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小回沟矿2201首采工作面为近距离煤层群开采工作面,“下三带”破坏范围和深度情况会影响2201工作面回采期间瓦斯涌出。为解决此问题,采用相似材料模拟和数值模拟以及现场工业试验,确定了2201工作面底板垂深0~9.5 m为采动破坏区域,9.5~18.8 m为裂隙发育区域,大于18.8 m为完整良好区域。这为2201工作面瓦斯治理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对于近距离煤层同时开采两层煤,煤柱的设置关系到煤层压力的稳定。某矿由于煤层距离较近(9m),根据之前煤柱宽度及回采宽度的论证,采取采40m留设30m煤柱的方案。文中结合数值模拟,对该方案的开采关键参数进行了校核,使下层煤条带开采时煤柱塑性区宽度、煤柱垂直应力分布、地表变形均在要求的范围内,为其他同类采区开采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张波 《煤》2019,(6):90-92
针对近距离煤层采空区下开采巷道支护难的问题,通过理论分析确定了上部煤层开采后底板岩层最大破坏深度、下煤层工作面巷道内错距离及不同层间距时的巷道支护方式,在西铭矿43104工作面进行了工业试验,并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4.
 以近距离煤层大倾角工作面采空区下开采为研究背景,针对煤壁片帮、顶板冒落及支架、运输机下滑的机理进行了分析。文章认为,上覆煤层采空区遗留煤柱造成应力集中,采场二次采动破坏加剧了工作面煤岩体的变形,其整体强度降低,煤层倾角及底板破坏深度对支架及运输机下滑的影响比较大,文章提出了针对性的安全开采控制技术,实现了工作面的安全开采,对类似条件下工作面安全开采提供了有益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近距离煤层群开采过程中邻近层之间产生大量相连通的裂隙,采场情况十分复杂,并伴随不同煤层间因通风导致的煤层间漏风,致使采空区漏风规律与单层开采有很大区别,采空区气体的分布规律也更加复杂,给采空区煤层自燃预测预报带来了困难。因此通过理论分析并结合现场监测结果研究近距离煤层群开采本层及上层采空区气体变化规律,为制定采空区煤自燃预防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层间距小的煤层,在开采过程中很容易产生大量的裂隙,形成漏风通道,给采空区遗煤自燃的监测预测带来困难。为了能更好地分析层间距小的煤层开采过程中采空区的气体运移规律,该文通过对官地矿28412工作面现场监测并结合理论分析研究近距离煤层群开采过程中采空区气体的运移规律,为预防采空区遗煤自燃给予了相应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7.
孟庆妮 《煤炭工程》2020,52(5):63-66
以平煤六矿戊9-10-22310工作面为研究对象,对近距离煤层采空区下工作面巷道支护主要影响进行研究。结合现场实际,提出采用“桁架锚索+锚网”支护方法对工作面巷道进行支护,以数值模拟为手段确定了支护基本参数。支护实践表明,通过该支护方法的应用,戊9-10-22310工作面巷道在掘进期间顶底板移近量和两帮移近量不足1%,在回采期间顶底板移近量和两帮移近量不足5%,支护效果较好,能够满足现场采掘要求。  相似文献   

8.
孟庆妮 《煤炭工程》2009,52(5):63-66
以平煤六矿戊9-10-22310工作面为研究对象,对近距离煤层采空区下工作面巷道支护主要影响进行研究。结合现场实际,提出采用“桁架锚索+锚网”支护方法对工作面巷道进行支护,以数值模拟为手段确定了支护基本参数。支护实践表明,通过该支护方法的应用,戊9-10-22310工作面巷道在掘进期间顶底板移近量和两帮移近量不足1%,在回采期间顶底板移近量和两帮移近量不足5%,支护效果较好,能够满足现场采掘要求。  相似文献   

9.
本文针对极近距离煤层群采空区下煤层开采的难题,阐述了极近距离煤层研究现状,对其特点提出了采用应力改变率选取下煤层开采回采巷道合理位置的方法,并确定了不同条件下巷道的合理断面形状及合理支护方式。根据西曲矿的具体条件,建立了数值模拟模型,确定了合理的巷道位置为内错6m布置以及合理的巷道断面形状、支护方式。  相似文献   

