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腈纶纤维吸湿性差、静电多,不锈钢长丝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利用包覆纺丝机,以包缠纺复合成纱工艺研制开发了腈纶/不锈钢长丝包缠纱,并制成防静电针织面料。腈纶/不锈钢长丝纱线和面料的导电性能和抗静电性能测试结果表明,该包缠纱具有优良的抗静电性能,用其制成的面料能达到抗静电的要求,且具有优良的耐洗涤性能。  相似文献   

2.
抗静电织物的性能测试   总被引:3,自引:6,他引:3  
介绍了经铜盐溶液处理后的腈纶抗静电纤维纺制抗静电纱的工艺配置,并进一步进行了试织,通过测量几种典型布样的表面比电阻、织物表面摩擦静电压、织物电荷面密度三项指标,分析了其抗静电性能.结果表明采用经2%铜盐溶液处理后的腈纶导电纤维抗静电纱所织制的抗静电织物具有良好的抗静电性能,可达到抗静电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将28dtex/5献黑型涤纶基质复合纤维导电丝以添纱方式掩藏在织物的工艺反面,介绍了嵌织和覆盖工艺。对不同间距的抗静电汽车织物的抗静电性能进行了测试。导电丝的嵌织使织物的电荷面密度下降到原来的1/4,可达到抗静电的性能指标和防尘面料的要求;由于是纬编织物,因此经向的电荷面密度明显大于纬向;经回归方程的计算和修正,得出导电丝的实际间距为1.2cm、实际含量为0.4258%时,能够满足抗静电汽车织物的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4.
分别选取白色、黑色和灰色3种涤纶基有机导电纤维长丝,比较3种纤维的抗静电性能和基本力学性能。并在此基础上,设计纬平针、罗纹和双面提花3种组织,共计9种织物,探讨织物组织结构、导电丝添加量以及水洗后对织物抗静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复合导电丝后比未添加复合导电丝时的织物电荷面密度降低了50%;添加复合导电丝的提花组织比平针组织的织物抗静电性能好;导电丝的添加量对织物抗静电性能有一定的影响,但影响不是很大;洗涤50次后,织物的电荷面密度降低了13%。  相似文献   

5.
有机导电纤维应用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研究有机导电纤维应用方法对织物抗静电性能的影响.选择长丝嵌入与短纤混纺、单向嵌入与双向嵌入、有机导电纤维均匀分布与集中分布、机织物与针织物为研究对象,分别测试了织物的表面摩擦电荷密度.结果表明:有机导电纤维长丝嵌入比短纤混纺、双向分布比单向分布、均匀分布比集中分布更有利于提高织物的抗静电性能.织物的组织结构对织物的抗静电性能也有影响.  相似文献   

6.
探讨镀银纤维含量及其在织物中的分布对织物静电性能的影响。通过测试和分析不同镀银纤维含量和分布的平纹织物电荷面密度,结果表明:随着镀银纤维含量的增加电荷面密度减小,但其变化趋势会受到间隔嵌织非功能性纱线的影响;非功能性纱线的织入会在织物中形成静电积聚区,织物的静电性能取决于静电积聚区的大小和功能纱线的防静电性能;非功能纱线的织入会恶化由于镀银纤维在纱线中分布的不均匀性造成的织物静电性能的不均匀性;与赛络菲尔纱织物和长丝交织织物相比,短纤混纺织物具有更好的防静电效果。  相似文献   

7.
导电纤维在防静电针织物中的含量及性能研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研究了防静电针织物中导电纤维的间隔距离与导电纤维的含量以及织物的抗静电性能的关系,通过计算机曲线模拟,求出变量之间的回归曲线方程,根据织物的允许电荷面密度计算出导电丝的理论间距和理论含量。  相似文献   

8.
抗静电织物及其抗静电性能测试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织物抗静电方法及抗静电性能测试方法等,通过我国现行相关测试方法标准对含导电纤维纺织品抗静电性能测试的适应性分析比较,认为"电荷面密度法"是现行标准中最适宜的测试方法.  相似文献   

9.
选取了阻燃腈纶、阻燃粘胶、不锈钢纤维3种原料,分别织制了5种不同混纺比的阻燃抗静电针织物,测试分析了织物的顶破、耐磨、保温、透气、透湿、导湿、吸放湿、阻燃和抗静电性能。结果表明:当织物中不锈钢纤维含量保持不变时,若阻燃腈纶纤维含量较高,则织物的顶破性能、耐磨性能、保温性能和阻燃性能较好;若阻燃粘胶纤维含量较高,则织物的透湿性能、导湿性能、吸放湿性能和抗静电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10.
采用嵌织导电丝的方法设计开发了石油工业用抗静电过滤布。研究了抗静电过滤布中导电丝的间隔距离与导电纤维的含量和织物的抗静电性能的关系,通过计算机曲线模拟,求出变量之间的回归曲线方程,并根据织物的允许电荷面密度计算出导电丝的理论间距和理论含量。在实际生产中可以根据产品应用作适当调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