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地面加密资料、物理量、FY-2产品、多普勒雷达产品,对济南市区2次春季大暴雨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2次大暴雨过程都是在有利的大尺度环流背景下产生的,中尺度系统的生成与发展起着关键性的作用;高空急流出口区右侧,低空急流出口区左侧,高能舌前部容易产生较强降雨;θse能量较大时对应出现强降雨,θse大值区与大暴雨的落区有较好的对应关系;产生强降雨期间存在中尺度对流系统MCS,但云顶亮温不是太低;回波带有规律的系统性移动,大片层状云回波中点缀强对流云团,降雨量的大小与回波强度成正比.  相似文献   

2.
2009年6月18~19日和2010年8月14~15日,在东北冷涡的影响下,黑龙江省出现初夏和盛夏历史同期罕见的区域暴雨.利用常规观测和NCEP/NCAR再分析等资料对比分析,结果表明2次极端暴雨过程相同之处在于大降水都出现在500 hPa冷涡中心的东侧,850 hPa暖湿切变线北侧,700 hPa和850 hPa风向风速辐合线之间,湿层深厚的区域和假相当位温梯度大值处.区别在于初夏暴雨对于系统强度、水汽、不稳定能量和低空急流的要求均高于盛夏暴雨.  相似文献   

3.
采用常规资料、多普勒雷达资料、自动站资料,对2010年8月19~22 日铁岭地区出现的暴雨到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受高空槽、副热带高压后部深厚的暖湿气流和切变线共同影响,铁岭地区出现了暴雨到大暴雨天气;这次过程主要影响系统是地面气旋倒槽;700和850 hPa 切变线、急流使中低层辐合加强,形成了较强的动力抬升和水汽辐合;铁岭地区处于强而宽的假相当住温锋区中.位势不稳定的建立是造成此次强降水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4.
对2010年发生在闽西北山区6月18日和7月7日的2场大暴雨的主要影响系统、物理量场特征、卫星云图演变、多普勒雷达数据等进行综合对比分析.结果表明,2次大暴雨过程均是在高空槽东移引导冷空气南下和西南急流在福建省中北面的强风速辐合的相互作用下,有充分的水汽、较强的上升运动和不稳定的大气层结条件下产生的;高低空系统的垂直结构关系是影响大暴雨范围的重要因素,暴雨的强度和各物理量值有较好的对应关系;2次暴雨雷达回波均呈带状,且该强中心的长轴与移动方向基本一致,是2次暴雨的重要特征.卫星云图资料能实时监测天气系统的生消、发展、移动过程,在短时天气预报中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新会计准则体系是继1992年两则两制的颁布实施以来财务会计的又一次革命,本文仅就与企业会计密切相关的其中变化部分的会计准则作一个粗浅的分析。  相似文献   

6.
利用2009年高青国家气象观测站及6个区域气象观测站温度数据,对月、季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及气温日较差进行了统计,分析各区域站点的温度差异,探讨各个区域的小气候特征.结果表明,唐坊区域气象观测站(县城东部)平均气温在2、5月份略高于其他区域,青城区域气象观测站(县城西部)3、4、10、12月份略高于其他区域,赵店区域气象观测站(县城东北部)平均温度在6~8、11月份略高于其他区域,黑里寨属于偏冷区域;而国家气象观测站平均温度相对偏低,这与测站四周比较空旷的环境有关.  相似文献   

7.
对查新中经常遇到的时间对比、材质成分对比、性能对比、生产技术对比、应用效果比较、综述、列表综合等方法做了较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一、2006年世界主要地区代表性钢铁厂分类定义美国世界钢动态公司对2005年5月至2006年7月期间美国、西欧和中国一些钢铁厂生产成本变化作了分析评估。下面是对代表性钢铁厂作的分门别类定义。美国钢铁厂分类:1.生产热轧板卷的长流程高炉钢铁厂。  相似文献   

9.
中学阶段的议论文训练,学生的整体写作能力容易得到提高,但很多高中学生在议论文写作重要的环节素材引用和分析时,难免叙多议少,素材叙述不够简洁,分析和解说不够明白、充分、透彻,这也是高中学生议论文写作的关键环节和薄弱环节,本文就针对此种情况介绍论证方法中一种对比分析法,旨在让学生掌握和学会运用此种方法,帮助学生提高把道理想清楚、说清楚、说透彻的能力,提高其思维水平与理论水平,给学生以论证方法上的指导,有效提高考场作文成绩。  相似文献   

