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灰色模型在路堤沉降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煦  胡德华 《广东建材》2007,(1):115-117
本文以Lagrange插值法和等维新息模型为基础,建立了路堤沉降预测的非等时距等维新息模型.通过实例分析,证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王波  赵东亮 《山西建筑》2010,36(22):207-208
用GM(1,1)等维新息模型对孟州市2010年,2015年,2020年的需水量进行了预测,得出需水量分别为7 759.6万m3,8 823.5万m3,9 015.3万m3。对预测结果的精度校验表明,模型的预测精度等级为一级,模型可靠、合理。  相似文献   

3.
刚柔组合桩复合地基沉降的灰色预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运用灰色系统理论原理 ,建立了预测刚柔组合桩复合地基沉降的GM(1 ,1 )模型和等维新息GM(1 ,1 )模型。工程实例验证 ,应用两种模型的组合对复合地基沉降的预测具有较高的精确度 ,能满足工程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基坑边坡系统是一典型的灰色系统.其变形发展过程可用灰色系统理论进行预测.本文在常规全息GM(1,1)模型的基础上,采用等维新息迭代法GM(1,1)模型对郑州太阳城紫荆花园基坑变形进行模拟预测,结果表明了迭代法GM(1,1)模型比常规的GM(1,1)模型预测精度高,更符合工程实际.  相似文献   

5.
刘汉东  杨继红 《地下空间》2004,24(B12):752-754
基坑边坡系统是一典型的灰色系统。其变形发展过程可用灰色系统理论进行预测。本文在常规全息GM(1,1)模型的基础上,采用等维新息迭代法GM(1,1)模型对郑州太阳城紫荆花园基坑变形进行模拟预测,结果表明了迭代法GM(1,1)模型比常规的GM(1,1)模型预测精度高,更符合工程实际。  相似文献   

6.
深基坑墙顶水平变形的灰色-时序动态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深基坑墙顶水平变形是一个动态的相互依存的过程。在基坑开挖与施工过程中 ,根据变形观测数据用灰色系统理论与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建立等维新息动态预测预报模型 ,并随着新数据的加入适时修改模型参数。该模型不要求考虑复杂的变形影响因素。工程实例研究表明 :用组合模型预测变形值 ,其误差大多数情况下小于 5 % ;在变形数据变化较大时 ,组合模型预测值明显优于单一模型预测值。在变形变化平稳时 ,用单一的灰色模型或灰色时间序列组合模型预测误差相差不大。预测步数越多 ,则预测精度越低。  相似文献   

7.
组合灰色预测模型在水量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何芳  陶涛  陆国胜  黄群初 《市政技术》2007,25(2):105-107
论述了基于灰色预测理论进行水量预测的建模过程,并应用基本灰色预测模型及其改进的残差预测模型、等维新息预测模型和组合预测模型分别对某地水量进行预测,结果表明,用灰色理论预测城市水量,方法简单实用,组合灰色预测模型提高了预测精度,可以作为水量的中长期预测工具。  相似文献   

8.
本文简要地介绍了电力系统负荷预测的意义,通过对灰色理论预测方法的研究,找出了灰色建模的局限性并提出了改进的方法。通过对负荷原始数据序列的预处理及优化,增强了灰色预测对波动负荷数据序列的处理能力,大大提高了灰色预测方法的适用范围和预测精度;利用等维新息递推GM (1,1)模型进行预测,保证了预测能够较为充分地利用新信息,能够满足中长期负荷预测的要求。此外,本论文还以matlab为平台,完成了基于灰色系统理论的电力负荷预测仿真系统的设计与实现。通过实例将改进模型与普通GM (1,1)模型进行比较,证明改进模型具有比普通GM(1,1)模型误差小、精度高的优点。  相似文献   

9.
本文研究了灰色神经网络的建模原理,然后通过GM(1,1)模型和等维新息灰色神经网络模型计算建筑物沉降观测数据,包括等间距时间数据序列和非等间距时间数据序列,分析试验结果,灰色神经网络模型的结果精度高于灰色理论模型的精度。  相似文献   

10.
伴随高层建筑的大量兴建,在建设施工过程中,定期观测高层建筑的沉降,分析其未来的沉降变化规律以及趋势,对确保建筑物安全以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为科学预测建筑物在施工中的沉降,在结合等维新息GM(1,1)模型和BP模型优点的基础上,建立改进GM-BP组合模型,通过挖掘和更新原始数据序列的内部信息,提高预测精度.实例应用表明:改进GM-BP组合模型的精度高于单一模型,预测精度明显提高,可为采取相应预防或处理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自然置换通风的气流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一个室内上下区气流温度分别呈线性分布的模型,用该模型模拟了自然置换通风的气流温度分布,分析了分界面高度和通风量变化的影响因素,并用已有实验结果检验。与以往模型相比,该两区域模型更符合自然置换通风室内气流运动规律,基本可以用于模拟自然置换通风室内气流在空间上的温度分布。  相似文献   

12.
?应力空间内的非线性统一强度理论,与普通应力空间内的Drucker-Prager强度理论的形式相同。类比剑桥模型采用应力参量p和q的建模方法,在?应力空间内建立了土的三维弹塑性本构模型。首先提出了新的剪胀方程,结合正交条件,以p?,q?作为应力参量得到塑性势函数;其次模型建立过程中采用了修正剑桥模型的屈服面及非相关联流动法则;这种建模思路是一种新的直接建立三维弹塑性模型的方法。模型以岩土类材料的非线性统一强度理论为破坏条件,能够合理地反映岩土类材料的三维强度特性,较好地描述土体的变形特性,且能够退化为修正剑桥模型。  相似文献   

