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基于ADAMS的滚珠丝杠式ISD悬架平顺性仿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解决Ⅰ型ISD悬架存在的惯容器"击穿"现象,提出Ⅱ型ISD悬架,以提高ISD悬架实用性能.基于Pro/E和ADAMS联合建模,通过ADAMS和MATLAB联合仿真,对滚珠丝杠式ISD悬架平顺性进行仿真分析.对正弦输入、随机路面输入和阶跃输入作用下的ISD悬架动态性能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与传统被动悬架相比,提出的Ⅱ型ISD悬架可以有效降低车身垂直振动加速度.  相似文献   

2.
以某车辆二自由度磁流变半主动悬架振动模型为基础,设计了磁流变半主动悬架模糊控制器。利用Matlab/Simulink对被动悬架和半主动磁流变悬架分别进行了随机路面和阶跃输入下的动力学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采用模糊控制的磁流变半主动悬架对由路面不平引起的车辆振动控制效果要明显优于被动悬架,磁流变半主动悬架可有效改善汽车行驶的平顺性和舒适性。  相似文献   

3.
以2自由度1/4车辆悬架动力学模型为研究对象,将系统的被控输出分为性能输出和约束输出.利用H∞范数描述系统的归一化约束输出,同时选择H2范数最小化系统的性能输出,将性能输出归结为在给定抑制程度γ∞条件下的最优控制问题,避免加权系数的选择,利用LMI(线性矩阵不等式)方法设计了主动悬架混合H2/H∞状态反馈控制器.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主动悬架的性能较被动悬架有一定程度的改善.  相似文献   

4.
惯容器及惯容器-弹簧-阻尼器悬架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毛明  王乐  陈轶杰  雷强顺  杜甫 《兵工学报》2016,37(3):525-534
介绍了惯容器和惯容器-弹簧-阻尼器(ISD)悬架的概念、提出背景及特点,总结了惯容器结构形式、动力学特征和非线性特性、频率响应特性和击穿现象。从ISD悬架结构形式、性能特点和网络综合理论的应用、ISD悬架空间布置和一体化设计等方面,系统说明了ISD悬架研究进展。归纳总结提出了惯容器及ISD悬架未来的5大研究方向,包括惯容器的创新设计、惯容器非线性研究、ISD悬架网络综合、ISD悬架的应用研究及ISD悬架一体化融合设计。  相似文献   

5.
电子技术尤其是微处理器在汽车悬架上的应用,展示出了从根本上改变被动悬架性能的新途径.商品化的电子控制悬架,目前主要以高级轿车和面包车为主,装备面正在扩大.论述了主动和半主动悬架的基本概念,半主动悬架电子控制方法和主动悬架的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6.
孙露  王国平  芮雪 《兵工自动化》2016,35(12):56-59
针对提高特种车辆行驶舒适性对减小由路面引起的特种车辆振动的急需,建立特种车辆天棚阻尼半主动控制策略.基于多体系统传递矩阵法,分别建立1/2特种车辆被动控制和半主动控制悬架系统动力学模型;采用天棚阻尼控制策略建立基于簧载质量速度的半主动悬架负反馈控制方法,分别在频域与时域内进行响应特性分析,并与振动被动控制方法进行计算比较.结果表明:该方法可有效改善特种车辆振动情况,对特种车辆车体质心加速度、动行程和车轮质心动行程的振动控制十分有效.  相似文献   

