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Y型分子筛为催化剂,在脉冲微反装置上进行正庚基苯催化裂化实验,考察了4种供氢剂对正庚基苯催化裂化反应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供氢剂可提高正庚基苯裂化反应的转化率,改变正庚基苯裂化反应产物的组成;供氢剂降低了反应产物中苯的含量,提高了烷基苯的含量;供氢剂降低了反应产物中的烯烃总含量,但对丙烯含量影响不大;供氢剂抑制了正庚基苯的二次裂化反应,降低了反应产物中小分子烷烃的含量,提高了大分子烷烃的支链化程度。供氢剂可以促进按Rideal机理进行的氢转移反应,不同类型供氢剂对氢转移反应影响程度有所不同;供氢剂有利于正庚基苯发生双分子裂化反应,并抑制了正庚基苯的单分子裂化。  相似文献   

2.
本工作研究了反应条件对渣油转化的影响、供氢剂的供氢机制以及供氢剂临氢减粘裂化的反应动力学。结果表明,供氢剂临氢减粘裂化的220~470℃馏分收率高于供氢剂减粘裂化过程。此外,供氢剂临氢减粘裂化服从于一级反应,其表观活化能为162.0kJ/mol。  相似文献   

3.
辽河欢喜岭减压渣油供氢剂减粘裂化反应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SDNC为供氢剂的辽河欢喜岭减压渣油(VR)供氢剂减粘裂化工艺与常规减粘裂化及其它类型的供氢剂减粘裂化工艺的比较,初步考察了SDNC作为工业供氢剂使用的可行性。加入质量分数15%的SDNC的辽河减压渣油进行供氢剂减粘裂化反应时,比常规减粘裂化反应的最大不生焦温度提高10℃、馏分油产率提高8.52%、缩合反应转化率减少1.11%、反应选择性提高5.90%。在相同或相似的实验条件下,用四氢荼作为供氢剂时,其供氢效果最好,供氢剂SDNC次之,催化裂化澄清油效果最差。综合供氢剂的供氢效果以及对工艺过程的影响,认为SDNC作为工业供氢剂使用时具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4.
以克拉玛依超稠油(CCY)为研究对象,选用其焦化馏分油HDA,HDB和HDC作为供氢剂,在高压反应釜中进行减黏裂化反应,考察了CCY掺炼供氢剂在不同反应条件下对产物分布及燃料油性质的影响,并与CCY净减黏反应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掺炼供氢剂的减黏裂化效果要明显优于无供氢剂减黏的情况。在3种供氢剂中,HDB的供氢指数最大,掺炼HDB时的减黏裂化效果也最为理想。HDB存在下的CCY减黏裂化的最适宜的反应条件为反应温度420℃,反应时间为30 min,HDB的掺炼比为10%。在此反应条件下与未掺炼供氢剂相比,掺炼HDB时的裂化产物收率提高1.58%,缩合产物收率降低0.04%,而燃料油黏度降幅为36.52%,下降22.88 mm2/s,且燃料油安定性合格(斑点等级为二级)。  相似文献   

5.
采用微型反应釜进行了模型化合物十二烷基芘的热转化、添加供氢剂四氢萘(THN)热转化及分散型催化剂(RDC-Mo)作用下的催化临氢热转化反应,考察了不同来源活性氢对十二烷基芘热转化反应的影响,并采用分子模拟对其作用机理进行了探索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活性氢对十二烷基芘裂化反应的影响不同,供氢剂抑制缩合的同时也抑制裂化反应;...  相似文献   

6.
供氢剂与分散型催化剂对加氢裂化的协同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实验室考察了复合使用不同供氢剂与不同的分散型催化剂对劣质减压渣油加氢裂化的协同作用,以改善渣油的深度加工。试验结果表明,与相同的油溶性分散型催化剂复合使用不同的供氢剂,供氢剂的供氢活性较高,在高转化率下,对渣油缩合反应的抑制作用较大,在相同供氢剂下复合使用的分散型催化剂加氢活性越高,对渣油的缩合反应有更大的抑制作用。添加供氢前身物也可以起到与供氢剂类似或相同的作用,说明掺炼这两类物质是劣质渣油深度加工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加拿大油砂沥青常压渣油供氢热裂化改质基础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加拿大油砂沥青常压渣油(常压渣油)馏分油FA,FB,FC为初选供氢剂,对其氢转移能力进行了评价,优选出合适的供氢剂;在此基础上研究了不同反应条件下优选供氢剂FB对常压渣油热裂化改质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馏分油的相对供氢能力由大到小的顺序为FB>FC>FA;相比于常规热裂化反应,供氢热裂化反应过程中的生焦诱导期延长3.0~4.5 min,改质油的斑点实验等级降低了1~2级(420 ℃,20~40 min),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和反应温度的升高,改质油的密度下降的趋势更为明显;此外供氢热裂化改质油总降黏率是掺稀降黏率的1.14~1.40倍。  相似文献   

