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家汇公园是城市副中心内的一块绿岛,公园基地内原有污染型工业大中华橡胶厂、中国百代唱片公司原址和居民旧宅等,是具有上海地区典型城市肌理的区块。作为风景园林师,我们注重的是怎样以审慎的目光,用现代设计的手法,去保护和演绎上海市民脑海中历史、文脉的记忆;去讲述在这块土地上曾经发生过的、寓意上海的故事;去体现景观与历史文化的对话。  相似文献   

2.
景观雕塑是城市文化内涵与精神风貌的主要展示载体,其选址规划是城市建设布局规划的重要部分,为此提出城市景观雕塑选址规划研究。论述了城市景观雕塑与空间环境的关系,城市景观雕塑作用于空间环境,并且受限于空间环境。以某城市为例,根据该城市发展定位和城市景观建设要求,对该城市景观雕塑进行选址规划,通过梳理该城市的历史文化、民族文化、自然环境文化以及时代特征文化,确定城市地域文化特质,在此基础上将城市景观雕塑主题划分为历史文化主题、红色文化主题、山林文化主题、都市人文主题。结合划分的景观雕塑主题,以及城市地域文化特质,划分了城市景观雕塑选址规划8个分区,并对城市景观雕塑进行具体选址布局,形成一环、两带、四点城市景观雕塑分布结构。  相似文献   

3.
介绍当前我国历史文化城市发展情况,指出现阶段历史文化城市道路景观存在的问题,阐述道路景观对于弘扬城市历史文化的作用。结合开封古城实际情况,从城市规划、文物保护、滨水景观、植物绿化以及景观小品等多方面提出道路景观的设计方法,为诸多历史文化城市的道路景观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城市街道景观更新设计的研究和探讨是解决城市发展过程中,传统历史文化街区景观空间要素更新问题,归纳了街道景观更新设计的影响因素,讨论和探索历史文化街区景观更新的策略及方法,为城市街道景观更新,城市景观生态文明建设和发展,打造历史文化名城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5.
文章通过城市历史景观(HUL)视角,阐述将西安城市历史文化资源建立城市文化基因库,通过城市景观的塑造将城市文化基因与城市形态特征相融合。在此基础上提出西安城市历史景观活态保护体系策略。  相似文献   

6.
《世界建筑》2003,(3):16-17
随着环境意识的逐渐加强以及人们艺术修养、文化修养的提高,景观已经进入人们关注的视野。比如“观景豪宅”、“公园式学校”、“花园城市”等广告语不时跃入眼帘,这也说明关注景观的不仅是市民,而且开发商、城市政府等都在重视环境和景观品质,纷纷邀请景观设计师进行专项规划设计。于是,景观设计也成为景观师、建筑师、规划师和艺术创造人关注的重点。在城市生态环境逐渐恶化,城市的生存和发展面临着重重困难之际,景观的塑造要应对各种挑战,如:如何保护好各种生态资源,如何充分发挥城市景观的作用,如何提供足够的公共活动设施,…  相似文献   

7.
城市地下考古遗址是城市历史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城市中心地区地下空间的深度开发是目前发展的重要趋势。在地下空间的规划和设计中对地下历史景观和地下公共空间进行整合,不仅能减少对城市地下历史景观造成破坏,还能充分发挥历史景观的社会文化功能,塑造出富有特色的城市公共空间,促进城市的文化可持续发展。本文以保加利亚谢尔迪卡古文化与交通综合体为例,探讨城市地下空间开发中历史景观的营建经验,以供中国参考。  相似文献   

8.
唐艳红 《风景园林》2007,(2):105-109
通州运河城市段作为古运河的终点和新北京城市发展重地,其景观设计直接影响城市区域发展,“大景观”的理念在此项目中得到实践和体现。风景园林师通过运河两岸的景观规划与设计直接参与主导了城市的区域规划设计,并运用了尊重地方历史文化和生态环境的设计手法,在保护、发展通州运河区域原有的自然生态的同时,提炼运河历史上水文化的设计元素,通过把车行道路远离水岸、人行路引近邻水等一系列具体的规划设计手法,力求为北京展现一个现代的滨水景观环境。  相似文献   

9.
《园林》2019,(5)
城市的历史和文化是一座城市的魂,其长期积淀的精神和文化气韵是城市景观最重要的依据。通过建设人文景观来体现城市的文化内涵,避免景观同质化的设计弊端。本文以安徽省安庆市怀宁独秀公园为例,从景观资源开发、功能空间与游憩行为、景观空间形态三个角度展开研究城市公园人文景观的设计方法,以期通过设计手段将地域历史文化资源与现代城市公园设计相结合,营造更具场所识别性、文化认同感的景观空间。  相似文献   

