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绛守居园池是古绛州州署花园,位于城内西北隅高崖。绛州即今山西省新绛县,南同蒲路通车前为该省南部水陆交通要津,为晋南政治、文化、商业的中心。绛守居园池创建于隋唐年间,唐时已为一名园。因交通方便,文化发达,故千余年来文人题咏、历代修缮,流传至今。现园池在县中学内。一、建园历史及唐时绛守居园池的内容据山西通志卷六十“古迹”所记:“绛守居园池在州治北,隋开皇十六年内军将军临汾  相似文献   

2.
刘庭风 《园林》2010,(9):32-33
<正>绛守居园池,又名隋园、莲花池、新绛花园、居园池等,位于山西新绛城西高垣,是国内罕见的隋朝园林之一。据记载为隋时任内将军的临汾县令梁轨所建。唐樊宗师《绛守居园池记》曾详述园景:水从西北入园,水池占全园四分之一。池被子午桥分为东西两半,桥中亭名洄莲亭,池南是轩亭回廊,居中者  相似文献   

3.
《绛守居园池》始建于隋开皇十六年,历经唐、宋、元、明、清、民国,园池几经兴衰,由唐时的“自然山水园林”过渡到宋时的“建筑山水园林”,直至明清时的“写意山水园林”,各呈纷彩1400多年,它凝聚着历代先民建造园林的智慧和心血,为后人留下一份宝贵的的园林史遗产。  相似文献   

4.
赵鸣  张洁 《中国园林》2000,16(1):75-79
本文通过对北方名园《绛守居园池》变迁史的论述,分析了其在各个历史时期的艺术特色,弥补了中国古典 园林史研究领域的某些空白。该园建园缘由所包含的积极意义对当代也颇具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5.
兰溪伊园考     
孙策  于冰沁 《中国园林》2024,40(6):131-137
兰溪伊园的营造为李渔早期的一次造园实践,伊园的 复原有助于完善李渔的造园理论。通过对李渔诗词、小说以及 《闲情偶寄》中相关书写,结合田野调查考证伊园遗址,对伊 园进行数字化复原。并结合时代背景对伊园相地立基、要素营 建与园居活动进行分析,得出伊园“外敛内张”的特征。从功 能上来说,这归因于抵御匪盗的需要以及李渔的自我表达;从 造园的意图上来说,这是李渔在入世与出世两者间摇摆不定的 体现  相似文献   

6.
一造园,不论是西洋古典,还是我国传统之园法,均极注重园景,所谓“园以景胜”。景,意指景象。用造园的方法塑造出来的景象,谓之园景。我国传统园景讲究诗情画意,在世界造园史上独具一格,享有很高的声誉。庭园的园景简称“庭景”,在造园中自成一体,它既不同于资借自然山水之风景名胜,也有别于普通园林序列性的景象,一般地域不广,规模不大,  相似文献   

7.
陈丛周 《园林》2008,(8):11-11
中国园林,名之为“文人园”,它是饶有书卷气的园林艺术。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就是中国造园的主导思想。清代钱泳在《覆园丛话》中说:“造园如作诗文,必使曲折有法,前后呼应。最忌堆砌,最忌错杂,方称佳构。”一言道破,造园与作诗文无异,从诗文中可悟造园法,而园林又能兴游以成诗文。  相似文献   

8.
本文论述’99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贵州《黔山秀水园》建园思路与造园体会,从而结束“黔无园”的历史,总结这次造园的经验来确立贵州今后园林绿化发展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张剑 《中国园林》1999,15(4):6-7
本文论述’99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贵州《黔山秀水园》建园思路与造园体会,从而约束“黔无园”的历史,总结这次造园的经验来确立贵州今后园林绿化发展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苏州震泽师俭堂之鉏经园,面积仅约 170m2,但园居功能齐备,山石小景生意盎然、薄有洞天。此等隙地宅园是私家园林中最为日常性的一类,大多用地有限,边界不规整,但在造园时却皆能整饬空间秩序,且形成各具特色的景境体验,因此更适宜讨论传统园林“以小见大”的空间艺术。本文从隙地宅园的立意和审美基础着手,以篆刻章法做布局类比,研究山水理法在处理具体场地问题时的灵活性,探讨此类园林的共性特征和师俭堂造园特色之处。  相似文献   

