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塔里木盆地泥盆统- 三叠系层 序地层可划分为 2 个巨层序、5 个超层序、12 个层序。晚泥盆 世- 三叠纪区域大地构造演化经历了“古 新疆板块”的局部裂解与 再拼贴的过程 ,塔里木盆地 则经历了晚泥 盆世- 早二叠 世弧后裂谷和 晚二叠世- 三叠 纪前陆盆地两个阶 段。巨层序Ⅰ为弧后裂谷演化阶段 的产物,其中超层序Ⅰ A 代表克拉 通内坳陷盆地的沉积,超 层序Ⅰ B 代表弧后 克拉通内裂谷盆地 充填沉积。巨层序Ⅱ为前陆盆地演 化阶段的沉积,其中超层序Ⅱ A 代表周缘前陆 盆地的充填沉 积,超层序Ⅱ B 和 超层序Ⅱ C 是内陆 坳陷盆地的沉积。研究表明,构造 作用在大部分Ⅲ级层序形成中起着 决定性作用,只是在构造相对稳定的 晚泥盆世- 石炭纪的被动 大陆边缘和克拉通盆地演化时期, 全球海平面的升降变化才对其层序 的形成起了较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南盘江盆地主要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研究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烃源岩发育的沉积环境研究认为,中下泥盆统盆地相沉积的黑色泥质岩类是南盘江盆地最主要的烃源岩,石炭系、二叠系和中下三叠统为次要烃源岩。6个浅井的120个样品表明,南盘江盆地中下泥盆统烃源岩有机碳含量为0.37%~3.63%,平均值为1.65%;为腐泥型有机质,热演化已经处于过成熟阶段。南盘江盆地中下泥盆统烃源岩的生标分布总体上反映了古生界海相烃源岩特征,但是由于其成熟度很高,使得低碳数的孕甾烷和三环萜烷系列含量很高,且总体生标特征具有很强的趋同性。   相似文献   

3.
根据13口新井岩心、物性、测井、试气、气组分和氦气分布等资料,结合区域构造演化、沉积背景和典型气藏剖面,分析并总结富氦天然气藏地质特征及成藏主控因素。研究结果表明:自下而上发育基底花岗岩和变质岩裂缝型气藏、上泥盆统致密砂岩构造气藏和下石炭统大面积分布的连续型碳酸盐岩气藏;构造高点裂缝发育形成高产,构造低点普遍含气;干气天然气中富含氦气,氦气含量自下向上逐渐减少;广覆式分布的前泥盆系花岗岩和变质岩基底为氦气主要来源,上泥盆统和下石炭统百米厚度高伽马砂岩作为次要氦源;断层形成双向输导,一方面将下石炭统烃源岩生成的烃类气体向下运移至上泥盆统和基底圈闭;另一方面将下部生成的氦气向上运移至下石炭统气藏中;下石炭统顶部发育厚层、互层状硬石膏和致密灰岩作为区域盖层对富氦天然气藏起到保存作用。  相似文献   