8.
在自建的延迟焦化中试装置上,考察了2种供氢剂的供氢能力及对延迟焦化反应产物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供氢剂A的供氢能力优于供氢剂B及减压渣油;夺氢能力低于供氢剂B及减压渣油;氢转移指数高于供氢剂B。添加供氢剂后,产物分布发生变化,产物中石油焦和尾气收率均降低。添加供氢剂A后,产物液体收率提高1.85个百分点;石油焦收率降低1.09个百分点,尾气收率降低0.75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9.
供氢组分对氢转移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催化裂化汽油中掺入供氢组分可强化氢转移反应,从而降低汽油的烯烃和硫含量,并改善产品分布。本研究考察了不同供氢组分及其掺入率、反应温度、催化剂的酸性对氢转移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四氢萘为合适的供氢组分,四氢萘通过降低反应活化能来强化氢转移反应;提高反应温度有利于提高四氢萘的供氢能力,但温度高于450℃后,四氢萘裂化倾向加大;催化剂的酸性对供氢组分的选择性供氢有影响,合适的酸量和酸密度有助于促进供氢组分参加的氢转移反应。  相似文献   

10.
加供氢剂的减压渣油减粘裂化工艺的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实验室减粘裂化试验装置上,对胜利和辽河减压渣油在两种供氢剂存在下的减粘裂化反应产物分布以及产品性质进行了评定,实验室研究表明,采用供氢剂B时的减粘裂化汽油加柴油的总收率比不掺兑供氢剂和掺兑供氢剂A时增加了3~7个百分点,但是过程的生焦量也有所增加,而且柴油馏分与残渣燃料油的性质也变差.另外在工业装置上进行了胜利减压渣油供氢剂减粘裂化试验,减粘裂化工业试验表明,掺兑供氢剂B后胜利减压渣油减粘裂化汽油加柴油的总收率提高了4.55个百分点,减粘裂化柴油的十六烷值降低了12,供氢剂B具有良好的工业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分别采用釜式反应法和热重分析法对委内瑞拉减压渣油(VR)进行单独热改质和供氢热改质研究,探讨所选富芳馏分作为工业供氢剂的可行性,及其对渣油热转化产物分布与生成油产物安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热改质相比,供氢热改质所选供氢剂可以减缓VR的热失重速率,〖JP+1〗使VR热改质反应更温和,抑制了相分离,改善了生成油的安定性;供氢热改质能够承受更高反应苛刻度;在生成油安定性均为二级时,供氢热改质使产物总产率提高约4百分点,其中气体产率(质量分数,下同)、馏分油产率、轻蜡油产率分别提高050、185、166百分点。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减压渣油(VR)供氢剂减粘裂化工艺中不同类型的供氢剂减粘裂化工艺的比较,初步考察SDNC作为工业供氢剂使用的可行性。在相同或相似的实验条件下,用四氢萘作为供氢剂时,其供氢效果最好,供氢剂SDNC次之,催化裂化澄清油效果最差。综合供氢剂的供氢效果以及艺过程的影响,认为SDNC作为工业供氢剂使用时具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13.
以反应釜为热反应装置,对重质稠油在两种不同的供氢剂A、B下的热反应性能进行了多方面考察。实验结果表明,在搀兑一定比例供氢剂的条件下,重质稠油热反应产物小于350℃馏分油收率有了大幅度提高,其残渣油粘度随反应温度的升高呈先降后升的趋势。对反应产物残渣油4个组分考察的结果表明,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饱和分、芳香分、胶质的总含量呈下降趋势,沥青质的含量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4.
胜利渣油在供氢剂和溶剂下的热裂化特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采用微型反应釜研究了胜利减压渣油、渣油-溶剂(渣油-1-甲基萘)、渣油-供氢剂(渣油-四氢萘)三种体系的热裂化特性,结果表明,供氧剂和溶剂对裂化、缩合反应都有抑制作用,延迟生焦诱导期,提高结焦前最大裂化转化率,其中供氧剂对缩合反应的抑制作用大于溶剂作用。反应动力学考察表明,供氧剂可提高反应表观活化能。  相似文献   