13.
目前,黄土的应力应变曲线只能根据其形态类型选择不同的数学模式来描述,为实现描述应力应变数学模式的统一,提出了一种新的非线性模型,并给出了各参数的确定方法。通过应用新模型与现行主要的非线性模型(邓肯–张双曲线模型、指数模型、驼峰曲线模型),同时对结构性黄土常规三轴试验所得的各种类型的应力应变曲线进行模拟,并经与实测应力应变数据点对比研究表明:新模型表达式比驼峰曲线描述软化型应力应变曲线的精度高;同样新模型比邓肯–张双曲线模型、指数模型描述硬化型应力应变曲线的精度也高,说明此非线性新模型既可描述应变强硬化型也可描述应变弱硬化型应力应变曲线;既可描述应变强软化型也可描述应变弱软化型应力应变曲线。通过新模型对经典实例应力应变曲线的描述,进一步说明新模型具有良好的适应性。新模型为形态各异的应力应变曲线提供了一个统一的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14.
适用于节理岩体的新型黏弹塑性模型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在分析岩体变形特点和常用流变模型变形特性的基础上,提出与应力状态和时间相关的非线性黏性体。非线性黏性体在应力小于其极限值时,变形随时间增长而趋于稳定,当应力大于其极限值时,变形将随时间增长而急剧增大。将非线性黏性体引入传统Maxwell模型中,由改进的Maxwell模型与传统Kelvin模型和St.Venant塑性体串联得到新型五元件黏弹塑性模型。在五元件黏弹塑性模型中,改进Maxwell体中的弹性体和非线性黏性体分别模拟瞬时弹性变形和黏性流动变形,Kelvin体和St.Venant体分别模拟延滞回复和瞬时塑性变形。理论分析和试验验证表明,五元件黏弹塑性模型可以较全面地反映岩体变形特征,并可以反映岩体在低应力状态下流变趋于稳定、而应力水平超过其极限值后出现加速流变而破坏的流变规律。  相似文献   

15.
根据Darwin和Pecknold提出的"等效单轴应变"概念,在Elwi和Murry混凝土三维轴对称正交异性本构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新的混凝土三维本构模型。在新的模型中,本构关系矩阵中的非对角元素取值,是根据模型与试验方差最小的原则确定,通过对比可以看出,新的模型的计算结果和试验符合较好,可以普遍用于钢筋混凝土二维、三维非线性有限元分析。  相似文献   

16.
对新型建筑给水塑料管材的价值工程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价值工程的有关原理 ,建立了新型建筑给水塑料管材评价模型 ,并对该模型进行了分析与评价 ,通过工程实例验证了此模型的有效性 .运用该模型对这些塑料管材进行了分析评价 ,为建筑给水工程优化设计提供了依据 ,并指出了新型建筑给水塑料管材的发展方向 .  相似文献   

17.
一种新的钢筋混凝土软化桁架模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在转动角软化桁架模型和固定角软化桁架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新的钢筋混凝土软化桁架模型——随动角软化桁架模型;该模型认为钢筋混凝土薄膜单元中裂缝的开展方向介于固定角和转动角之间;本文通过对文献 [2]、 [3]、 [4]试验数据分析,建立了钢筋混凝土单元整体和裂缝处的平均剪应力和平均剪应变关系 (τ lt-γ lt、τ 21-γ 21)。本文提出的模型解释了前两个模型存在的问题,并通过与试验数据的比较,验证了本模型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8.
将所建立的考虑时间效应的超固结土统一硬化模型(时间UH模型)推广为能够考虑K0各向异性的弹黏塑性模型。基于广义非线性强度准则的变换应力三维化方法,将新模型扩展到三维应力状态。使用新模型预测K0固结土的一维和三轴等应变率加载试验,预测结果表明新模型能够合理反映应变率对K0固结土前期固结压力和应力应变曲线的影响。根据模型的基本方程,推导三轴压缩条件下不排水抗剪强度的理论公式,并将该公式的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发现该公式能够反映不排水抗剪强度随超固结度和应变率的增大而提高的性质。  相似文献   

19.
“城中村”改造创新模式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城中村"的出现是我国城乡二元对立背景下一种畸形的空间形态和社会形态,应用新融资模式成为解决目前"城中村"改造资金瓶颈问题的关键。本文通过对"城中村"改造模式现状进行分析比较,提出了改进的PPP模式,建议通过行业协会的介入改进"城中村"改造融资模式。  相似文献   

20.
液化判别的双曲线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锐  赵倩玉  袁晓铭 《岩土工程学报》2014,36(11):2061-2068
基于国内外液化判别方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个双曲线形式的液化判别新模型。采用中国大陆以往156例液化数据完成了基于标准贯入试验的新公式构造,利用近来集集和阪神地震312例液化新数据进行了检验,并与现有规范方法和Seed方法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提出的双曲线模型和液化判别公式对不同地震烈度、地下水位和砂层埋深均有较好的适用性;新模型弥补了现有规范Ⅶ度下浅层液化(砂层埋深小于10 m)判别偏于危险的缺欠,对Ⅷ度和Ⅸ度下浅层土液化和非液化场地的成功率比现有规范表现得更为均衡;新模型可满足临界曲线浅层内快速变化、深层时明显变缓的客观实际要求,克服了规范Ⅷ度、Ⅸ度下深层土(砂层埋深10~20 m)判别严重保守的弊端;新模型具有渐近线形式,更符合实际情况,消除了Seed方法中标准贯入临界值随土层埋深增加先递增后递减的不正常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