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在摇瓶发酵实验的基础上,我们将大豆多肽发酵工艺在5L发酵罐中进行了放大实验。利用各种分析技术对发酵过程中大豆蛋白的变化进行了检测分析,包括蛋白质水解度、多肽分子量分布以及氨基酸组成等。结果显示,大豆蛋白的水解在接种后6~8h后达到高峰期,24h后趋于平缓;发酵时间宜控制在24~36h内,发酵36h所得的多肽分子量主要分布在2000~3500Da范围内;而氨基酸分析的结果表明,发酵法制备的大豆多肽具有与大豆蛋白同样合理的氨基酸组成。   相似文献   

2.
发酵大豆多肽及其功能研究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以豆粕粉为原料,添加枯草杆菌,在37℃、120r/min摇瓶条件下,发酵36h,将大豆蛋白水解为大豆多肽。此方法较传统酶法水解蛋白的生产成本低。对得到的大豆多肽溶液的生理功能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大豆多肽具有促进微生物生长、降血脂和抗疲劳等生理活性。  相似文献   

3.
发酵大豆多肽及其功能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以豆粕粉为原料,通过枯草杆菌的发酵作用,将大豆蛋白水解为大豆多肽,并对得到的大豆多肽溶液的生理功能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大豆多肽具有促进微生物生长、降血脂和抗疲劳等生理活性。  相似文献   

4.
发酵豆粕生产大豆多肽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余勃  陆兆新 《食品科学》2007,28(2):189-192
利用30L发酵罐发酵豆粕,对微生物法生产大豆多肽的工艺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发酵液水解度不断上升,并在发酵后期达到30%左右;发酵液中的多肽含量先增后减,表明发酵进程是按大豆蛋白水解成多肽,多肽水解成游离氨基酸顺序进行。酶活分析表明发酵菌株Bacillus.subtilisSHZ3能同时分泌蛋白酶和羧肽酶,分别水解大豆蛋白和肽链末端的疏水性氨基酸,使大豆蛋白的水解和多肽的脱苦在发酵过程中一步完成,生产出不苦的大豆多肽。凝胶层析表明,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发酵液中肽链变短,24h发酵所得主要为300~1000Da具有潜在生物活性的短链肽。  相似文献   

5.
大酱发酵过程中大豆皂甙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37,自引:8,他引:37  
以东北产大豆为原料,用中国和朝鲜大酱厂常用的AspergillusoryzeAS3951和No.39两株菌,研究了大酱发酵过程中大豆皂甙的变化。结果表明,大酱发酵过程中大豆皂甙有明显的变化。No.39菌发酵时,由原料中的4个皂甙组分,制曲后变成8个组分,发酵结束后只剩下5个组分;AS3951菌发酵时,由原料中的4个组分变成制曲后的9个皂甙组分,发酵结束剩下4个组分。因为大酱中皂甙的Rf值与原料皂甙的Rf值不一样,说明在大酱发酵过程中大豆皂甙的糖基发生了改变。  相似文献   

6.
腐乳发酵过程中大豆异黄酮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东北产大豆为原料,利用雅致放射毛霉(AS3.2278)菌株,研究了腐乳发酵过程中异黄酮总量和成分的变化。高效液相色谱检测结果表明:腐乳发酵过程中异黄酮糖甙含量降低,异黄酮甙原含量升高,后酵50 d 腐乳中总甙原含量约为白坯中的20倍。在6%食盐的条件下,发酵过程中染料木酮甙酶解速度高过黄豆甙,在后酵30d染料木酮和黄豆甙原含量分别达到局部峰值191.24μg/g(干物质)和106.65μg/g(干物质)。  相似文献   

7.
乳酸菌发酵大豆多肽工艺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以大豆分离蛋白为原料,经乳酸菌的发酵作用生产大豆多肽,并以大豆多肽含量为评判指标,通过正交试验得到发酵的最佳工艺条件:在接种量5%,发酵液初始pH7.0,发酵培养温度40℃,培养基中大豆分离蛋白浓度3%,摇瓶转速100r/min的条件下,经过30h的发酵,发酵液中多肽含量达3.98 mg/mL.  相似文献   

