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丰山铜矿北缘采区矿岩稳定性分级的灰色聚类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丰山铜矿北缘采区的矿体赋存条件及开采特点,综合国内外矿岩稳定性分类的方法,提出了以岩体质量指标、单轴抗压强度、岩体完整性系数、节理间距和节理状态等5项指标评定该采区矿岩稳定性的指标体系,并应用灰色定权聚类法对矿岩的稳定性进行了综合分级,分级的结果符合工程实际。  相似文献   

2.
矿岩稳定性分级的灰色聚类方法及其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针对金山店铁矿矿岩特征,论述了矿岩稳定性分级指标的选择及灰色聚类方法的原理.应用该方法对77个工程段的矿岩稳定性进行了分级,并应用此分级结果选择支护形式和确定支护参数,结果符合实际.  相似文献   

3.
针对浙江平水铜矿―445 m中段上、下盘围岩和矿体进行了工程地质和物理力学参数分析研究,采用RQD指标基本分类法、南非Bieniawski的地质力学RMR分级法和挪威BaRton的Q系统3种方法对岩体进行了分级,结合矿山实际采用Roclab软件对矿岩的力学参数进行计算分析,得出了各岩体的工程稳定性状况,奠定了井下岩体力学及工程稳定性分析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将影响地下矿山矿岩稳定性的几种主要因素视为判别矿岩稳定性级别论域上的模糊子集,建立矿岩稳定性分级的模糊逻辑推理系统,针对金山店铁矿矿岩特征,对其矿岩稳定性级别进行模糊逻辑推理运算,所得结果与实际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5.
基于梯形灰类白化函数的聚类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陈顺良 《矿冶工程》2000,20(1):8-11
采用灰色系统理论,建立梯形灰类白化函数,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相关权,对边坡岩体稳定性分级指标进行计算机定量分析,并根据所得聚类向量,对边坡岩体的工程性质作出评价。通过对比分析和工程实际应用,完成了79个钻孔、231个地层样本的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这种分析方法理论正确、模型合理、应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6.
为了掌握巴鲁巴铜矿矿岩节理裂隙分布情况及矿岩稳定性,为采场结构参数与支护技术优化提供依据,采用详细测线法进行节理裂隙调查统计。借助CSIR地质力学分类方法,依据调查结果、矿区地应力测量和矿岩岩石力学性质试验结果对节理裂隙的统计及其与地下巷道、采场围岩稳定性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对矿区分布的主要岩组进行岩体质量分级评价,结果表明巴鲁巴铜矿节理裂隙十分发育,岩体质量中-良,井巷工程需要加强支护。  相似文献   

7.
苏就华  方祖烈 《矿冶》1998,7(3):1-4,13
将地面岩土工程的工程地质稳定性分区概念引入矿山地下工程围岩的稳定性分类。在分析影响围岩稳定性条件的基础上,根据梅山铁矿的实际情况,确定了本文分区所考虑的各种因素并进行了定量化处理;简述了模糊聚类动态分级方法。在统计梅山铁矿1370个样本的基础上,利用模糊聚类分类法对该矿围岩进行了工程地质稳定性分区,并将分区级别与常用的RMR围岩稳定性分类级别进行了比较,给出了其深部围岩稳定性分区结果。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在大冶有色金属公司两个主要生产矿山(铜绿山矿和丰山铜矿)采用"工程岩体分级标准(GB50218-94)"对井下采矿工程岩体稳定性进行分类的研究方法和成果,得出了不同类型岩体稳定性的经验数据,为矿山采取针对性的支护措施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武钢程潮铁矿-232水平采场进路矿岩稳定性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提出了岩体稳定性预测的概念及其实际应用问题,介绍了国家工程岩体分级标准(送审稿)评价工程岩体质量的方法,以武钢程潮铁矿-220水平进路的分级结果为基础,分析了稳定性级别按岩性、构造和区域变化的统计规律,进而给出了矿岩稳定性的预测原理和方法,完成了该矿-232水平约6.4万m2范围内的矿岩稳定性级别预测图。预测结果与实际情况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露天转地下矿山坑底采空区稳定性情况及其随时间的劣化过程,以石人沟铁矿为工程依托,对研究区域进行了详实的工程地质调查、矿岩力学试验等工作,获取了表征矿山岩体力学特性的多种指标。基于矿岩力学指标,采用Mathews图表法分析了研究区域采空区形成时的"静态"稳定性。建立了微震监测系统用于监测研究区域的岩体稳定性。研究了一定时间段内微震事件的时空演化规律,确定出研究区域的"动态"稳定性。对岩体劣化过程中震源参数的变化特性进行了研究,并结合现场勘察结果定义了岩体破坏的孕育期、预测期、破坏区、二次孕育期以及最终破坏期。利用岩体劣化过程中震源参数的突变特征获取了采空区破坏的前兆信息。提出了合理的治理方案,可为其他类似矿山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多级模糊分级聚类法在地下工程围岩稳定性分类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该文针对地下工程围岩稳定性分类界限存在的模糊性 ,应用模糊数学理论建立多级模糊分级聚类法。介绍了多级模糊分级聚类在地下工程围岩稳定性分类中的计算方法及步骤 ,并与其它方法计算结果进行对比 ,说明该方法的应用效果较好 ,是一种简单快速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12.
李迎富 《煤矿安全》2013,44(6):75-78
基于实验室试验、数值模拟计算、现场实测及力学理论分析等综合研究方法,研究深井回采巷道围岩变形力学特征及其影响因素,采用模糊聚类法对深井回采巷道围岩稳定性进行整体分类,再结合巷道顶底板与两帮围岩的岩性情况,进行巷道围岩次分类研究,由此提出适合深井回采巷道稳定性控制原则。  相似文献   