7.
为更好地提高某防爆车座椅的平稳性,对比研究了线性被动悬架、天棚控制下的半主动悬架的动力学性能。在建立2种悬架的动力学模型和天棚控制系统的基础上,利用Adams与Matlab/Simulink联合仿真,获得座椅的库仑阻尼力(FR)时域响应曲线、悬架系统的单位阶跃时域响应曲线、座椅相对于车身的相对位移时域响应曲线。对比结果表明:相对于线性被动悬架系统,天棚控制下的悬架系统在振幅上有了很大的改善,悬架处于稳定状态时被拉伸的长度减小,大大提高了整个悬架的平顺性;同时,整个系统的超调量也减小,调节时间相应地缩短了一些,并增加了整个悬架系统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一种半主动油气悬架系统,该系统与被动悬架相比能在改善车辆乘坐舒适性的同时提高操作稳定性,但是这种系统结构复杂,容易发生泄露,占用空间大;为此对其进行改进,改进后的系统去掉了液压动力单元、液压阀集成块及连接油管,从而在减了重量,减少布置空间,降低成本的同时,较好地完成了刚度可调与车高可调的功能,并分析了该悬架系统参数与车身升高量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装甲车半主动悬架系统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了车辆半主动悬架系统的发展状况,论述了可调减振器的研发动态,详细阐述了当前主要的半主动控制策略,指出应当着重研究复合控制方法以解决非线性和时滞问题,并提出了装甲车辆半主动悬架系统今后的研究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陈龙  崔晓利  李德超 《兵工学报》2003,24(4):544-547
本文采用自适应模糊方法设计车辆悬架半主动控制器。以模糊控制原理为基础,融合自适应方法,将模糊系统辨识和模糊控制结合起来,在模糊控制器内采用“软反馈”,并对自适应模糊的控制规则进行修正。该法简化了运算,提高了半主动悬架控制的实时性,使系统的控制性能不断改善,达到最佳的控制效果,较好地解决了乘坐舒适性与驾驶安全性间的设计矛盾。  相似文献   

11.
车辆被动悬架技术发展新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述了国内外悬架技术的发展历程;论述了以"弹簧-阻尼"结构体系为基础的传统被动悬架性能存在的不足,讨论了"质量-弹簧-阻尼"悬架结构体系的优缺点;详细分析了"惯容-弹簧-阻尼"悬架结构体系的技术特点及其研究现状,探索了两种"惯容-弹簧-阻尼"悬架结构体系的实现方法.可为车辆被动悬架技术发展提供一种新途径.  相似文献   

12.
武云鹏  管继富  顾亮 《兵工学报》2011,32(2):242-246
车辆半主动悬架能够显著改善车辆行驶的平顺性和稳定性.控制算法需根据路面及车速的变化动态优化振动加速度、车轮动载,并满足悬架动挠度和阻尼系数变化范围的约束,同时对车辆载荷变化、悬架元件参数变化等引起的模型误差具有自适应能力.将广义预测控制(GPC)应用到车辆半主动悬架控制中,提出了车辆半主动悬架一种新的自适应预测控制算法...  相似文献   

13.
将天棚控制算法应用于履带车悬挂系统,对四分之一车模型做了含有弹簧、被动阻尼器和半主动阻尼器的三元素并联简化.推导出四分之一车的半主动控制算法数学模型,对半主动悬挂和被动悬挂做了仿真对比,探究了改变可调最值阻尼系数对车辆平顺性改变的影响.搭建了半主动臂的单轮悬架试验系统.仿真结果及单轮悬架试验结果均表明:半主动悬挂能够明显地降低车身的加速度、速度以及动行程,提高行驶平顺性,同时增大电液式阻尼器阻尼系数的极值差对提高车辆的平顺性有正向促进作用,而增大最大阻尼系数对平顺性的改善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4.
概述了军车磁流变半主动悬挂关键部件研制现状,着重介绍了最新设计的具有盘形径向节流阀结构的磁流变减振器及其控制系统.经台架及随机道路试验表明:该磁流变减振器输出力大;磁流变半主动悬架能明显抑制车身的低频共振峰值,能满足军车半主动振动控制需要.  相似文献   