8.
菠萝汁酶解大豆多肽发酵酸豆乳的研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菠萝汁中所含蛋白水解酶将豆乳中的蛋白质部分水解成为功能性多肽,再添加乳酸菌发酵剂制成酸豆乳。酶解条件的优选采用L9(34)正交实验法,以蛋白质水解度为评价指标,确定最佳酶解条件为:菠萝汁用量15%;pH=7.0;温度45℃;时间70 min。发酵豆乳产品的配方设计采用L9(34)正交实验,以感官品评分数为评价指标,确定最佳的产品配方为:蔗糖含量4%;乳粉含量3%;豆水比1∶4;稳定剂0.5%。  相似文献   

9.
大豆多肽酸乳的研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复合蛋白酶将大豆蛋白水解为多肽 ,然后进行乳酸发酵 ,研制成功大豆多肽酸乳。水解过程中采用了包含有适当比例的内切蛋白酶和外切肽酶的复合蛋白酶 ,消除了苦味肽 ,成功地去除了蛋白水解液出现的苦味。解决了控制大豆蛋白水解度 (DH %)等关键生产技术难题。产品风味、口感、质地良好 ,水溶性好 ,极易吸收 ,富含生物活性物质多肽 ,为大豆深加工提供了一项新的技术。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小麦粉,酵母菌和植物乳酸菌M616(Lactobacillus plantarum M616)为原料制备酸面团,酵母发酵面团以及乳酸菌发酵面团,研究酸面团发酵过程中蛋白的分解及肽的形成规律,采用SDS-PAGE分析酸面团发酵过程中蛋白质的组成变化,利用Bradford法分析蛋白质含量的变化,并通过HPLC研究蛋白组分降解形成多肽的含量变化。结果表明,酵母菌对面团中蛋白质几乎没有降解作用,植物乳酸菌M616在面团发酵过程中对面团蛋白具有较强的降解作用,表现为各蛋白含量随发酵时间的进行逐步减少,且在4~10 h之间变化最为显著。其中可溶性蛋白和中分子量麦谷蛋白的降解最为明显,醇溶蛋白含量在0~10 h之间逐渐增加后逐渐减少。对发酵前后多肽含量变化分析发现植物乳酸菌可以明显促进面团中多肽的形成和含量的增加。  相似文献   

11.
Alcalase酶解制备大豆肽工艺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大豆分离蛋白为原料,研究了用Alcalase碱性蛋白酶水解制备大豆肽。以蛋白水解度和蛋白水解液等电点溶解度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得出最佳水解条件为:料液比1:20,酶解pH8.5,酶解温度60℃,加酶量5400U/g蛋白。此条件下,蛋白水解度为18.79%,等电点溶解度是86.32%。  相似文献   

12.
固态发酵豆粕制备大豆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豆肽是大豆蛋白水解后的产物,功能性的大豆肽由3-6个氨基酸组成,其必需氨基酸组成与大豆蛋白质完全一样,近年来,大豆肽的开发研究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随着人们对大豆肽功能特性和营养价值的认识的加深,越来越多的专家开始研究发酵法生产大豆肽,近年来有些学者用固态发酵生产蛋白饲料,但米曲霉固态发酵法生产大豆肽的研究未见报道。本文对米曲霉固态发酵豆粕生产大豆肽的发酵过程中大豆肽的转化率、发酵条件进行了研究,并对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最适的发酵原料(由豆粕和麸皮组成)中豆粕含量为93%,发酵温度35℃,初始pH为6.8,发酵时间102h。在此条件下,发酵得到的大豆肽转化率达62.37%。  相似文献   

