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中小型含油气盆地凹隆相间,同沉积断裂和褶皱发育,相变剧烈,不整合面多,生储盖组合优越,具备大规模形成隐蔽油气藏的构造背景和地质条件。渤海湾盆地南堡凹陷存在断裂坡折、挠曲坡折和沉积坡折等多种成因类型的坡折带,它们控制了上倾尖灭、透镜体、断层—岩性、地层超覆、不整合遮挡、物性封闭等多种类型的隐蔽圈闭(油气藏)。隐蔽圈闭为隐蔽油气藏形成提供空间,输导体系沟通油源和隐蔽圈闭为隐蔽圈闭输送油气,烃源岩供给成熟油气,这3个基本要素在时空上形成有利的三维(元)一体关系,导致了隐蔽油气藏的形成。隐蔽油气藏形成需要经过3步(三步曲):断裂控坡折带、坡折带控隐蔽圈闭和油源断裂输导成藏。   相似文献   

2.
以孤北斜坡为例,对顺向断坡的断裂展布、油气藏分布特征及成藏主控因素进行了研究.综合研究表明,顺向断坡同沉积断层的不断活动控制了孤北斜坡"一带一洼三台阶"构造格局的形成,产生了多级断裂坡折带,从而控制了各类扇体的沉积和岩性岩相的分布,为形成隐蔽油气圈闭准备了可容纳空间.在顺向断坡背景下,受断裂产状的控制,油气藏沿顺向断裂展布,并且分布于向斜坡倾向凸出的油源断裂的上倾部位;在此基础上,总结了断面优势运移模式.断裂的控圈控相和控运作用,使断裂成为断坡控制油气运聚成藏和分布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以坡折带理论为基础,按照成因机制,在柴达木盆地昆北—阿拉尔地区识别出3种类型坡折带,即构造坡折带、沉积坡折带和侵蚀坡折带。昆北断裂坡折带和阿拉尔断裂坡折带属于构造坡折带;跃进Ⅱ—Ⅳ号、昆仑山前坡折带属于沉积坡折带;铁木里克坡折带属于侵蚀坡折带。坡折带对沉积体系和岩性圈闭发育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构造坡折带控制低水位期近岸三角洲扇体和浊积扇扇体的形成,主要发育河道透镜体型岩性圈闭;沉积坡折带主要控制了低水位期辫状河三角洲扇体的发育,侵蚀坡折带控制了低位期充填的侵蚀谷岩性圈闭。根据研究区沉积、储层、油源及运移等成藏条件,开展了坡折带背景下的岩性圈闭预测与评价,总结其岩性油气藏发育成藏模式,综合分析认为跃进Ⅱ—Ⅳ号和尕斯坡折带是发育岩性圈闭的有利区块。  相似文献   

4.
构造坡折带隐蔽圈闭发育模式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造坡折带是由同沉积构造长期活动引起的沉积斜坡明显突变的地带,对盆地充填的可容纳空间和沉积作用可产生重要的影响,构造坡折带和油气资源分布有着较为密切的关系。隐蔽圈闭是沉积盆地油气勘探中后期重点勘探领域。构造坡折带是沉积盆地中隐蔽圈闭最发育的部位之一,多级构造坡折带组合对盆地隐蔽圈闭的发育有一定的影响,多级构造坡折带隐蔽圈闭发育更受到沉积环境和湖平面变化的影响;构造坡折带地区隐蔽圈闭油气成藏良好,高位域和三角洲前缘泥岩是良好的烃源岩,连片砂体和不整合界面及生长断裂是良好的输导条件,生长断裂和高位域泥岩具有良好的封盖作用。  相似文献   