4.
喀喇昆仑地块记录了以海相为主的奥陶纪至白垩纪的沉积史。识别出了6个主要的沉积旋回。最老的沉积地层为下奥陶统,超覆于结晶基底之上。厚达1km的奥陶系-泥盆系主要为页岩状层序,极少含碳酸盐岩夹层。早泥盆世,一个宽阔的潮缘台地分布在克拉通之上。沉积速率比较低,为10—20m/Ma,而上泥盆统-可能的下石炭统碳酸盐岩和碎屑岩不整合于下泥盆统碳酸盐岩之上。没有发现晚石炭世或冰川沉积存在的证据。二叠纪沉积速率提高,达到50m/Ma,沉积厚度达1~2.5km。识别出了三个沉积阶段:(1)阿舍林一萨克马尔期形成巨厚的冲积相到边缘海相的陆源透镜体沉积;(2)亚丁斯克-Murgabian期,因地块旋转引起拉张,以局部的隆升和侵蚀为特征;(3)晚二叠世到中三叠世沉积分异作用加强,在西南部发育了一个潮缘碳酸盐岩坪,而在东北部发育了一个较深的盆地。卡尼-诺利期以碳酸盐岩沉积为主。可以认为二叠-三叠纪的演化属于喀喇昆仑地块的被动边缘阶段。该地块原属环冈瓦纳边缘,当时像大拉萨地块(Mega Lhasa)一样,往北向特提斯过渡板块上漂移。大拉萨地块被认为是多个地块拼贴的产物,这些地块可能由减薄的地壳或具有洋壳的短期海洋所分隔。具镁铁质火山岩和蛇纹岩颗粒的石英岩屑砂岩,与上覆的普林斯巴一托尔统含沉积及沉积变质碎屑的红色砂岩成平缓的不整合接触,记录了喀喇昆仑在始基梅里期(Eo-Ciminerian)的变形。该造山幕到阿连期结束,当时有个浅水碳酸盐岩缓坡加积到原先的出露区。前巴列姆期,上侏罗统和下白垩统的记录很少。北喀喇昆仑后巴列姆期的沉积层序严重变形,形成包含结晶基底碎片的巨大冲断席。中白垩统的粗粒砾岩封填这些冲断席。最后记录了孤立的康潘期深海泥岩。在伊朗分支地块停止迁移后,大拉萨地块以伊朗分支地块为支点发生了逆时针旋转。中侏罗世旋转运动结束,当时帕米尔东南部、沙克斯加姆以及喀喇昆仑并入了羌塘地块,随着它接近亚洲板块边缘,与大拉萨地块更紧密地拼接在一起。  相似文献   

5.
十万山盆地为中新生代前陆盆地,盆地经历了五期构造演化,盆内发育泥盆系一中三叠统海相及上三叠统-侏罗系陆相两套复杂多样的沉积地层。从露头剖面出发,应用层序地层学理论对十万山盆地露头区泥盆-三叠系各级沉积界面进行识别,共识别出4个一级界面,7个二级界面,20个三级界面、48个四级界面,对各级界面所限定的层序进行划分,将十万山盆地泥盆-三叠系地层划分为3个一级层序、8个准二级层序、28个三级层序和67个体系域(四级),并建立了泥盆纪-早三叠世层序等时格架。  相似文献   

6.
依据野外实测剖面资料,对龙门山甘溪剖面上泥盆统土桥子组沉积相进行了分析,认为土桥子组以碳酸盐缓坡沉积为背景,该组沉积中期,随着海平面的短暂下降,碳酸盐缓坡发生短暂的台地化,其最直接的识别标志是生物礁前的角砾岩及塌积岩沉积的出现。 该剖面土桥子组碳酸盐缓坡包括浅水缓坡和深水缓坡 2 种亚相类型;碳酸盐台地包括台地边缘礁滩和前缘斜坡 2 种亚相类型。 土桥子组碳酸盐岩发育 2 个完整的沉积旋回,这 2 个旋回随着海平面的升降变化,表现出不同的沉积特征。 龙门山上泥盆统甘溪剖面土桥子组碳酸盐缓坡沉积以微晶灰岩-泥灰岩组成的韵律层为特征。  相似文献   

7.
布劳斯盆地是澳大利亚西北陆架主要含油气盆地之一,盆地演化经历了裂前坳陷、裂谷、过渡-漂移和裂后被动大陆边缘4个发育阶段,主要充填了中生界沉积地层。二叠系-下白垩统发育4套烃源岩,油气主要储集在侏罗系和下白垩统地层。区域上,石油分布在Caswell次盆外带,纵向上主要分布在下白垩统;Caswell次盆内带则富集了大部分的天然气和凝析油。截至2005年,盆地内已发现石油(包括凝析油)可采储量3.45×108bbl,天然气7241×108m3。油气地质综合分析表明,该盆地具有良好的勘探前景,勘探程度较低的Caswell次盆西部枢纽带、中部隆起带和东部断阶带勘探潜力最大。  相似文献   

