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厦门北站屋盖是双向跨度为132m×220m的大跨抗震超限结构。工程结合建筑造型,沿屋脊设置两端支承于A形巨型塔柱上的大跨度立体钢桁架,在塔柱之间及塔柱与相邻柱间设置了箱形截面曲线预应力框架梁。钢骨混凝土巨型塔柱、大跨钢桁架及箱形预应力混凝土梁一起构成了大屋盖结构的抗侧力体系及主承重体系,形成了巨型混合框架结构体系。工程设计针对这种新型结构进行了静、动力弹塑性分析。为解决巨型钢桁架与钢骨混凝土巨型塔柱的连接问题,采用钢板及预应力筋的双重连接。巨型混合框架结构在工程中得到了成功应用。  相似文献   

2.
吴明  叶献国  蒋庆  常磊 《工业建筑》2013,43(6):47-51
巨型结构体系是适应高层及超高层建筑发展而出现的一种新型结构体系,但目前针对巨型框架结构的相关研究较少,为了较好地研究巨型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按照我国工程设计规范设计了一个55层39 m×36 m×201 m高超高层巨型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7度设防、Ⅱ类场地),以此作为振动台试验原型结构,设计制作1/25的缩尺整体结构模型进行振动台试验。主要介绍了该试验模型材料的选择、动力相关系数的设计及试验方案的设计,为今后相关类型的试验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北京电视中心工程首次在工程中对巨型钢框架结构体系进行了研究与应用的工程,针对巨型框架结构体系超高层纯钢结构设计与施工方面的特点和难点,主要研究应用了巨型框架平面控制轴网竖向传递精度控制技术、巨型钢框架结构上下巨型钢桁架协同受力施工技术、悬空大跨度空间钢管桁架安装技术、大型液压爬架安全防护技术、巨型桁架高精度整体提升技术和斜铁楔紧固定法内爬式塔式起重机群塔作业施工技术,是北京市目前最高的纯钢结构建筑。  相似文献   

4.
综述巨型框架结构体系在国内外的工程应用情况,以及该结构体系抗震性能理论分析方法和试验方法,指出巨型框架结构体系抗震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5.
超高层钢结构宜采用时程分析法进行抗震性能分析,时程分析中一些参数的选择会对分析结果产生较大的影响。为了合理地考虑这些影响因素,本文以具有实际工程意义的192m高的巨型钢框架结构为研究对象,系统分析了地震波输入维数、二阶效应和阻尼比对巨型钢框架结构时程分析的影响,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参照上海中心,根据设定的性能目标设计了一个超高层建筑结构的benchmark模型用于超高层建筑结构抗震研究。该结构总高度为606.1 m,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场地类别为IV类,设计分组为第一组。该结构采用巨型框架-核心筒-伸臂桁架钢-混凝土混合结构体系,8道环带桁架将结构分为9个区,环带桁架与型钢混凝土巨柱共同构成了巨型框架结构体系,并通过6道伸臂桁架与核心筒相连,共同承受水平荷载。利用PERFORM-3D软件建立了结构的非线性数值计算模型,对结构进行了弹塑性地震反应分析,验证了结构的抗震性能。计算结果表明,满足现行设计规范的该超高层结构在大震作用下具有较大的安全余量。  相似文献   

7.
超高层巨型钢结构体系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巨型结构体系是一种超常规的具有巨大抗推刚度及整体工作性能的大型结构体系,主次结构受力明确,布置灵活,可满足特殊的建筑形式和建筑功能的要求,特别适合于在大型复杂的高层与超高层建筑中应用。论文采用非线性有限元方法,研究了巨型钢框架结构和大型支撑钢框筒结构的静、动力工作性能;进行了巨型钢柱成比例加载的空间滞回性能的试验研究;开展了开洞高层建筑刚性模型的风洞试验;介绍了研究成果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最后提出了应进一步研究的若干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8.
中原文旅城欢乐世界一期雪世界高区结构体系采用巨型钢框架,存在结构扭转不规则、楼板缺失、大悬挑、竖向构件间断及钢桁架平台为重载大跨钢结构等不规则情况和设计难点。设计中采用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方法,根据构件的重要程度采用不同的性能目标。4个巨型框架柱为支撑框架结构,其支撑采用屈曲约束支撑,使结构在大震作用下形成良好的屈服机制和耗能能力。对结构进行小震反应谱法弹性分析、弹性时程分析、中震弹性分析以及大震弹塑性分析。结果表明,结构整体和构件的抗震性能均能达到设计的预期目标;巨型钢框架结构体系较好地适应了本工程的实际情况,可供类似项目在选择结构体系时参考。  相似文献   

