广义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的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精神财富的总和,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心理文化.狭义是指意识形态所创造的精神财富,包括一切社会意识形态: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社会意识形态,是文化的核心.
城市文化与城市空间作为城市精神与物质的载体,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来推动城市发展的,在城市化全球化发展迅速的今天,城市面貌日渐趋同,城市文化底蕴逐渐丧失.本文以苏州为例,在讨论城市文化与城市空间互动的基础上,提出了塑造苏州城市空间特色及提升苏州城市文化的策略. 相似文献
3.
4.
合理确定城市天然气用户发展策略,是实现资源有效配置和保障燃气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本文介绍了城市天然气用户发展的基本原则,分析了各类用户用气规模、调峰需求和价格承受力等方面的特点,在合理确定用气结构方面给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5.
都市圈边缘城市发展策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加入WTO和经济一体化的新形势,我国“都市圈”的发展日趋明朗化。北京都市圈、南京都市圈、武汉都市圈等相继“亮相”,为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创造了新的动力。在都市圈的构建和区域整合过程中,核心城市是最主动、最具前途的大“赢家”,而大量处于都市圈边缘地带的城市(简称边缘城市)则面临着如何应对的新问题。因此,调整发展思路、寻求新的发展,是边缘城市面临的急迫课题。 相似文献
6.
合理确定城市天然气用户发展策略,是实现资源有效配置和保障燃气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本文介绍了城市天然气用户发展的基本原则,分析了各类用户用气规模、调峰需求和价格承受力等方面的特点,在合理确定用气结构方面给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
8.
新冠肺炎疫情将城市建设与公共健康联系,让人们重新审视城市建成环境与人类健康之间的关系.滨水空间作为城市中影响人类健康最直接的区域,挖掘滨水空间的健康促进价值对解决城市公共健康问题具有积极意义.以苏州古城滨水空间为研究对象,通过现状调研和文献梳理总结其现状问题及成因,从健康城市视角出发提出苏州古城滨水空间更新策略,进而营... 相似文献
9.
城市游憩商务区(RBD)的形成能够促进城市特定功能区功能复合化、提升城市形象,并带动城市复兴。困此加强城市游憩商务区研究,对提升和完善城市功能、促进城市及城市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11.
12.
阐述了自从苏州轻轨进入实质性的实施阶段以来苏州商业的发展现状,介绍了苏州轻轨的建设情况,重点从城市发展的角度探索了苏州商业发展与轻轨之间的关系,从而促进苏州城市的商业发展。 相似文献
13.
14.
作为一个南太平洋岛国,新西兰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导致其面临着世界上最严重的自然灾害风险,面对频发的自然灾害及潜在的人为灾害等威胁,新西兰逐步形成了完善的应急管理制度。尤其是在2002年出台的《民防应急管理法》,新西兰提出了建设“韧性新西兰”的应急管理目标,强调国家与地方制度组织的协调与整合,重视公众参与等社会资本的有效利用,“制度韧性”和“社会韧性”明显提升。本文从国家和城市两个层面对新西兰采取的法案、制度,以及研究报告所提出的建设韧性城市的管理纲领、管理目标、协同管理、公众参与等措施进行分析探讨和归纳总结,以期为我国韧性城市的建设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理念的不断更新,城市管理模式已经步入智慧化时代。本文探讨了智慧化城市管理模式的几个要素,分析了智慧化城市管理还存在的制约因素。提出了智慧化城市管理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6.
《中国建筑装饰装修》2020,(1)
在全面进入21世纪信息时代的今天,承载着经济、人文、科技等愈发具备复合属性的展示空间正以更为多元化的形式(如展销会、博览会、交易会等)融入城市发展的"资本循环"过程中。尤其在物联网等新兴技术的发展与互动媒体日新月异的当下,诸如数字媒体艺术、游戏设计、人机交互等形式已开始被广泛地运用于与商业、艺术有关的带有展示属性的各类空间中,因此传统的展示空间开始逐渐转变为以"信息转播、信息感知、信息交互"为主导的"实体+虚拟"多维组合空间。本文将从组织层面、表现层面、传播层面3个维度对这一类新兴的创新型展示空间进行初步探索与设计策略研究。 相似文献
17.
城市商圈是城市聚集商业的核心区域,吸引着大量的客流前来消费,是体现一个城市地区活力的代表性区域.百年石路是整个石路地区刻有着人们丰富生活记忆的商圈场所.随着建成区不断的扩大,原有商圈功能已不能满足需求.文章从商圈空间、建筑、交通可达性上和业态着手,分析现有问题并提出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18.
我国城市快速公交发展策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交通、环境与能源的巨大压力,使优先发展公共交通从理念逐步转变为政府的公共政策乃至具体行动。传统公交存在结构性缺陷,导致公交服务水平长期徘徊不前,已经成为持续提高公交分担率的瓶颈。积极稳妥地推进城市快速公交建设是全面提升公交服务品质,满足现代居民出行多元化、高质化需求、构建城市居民合理出行方式结构,应对城市交通、环境和能源危机,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系统地进行城市快速公交适应性研究,提出快速,公交规划建设指导标准,建设复合型的城市快速公交系统是我国城市快速公交发展的正确策略。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