5.
济阳坳陷第三系隐蔽油气藏勘探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37,自引:10,他引:27  
作为典型的陆相断陷盆地,济阳坳陷经受了复杂的构造活动和沉积作用,隐蔽油气藏十分发育。通过隐蔽油气藏形成机制的研究,提出了三个重要的理论认识:其一,断裂主导的盆地构造活动形成的陡坡和缓坡断阶、盆内和凸缘坡折控制了储集岩的形成与分布,成为隐蔽圈闭目标区带优选的基础,亦即“断坡控砂”;其二,网毯式、“T”型、阶梯型、裂隙型等输导类型在盆地特定的时空域发育和产生作用,构成了复杂的油气输导网络体系,成为隐蔽油气藏勘探方向评价的条件,亦即“复式输导”;其三,相(接受条件)、势(动力条件)存在的耦合关系,决定了油气成藏的基本条件和不同特点,成为勘探目标评价的关键,亦即“相势控藏”。这三个观点构成了陆相断陷盆地隐蔽油气藏勘探思维的核心,有力地指导了“十五”期间济阳坳陷的隐蔽油气藏勘探。  相似文献   

6.
陆相断陷盆地独特的地质结构决定了其发育多种成因类型的坡折带,控制了多种类型的隐蔽圈闭的形成与分布.南堡凹陷多凸多凹,存在断裂坡折带、挠曲坡折带、沉积坡折带和侵蚀坡折带4种成因特征的坡折带类型,其分布受构造与沉积因素的双重影响,归根结底受长期、多期活动的断裂控制;坡折带控制了坡折砂的形成与分布,研究区发育断裂坡折砂、挠曲坡折砂、沉积坡折砂和侵蚀坡折砂4种成因类型的砂体.它们受各成因类型坡折带控制,其有规律的分布构成了陆相断陷盆地坡折带控砂模式.  相似文献   

7.
饶阳凹陷下第三系隐蔽油气藏的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饶阳凹陷下第三系隐蔽油气藏成藏地质条件及油藏特征的分析,结合油源特征、生储盖组合以及输导系统特征,总结了隐蔽油气藏成藏模式;研究了隐蔽油气藏的成藏模式及控制因素,发现断陷湖盆隐蔽油气藏的形成具有多元控藏、主元富集的特点,即不同区带隐蔽油气藏的形成受多种不同因素的控制,某一具体地层岩性圈闭中油气的富集受控于其中一两个主要因素;在此分析基础上,查明了饶阳凹陷下第三系隐蔽油气藏的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8.
以准噶尔盆地侏罗系为例,探讨了准噶尔盆地侏罗系岩性油气藏的成藏条件及控制因素。研究表明,准噶尔盆地侏罗系岩性油气藏具有优越的成藏条件:油源充足、储集性能较好、生储盖组合良好、运聚系统良好;其成藏模式有“远源不整合断裂控油气成藏模式”和“源内不整合断控油气成藏模式”。剖析了侏罗系岩性油气藏控制因素:古隆起控制着油气的分布;油源断裂和不整合控制着油气的运聚;储层质量控制着油气藏的分布规模;储盖组合控制着岩性油气藏的纵向分布;坡折带控制着岩性油气藏的形成。  相似文献   

9.
海拉尔盆地贝尔凹陷岩性油藏成藏控制因素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李文科  张研  方杰  王君  刘冬民 《石油学报》2015,36(3):337-346
岩性油藏是贝尔凹陷油气勘探和增储上产的重要领域,但对其成藏规律的研究和认识程度仍然较低,极大地制约了岩性油藏的勘探进程。基于测井、地震及物性分析等资料,通过油藏解剖和成藏条件分析,系统研究了贝尔凹陷不同洼槽岩性油藏成藏控制因素及分布规律,认为岩性圈闭、储层物性以及输导通道是该区岩性油藏形成与分布的主控因素。断裂坡折带控制岩性圈闭的发育,即在垂向上,断裂坡折带类型控制砂体类型,主要发育断崖型坡折带形成的近岸水下扇,断阶型坡折带形成的浊积扇以及断坡型坡折带形成的扇三角洲砂体等岩性圈闭;在平面上,断裂坡折带的平面样式控制砂体的空间展布,主要形成断弯型、断接型、断沟型以及交叉型展布形态。砂岩储层临界物性控制岩性圈闭的成藏,只有当砂岩储层的物性高于临界物性时岩性圈闭才具备成藏条件。"断层-轴向砂体"控制岩性油藏的分布,特别是控砂断层下降盘扇三角洲砂体的轴向部位是油气的有利富集区。  相似文献   

