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周璐  邵景东  王卫东 《食品科技》2006,31(7):210-211
对出口小麦淀粉企业实验室检测结果进行质量控制,防止在检验过程中产生质量隐患。对2005年1~4月份间出口的小麦淀粉抽取水分、灰分、二氧化硫等项目的实验室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绘制质量控制图。发现第18组水分数据失控,发现灰分数据从第10组起连续5个数据有位移的倾向。对于实施过程检验的企业,检验检疫部门应加强对生产过程控制的同时,更要对实验室进行质量控制,从而真正有效地保证检验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2.
实验室间比对是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的有效手段,本文应用GB/T 10092—2009《数据的统计处理和解释测试结果的多重比较》,以3个实验室原棉回潮率试验数据为例,说明实验室内部检测数据的离群值检验、实验室方差齐性检验以及实验室间数据比对分析方法。实验室间数据比对分析列举了有参照实验室比对和无参照实验室间比对两种分析方法。该分析方法也可用于3个及以上实验室间比对分析或实验室内部人员比对、设备比对等单一因素结果分析。为实验室质控管理人员提供一种在参比实验室数量较少、不适合使用稳健统计Z比分数法时,试验结果一致性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实验室稻谷水分、脂肪酸值检测人员检测过程与比对结果进行分析评价, 加强实验室质量控制工作。方法 按照GB/T 20569-2006《稻谷储存品质判定规则》及相关规定要求进行检测, 对2名参试检测人员的检测结果进行分析, 评价其质量控制。结果 参试检测人员的测定结果均在允许范围内, 比对结果满意。结论 人员比对试验能较好的判定检验人员的能力, 对于新老员工数据差异性分析过程中, 有效分析引入误差, 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实验室食品菌落总数检测人员检测过程与结果进行比对,加强实验室质量控制。方法根据内部质量控制的技术要求,按照GB 4789.2-2016《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菌落总数测定》进行检测,对4名实验人员测定结果进行分析,评价其质量控制。结果 4名检验人员的测定结果均允许范围内,但A人员的测定结果普遍偏低,log值接近于满意范围临界值。结论检验人员严栺觃范地按照有兲操作觃程及标准觃定进行实验,定期进行人员比对,为实验室质量控制及管理提供可靠的数据及保障。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实验室内部能力验证工作的开展对实验室进行质量控制(内部能力验证),来验证实验室的检测能力、检测人员的操作技术水平和仪器设备的运行状态。方法检测方法用GB/T 4789.2-2010《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菌落总数测定》对合成乳粉进行定量检测分析。结果依据GB/T15483.1-1999《利用实验室问比对的能力验证。第1部分:能力验证计划的建立和运用》,用Z比分数对被考核实验室的检测结果作出评价和分析。此次内部能力验证共有20个实验室参加,分析检测数据20个,检测数据的满意率为75%。结论通过对各个实验室开展内部能力验证,有助于发现实验室检测分析中存在的问题及检测结果的不合格项,从而找出检测结果离群的各种原因,依照能力验证纠正措施,有效地进行纠偏。  相似文献   

6.
文献导读     
正影响小麦粉灰分测定的因素综合性评价根据国标GB 5009.4—2016,研究评估标准应用于小麦粉灰分检测各影响因素对灰分含量变化的相对贡献,包括称样量、碳化时间、灰化时间、灰化温度。所有数据采用格鲁布斯检验法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小麦粉灰分含量测定称样量推荐3 g范围内;控制碳化时间和过程非常重要,灰化温度和灰化时间分别为550℃和4 h;干基和湿基对灰分含量平均值影响不显著。提出一种基于国标的小麦粉灰分含量分析方法。(文/李振华等摘自《粮油食品科技》2020年第6期)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实验室测定饮料中乙酰磺胺酸钾的能力和水平,并对结果可疑或不满意的实验室提出技术建议。方法制备样品,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t检验对样品均匀性和稳定性进行分析。向82家参与实验室随机发放样品,并在规定时间内回收有效数据。对能力验证结果进行稳健统计分析,用Z比分数评价实验室检测能力,并对离群数据从实验方法、原始记录等方面进行技术分析。结果在82家反馈结果的实验室中,68家结果为满意,满意率为82.9%,1家结果可疑,13家结果为不满意。结论本次能力验证活动中,多数参加此次能力验证项目的实验室评价结果为满意,表明对乙酰磺胺酸钾的检测能力总体良好。实验室结果离群的主要原因是操作不规范,在今后的工作中可通过加强实验室质量体系建设来改善。  相似文献   