9.
聊城某酒店C区为多项不规则的超限复杂高层建筑,采用框架结构体系。针对结构多项超限问题,结合抗震性能化设计目标,通过不同程序对结构进行小震弹性分析、中震弹性和不屈服计算,以及大震弹塑性分析。根据分析结果,采取了相应抗震加强措施,使结构满足抗震性能目标,并顺利通过抗震设防专项审查。本文的有关方法和结论可为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巨型钢框架结构相对其他结构体系而言,最显著的优点是可以满足大开洞的建筑功能要求。以结构的内力、变形为指标,进行了次框架开洞的巨型钢框架结构在风荷载作用下的静力性能和地震作用下的抗震性能分析,并对开洞结构的设计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1.
地震动强度指标选取是基于性能抗震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地震动强度指标是联系结构地震响应和地震动记录的关键参数。合理的地震动强度指标可以使结构地震响应预测结果更加准确。为此,以超高层建筑结构为基本研究对象,考虑超高层建筑结构地震响应中高阶振型参与显著的特点,并考虑地震动强度指标表达形式的简便性,提出了适合于超高层建筑结构抗震分析用的地震动强度指标,利用大量的时程分析给出了振型参与数量的取值方法;基于2个超高层建筑结构的倒塌分析实例,比较了建议的地震动强度指标和部分现有地震动强度指标对超高层建筑结构的适用性。分析表明:与已有的地震动强度指标相比,采用建议的地震动强度指标表征结构临界倒塌的地震动强度时,其变异系数最小,能较好地反映超高层建筑结构中高阶振型的影响,对超高层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具有较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2.
方正金融中心主塔楼结构高度为230.800m,采用带加强层的框架-核心筒结构体系,是存在多个不规则项的超限高层建筑。外框架由圆钢管混凝土柱与实腹钢梁组成,核心筒采用钢板组合剪力墙。采用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方法,对主体结构进行了不同地震水准作用下的结构弹性与弹塑性分析。计算结果表明,该结构具备较好的承载和变形能力,能够满足不同地震水准作用下的抗震性能目标。通过大震作用下的弹塑性分析,找出了结构潜在的抗震薄弱部位,并提出相应的抗震加强措施。为类似超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提供经验与参考。  相似文献   

13.
昆明江东和谐广场超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昆明江东和谐广场项目B,D座超高层建筑为两栋平面基本对称的双子塔,采用带加强层的框架-核心筒混合结构体系,外围框架柱采用矩形钢管混凝土柱。介绍了该工程结构选型、抗震性能目标、各阶段抗震设计分析方法以及结构构件设计,重点阐述了核心筒剪力墙、外围框架和加强层的设计等关键问题处理和超限应对措施,并对高烈度区超高层建筑抗震设计进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4.
对超高层建筑与一般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差异、超高层建筑结构方案选择的主要考虑要素、超高层建筑中混合结构类型设计主要考虑问题及基础设计要点,依据已有的工程实践,进行了初浅的介绍,以供设计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5.
阳光国际广场1#楼为一栋38层的超高层商住楼,本文着重介绍了其地基基础及底板抗浮的设计,抗浮锚杆设计施工要点;上部结构的布置选型、设计难点与对策、结构整体分析及弹性时程分析等,并对计算结果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与总结。可供同类结构设计时参考。  相似文献   

16.
金波  郭耀杰  温四清  王新 《钢结构》2011,26(5):26-31,37
中石油驻乌鲁木齐企业联合生产指挥中心基地生产区办公主楼是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的超高层钢结构建筑,总高度146.1 m,地下2层,地上36层,采用钢框架-支撑体系,其中1层-4层为型钢混凝土结构.介绍了设计过程中对上部结构选型、抗震设计及计算、钢材选材、节点连接方式、支撑布置等问题的探讨及选择.  相似文献   

17.
某超高层建筑主体高度236.6 m,属于超B级高层建筑,采用型钢混凝土框架-钢筋混凝土简体结构.根据该工程特点和《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有关结构抗震性能设计的最新要求,详述了结构抗震性能目标、针对超限的措施、结构优化过程、弹性反应谱分析以及弹性和弹塑性动力时程分析等内容.通过结构的计算分析表明,结构基本能够达到预期的抗震性能目标.  相似文献   

18.
超限高层建筑在地震作用下结构反应复杂,文中介绍的武汉某高层建筑高度153.9m,采用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存在超B级高度、竖向构件不连续、平面凹凸、平面扭转等多项不规则,属于复杂超限高层结构.结构设计从抗震概念设计出发,选取了适当的抗震性能目标进行了不同地震力作用下的结构分析,采取了有效的构造加强措施,从而确保了结构的抗...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郑州高层钢框架-钢筋混凝土核心筒混合结构的设计内容,包括结构布置、抗震计算分析、主要抗震措施及有关的结构概念设计,说明对混合结构设计应采用恰当的计算程序和计算模型,并采用恰当的概念设计和构造措施,减少两种不同材料性能的不利影响,内容可供同类工程设计时参考。  相似文献   

20.
广州爱群会景湾由A,B两幢塔楼和裙房组成,两个塔楼高度184.6m。存在平面不规则、竖向不规则、大底盘多塔楼和高位转换等超限情况,属于复杂高层建筑结构。结构设计时从抗震概念设计出发,适当提高结构抗震性能目标,采用不同的计算软件进行结构分析,采取有针对性的构造加强措施,从而确保了结构的抗震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