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7,(6)
<正>2016年的十大教育新闻中,校园欺凌事件赫然位列其中,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什么是校园欺凌事件,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印发的《关于开展校园欺凌专项治理的通知》中明确指出:校园欺凌事件指的是发生在学生之间蓄意或恶意通过肢体、语言及网络等手段,实施欺负、侮辱造成伤害。一、当前校园欺凌事件的主要特点2016年年底,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布了当年1月至11月全国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案件数据,分析这些案件,可以找到当前校园欺凌事件发生的基本特点。(1)从作案手段来看,以伤害和  相似文献   

2.
校园视点     
《Planning》2018,(2)
<正>教育部等11部门联合发文治理中小学生欺凌日前,教育部等11部门印发《加强中小学生欺凌综合治理方案》。该《方案》对中小学学生欺凌做出了界定,必要时可将实施欺凌学生转送专门(工读)学校进行教育;涉及违反治安管理或者涉嫌犯罪的学生欺凌事件,处置以公安机关、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为主。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22,(8)
<正>小学校园欺凌事件不仅对校园正常教学秩序造成破坏,还造成恶劣影响。据研究,小学校园出现欺凌现象和缺失生命教育有密切关系。下面针对小学生校园欺凌的原因提出了预防和解决举措,希望为遏制校园欺凌事件提供可行性意见。一、生命教育与校园欺凌概述(一)生命教育德国著名心理学家狄尔泰指出,生命包括体验、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9,(27):6-9
为了了解江苏地区中小学校园欺凌的现状及校园欺凌与人格之间的关系,并进一步探究校园欺凌的干预策略,本研究采用了问卷调查和个案访谈两种方式,对江苏地区776名中小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对淮安地区10名小学生进行了个案访谈。研究结果表明:(1)校园欺凌现象在地区和性别上的差异显著;(2)校园欺凌与大五人格中的神经质、外向性、严谨性显著相关,其中校园欺凌与神经质呈正相关,与外向性和严谨性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9,(8)
基于人口流动的背景,分析校园欺凌的现状特征、形成机理和防治策略。研究发现:(1)在人口快速、大规模流动中,校园欺凌呈现农村和城乡结合部地区高发,流动儿童和留守儿童群体居多,欺凌手段、方式和危害更为严重等特征;(2)在人口流动的背景下,儿童青少年的家庭、学校、社会等生态系统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和裂变,因而是校园欺凌问题发生的深层次根源;(3)完善人口流动时代的家庭化发展政策、构建与人口流动相适应的教育资源配置体制、促进不同人口群体之间的社会融合成为防治校园欺凌的人口学路径。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7,(7)
<正>校园欺凌是发生在学生上学或放学途中,学校校园内和学校教育活动中,由教师、学生或校外人员,蓄意滥用躯体力量、语言、器械、网络等,针对师生心理、生理、权利、名誉、财产等,实施某种程度的侵害行为。其实,校园欺凌一直存在,长久以来都是人们所关注的热点话题,又非常敏感,频发的校园欺凌甚至引起了官方的注意。笔者非常关注校园欺凌事件,也经常在网络看到一些报道事件,如2016年1月11日,江苏无锡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20,(3)
一直以来,社会新闻中的一些校园欺凌事件,让人痛心。校园欺凌,轻则会造成被害者的心理创伤,重则可能会对被害者造成生命的威胁。校园欺凌事件的成因有很多,除了加害者自身道德意识、法律意识丧失之外,还包括校园管理者的不作为、教师的不关注、学生的旁观冷漠以及家长的顺从等,这些因素都为校园欺凌的进一步扩大提供了机会。要想从根源上杜绝校园欺凌,就需要从立法的角度加强对加害者的惩戒力度,强制对一些已经犯罪或存在犯罪倾向的学生进行教化,防止更多受害者的出现。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9,(29)
近年来,校园欺凌事件时有报道,校园欺凌行为不仅损害了被欺凌者的身心健康,也会引发犯罪,增加社会不安定因素。因此,特分析校园欺凌事件产生的原因,并探讨其防治策略,必能避免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9,(32)
近年来,中小学校园欺凌事件频发。我们应加强对校园欺凌事件的重视,要从被欺凌者的主观感受来划定校园欺凌事件。同时,校园欺凌事件折射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缺失。因此,我们需要通过加强学校、家庭、社会的合作,共同建立可行的校园欺凌治理方案。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8,(4)
<正>辽宁省教育厅等11个部门近日联合印发《辽宁省加强中小学生欺凌综合治理具体实施方案和责任分工》,明确中小学生实施欺凌,可视具体情节和危害程度将其表现计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并给予批评教育、纪律处分、送专门学校进行教育等处理。涉及违反治安管理或者涉嫌犯罪的学生欺凌事件,处置以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