8.
根据国标GB5009.4—2016,研究评估标准应用于小麦粉灰分检测各影响因素对灰分含量变化的相对贡献,包括称样量、碳化时间、灰化时间、灰化温度。所有数据采用格鲁布斯检验法进行分析。分析结果显示,小麦粉灰分含量测定称样量推荐3 g范围内;控制碳化时间和过程非常重要,灰化温度和灰化时间分别为550 ℃和4 h;干基和湿基对于灰分含量平均值影响不显著。提出一种基于国标的小麦粉灰分含量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9.
全国共26家省市饲料检测机构、第三方检测机构以及饲料生产企业检验化验室参加了沸石粉中重金属及以沸石粉为载体的维生素预混合饲料中维生素检测实验室间比对.通过采用四分位稳健统计法处理各实验室的检测数据,同时通过上交原始记录分析了各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检测方法及前处理选择、质控环节的问题是较为突出的问题.针对...  相似文献   

10.
加强实验室质量控制管理体系的建设, 对于检验业务的开展及满足社会多元化的需求具有积极而重要的意义。通过体系的有效运行, 可全面控制影响食品检测数据的诸多因素, 从而进一步提高实验室食品检测的质量水平, 为食品消费者提供坚强的技术保证。因此需要加强实验室质量管理, 为相关检验检测机构提供参考。本文主要从人员、仪器设备、标准物质、内部比对等内部质量控制方面和实验室间的比对, 能力验证, 测量审核等外部质量控制方面详细地解析实验室质量控制的全过程, 同时借鉴了一些实验室的实例, 并对实验室质量控制管理现实中存在的不足进行了分析。通过以上几个方面建立健全完善的实验室质量控制管理体系, 提高实验室的检测质量, 减少并避免检验事故的发生, 使检测结果更科学、更准确、更全面、更可靠。  相似文献   

11.
The objective of wheat flour milling is to produce the most favorable distribution of salable product, which means producing as much flour as possible within the end-users’ specifications. Naturally, a flour miller looks for clean, sound, high flour yiel…  相似文献   

12.
综述了制粉工业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并结合我国制粉技术工艺特点.采用自动控制系统实现小麦粉生产过程的计算机控制和管理,其中包括小麦的自动着水、粉质的在线检测、磨辊轧距的自动控制以及PLC的运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快速无损检测小麦粉的品质。方法:搭建主要包括微型近红外光谱仪集成装置、生产线可调速模拟装置、光谱在线采集控制软件和在线建模分析软件四大部分小麦粉品质在线检测系统,针对小麦粉中水分、灰分、面筋指标采用不同建模算法建立定量分析模型,并对在线定量分析模型稳健性进行优化,分析不同试验条件对建模结果的影响。结果:偏最小二乘回归(PLSR)算法对水分、灰分、面筋的定量分析模型均优于多元线性回归(MLR)和主成分回归(PCR)算法。用石英玻璃杯在线采集小麦粉样品的建模效果最佳,15档速度/积分时间6 000 ms最佳配比的建模效果最佳。结论:基于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的小麦粉品质在线检测系统,可以实现小麦粉品质在线无损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14.
食品药品检测在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方面发挥着的重要作用,加强实验室风险管理,识别、评估和控制食品药品检验检测过程中的风险,将风险管理贯穿于食品药品检验的各个环节,对检验检测质量控制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基于高光谱技术实现对小麦粉灰分含量的准确检测。方法 利用高光谱成像技术采集小麦粉的光谱数据,建立基于偏最小二乘法(partial least squares regression,PLSR)和深度极限学习机(deep extreme learning machines,DELM)的小麦粉灰分含量预测模型;通过分析3种预处理算法和4种波长选择算法,分别选出最佳的预处理与波长选择方法,最后构建基于特征波段光谱信息的预测模型,并对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标准正态变量校正(standard normal variable,SNV)为最佳预处理方法;连续投影算法(successive projections algorithm,SPA)相较于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RF)、无信息变量消除(uninformative variable elimination,UVE)和遗传算法(genetic algorithm,GA)选择特征波长的模型更优;DELM模型更适用于灰分含量的检测,最优模型的测试集决定系数为0.968,预测集均方根误差为0.024。结论 高光谱成像技术可以快速、精准的...  相似文献   