15.
基于输出反馈的慢主动悬架系统仿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提及的主动悬架系统是由液压作动器与一个普通弹簧串联后,再与被动阻尼器并联构成,其通常又被称作慢主动悬架.文章介绍了对这种慢主动悬架系统的建模以及电液伺服控制系统的设计,并采用SIMULINK语言仿真.分析结果表明该主动悬架模型能较好地提高汽车的行驶平顺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16.
刘秋  孙晋伟  张华  胡煦  顾亮 《兵工学报》2020,41(8):1483-1493
路面对车辆的平顺性、操纵稳定性有直接影响,实时获取路面信息对提升车辆性能具有重要意义。针对传统路面识别方法中难以精确识别多种路面类型的问题,采用卷积神经网络对路面类型进行识别,并根据不同路面输入下悬架系统的输出响应来调整控制器参数,使可控悬架在不同路面下均保持最优性能。建立车辆1/4半主动悬架模型;搭建卷积神经网络基本结构并通过所采集的4种典型城市和非城市路面图像对网络进行训练以及测试;采用遗传算法求取沥青路、弹石路、砂石路、水泥路4种不同路面激励下悬架的最优控制参数;根据路面识别结果及优化结果实现悬架控制参数的自适应调整。仿真结果表明: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路面识别方法能够对多种路面进行准确识别;基于路面识别和遗传算法的半主动悬架控制系统可根据不同路面类型自适应调整悬架参数,有效提升车辆性能。  相似文献   

17.
该文根据车辆被动悬架可行设计区理论,对摩托车前、后悬架减振器外特性设计目标和方法进行分析,评价了HK250B,GN125,JH125,JH125L,DY100,JH70等六种摩托车前、后悬架在被动悬架可行设计区的位置,提出了摩托车前、后悬架可行设计原则.  相似文献   

18.
该文根据车辆被动悬架可行设计区理论 ,对摩托车前、后悬架减振器外特性设计目标和方法进行分析 ,评价了 HK2 50 B,GN1 2 5,JH1 2 5,JH1 2 5L,DY1 0 0 ,JH70等六种摩托车前、后悬架在被动悬架可行设计区的位置 ,提出了摩托车前、后悬架可行设计原则  相似文献   

19.
为改善重型商用车辆剪式座椅的减振性能以提高驾驶员的乘坐舒适性,设计由惯容器(Inerter)、弹簧和阻尼器组成的剪式座椅ISD(Inerter—Spring—Damper)悬架,分析液压缸马达液力式惯容器的结构组成、工作原理和减振特性.针对某三轴式重型运输车建立了含ISD剪式座椅的9自由度半车模型,基于MATLAB分别在时域和频域内对ISD剪式座椅和传统剪式座椅的振动响应进行了仿真分析.结果表明:ISD剪式座椅的时域振动响应明显小于传统剪式座椅,减小的幅度随车速提高而下降,体现了惯容器“通高频,阻低频”的减振特性;在人体敏感的频率范围,ISD座椅的频域振动响应明显小于传统剪式座椅,说明ISD座椅可以提高驾驶员的乘坐舒适性.  相似文献   

20.
庞辉  陈嘉楠  刘凯 《兵工学报》2017,38(7):1430-1442
针对汽车磁流变半主动悬架系统非线性和模型不确定性所引起的控制稳定性及优化问题,考虑被控悬架综合控制目标的安全约束,建立1/2车辆悬架系统的非线性动力学模型。基于被控悬架系统与参考轨迹之间的跟踪误差,使用自适应反推方法和Lyapunov理论,设计被控悬架系统的磁流变阻尼器控制输入函数,提出基于投影算子的自适应控制律,进而设计一种能够处理安全约束问题的自适应反推控制器;为验证所提出控制策略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基于Matlab/Simulink建立磁流变悬架控制系统的仿真模型,并分别在随机路面和凸块路面上对该控制策略进行仿真验证。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自适应反推控制策略能使磁流变悬架车辆在行驶稳定性方面具有较好的全局渐进稳定性,并能明显提高车辆行驶平顺性,满足悬架系统各方面的安全约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