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 毫秒
1.
2.
酸性镀铜液中氯离子含量的调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前言硫酸盐光亮镀铜液中氯离子的含量要求为 2 0~ 80mg/L。虽然含量很低 ,却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由于各种原因 ,生产过程中其含量往往发生变化 ,所以对其调整控制是十分重要。据资料报导[1] ,酸铜镀液中加入锌粉可以降低氯离子的含量。这是基于制备氯化亚铜工艺的原理 ,在氯离子浓度很高的条件下进行 ,反应也不够彻底。而酸性亮铜镀液中的氯离子含量很小 ,所加入的锌粉与生成的氯化亚铜沉淀之间的反应没有定量关系 ,很难掌握 ,重现性较差。而引入的锌离子对镀液无益 ,所以未被广泛应用。2 硫酸银法2 .1 原理在镀液中加入硫酸银 ,可… 相似文献
3.
酸性光亮镀铜时,氯离子的含量,常对镀层质量有重大的影响,需要严格进行控制。镀液中微量氯离子的测定,一般都比较困难。本文试验用碳酸钠中和硫酸,用碳酸氢钠将铜沉淀成碱式碳酸铜,分离后,以铬酸钾为指示剂,用硝酸银滴定的方法来测定氯离子的含量。手续比较简便,容易掌握,从一九八三年起使用到现在,得到了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5.
本文以三电极体系为基础,采用脉冲伏安法测定酸性镀铜液中Cl-的含量,考察了富集电位,富集时间,电解液中CuSO4·5H2O浓度、H2SO4浓度和Cl-浓度对溶出峰电流密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酸性光亮镀铜液中,富集电位为0.30 V、富集时间为30 s时,Cl-的脉冲伏安法曲线峰形好,峰电流密度高,检测灵敏度高,Cl-检测限线性范围为0.1~20 mg/L,线性方程的方差为R2=0.9965,检测限为0.047 mg/L。本文所采用的脉冲伏安法测定酸性光亮镀铜液中Cl-含量灵敏度高、稳定性好并且抗干扰性强。利用此方法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无需样品前处理即可对Cl-含量进行即时测定。 相似文献
6.
7.
8.
9.
前言光亮酸性镀铜以其优良的光亮性和整平性作为光亮镍的底层而获得了广泛的应用.在装饰性铜-镍-铬自动线上无论应用于金属件还是塑料件都是不可缺少的组成镀种.光亮酸性镀铜的各种配方中,尽管国内外的光亮剂不同,品种繁多,组合不一,但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氯离子都是必需的,且其含量都只限于20~80mg/L.这并不是巧合,而正是氯离子在保证得到全光亮铜镀层中发挥着不可少的功能作用.根据日常的实验和经验总结得出:没有Cl~-,或Cl~-含量过低,得不到全光亮镀 相似文献
10.
酸性光亮镀铜是近十几年发展起来的一项新工艺。然而,氯离子的含量对酸性光亮镀铜影响极大,适量的氯离子具有良好的作用,它能提高镀层的整平性和光亮度,降低镀层内应力。按照酸性光亮镀铜工艺要求,其含量范围为10~80mg/l,如果含量过低,镀液的整平性能和镀层的光亮度均下降,且易产生光亮树枝条纹,严重时镀层粗糙,甚至烧焦;如果含量过高,镀层光亮度下降,并产生白雾,低电流密度区发暗;严重时,阳极钝化,电流下跌,光亮剂失去作用,整个镀层不亮。目前除去酸性光亮镀铜溶液中过量氯离子有如下几种方法:即电解法、银盐法、氧化亚铜和锌粉法等。现在我们就锌粉法进行如下的探讨: 相似文献
11.
概括了酸性镀铜液中氯离子的多种分析测试方法,包括络合滴定法、硝酸汞滴定法、比浊法、离子色谱法和共振散射光谱法等。对实际生产中常用的氯离子的调整方法总结如下:当C l-含量偏低时,可以通过加入氯化钠、盐酸或氯化铜补充;当C l-过量时,则可以加入硝酸银或硫酸银去除。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16.
17.
研究了硅通孔(TSV)镀铜用甲基磺酸铜高速镀液(由Cu(CH3SO3)240g/L、甲基磺酸60g/L及Cl-50mg/L组成)中氯离子的作用机理。采用旋转圆盘电极研究了不同扩散条件下Cl-的作用效果,并采用电化学阻抗谱(EIS)和电子顺磁共振(EPR)探讨了Cl-在铜电化学沉积中的影响机制和对Cu+配位场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深孔内扩散控制条件下,Cl-对铜沉积有明显的加速作用;在表面非扩散控制区域,尤其是高电流密度区,Cl-具有一定的抑制效果。因此,Cl-的存在有利于改善TSV深孔镀铜填充效果,提高填充速率。 相似文献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