16.
小麦制粉过程中,原粮的多样性、设备的不稳定性、操作的随意性、气候的多变性等不确定因素.严重影响小麦制粉工艺和小麦粉品质的稳定。同一条小麦制粉生产线,相同的原粮。不同的操作管理,将会产生明显不同的制粉效果。着重从研磨工序、筛理工序、清粉工序等方面探讨、分析了小麦制粉工艺的控制与设备的操作管理。良好的工艺和设备是前提,正确的操作技能是保障。需要在小麦制粉中综合考虑,熟练掌控操作技能,不断探索和积累。因此,各工段工序的操作都要尽职尽责,相互协作,精心操作。只有通过控制制粉过程各环节.确保麸粉最大限度地分离,才能提高出粉率,才能达到优质、高产、高效的最佳制粉效果。  相似文献   

17.
为了获取食品化利用品质高的小麦次粉,采用主成分分析与聚类分析方法对不同粉路小麦次粉进行分析和筛选。通过测定12个不同粉路小麦次粉和2个不同等级小麦粉的营养品质、色泽、面筋特性和糊化特性,应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筛选出不同粉路小麦次粉品质评价的主要指标并进行分类。结果表明:不同粉路小麦次粉的品质特性中,脂肪、灰分、面筋指数、峰值粘度、最低粘度、最终粘度、衰减值、回生值变异系数较大,均超过20%。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提取其中更具代表性的4个主成分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达到84.182%,依据综合评价函数进行分析计算排名,综合排名前三位的为DF1XF1下、DF1XF1上和精制面粉;聚类分析将不同粉路小麦次粉分为4类,次粉DF1XF1下和DF1XF1上与精制面粉归为一类,与主成分分析结果一致。12个不同粉路小麦次粉中,DF1XF1下和DFXF1上品质最好,7M下、8M上和2T下品质最差。基于主成分和聚类分析方法综合评价小麦次粉品质特性,可为其食品化高值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ABSTRACT: Bran content in both wheat-meal and flour was measured using an automated fluorescence microscopic imaging instrument, and correlated with milling extraction, ash content, and test weight values. Quantitative image analysis of the kernel bran content revealed differences in the linear response and slope, when plotted against test weight for common Minnesota HRS wheat varieties or a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of-0.818 for all HRS wheat samples (sample number = 65, p = 0.01). Whole-wheat bran and ash values also correlated significantly (p = 0.01) with the percent milling extraction (-0.927 and -0.687, respectively). The flour bran content was not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flour ash content (0.202).  相似文献   

19.
在全国范围内有代表性地选择高、中、低筋5种小麦,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加水量、润麦温度、润麦时间对小麦硬度、小麦粉水分、小麦粉灰分、4、麦粉白度、前路出粉率、总出粉率、麸皮出率、制粉总评分等制粉特性的影响.研究表明:小麦单颗粒硬度、小麦粉灰分、前路出粉率、总出粉率、细麸出率、总麸出率、弱筋小麦的制粉综合评分等均与入磨水分负相关;小麦粉白度、粗麸出率、中强筋小麦的制粉综合评分与入磨水分均呈现显著的正相关;润麦时间对小麦单颗粒硬度、前路出粉率、总出粉率、麸皮出率、小麦粉白度没有影响,润麦时间对小麦粉灰分、制粉综合评分有一定的影响,但不具规律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