10.
普希金一生创作了六首童话诗,其中有一些作品与<格林童话>中的童话故事无论是内容还是情节都很相似,这样就产生了一些疑问,为什么会有这些相似?普希金的童话诗与格林童话又有怎样的差别?从普希金与格林兄弟的童话创作出发,通过对相似童话的对比分析,尝试解答上述疑问.  相似文献   

11.
采用美国MM5v37非静力中尺度模式对菏泽市2009年7月12~14日的暴雨天气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利用模式输出的时空分辨率较高的资料,对此次降水的水汽条件、温度条件、不稳定条件、风场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中低层水汽的辐合作用是暴雨天气发生的必不可少的条件;高空强辐散、低空强辐合及对应的强上升运动是造成此次暴雨的动力学机制;低空西南气流对这次暴雨的产生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MM5对这次暴雨过程有较强的模拟能力,细网格输出的物理量能较好地揭示这次暴雨产生的机制.对次级环流分析的模拟表明,高低空急流的稳定维持使高低空急流产生2个独立的次级环流,在高空激流出口区、间接环流的北侧形成上升气流,有利于降水天气的发生发展.模拟出的暴雨降水中心位置基本与实况吻合.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陕西南部地区一次区域性暴雨天气进行诊断分析.[方法]利用NCEP/NCAR l°×1°再分析资料、常规观测以及自动雨量站资料,对2010年7月16~18日发生在陕西南部地区的区域性暴雨的大尺度环流背景场进行了分析;并利用经向风、相对湿度以及假相当位温等物理量,探讨了干侵入的特征及其在暴雨中的作用.[结果]500 hPa中高纬度形势比较稳定,大陆高压、副热带高压稳定少动,700、850 hPa切变线或低涡是造成陕南地区产生大范围暴雨的主要影响系统.登陆台风时暴雨的作用非常明显,台风与副高相互作用,不仅使得低空急流得以形成和加强,还将水汽和能量源源不断地输送到陕南地区,为暴雨的增幅起到重要作用.此次暴雨过程中有2次明显的干侵入,主要表现为在对流层中高层的一个深厚干层,干层的存在有利于对流不稳定能量在低层的积聚,对流不稳定能量的释放可以将低层的暖湿气流向上输送至较高的层次,有利于降水的发生.θse的经向垂直剖面图分析表明,在这次暴雨过程中有锋区的存在,且这次暴雨过程中的干空气活动非常强烈.[结论]该研究为今后的预报提供有益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不同种植季节下水稻株高进行遗传分析.[方法]选择株高差异大的3个亲本CB1、CB4和CB7,配制CB1×CB4和CB7×CB4组合,建立相应的P1、F1、P2、B1、B2、F2群体,将其分为中、晚2个生产季节种植,考察了株高性状.利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理论的Akaike信息准则(AIC)在B1、B2、F2代中鉴定影响数量性状的主基因存在与否,主基因存在时通过分离分析估计主基因和微效基因的遗传效应及所占总变异的分量.[结果]株高在所有2个季别B1、B2、F2中均符合1对加性主基因+加-显性多基因遗传模式,主基因遗传率为38.63%~78.53%,多基因遗传率为1.72%~36.04%,总基因型遗传率为45.52%~92.93%;2个遗传群体2季别下株高主基因加性效应值d分别为-4.56、-9.16、-7.19和-9.38,表明主基因加性效应会降低株高性状的表达.[结论]水稻茎粗性状的遗传率受种植季别及所配组合的影响明显.  相似文献   