11.
研究古典园林的意义在于与古为 新,在“养生”日益受到重视的当今,探索养 生思想与造园的关系是以其现实价值进行 古典园林研究的一种途径。通过资料分析 与比较研究,重点阐述两者在四方面具有相 关性,即养生思想与造园主体同源,养生思 想与造园发展脉络相合,养生是造园目的之 一,养生思想影响园林要素营造。从文人园 林养生思想与造园的相关性角度,对古典园 林于“养生”的现实意义提供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12.
陈高明  董雅 《风景园林》2014,(1):132-135
当代有关张大千艺术成就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绘画方面,而很少有人关注他的造园艺术。实际上,张大千不仅是著名的画家、书法家、诗人、收藏家、鉴赏家,同时还是一位极富灵感的造园家,他一生钟情于造园,而且对造园艺术有着独特的美学见解。受绘画思想的影响和传统园林艺术的熏陶,20世纪50年代以后张大千先后在巴西、美国和台湾建造3处具有中国传统文人园林特色的园宅。文章通过对他亲自设计建造的“八德园”、“环荜庵”和“摩耶精舍”3处园宅的分析,来探究张大干的造园思想及造园艺术。一方面作为对他完整艺术人生的补充和完善,另一方面也希望能为当代园林设计提供一些有意义的启发和借鉴。  相似文献   

13.
苏州震泽师俭堂之鉏经园,面积仅约170m2,但园居功能齐备,山石小景生意盎然、薄有洞天。此等隙地宅园是私家园林中最为日常性的一类,大多用地有限,边界不规整,但在造园时却皆能整饬空间秩序,且形成各具特色的景境体验,因此更适宜讨论传统园林“以小见大”的空间艺术。本文从隙地宅园的立意和审美基础着手,以篆刻章法做布局类比,研究山水理法在处理具体场地问题时的灵活性,探讨此类园林的共性特征和师俭堂造园特色之处。  相似文献   

14.
张海英  王金平 《山西建筑》2006,32(8):336-337
分析了衙署花园的布局与形制,将其特征与其他形式的园林做了比较,介绍了霍州州署花园和绛州绛守居园地两个实例的特征,阐明了衙署花园在中国古典园林理论研究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5.
将借景置于陈从周先生“造园有 法而无式”的论述背景下,考察了关于借景的 “法”与“式”的含义,及其在造园文献及实 例中的表象,并比较了中国园林与日本园林的 不同情形。可以发现,中国园林的借景可称之 为“有法无式”,而日本园林则发展出借景园 林这一类型以及样式化的造园手法。  相似文献   

16.
中国诗与中国园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凡论中国古典园林发展者,多有言及诗文与园林之相关处,但似不如“画与园”那般系统详实。本文试以中国造园之发展,浅析中国造园诗词与中国造园艺术二者间的相互联系,以求教正  相似文献   

17.
雪意象是中国古典园林中常见的造园意象。探析古典文人园林中的雪意象,有利于了解古代文士阶层的造园美学思想,为现代园林意境的营造提供参考。本文运用文献综述法和实地调研法,对文人园林中雪意象的表达进行整理和归纳,并对其背后的精神内涵以及折射出的中国传统文人园居的生活美学和造园思想进行探究,从中考察文人精神和生活方式与造园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杨莞阗  周琪  陈薇 《中国园林》2022,(S2):27-30
第11届江苏省园博园城市展园苏州园的设计,是一次在具体场地中围绕特定主题展开的造园实践。从造园过程中3个关键阶段展开分析苏州园的设计:首先通过“相山水地”结合场地特点进行地形处理和山水布局;再经由建筑、假山、植物的共同组织“营经典园”,创造既能够呼应经典园林又独具特点的空间情景;最终实现“成画意场”,使园林真正成为让游人在其中感受穿越古今、欣赏画意的场所,这是将经典园林创新性地融入当下生活的一次思考与实践。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王维辋川别业营造背景考察,以宋郭忠恕《辋川图》为主要图像依据,并结合诗文描述,采用沉浸式的体验方法对辋川园居空间景境开展分析。揭示了辋川绘画图像背后所传递出的景境营造理念:1)在大尺度的风景空间景境营造上,辋川中反映了以山体为界域的空间序列营造,通过园居的风景感知产生了对于空间的情感体验;2)在小尺度的园居场所景境营造上,与友人社交、抚琴和奉佛是辋川图像中反映的主要园居活动,并且不同的园居活动所依托的空间景境营造不同,具有不同的场所精神表达。辋川园居包含了诗情、画意、园境三位一体的景境营造语意对后世文人园林绘画和造园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历史园林是一种处于自然周期中的活态型遗产,其 保护具有特殊性。在忒休斯悖论的启发下,以《佛罗伦萨宪 章》为指导,对历史园林保护方法进行梳理与思辨。历史园林 的格局是遗产整体性和真实性的基础,呈现历时特征;要素易 变且部分有生长性,是整体性的必要条件,体现了共时性的特 点,但真实性矛盾尖锐。在此基础上提出格局第一性,要素第 二性的观点,建构了一种基于“格局修复,要素更替”的理论 范式,并以绛守居园池为例,以实证类推理论进行实践检验。 通过总结历史园林的保护方法,探讨历史园林保护、修复与更 新的边界和尺度问题,为相关实践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