13.
樊百胜 《煤矿安全》2012,43(1):144-147
由于传统的煤巷围岩支护形式和理念严重制约着锚杆支护技术在焦作矿区煤巷的推广,因此,首先根据焦作矿区煤巷生产地质条件,采用模糊聚类法建立矿区煤巷围岩稳定性分类,即分为中等稳定的Ⅰ类和不稳定的Ⅱ类,然后分析了中等稳定煤巷(松软顶板煤巷)和不稳定煤巷(高应力松软顶板煤巷)这两大类煤巷的围岩变形特征及控制技术,并确定了各类煤巷的较优支护形式和参数。  相似文献   

14.
针对围岩稳定性影响因素的不确定性和模糊性问题,在云模型的基础上,结合熵权法建立了考虑多种地质和水文因素的稳定性评价模型,并实现围岩稳定性分类。该方法利用熵权法计算得到分类模型中的各指标的权重,并结合云理论将围岩稳定性各指标分类标准整合到1个考虑多因素的数学模型中。以该方法建立1个5维度云模型,并依托实测围岩样本数据进行计算分类,将其评价结果与实际分类结果对比,结果表明该评估模型在围岩稳定性分类中应用的准确性及易用性。  相似文献   

15.
基于松动圈围岩分类法煤帮锚杆支护设计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松动圈厚度值Lp是一个多因素综合指标的体现,利用Lp值进行松动圈围岩分类,有效克服了原岩应力、围岩强度、地下水等诸多影响围岩稳定性因素难测定的困难.运用松动圈围岩分类法对某煤矿88301工作面辅助运输巷两帮进行锚杆支护设计,结果满足工程实际需要.  相似文献   

16.
西石门铁矿回采巷道围岩变形破坏严重,破坏形式复杂。影响回采巷道围岩稳定性的主要因素是岩石强度、地应力、岩体完整性、采动影响等,以这些因素为分类指标,根据模糊聚类分析原理,采用VB6.0语言建立分类程序,把西石门铁矿回采巷道围岩分为非常稳定,稳定,一般稳定,不稳定和极不稳定等5类。针对不同类别的巷道围岩分别提出相应的支护方案。  相似文献   

17.
岩体边坡稳定性灰色聚类空间预测方法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岩体边坡稳定性受多种因素影响,没的边坡,各影响因素的影响程度不一。为评价多种因素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提出了岩体边坡稳定性灰色聚类空间预测方法。该方法在清江卫河岩水电站进出口边坡稳定性分析中获得了良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肖天佐  戴兵  赵井清 《现代矿业》2012,(7):13-15,24
将未确知测度理论应用到巷道围岩分级中,提出了未确知均值分级方法,建立巷道围岩分级的未确知均值分级模型;选用岩石容重、岩石抗拉强度、岩石完整性系数作为分级模型的判定指标;以14种岩石的实测数据建立分类判别指标的未确知测度函数,并求得各分级样本指标的平均值和单指标测度矩阵;根据信息熵理论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利用置信度识别准则对岩石进行判定分级。利用该模型对矿区巷道围岩进行了分类预测,与实测结果比较,预测结果与实测结果吻合,为巷道围岩分级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地应力状态是影响工程稳定性的根本因素之一,也是地下工程设计和施工决策科学化的基础.为了使围岩分类更加科学、合理,根据地应力因素在围岩分类方法中的重要性,提出了包含地应力因素的围岩稳定性判据和应用实测地应力进行围岩分类的方法,并和围岩松动圈分类方法有机结合.结果表明,基于实测地应力的巷道围岩稳定综合分类表科学、简单,依据该表来设计支护参数更为方便、可靠.  相似文献   

20.
基于实测地应力的巷道围岩分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应力状态是影响工程稳定性的根本因素之一,也是地下工程设计和施工决策科学化的基础.为了使围岩分类更加科学、合理,根据地应力因素在围岩分类方法中的重要性,提出了包含地应力因素的围岩稳定性判据和应用实测地应力进行围岩分类的方法,并和围岩松动圈分类方法有机结合.结果表明,基于实测地应力的巷道围岩稳定综合分类表科学、简单,依据该表来设计支护参数更为方便、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