10.
目前,准噶尔盆地面临勘探目标的转型,岩性油气藏勘探已成必然。为了更好地开展岩性油气藏勘探,以侏罗系为例,探讨了准噶尔盆地侏罗系岩性油气藏的成藏条件及控制因素。研究表明,准噶尔盆地侏罗系岩性油气藏具有优越的成藏条件:油源充足、储集性能较好、生储盖组合良好、运聚系统良好;其成藏模式为“远源不整合断裂控油气成藏模式”和“源内不整合断控油气成藏模式”;其油气藏的控制因素为古隆起控制着油气的分布、油源断裂和不整合控制着油气的运聚、储层质量控制着岩性油气藏的分布规模、储盖组合控制着岩性油气藏的纵向分布、坡折带控制着岩性油气藏的形成。  相似文献   

11.
廊固凹陷古近系隐蔽油气藏形成条件及成藏规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隐蔽油气藏是廊固凹陷重要的勘探方向.该区古近系隐蔽油气藏的分布范围广,纵向上含油层系多,主要发育岩性尖灭、岩性透镜体等岩性油气藏,以及构造岩性、地层岩性复合型油气藏.该文立于层序地层学的成果分析了全区隐蔽油气藏的形成条件,并按构造带分析了主要的成藏规律:陡坡带是形成上倾尖灭岩性油藏的的有利部位,并发育构造岩性复合型油气藏;洼槽带的生储条件较好,是岩性透镜体油气藏发育的最有利部位;缓坡带受断层控制,主要形成断块-岩性型油藏,在构造主体和沿主要油源断层纵向形成复式聚集带.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孔店组构造、沉积及烃源岩演化特征进行综合研究,总结了孔店组油气成藏主控因素,并结合油气勘探实践,建立了孔店组油气成藏模式.研究认为,孔二段有效烃源岩控制了油气藏平面分布范围,区域主干断裂控制了油气富集区带,区域盖层控制了油气纵向分布,特别是地层岩性油气藏的分布.孔南地区孔店组油气具有2种成藏模式:一种是构造型复式油气成藏模式,即在构造高点断裂发育带形成逆牵引背斜、断鼻或断块油气藏;另一种为地层岩性型油气成藏模式,通常在斜坡区形成砂岩透镜体、砂岩上倾尖灭油气藏,或在构造高点形成断块-岩性油气藏.随着勘探工作的不断深入,总结油气成藏规律,特别是隐蔽油气藏形成与富集条件,对于油田储量及产量增长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源外地层-岩性油气藏成藏与富集高产主控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埕海斜坡区是歧口凹陷重要的“源外”油气勘探区带,尤其是地层-岩性油气藏勘探程度较低,剩余勘探潜力较大。通过对埕海斜坡区古近系地层-岩性油气藏成藏条件的研究表明,该区邻近歧口生烃凹陷,存在多个继承性古沟槽,为砂体输送提供了重要通道,发育2类5种地层-岩性圈闭,储盖组合条件良好,具备地层-岩性油气藏形成的地质条件。研究区与生烃中心存在的源储压差是埕海斜坡区地层-岩性油气藏富集的基础,断层、不整合面和渗透性砂层组成的复式输导体系控制了油气运移方向和聚集方式,沉积微相控制了油气的平面分布。通过地层-岩性油藏特征及分布规律研究,建立埕海斜坡区油气富集成藏模式,明确了北部断阶区主要发育构造-岩性油藏,南部高斜坡区主要发育地层-岩性油藏。  相似文献   