13.
14.
米曲霉固态发酵大豆粕制备大豆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米曲霉固态发酵大豆粕生产大豆肽条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最适发酵原料(由大豆粕和麸皮组成)中大豆粕含量为93%。发酵温度35℃,初始pH为6.8,发酵时间102 h;在此条件下,发酵得到大豆肽转化率达62.77%。  相似文献   

15.
固定化木瓜蛋白酶制备大豆肽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固定化木瓜蛋白酶水解大豆分离蛋白,对大豆分离蛋白的最佳预处理温度进行了探讨,并对制备大豆肽的工艺条件进行了正交实验.结果表明:大豆蛋白的最佳预处理温度为90℃;在底物浓度2.7 mg/mL、温度55℃、pH7.8、流速0.6 mL/min的条件下,利用固定化木瓜蛋白酶制备大豆肽,酶解液中的可溶性蛋白含量为1.384 mg/mL,水解度43.65%;影响酶水解反应的因素主次顺序为:pH>温度>底物浓度>流速.  相似文献   

16.
液态深层发酵苹果醋关键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浓缩苹果汁为原料,采用液体深层发酵工艺酿制苹果醋,探讨了发酵温度、通风量、发酵时间等对苹果醋生产的影响。经比较实验发现在30℃,按果汁量的5%接入活化好的葡萄酒酵母1450,经过7d左右即可完成酒精的发酵,在不分离酒母的情况下,控制醋酸发酵温度在32℃~35℃,分别在醋酸发酵的早、中、后期采用低、高、低的不同通风量[发酵液:通风量为1:(0.06~0.08)],经过后熟,产品色泽淡黄,体态透明,口感醇厚柔和。  相似文献   

17.
大豆分离蛋白发酵酸奶的制备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大豆酸奶是以大豆分离蛋白酶解液、牛奶为主要原料,经 乳酸菌发酵而成的一种营养保健酸奶。本文介绍了大豆 分离蛋白预处理条件,并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大豆分离 蛋白的酶解条件和大豆分离蛋白酶解液与牛奶共同发酵 的最佳条件。  相似文献   

18.
Changes in enzyme activities and composition of the fermented liquid during a submerged fermentation of chickpea have been explored. Cellulase, α-galactosidase, invertase, amylase and proteinase activities were detected and maxima were recorded at 10, 12, 8, 10, and 16 h of fermentation, respectively. The population of bacilli in the fermentation liquid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p<0.05) up to 8 h and then by 0.8 log10 cfu/mL until 12 h when it was stabilized. The clostridia also increased (p<0.05) throughout fermentation, but most vigorously after 10 h. A gradual decrease in pH (p<0.05) and an increase in acidity (p<0.05) were observed from 10 h onwards. Similarly, the concentration of free fatty acids increased (p<0.05), but appreciably after fermentation for 10 h. The amount of reducing sugars increased (p<0.05) on fermentation for 12 h and then gradually decreased (p<0.05). Most of the soluble carbohydrates also declined with fermentation and starch solubilization-degradation was detected after 8 h. The free amino acid content increased on fermentation, and protein degradation was evident after 8 h of incubation. Overall, the indigenous microbial population of the chickpea fermentation liquid may cause changes in its chemical constituents that can be attributed mainly to bacilli, until 8–10 h of fermentation, and to clostridia thereafter.  相似文献   

19.
答:在液态深层发酵制醋工艺中,大多采用沪酿1.01醋酸杆菌作为产酸菌种,一般是将固体保藏菌种经固体斜面→原菌→一级(摇床)种子→二级(摇床)种子逐级复壮扩大培养后接入醋酸种子罐用于车间生产。试验研究将固体斜面复壮培养阶段用液体斜面代替[液体斜面→原菌→一级(摇床)种子→二级(摇床)种子],观察液体斜面工艺的安全性与可行性。  相似文献   

20.
大豆肽是大豆蛋白水解后经处理得到的产物,较之大豆蛋白和氨基酸具有更高的生理活性。该文综述了大豆肽的制备方法、生理活性,对其在实际生产推广中面临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大豆肽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