10.
为提高煤炭资源回采率,解决新集二矿生产接替问题,通过分析极近距离采空区下覆工作面矿山压力显现规律,发现周期来压期间220115工作面存在顶板破碎、片帮问题,影响了工作面的安全回采。为此,提出了常规区域“高强度聚酯纤维网+短孔注水”控顶,构造等特殊区域高分子材料注浆控顶控帮强化技术,保障了工作面的正常回采,为类似条件下的综采工作面围岩控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1.
根据近距离煤层开采的特点,以石圪台煤矿31202-1工作面为例,结合工作面井上下位置关系及周边采掘部署情况,对多层采空区以及小煤窑复杂采空区多重影响下,工作面安全开采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科学分析,从本工作面"两道两线"和联络巷重点防控区域、上覆22煤和12上煤采空区、小煤窑采空区3个方面分析了31202-1工作面开采受复杂采空区影响的程度。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近距离煤层群下行开采工作面煤体破坏特征和矿压显现规律,本文采用PHASE 2D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数值模型,研究了杨家寨煤矿近距离煤层下行开采重复采动影响下工作面煤壁破坏特征、围岩应力分布规律及覆岩移动演化特征。数值模拟结果显示:(1)工作面煤壁在顶底板挤压作用下外鼓,下煤层较上煤层的煤壁破坏更为明显,上、下煤层工作面最大塑性区宽度分别为2.43 m和3.18 m;(2)随着工作面的推进,工作面支承压力增高系数峰值先增大后稳定,上煤层支承压力增高系数稳定在1.60左右,而下煤层支承压力增高系数稳定在1.52左右;(3)上、下煤层工作面各推进200 m时,覆岩最大位移分别为36 mm和73mm,但上煤层工作面达到了充分采动,覆岩最大位移不再增大,而下煤层工作面仍处于非充分采动阶段,覆岩最大位移将随工作面的推进继续增大。  相似文献   

13.
近距离煤层群采空区上覆煤层复采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采空区上覆煤层复采技术研究分析,得出可行性结论。通过采取特殊技术措施和安全保障措施,该项技术取得了成功。  相似文献   

14.
《煤炭技术》2017,(10):58-60
以内蒙古某煤矿近距离煤层群开采为实例,通过采动过程中首采上覆岩层的位移变化来研究其移动规律。通过收集、查阅资料,并以该煤矿8#、10#、13#和17#煤层群为研究实例,结合煤层群地质背景、赋存条件等,运用理论分析及公式判别等方法分析首采煤层三带的位置,运用相似材料模拟进行实验,通过全站观测位移点的变化,确定三带的移动规律。  相似文献   

15.
煤层群开采过程中,受到上覆已开采煤层覆岩运移影响,下伏煤层开采顶板运动规律与破坏过程复杂程度和工作面来压不确定性增加.以下石节煤矿为研究背景,依据近距离煤层群工作面布置原则,综合分析对比内错式、外错式、重叠式布置的优缺点.结合数值模拟软件UDEC验证222工作面开采范围应力分布特征及222与2301工作面不同布置距离下...  相似文献   

16.
详细分析吕家坨矿5321和5393综采工作面的瓦斯涌出来源,有针对性地采取调压和瓦斯抽放措施,有效治理了近距离煤层群联合开采工作面的瓦斯涌出,解决了工作面上角瓦斯超限,保证了综采面正常生产。  相似文献   

17.
为深入研究俯采工作面采空区"三带"分布,以五沟煤矿1021工作面采空区为例,沿采空区两巷同时布置采集气体的束管和观测遗煤温度的热电偶系统,通过观测遗煤温度变化情况以及对气体成分的分析,划定了1021工作面采空区的"三带"分布范围,为防止煤炭自燃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近距离煤层群下行开采中,上位煤层开后造成下位煤层采场围岩力学环境发生改变,回采巷道的合理布置是下位煤层安全高效开采的关键。因此,本文以甘沟煤矿为工程背景,采用理论分析、数值计算、现场实测等手段,对上位煤层开采后,残留煤柱对底板影响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利用滑移线理论确定B4-2号煤层开采后对底板影响的最大深度为18.7 m,选取内错式布置,内错距不小于6.03 m;采用UDEC数值模拟软件对B4-2煤层的残留煤柱下方底板应力分布规律分析,得到煤柱影响下的底板应力演化特征,煤层开采后残留煤柱造成底板破坏深度达20 m左右,理论部分计算符合;通过对不同内错距下塑性区域分布进行分析,得到内错距为15 m时,对下位煤层的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19.
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某矿煤层群条件下不同首采层的卸压效果进行了模拟计算。通过对比不同首采方案中不同回采长度的垂直应力变化情况,比较各方案最终膨胀变形率大小,得出该矿开采最上部煤层1号煤层,可以维持底板布置巷道稳定,并使下赋煤层2号煤层、3号煤层充分卸压,是该矿保护层开采卸压效果最好的首采煤层方案。  相似文献   

20.
通过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对西铭矿43108工作面的覆岩结构特征进行研究,研究表明:工作面开采前,其顶板受到一定破坏,但破坏深度明显小于层间岩层的厚度,对煤层正常开采的影响较小;工作面开采时,顶板垮落带与上煤层采空区贯通,但未造成上煤层垮落带的扩大,并依此建立结构模型,在数值模拟中得到验证;通过3种不同方法,对工作面支架阻力进行合理计算,为工作面支架选型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