8.
柴达木盆地西部(柴西地区)渐新统下干柴沟组发育咸化湖泊、盐湖沉积,其盆内深水区主要发育纹层状泥晶灰岩。泥晶灰岩连同富有机质泥岩、深水粉砂岩等一起构成纹层状交互且纵向叠置的纹理化构造,形成纹理石。基于柴西地区大量的岩心、薄片及地球化学资料,通过分析咸化湖泊深水区纹理石的沉积特征及其成因机理,建立了纹理石的沉积模式,并讨论了其石油地质意义。研究表明,咸化湖泊深水区纹理石的形成受化学作用、生物作用和物理沉积作用共同控制,其结构主要表现为纹层状泥晶灰岩、富有机质泥岩、钙质粉砂岩以及少量的石膏呈交替互层状分布,纹层厚度一般为200~1 200μm。纹理石通常由成对出现的2种不同岩性的纹层形成若干对偶纹层单元,发育水平层理和平行层理,表现出垂向加积和反旋回沉积。根据不同岩性组合可识别出5类纹理石。对纹理石形成的主控因素和对纹理石中不同岩性纹层成因机理的分析认为,碳酸盐岩纹层的形成与高矿化度粒子的化学作用和微生物的诱导作用共同控制有关,与研究区周期性的季节变化也密切相关;石膏和黄铁矿主要通过硫化合物的相互转化形成;深水区富有机质泥岩+钙质粉砂岩的纹层组合与河流、特别是洪水等事件性沉积密切相关;咸化湖...  相似文献   

9.
桂中拗陷是在加里东褶皱基底上发育起来的沉积拗陷。上古生界至中三叠统,海相沉积厚逾万米。其中下泥盆统郁江阶至下石炭统,最大沉积厚度可达5500多米。地表油气显示类型多、分布广,为本区找油(气)主要目的层。然而,后期改造强烈,对油气的生成、运移、聚集和破坏有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高岭石亚族在塔里木盆地出现高岭石和迪开百两个种,二者具有各自的特征和形成条件,自生高岭石见于下侏罗统、三叠系、石炭系砂泥岩段和克拉2号构造储气层(下第三系、下白垩统)中,他生高岭石见于下奥陶统灰岩裂缝中;迪开石见于塔南民参1井石炭系砂岩中根据高岭石、迪开石矿物特征分析了所在层位的沉积环境和成藏期的水体介质指出,晚泥盆世东河塘组沉积期轮南59、草2井区-带为闭塞海湾,东河1.2.4等井区则为近岸沉积,迪开石是在500℃构造热力条件下由高岭石晶体转化而来。  相似文献   

11.
江汉盆地古近系新沟嘴组下段沉积相发育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汉盆地古近纪新沟嘴组下段沉积时期为北部单向物源的广盆浅水盐湖沉积,盆内古地貌差异较小,北侧盆缘形成的北西向大断裂控制着枝江、远安、荆门、汉水、汉川5支物源体系,形成以河流三角洲体系和浅水湖泊沉积为主,夹有干盐湖沉积,发育的沉积亚相类型主要有:三角洲平原、三角洲前缘、前三角洲、浅湖-半深湖泥盐相等.这一三角洲-浅湖相在...  相似文献   

12.
沉积相研究在石油和天然气的勘探与开发中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准确地划分与认识沉积盆地中的沉积相带(区),可以帮助确定有利的油气生储地带,从而指导在有利相带(区)选择较好的圈闭进行勘探。滇东地区(包括滇黔和滇桂交界的部分地区)的中、上泥盆统是该区的勘探目的层之一。主要是巨厚的海相碳酸盐岩地层。我们通过对滇东中、上泥盆统碳酸盐岩石学和  相似文献   

