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磷化氢对谷蠹、玉米象成虫体内过氧化氢酶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结果表明,磷化氢对谷蠹,玉米象成虫体内过氧化氢酶活力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试虫体内过氧化氢酶活力与一定范围内的磷化氢浓度或暴露时间或对数暴露时间之间具有线性回归关系,试虫死亡率与过氧化氢酶活力抑制率之间有稳定的相关性。磷化氢在高浓度下,时间是使过氧化氢酶活力降低的关键(P=0)。  相似文献   

2.
赤拟谷盗磷化氢抗性和敏感品系的过氧化氢酶活性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比较研究了3个对磷化氢抗性有明显差异的赤拟谷盗Tribolium castaneum(Herbst)品系与敏感品系虫体内过氧氢酶的比活力,主要结果为当赤拟谷盗各品系对磷化氢的抗性系数分别为1倍、2.42倍、270.81倍和352.80倍时,虫体内过氧化氢酶的比活力比值相应地为1、1.27、3.88、5.25.结果表明赤拟谷盗虫体内过氧氢酶的活性大小与其对磷化氢的抗性水平高低呈正相关,害虫对磷化氢的抗性可能与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3.
对谷蠹、玉米象不同品系成虫体内乙酰胆碱酯酶亚细胞分布的研究表明,谷蠹、玉米象成虫体内的乙酰胆碱脂酶是以游离态和与膜结合两种形式存在的.当试虫处于麻醉状态时,磷化氢对谷蠹、玉米象成虫体内乙酰胆碱酯酶活力具有抑制作用,然后随散气时间的延长乙酰胆碱酯酶活力又能恢复到原水平.磷化氢对试虫神经系统的毒理作用值得研究.  相似文献   

4.
磷化氢对谷蠹和玉米象成虫体内乙酰胆碱酯酶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谷蠹、玉米象不同品系成虫体内乙酰胆碱酯酶亚细胞分布的研究表明,谷蠹、玉米象成虫体内的乙酰胆碱脂酶是以游离态和与膜结合两种形式存在的,当试虫处于麻醉状态时,磷化氢对谷蠹、玉米象成虫体内乙酰胆碱酯酶活力具有抑制作用,然后随散气时间的延长乙酰胆碱酯酶活力又有恢复到原水平,磷化氢对试虫神经系统的毒理作用值得研究。  相似文献   

5.
在0.03125~59.6mg/L固定磷化氢浓度范围内,通过对磷化氢中毒玉米象Sitophiluszeamais(Motschulsky)成虫反应症状的系统观察发现,磷化氢对玉米象成虫的毒性作用过程可以划分为3个阶段熏蒸期间的麻醉或击倒阶段;散气后的麻醉恢复阶段;真正死亡阶段.试虫的死亡与麻醉或击倒不完全相关,麻醉可能是磷化氢对试虫神经系统直接或间接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在0.03125-59.6mg/L固定磷化氢浓度范围内,通过对磷化氢中毒玉米象Sitophilus zeamais(Mostschulsky)成虫反应症状的系统观察发现,磷化氢对玉米象成虫的毒性作用过程可以划分为3个阶段:熏蒸期间的麻醉或击倒阶段;散气后的麻醉恢复阶段;真正死亡阶段。试虫的死亡与麻醉或击倒不完全相关,麻醉可能是磷化氢对试虫神经系统直接或间接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热处理对经历高温锻炼的玉米象保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热处理对经历过短时高温锻炼的玉米象(Sitophilus zeamais Motschulsky)成虫保护酶活性的影响,先将玉米象成虫置于36℃环境中锻炼5 h,然后放在43、47、51、57℃高温下处理不同时间,测定试虫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和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的活性变化.结果表明,随着热处理时间的延长,玉米象体内SOD活性先升高后降低,CAT活性则是先降低后升高,POD活性变化则因温度不同而异.本研究结果对理解昆虫的耐热机制、制定科学高效的热处理杀虫策略具有重要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用仓外混合熏蒸机以磷化氢和二氧化碳混合熏蒸方式处理有虫小麦.结果表明,用这种新方法能够大大提高磷化氢的渗透速度以及C·T积值,磷化氢最高浓度维持时间较之单一熏蒸方式延长了一倍.  相似文献   

9.
本文研究了磷化氢和二氧化碳混合气调对土耳其扁谷盗(Cryptolestes tsrc-icus Grouville)成虫的毒杀作用。二氧化碳能增强磷化氢对土耳其扁谷盗成虫的毒力,增效系数因二氧化碳浓度而异,其最高增效系数为7.96。在混合气调中,二氧化碳增效的最佳浓度为16—32%(容积比)。呼吸作用的研究表明:在 8%二氧化碳条件下,试虫的耗氧量比正常大气增加2.17倍,二氧化碳浓度继续增加到64%时,耗氧量有所降低。试验结果还表明,在混合气调时,当二氧化碳浓度较低,磷化氢毒性增加主要是由于二氧化碳刺激试虫的呼吸所至;在高浓度二氧化碳条件下,由于二氧化碳对试虫的麻醉作用,磷化氢毒性反而降低。此外,随着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试虫对磷化氢的吸收也随着增加。  相似文献   