10.
刘珊珊  夏海山 《风景园林》2018,25(1):101-105
城市地下考古遗址是城市历史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城市中心地区地下空间的深度开发是目前发展的重要趋势。在地下空间的规划和设计中对地下历史景观和地下公共空间进行整合,不仅能减少对城市地下历史景观造成破坏,还能充分发挥历史景观的社会文化功能,塑造出富有特色的城市公共空间,促进城市的文化可持续发展。本文以保加利亚谢尔迪卡古文化与交通综合体为例,探讨城市地下空间开发中历史景观的营建经验,以供中国参考。  相似文献   

11.
该文通过介绍城市历史景观(HUL)及其方法,分析西安城市历史文化资源的特征,阐述将西安城市历史文化资源通过城市历史景观的塑造将城市文化基因与城市形态特征相融合。在此基础上提出通过建立整体性保护框架的,构筑网络化的保护体,完善景观记忆系统,运用活态遗产理论构筑可持续发展途径以及制定结合公众参与的导向政策等的西安城市历史景观整体性保护策略。为城市历史景观的保护与发展,城市功能演进和更新的完善和提升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
本文力图从城市历史文脉的追溯中,介绍重庆与重庆建筑;从城市文化和景观的传承与创新,城市地域化的回归,城市建筑群体的统一性与多样性等方面,诠释重庆这个中国西部特大城市,蕴含着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和独具的山水园林城市魅力,以期引起人们对重庆、重庆建筑和重庆城市景观的认知、思考和关注。  相似文献   

13.
<正>桂林作为国际性风景旅游城市、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优质的山水自然景观、多元的民族文化和风土人情成为桂林城市品牌形象构建的关键要素。公交候车亭作为城市公共基础设施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融入城市景观语言构建的系统之中,以体现出特定地域具体的生活情境,即候车亭所处城市的背景、历史、文化以及空间场所。  相似文献   

14.
城市景观建筑要受城市文化(历史的与时代的)的制约,历史文化名城的城市景观建筑应与城市的历史文化相默契。新建洛阳王城公园主入口的大门就是城市历史文化与现代城市社会功能要求相结合的一个城市景观建筑。在设计中考虑了如下条件和要求: (一)洛阳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要求,结合城市园林建设,增添名城的历史显形文化,在城市景  相似文献   

15.
历史文化街区是人类文明的"活化石",是城市景观的有机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历史遗迹和传统生活的重要空间载体。以历史文化街区的景观构成为研究对象,通过大量的实地调研和文献总结,从宏观、中观、微观三方面总结出历史文化街区景观构成的显性物质要素和隐性非物质要素,以及各景观要素的价值与作用。旨在使读者更深入地了解历史文化街区的景观构成,为历史文化街区景观的保护与再生提供更清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韧性景观有利于构建生态城市。文章基于生态韧性理念,研究福州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韧性景观。其分别从宏观的城市山水空间韧性景观体系、中观的历史街区韧性景观体系和微观的宅院韧性景观体系等三个层面深入剖析多层次韧性景观分布特点、空间形态特征和营造设计特质。揭示“城市-街区-宅院”联动的多元尺度韧性景观设计可以营造高效稳定的街区韧性空间结构,应对城市环境变化和自然灾害,以期构建和谐人地关系,为绿色、活力、健康的生态城市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历史地段是城市更新的产物,它见证了一座城市的发展历程,它不仅是一座城市地域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一种重要的景观资源。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多历史地段的景观环境已无法满足现阶段城市人群的审美标准和体验需求。在对历史景观环境予以保留的基础上,有必要对其做出适应性调整以协调城市整体环境。以长春电影制片厂旧址及其周边地段为研究对象,针对绿化系统、视觉引导、建筑形态、景观小品等方面,分析景观环境现存问题,按照从整体到细部的设计思路,对长影历史地段景观环境进行再塑造,使周边环境与长影风貌相协调,突显长影历史地段景观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18.
以城市文化遗产和历史景观的整体遗产观为理论基 础,通过对城市型历史文化步径理论渊源、概念特点的解析及 国内外相关实践案例的互鉴,系统梳理了城市型历史文化步径 作为城市视野下遗产整体性保护利用创新模式的研究现状及发 展动态。提出了“摸家底-寻脉络-定区划-评价值-联骨架-塑 空间”的城市历史文化步径构建主体框架,并进一步通过福州 实证研究的开展,探究了符合中国城市文化遗产和历史景观整 体性保护利用实践的可行路径。初步构建了城市历史文化步径 研究设计的系统方法,其开放性的理论框架和可操作性的指导 路径有益于补位中国城市文化遗产保护及空间规划模式缺项, 延伸整体性遗产观的理论脉络,为同类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就城市设计中历史文化保护问题展开较为全面的阐述和探讨,广泛引用、借鉴西方在此方面的先进理论与实践经验,并提出探索我国历史文化 中的城市设计与景观环境保护的一些相关思考和观点,以对当前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时期城市历史文化保护的紧迫局面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探讨城市建筑景观设计与视觉思维的相互关系,以及对人的影响作用,结合沈阳的历史文化特色,对当前沈阳的城市景观建设进行了思考,并提出结合城市历史发展特点和街区特色,划分不同的城市景观区域,以凸显城市的历史文化与特色景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