13.
考库亚泥盆系剖面位于塔里木盆地西南缘,出露中泥盆统阿尔塔西群上部和上泥盆统全部,总厚797.8m。该地泥盆系自下而上可划分为浪控陆棚相、前三角洲亚相、浪控三角洲前缘亚相、海岸过渡带亚相和扇三角洲陆上平原亚相5个主要相段,显示出清楚的向上变粗层序。文中论述了一个由浪控陆棚到扇三角洲水上平原的完整的推进层序,分析了不同沉积环境的沉积物粒度特征及地球化学特征,并对古地理格局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王毅 《石油实验地质》1999,21(3):225-231
塔里木盆地泥盆统-三叠系层序地层可划分为2个巨层序、5个超层序、12个层序。晚泥盆世-三叠纪区域大地构造演化经历了“古新疆板块”的局部裂解与再拼贴的过程,塔里木盆地则经历了晚泥盆世-早二叠世弧后裂谷和晚二叠世-三叠纪前陆盆地两个阶段。巨层序Ⅰ为弧后裂谷演化阶段的产物,其中超层序ⅠA代表克拉通内坳陷盆地的沉积,超层序ⅠB代表弧后克拉通内裂谷盆地充填沉积。巨层序Ⅱ为前陆盆地演化阶段的沉积,其中超层序ⅡA代表周缘前陆盆地的充填沉积,超层序ⅡB和超层序ⅡC是内陆坳陷盆地的沉积。研究表明,构造作用在大部分Ⅲ级层序形成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只是在构造相对稳定的晚泥盆世-石炭纪的被动大陆边缘和克拉通盆地演化时期,全球海平面的升降变化才对其层序的形成起了较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桂中坳陷泥盆系具独特的"台—盆—丘—槽"沉积体系,沉积储层复杂,目前泥盆系储层研究相对较少。针对此问题,以露头剖面观测资料、室内岩矿鉴定、扫描电镜等分析资料为基础,研究了桂中坳陷泥盆系储层发育特征及其控制因素。研究表明桂中坳陷泥盆系储层岩石类型主要有石英砂岩、礁灰岩、生屑灰岩和白云岩。主要的储集空间类型为原生剩余粒间孔、生物格架孔,以及次生溶孔和白云石晶间孔。研究区下泥盆统石英砂岩的物性相对较好,为裂缝—孔隙型储层;中、上泥盆统碳酸盐岩储层物性总体较差,为低孔低渗型储层,受白云化作用影响可形成物性较好储层。影响储层发育的主要因素为沉积相带及后期的成岩作用,包括白云化作用和溶蚀作用。桂中坳陷北部及东北部的斜坡带为有利储层发育区。  相似文献   

16.
中泥盆统和中二叠统是近年四川盆地天然气勘探获得重大突破的领域,但其天然气来源尚不明确,影响下一步勘探部署决策。开展了中泥盆统和中二叠统天然气地球化学、储层沥青及烃源岩生物标志物等特征的综合研究。结果表明:①中泥盆统和中二叠统天然气均属于二次裂解的干气,甲烷含量>86%,含少量乙烷、丙烷等烃类气体及少量的氮气、二氧化碳、硫化氢等非烃气体,不同区域的天然气成熟度存在差别;②天然气的δ13C1值为-35.7‰^-27.3‰、δ13C2值为-38.7‰^-26.6‰、δ13C3值为-37‰^-26.5‰、δ2HCH4值为-141‰^-125‰、δ2HC2H6值为-164‰^-112‰,为腐泥型气和以腐泥型为主的混合型气;③不同区域天然气δ13C1值、δ13C2值和δ2HCH4值的差异,与其来源于不同时代烃源岩贡献比例大小有关。川西北地区双鱼石构造中泥盆统和中二叠统、川西南部地区中二叠统、川中古隆起中二叠统天然气主要源于寒武系筇竹寺组和中下二叠统烃源岩,川西南部中上二叠统火山岩天然气主要源于筇竹寺组烃源岩,川西北地区河湾场构造、川东地区和川南地区中二叠统天然气主要源于志留系龙马溪组烃源岩。研究成果对四川盆地中泥盆统和中二叠统下步天然气勘探部署决策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桂中坳陷中泥盆统纳标组层序地层与岩相古地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合运用露头、岩心、层序地层学和沉积学的理论方法,对桂中坳陷中泥盆统纳标组的露头和钻井资料进行了详细地分析研究,共识别出3个三级层序,从下到上依次为SQ1、SQ2、SQ3;同时对坳陷内中泥盆统地层层序界面的类型和界面的特征进行了重点分析,认为区内的层序界面主要包括古风化壳、大气淡水作用面、岩性、岩相转化面和上超面。通过对基干剖面、辅助剖面和主要的钻井资料的分析.对研究区的沉积体系有了较为全面的认识。结合露头和钻井资料,对桂中坳陷中泥盆纪应堂期的岩相古地理进行了详细地分析,编制了桂中坳陷中泥盆纪应堂组期(SQ1,SQ2,SQ3)的岩相古地理图。  相似文献   