10.
第 1期磷化氢对谷蠹、玉米象成虫体内过氧化氢酶的抑制作用林忠莲 ,张立力 (1)…………………………………………………用法国小麦粉制作中国面条的研究  I 实验室制作挂面赵仁勇 ,LeygueJP ,刘长虹 ,等 (8)……………………………………………………………………几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实验室条件下磷化氢亚致死浓度中赤拟谷盗卵和蛹的发育与死亡情况 .通过低的亚致死磷化氢浓度处理赤拟谷盗的卵和蛹 ,发现此虫的卵在低浓度磷化氢 ( 5mL/m3、1 0mL/m3)中仍可发育和孵化 ,且发育时间延长 ,但在磷化氢中不孵化的卵其死亡速度小于正常条件下的卵 .在稍高浓度 ( 2 0mL/m3、40mL/m3以上 )时 ,卵不能孵化 ,但从外观上也不马上死亡 ,死亡速度明显慢于对照组 .在亚致死浓度下蛹对磷化氢的耐受力较卵要小 ,同样浓度时引起的蛹死亡率也较大 ,且死亡速度快  相似文献   

12.
选择新建高大平房仓进行了不同磷化氢浓度、不同间歇方式、不同密闭时间进行环流熏蒸杀虫试验,从中探索了高大平房仓仓内磷化氢浓度衰减规律、粮堆内磷化氢气体分布的均匀性、最佳熏蒸剂量、最佳间歇方式、密闭时间及最佳熏蒸效果和环流熏蒸对粮温的影响等.  相似文献   

13.
浅圆仓磷化氢环流熏蒸生产性杀虫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介绍了浅圆仓环流熏蒸生产性杀虫试验效果.试验表明对不同虫情的粮食,其熏蒸浓度应控制在100~200mL/m3范围,密闭15~25d,可取得较好的杀虫效果.此外,在采用环流熏蒸时,还要考虑产气方式的简便性、经济性等问题.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讨论了磷化氢进入害虫体内的方式和途径,并从害虫有机体的不同结构水平,讨论了磷化氢杀虫的可能机制,以及增效剂对它的增效作用、害虫对磷化氢产生抗性的机制和磷化氢对人的毒理学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在(25±1)℃,(75±5)%相对湿度条件下,分别控制100、200、300、400和500 mL/m3的磷化氢浓度,比较研究了抗性倍数分别约为1、5和12倍的小眼书虱3个品系的完全死亡时间.结果表明:在以上相应磷化氢浓度下抗性倍数为1的R1品系的完全死亡时间分别为22 d、19 d、13 d、7 d和7 d.抗性倍数为5的R5品系的完全死亡时间分别为31 d、28 d、22 d、19 d和13 d.对于抗性倍数为12的R12品系,在100 mL/m3的浓度下第31天时仍有存活,在200mL/m3、300 mL/m3、400 mL/m3和500 mL/m3的磷化氢浓度下的完全死亡时间则分别为31 d、28 d、19 d和16 d.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TDG过饱和对鲫鱼的影响,采用流水式生物测试法研究TDG过饱和对鲫鱼的急性毒性效应及CAT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TDG过饱和水体对第1批鲫鱼胁迫时间为8、10、11和14 h的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是150.7%、139.2%、137.9%和136.2%,第2批试验鲫鱼暴露9、10、11、15 h的半致死浓度分别为142.1%、141.2%、139.0%、134.7%。此外,鲫鱼受TDG饱和度为145%的水体胁迫,肌肉组织和鳃组织CAT活性呈先升后降趋势,且肌肉组织CAT活性低于鳃组织。  相似文献   

17.
在实验生态条件下,从生理生化特性及抗氧化防御等方面,研究龙须菜对镉(Cd)和邻苯二甲酸二甲酯(DMP)联合作用(以下用Cd/DMP表示)的胁迫响应.结果显示,龙须菜生长受Cd/DMP联合质量浓度和暴露时间的影响.当Cd和DMP质量浓度分别小于1.5 mg/L和0.2 mg/L时,叶绿素a(Chl.a)、藻红素(PE)及可溶性蛋白的质量分数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硝酸还原酶(NR)、过氧化物酶(POD)及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短时间内以诱导为主;当Cd和DMP质量浓度分别超过1.5 mg/L和0.2 mg/L,尤其是Cd和DMP的质量浓度分别大于3.0 mg/L和0.4 mg/L时,Chl.a和PE质量分数随Cd/DMP质量浓度的升高和暴露时间的延长呈明显下降趋势(P<0.001), 而MDA呈明显上升趋势,NR、POD和CAT活性受到显著抑制,龙须菜生长受到明显抑制,藻体表现出发黄发白等表观性状.Chl.a 含量、CAT活性与Cd/DMP联合暴露质量浓度具有良好的时间效应和剂量效应关系,可作为龙须菜暴露于Cd和DMP环境中的标志.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推动在国内尚无商业化产品的双(3,5-二甲基苯基)膦在不对称催化合成精异丙甲草胺中应用,对双(3,5-二甲基苯基)膦的合成工艺进行了研究.以双(3,5-二甲基苯基)氧膦为原料,通过二异丁基氢化铝还原得到双(3,5-二甲基苯基)膦,最佳条件为:双(3,5-二甲基苯基)氧膦与二异丁基氢化铝摩尔比为1∶3,溶剂为四氢呋喃,反应温度65℃,反应时间1 h,产率为89%.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操作简单,副反应少且容易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