14.
针对准噶尔盆地隐蔽油气藏勘探潜力巨大但成藏规律非常复杂的情况,在回顾其隐蔽油气藏勘探历程基础上,把已发现的隐蔽油气藏划分为岩性类、地层类、复合类和(准)连续型4大类及17个亚类。其成藏特点为:多沉积体系控制;多圈闭类型展布、构造—岩性—地层复合;多层系含油气;多期充注、多期成藏;多成藏组合型式。隐蔽油气藏有利勘探区带为盆地西缘车排子斜坡带沙湾组成藏组合、车—莫古隆起周缘侏罗系成藏组合、准噶尔盆地石炭系成藏组合和北天山山前坳陷深层致密砂岩侏罗系成藏组合。  相似文献   

15.
断裂对松辽盆地庆深大气田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庆深气田是我国东部陆上目前发现最大的天然气田,赋存于松辽盆地早白垩世断陷盆地之中,在气藏形成过程中,断裂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搞清断裂与气田的关系,对于在东部老油田之下的深层,开辟勘探新领域和天然气勘探的新局面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通过深入分析断裂与徐家围子断陷、烃源岩、火山岩储层、圈闭、成藏的关系,初步得出了庆深大气田的形成与分布受断裂控制的结论:1.深大断裂控制着盆地边界和深层构造格局,盆地中发育的一系列深大断裂,将盆地分割成东西分带、南北分块的构造格局;2.控陷断裂控制着烃源岩沉积及平面展布,烃源岩主要发育在控陷断裂一侧;3.断裂控制着火山岩的分布范围并且改善其储层物性;4.断裂控制着圈闭类型及其展布方向,深层构造圈闭多沿断裂带呈串珠状分布;5.断裂控制着天然气的成藏。  相似文献   

16.
白云东洼油气成藏主控因素不明,基于基础地质特征的研究认为,白云东洼的油气分布复杂多样,具有“油气兼生、下生上储,晚期成藏、早油晚气,差异聚集、内气外油”的成藏特征。制约其油气成藏的主控因素包括:①富生烃凹陷是大型油气田形成的物质基础。早期(裂陷期)低角度拆离断裂的活动控制着盆地的发育及烃源岩的规模。 ②有效圈闭和优势运移通道是成藏的必要条件。 晚期继承性断裂与构造脊组合控圈控运,优势鼻状汇聚型构造脊为优势油气运移和聚集区。 ③优质储层发育程度是影响珠江组下段成藏的关键因素。受陆架坡折带短期旋回迁移和沉积微地貌控制发育的多期陆架边缘三角洲- 深水扇沉积体系的优质砂体,是重要的储集层和输导层。白云东洼地区油气成藏条件好,明确其油气成藏特征及主控因素,对该区及其相邻区域的油气勘探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综合利用地质、地球物理、油气地球化学方法,对霸县凹陷文安斜坡潜山带的内部结构,以及已发现油藏的油气性质、储层特征、油藏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文安斜坡潜山带存在2种类型的潜山油气藏:潜山顶部油气藏和潜山内幕油气藏.潜山内幕油气藏与潜山顶部油气藏的不同在于其位于潜山内部,受不整合面作用的影响较小.内幕隔层是潜山内幕圈闭形成的...  相似文献   

18.
苏北盆地断块圈闭分类及油气成藏特征   总被引:20,自引:9,他引:11  
由于拉张和扭动作用,苏北盆地构造圈闭主要为断鼻断块。依其成因可将构造圈闭划分为4类:Ⅰ类,凹陷及斜坡地区的断鼻断块群;Ⅱ类,主控断裂两侧的断块;Ⅲ类,主控断层扭动转换部位的断鼻断块;Ⅳ类,断阶带之间的复杂断块。根据构造圈闭成因类型、油气源及油气聚集途径等组合特征的分析,将成藏样式总结为3大类6亚类:由Ⅰ类圈闭形成的原生油藏及次生油藏(a,b型),由Ⅱ,Ⅲ类圈闭形成的断层输导型及储层输导型油气藏(c,d,e型),由Ⅳ类圈闭形成的f型油气藏。目前在苏北盆地两个主力凹陷---高邮凹陷和金湖凹陷,所发现的油气藏类型以a,b类占主导地位,分布在凹陷斜坡地区,其次为主控断裂两侧的c型油气藏。另外在高邮凹陷南部断阶带内部发育一些f型油气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