15.
稠油沥青质水热裂解供氢催化及地质协同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辽河稠油中沥青质在注蒸汽热采条件下供氢催化水热裂解反应行为,以及油藏矿物对沥青质水热裂解的强化作用,结果表明,油藏矿物与硫酸镍、甲酸供氢剂可协同催化沥青质水热裂解反应,最终可使沥青质降解率达到49.2%;供氢催化反应前后稠油中沥青质红外谱图说明稠油中沥青质在供氢催化改质降粘反应时所发生的化学结构的变化,反映了沥青质在反应过程中经历了侧链断裂、环烷脱氢芳构化以及芳香结构进一步缩合等反应;对沥青质水热裂解反应产物中轻组分进行气相色谱全烃分析,证实了在注蒸汽热采条件下沥青质可以实现部分催化降解。  相似文献   

16.
对催化裂化回炼油三段窄馏分的供氢能力进行测定,选取供氢能力最强的一段进行加氢处理,以加氢后的催化裂化回炼油窄馏分为焦化供氢剂,通过中试试验考察其供氢效果。结果表明:三段窄馏分中,小于400 ℃馏分供氢能力最强;加氢处理能够进一步提高其供氢能力,以加氢后回炼油小于400 ℃馏分作为供氢剂能够使液体收率提高1.32百分点,焦炭收率降低2.45百分点。  相似文献   

17.
为了考察重油在临氢热改质过程中的供氢能力,将委内瑞拉原油切割为3个馏分及渣油作为油样,蒽作为夺氢探针,分别研究了氢气、油样以及油样临氢体系的供氢能力,采用反应叠加法分析了临氢热改质过程中油样与氢气之间的协同效应,间接考察了油样组成结构对氢分子活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油样中烷烃、环烷烃以及环烷、芳香结构对油样的供氢能力有积极影响;临氢条件下,整个反应体系的供氢能力较油样和氢气单独供氢能力之和提升一倍左右,可见油样与氢气之间存在着积极的协同效应。另外,从油样性质的差异性角度分析,油样组成,如多环芳烃、硫、金属等,对氢分子的活化有着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加氢处理油中含有一定量的环烷基单环芳烃,研究四氢萘催化裂化有利于加强对更多环数环烷基单环芳烃催化裂化的认识。综述了四氢萘催化裂化过程的反应机理,认为四氢萘主要遵循单分子裂化机理;从反应活化能、扩散、吸附等动力学角度对四氢萘裂解行为进行了解释;催化剂适宜的孔径和BrØnsted酸强度有利于四氢萘开环;随着反应温度升高、剂/油质量比增大、质量空速减小,四氢萘反应活性增强,同时氢转移反应愈发明显。适宜的催化剂孔径和Brnsted酸强度、反应温度、剂/油质量比以及质量空速有利于四氢萘裂化生成低碳烯烃。  相似文献   

19.
借助Derwent Innovation国际专利分析数据库,从专利申请趋势、地区分布、技术布局、申请人、专利价值等角度,对重油临氢/供氢剂减黏裂化技术的相关专利(共计2 454件)进行了分析,构建了相应的全球专利数据库。结果表明:临氢/供氢剂减黏裂化技术集中在中国、美国、法国和日本的专利商手中;中国石化虽然起步较晚,但申请量大,综合实力不容小觑;目前,该技术已处于衰退期,传统和新兴技术已进入狭窄的发展瓶颈区。  相似文献   

20.
供氢剂和结焦抑制剂对正十二烷超临界热裂解沉积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用航空燃料的主要成分正十二烷为探针燃料,考察了超临界反应条件下供氢剂、结焦抑制剂以及二者组成的复合添加剂对碳氢燃料热裂解沉积的影响。结果表明,供氢剂苯甲醇、四氢萘以及四氢萘/四氢萘酮二元供氢剂均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正十二烷的裂解;其中四氢萘/四氢萘酮二元供氢剂效果较好,在相同裂解率下,比纯正十二烷的稳定温度高出43℃。结焦抑制剂二苯硒、二苯二硒都能明显减少正十二烷的热裂解沉积,二苯二硒降沉积效果更好。复合添加剂比单一试剂效果更明显,二元供氢剂与二苯二硒的复合添加剂可减少77.5%的裂解沉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