18.
针对湖相块状细粒沉积岩成因的研究较少,其特征和成岩机制尚不明确。文中通过观察济阳坳陷始新统湖相细粒沉积岩,在1 093 m岩心中识别出95 m块状细粒沉积岩。孢粉和地球化学数据显示,形成块状细粒沉积岩的水体还原性和含盐度比相邻暗色页岩低,而气候更偏暖湿;连井剖面显示,块状细粒沉积岩位于浊积砂岩前端。再考虑其底部微冲刷和突变、顶部截切,以及内部矿物组分杂乱分布的特征,综合判断济阳坳陷始新统块状细粒沉积岩为浊流末梢沉积。温暖潮湿的气候和高沉积速率是块状细粒沉积岩沉积的主要触发机制,稀浊流能够大量携带浮游生物,并将其沉积在浊积泥中,可以作为一种潜在的有效烃源岩。  相似文献   

19.
龙门山前陆盆地上三叠统为一厚度巨大的陆相含煤碎屑岩系,其沉积厚度最大达3000m以上;它是前陆盆地内唯一具生烃潜力的烃源岩层,以腐殖型干酷根为主。上三叠统的镜质体反射率在0.5%-2.5%之间,有机质成熟度从上向下由成熟阶段→高成熟阶段→过成熟阶段而逐渐增高。因上三叠统下部岩层在晚侏罗世进入成熟阶段,推测其油气二次运移开始于晚侏罗世末的构造运动。但龙门山前陆盆地与其它含油气沉积盆地不同的是:上三叠统油气未发生大规模的二次侧向运移,只有经早第三纪末的构造活动后,才出现了明显的二次垂向运移。这种油气二次运移特点,造成前陆盆地内油气成藏有三种类型:侏罗系红层中的次生气藏;现坳陷区上三叠统成岩圈闭气藏;侏罗纪古坳陷区上三叠统背斜圈闭气藏。  相似文献   

20.
临清坳陷西部侏罗纪—晚白垩世原型盆地恢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综合地质、地震、测井等资料.运用多种技术方法和手段,对渤海湾盆地临清坳陷西部的侏罗纪、早白垩世和晚白垩世原型盆地的地层剥蚀厚度、原始沉积厚度、盆地边界、沉积相展布特征、盆地类型等进行了恢复和分析。结果表明:侏罗系剥蚀厚度一般在200~1000m,原始沉积厚度约1000~1500m,厚度稳定,以河湖交互沉积为主,是在印支期形成的向斜坳陷背景上发育的断陷盆地;下白垩统剥蚀厚度一般为1000~2000m,原始沉积厚度约2000~4500m,厚度变化较大,发育面积较大的湖泊.有较深湖相沉积.为一断陷型盆地;上白垩统剥蚀厚度一般为1000~2000m,原始沉积厚度约1000~4000m,仅分布在南部的丘县凹陷,主要是河流相沉积,局部发育浅湖相沉积,是在晚白垩世隆起背景上发育的小型断陷盆地。在此基础上.结合分析化验资料研究油气成藏条件和规律。临清坳陷西部中生界主要存在下白垩统和侏罗系两大套烃源岩,主要分布于丘县凹陷和南宫凹陷,有机质丰度较低,热演化程度较高,可能正处于生油高峰阶段,油气藏类型主要有自生自储型和潜山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