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营养基因组学是高通量基因组技术在日粮营养素与基因组互作及其与健康关系研究中的应用.随着人类和模式动物基因组的阐明以及近年有关技术的进展,同时进行生物样品中DNA,mRNA和表达的蛋白质分析,确定基因的多样性已成为可能.它将加速认识营养如何影响代谢途径和机体稳态控制,发现与营养有关疾病早期调节失控与基因型的关系.应用营养基因组学建立评价营养素利用效率的标识和方法,可为公众健康提供有效的科学依据.利用营养基因组学技术能够提高产品质量与生产效率,促进食品工业发展和开拓新的市场.  相似文献   

2.
膳食多酚大量并广泛地存在于水果、蔬菜及各种植物性加工食品中,起到预防疾病和维持人体健康的作用,但其作用机理尚不完全了解.本文概述了国内外关于膳食多酚功能研究的现状,提出从营养基因组学和蛋白组学的高度去研究膳食多酚对正常细胞的保护作用,对癌细胞的抑制作用以及对肠道微生物的作用,为膳食多酚在食品及功能食品领域的进一步应用提供理论基础.开创性地建立基于基因组学的食品营养功能评价体系以及食品科学、基因组学、细胞信号通道等学科交叉的边缘学科.  相似文献   

3.
生命科学已进入后基因组时代,营养科学也试图从分子学的角度找出食物中的某些化学物质怎样通过改变基因表达和个体的基因组结构而对人类的健康产生影响,因此营养基因组学的发展将对食品开发产生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营养基因组学的角度综述了膳食与健康的关系.许多生物活性膳食成分能通过影响基因表达来脱毒,预防炎症、慢性疾病和癌症等,极大地促进人类健康.当然,营养基因组学的发展还不成熟,需要大力研究来最终实现基于个体基因型的营养策略,从而用膳食调整来促进居民健康.  相似文献   

5.
以近20年SCI-E(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数据库中的期刊论文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分析全球营养基因组学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为相关科学研究和管理决策提供参考。结果显示:全球营养基因组学领域研究成果总体上呈现波动增长态势,但仍然处于"爬坡"发展阶段,具有巨大发展空间和广阔发展前景;美国及其研究机构在营养基因组学研究的文献数量方面占有绝对优势,中国尚未进入全球主要国家与机构行列;营养与营养学是此领域的第一大研究方向,多学科、跨领域合作研究正成为主流;研究热点向着饮食与健康方向转移,从治疗疾病向预防疾病(保持健康)转变;营养基因组学应用、临床医学、新兴交叉学科、表观基因组缺陷、地中海式饮食等方面是营养基因组学领域的研究前沿。作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中国的营养基因组学研究应得到重视和发展,以满足国民的健康需求和抢占生物医学与健康领域发展制高点。  相似文献   

6.
陈宇欢  李静  范亚苇  邓泽元 《食品科学》2014,35(15):272-276
脂质是生物体重要的大分子物质之一,结构和种类复杂,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脂质代谢的异常可能引发诸如动脉粥样硬化等许多代谢疾病。脂质代谢组学是代谢组学的一个分支,是综合研究脂质代谢的一个重要手段。随着质谱与色谱联用技术的发展,脂质组学也得到快速发展。利用脂质组学研究脂质分子在代谢疾病中的作用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本文主要介绍了脂质组学的研究方法,及其在人体脂质代谢疾病中的应用和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7.
基因组学、转录组学、蛋白组学和代谢组学等组学技术具有高通量、高灵敏度和系统性的特点,已成为生命科学研究中的强有力工具,也为茶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研究者应用组学技术开展了茶树栽培育种、种质资源特性、茶叶生理生化、茶叶加工及贮藏等多方面研究,获得了重要进展,本文综述了组学技术在茶学研究中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8.
9.
随着蛋白质组学技术的日益发展和完善,蛋白质组学技术在许多研究领域都得到广泛应用,并取得一系列令人瞩目的研究成果。蛋白质组学技术在营养研究中的应用虽然处于起步阶段,但已经取得可喜进展,并表现出巨大的潜力和发展空间。在营养研究中充分利用蛋白质组学技术平台,将带来新的研究思路和方法,有助于引导营养学研究向新的高度和深度发展。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组学因其在揭示生物体内复杂生化作用及宏观调控动态网络体系机制方面作用突出,受到食品和营养领域研究学者的广泛关注,并已被应用于食品领域研究中。文章从组学基本概念出发,重点阐述了基因组学、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在食品领域的应用研究,并展望了利用组学工具进行食品原料控制、品质提升与安全机理剖析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12.
Nutritional research has recently emphasized the role of nutrients on gene expression and regulation. Although not as broadly appreciated, availability of nutrients affects gene expression. The response to a nutrient status seems in many cases to be specific for each genotype and specific nutrient impairment results in altered gene expression, depending on each genotype. Recent literature has suggested that carbohydrates, fatty acids, minerals, and vitamins of all the dietary constituents participate in the regulation of gene expression. Here, we summarize the current knowledge on the role of nutrients on cancer, phenylketonuria, cardiovascular and other life threatening diseases.  相似文献   

13.
The science of nutrigenomics allows us to consider not only the response of our genes, proteins and metabolism to diet but also life‐stage and lifestyle. Public health messages are failing to change people's behaviour and to counteract the flashy advertising promoting cheap nutritionally‐empty foods. Proponents suggest that using the information supplied by nutrigenomics to develop personalised diet and lifestyle regimens would enable consumers to make healthier choices for themselves. For some this will mean accessing new food products and genetic testing but for others it will mean better dietary advice that can be applied in their situation. Opponents argue that this approach merely panders to the worried‐wealthy‐well – those least in need of intervention because they are already diet and health conscious – and that nutrigenomics fails to address the real issues associated with diet‐related disease. Is nutrigenomics another over‐hyped science, which will ultimately disappoint, or is it an ideal tool for nutrition research? Copyright © 2007 Society of Chemical Industry  相似文献   

14.
15.
燕麦脂质及其应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燕麦是世界上一种重要农作物,本文对燕麦脂质的组成、浸出、分提及其功能性和应用等进行介绍,燕麦脂质具有一定的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16.
17.
18.
昆虫抗菌肽及其应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昆虫抗菌肽作为最早发现的一类抗菌肽,具有分子量小、无免疫原性、热稳定性强、广谱杀菌等优点,应用于培育具有抗病虫害的作物新品种,以及代替抗生素成为无毒无公害的新型抗菌剂作为饲料添加剂使用,在农业、畜禽养殖业、医药及食品工业中显示出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