14.
利用天气图资料、物理量场、卫星云图、雷达回波等气象资料,对2010年7月19日河南省安阳区域一次典型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分析,进而对该市区域性暴雨天气过程的特征进行总结.结果表明,造成此次区域性暴雨的主要影响系统是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及其西北侧的西风带低槽和西南低涡,属于典型的北槽南涡型暴雨天气类型.低槽引导西南低涡东北上,槽后明显的冷空气与西南低涡东北上、副高外围边缘的西南暖湿气流交汇,共同影响造成了安阳这次区域性暴雨过程.较强降水并不是产生在亮温(T<,bb>)低值中心处,而是产生在其附近的等值线密集带内,这是由于T<,bb>最低时,云顶最高,此时往往是云体发展最旺盛的阶段,并不是降水最强的时候,只有在云顶逐渐下降时,降水才能达到最强.从雷达回波上看,降水回波大体上是从西南往东北移动的,回波强度最大为48 dBz.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2005年8月1~3日发生在淮北地区的大暴雨天气过程的分析,探讨此次暴雨天气形成过程中干侵入的主要特征.结果表明,在此次暴雨过程中以相对湿度≤60%,位涡值0.5~0.8 PVU作为干冷空气入侵暖湿气流的特征值;在此次暴雨过程中,高纬度对流层顶附近的高位涡空气具有沿着等位温线密集区下滑的特征,且此次过程还具有层结不稳定结构;CAPE与暴雨中心相对应,CAPE的变化反映了暴雨天气过程的演变.干侵入是此次暴雨天气发生的催化剂,应在天气预报中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6.
利用自动站现测资料、常规气象资料、FY-2C红外云图及NCEP再分析资料,对贵州省西南部2010年6月27~30日出现的一场连续性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连续性大暴雨天气过程是受西南低涡影响;在500 hPa高空图上,巴尔喀什湖至贝加尔湖之间有一稳定大槽,槽前不断分裂出小槽或气旋性环流,沿高原东侧的阶梯槽伸展路径下滑、传递、补充到位于四川盆地的西南低涡中,使西南低涡趋于活跃南移至贵州西部维持发展加深,垂直伸展到200 hPa,72 h盘踞在贵州西部,造成贵州西南部3 d连续出现大暴雨.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一次副高控制中局部大暴雨预报失误的原因.[方法]从总结预报失误的原因出发,利用常规的地面观测资料、高空探测资料、T639和T213以及欧洲中心(ECMWF)数值预报产品资料、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的GFS降水预报产品,对2010年8月5日发生在邵阳北部一次大暴雨过程发生前后的天气形势、物理量场进行了细致分析;利用数值分析预报产品资料,采取预报与实况对比分析方法,对这次副热带高压中大暴雨预报失误的原因进行了较全面深入的分析.[结果]预报人员对天气形势分析不够深入细致,表面上500 hPa为副高控制,但实际上700和850 hPa存在弱的切变线,并忽视了弱冷空气和东风波的影响;副高迅速减弱,系统调整过快,ECMWF预报850、700和500 hPa风场变化与实况存在较大误差,比实况偏东2个经度左右;在夏季预报中仅考虑500 hPa副高强度和位置变化,忽视了中低层和地面形势的变化,是导致这次副高中暴雨预报失败的最关键因素;数值预报产品对高度场形势变化的预报误差较大,日本FSAS降水预报、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的GFS预报和T639、T213降水预报都偏小,T639湿度场预报值较小;在此次暴雨预报中,没有当地暴雨预报指标方法用于预报实践;在降水预报过程中只注重该站点的评分预报,对非站点预报不够重视,有些重要的物理量因素没有能仔细推敲.[结论]该研究为此类局地大暴雨的预报预警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利用常规天气图、数值预报产品、各种物理量场和卫星云图等资料,对2010年8月27-29日影响辽宁中东部地区的暴雨天气过程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该过程是由高空槽、副热带高压边缘的暖湿气流及南部海面上低压云系共同作用产生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基于GIS的贵州省暴雨灾害风险区划.[方法]选取贵tM作为研究区域,以1 km×1 km栅格数据为评价单元,利用贵州省1961~2008年气象站点日降雨资料,从致灾因子危险性、承受体易损性、孕灾环境敏感性及防灾减灾能力4个方面构建暴雨灾害风险区划指标体系;在层次分析法确定影响因子权重的基础上,构建基于GIS的风险评价模型对4个子指标和风险性总指标分别评价,并最终得到贵州省暴雨灾害风险区划图.[结果]贵州省暴雨灾害风险自中部向四周呈递减的总趋势,低风险区集中在贵州省东北部,暴雨较少、抗灾能力较强是该区风险低的主要原因;高风险区集中在省中部偏西地区,主要因为暴雨集中、地形变化大、森林覆盖率低,其中安顺市较高以上风险地区占该市98.02%,而2010年发生特大地质灾害的贵州省安顺市关岭县岗乌镇也属于高风险区,这与实际受灾情况相吻合.[结论]该研究为以区域为对象的宏观防灾减灾规划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胶东地区是我国著名的金矿集中区,金矿主要受胶西北3条“S”形断裂带控制,自西向东分别为三山岛、焦家、招平断裂。其中,招平断裂带为胶东地区重要的金成矿带之一,目前该成矿带内已探明金储量800 t,成矿潜力巨大。莱西市山后金矿区位于夏甸大型金矿床以南,旧店金矿田的北部,招平断裂带的中南段,由山后、北泊、萌山3个矿段组成。随着招平成矿带研究和控制程度的不断增高,显示该区成矿潜力较大。但是,对其成矿规律的研究仅局限于夏甸金矿床以北,对以南地区金成矿规律的研究力度不够。我们从构造应力场方面分析了该区段金成矿地质条件,并对该区成矿远景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