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Planning》2019,(3)
如果我们既要避免陷入所予神话,又要能够说经验可以作为我们对其思考的外在限制,就必须认为概念能力渗透于经验世界的任何领域中。约翰·麦克道尔以此作为辩护概念论最重要的论据。对这种思想最直接的批判是一种非概念论的观点,其证据源自我们对感觉经验和技能性行动精细性和丰富性的现象把握。非概念论并非处理这一问题的令人满意的方式,在麦克道尔与德雷福斯的著名辩论中,麦克道尔不断调整他的观点,一方面认为感知、行动与思想的关系是一种连续的差异而非"顶层—基础层"的二元划界,另一方面又主张理性的概念能力已然贯穿于涉身性的技能行动中。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20,(1)
罗伯特·汉那立足于当前分析哲学内部关于"知觉经验的内容是否是概念性的"这一核心讨论,尤其针对以麦克道尔为代表的强概念论主张,指出有一些知觉状态的内容甚至在本质上都不能被概念化,他把这种内容称为"本质性非概念性内容"。他认为这种自发的非概念性内容有其自身的规范性,它构成了"身体自身的理由",并可以成为"理由的逻辑空间"的基础。与此同时,针对麦克道尔借用康德哲学来支撑其概念论主张的做法,汉那对康德作了强的非概念论解读。汉那正确地揭示了康德直观理论的困境,但他过分强调直观的独立作用,从而对康德哲学作了片面化理解,他无法解决直观和概念的真正结合问题,也无法真正成功应对麦克道尔强概念论的挑战。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8,(1)
中国传统的人生哲学同西方相比,存在着不小的差别。在西方,其对待人生的哲学思考是以个人主义为思维基础的,而中国则是集体主义。在西方,人们往往认为每个人都是一个至高无上的个体,而在中国,人们则多看重集体的利益,认为集体的利益高于一切。也就是说在个人应该对家庭、社会乃至国家尽到各自的职责。正是由于受到这样两类截然不同的哲学思考方式的影响,中西方在"家"文化中也体现出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9,(9):266-268
费希特之哲学被称之为主观唯心主义哲学,其哲学体系的第一原则为"绝对自我",在此基础上自由也就先天具有必然性,自由可以说成为自我的属性之一。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自由思想有其自身的哲学基础,强调物质的第一性,按照费希特的哲学思想,由物质到精神的推导,这一进路并无出路,只有精神到物质的统摄才具有统一性,才能实现自由。实践的观点是二者思想的重要节点,将实践上升到哲学的高度是费希特的哲学贡献,但是其价值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才真正被发掘。实践是工具和桥梁,而马克思则认为是自由的过程。马克思将实践与自由合二为一,实践的过程就是自由的实现过程。关于能动性,费希特意识到能动性的价值,但是将其绝对化,而马克思则人的能动性不能否定自然的客观性。在马克思与费希特的自由基本原则的比较分析中,我们更加清晰的看到二者之间对于人与自然,人与自我,人与社会共同体的一系列思想关联。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22,(4)
杜威和毛泽东虽然分属不同的阶级阵营,立场观点迥异,但都致力于旧教育的改革,努力探索并躬行"知行合一观"和"平民主义教育"的教育哲学。从思想渊源上分析,杜威的教育哲学基础是以"经验"为核心的自然主义,而毛泽东的教育思想则是以马克思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来建构的。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9,(6)
从古希腊开始,自由教育思想便一直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纽曼和施特劳斯的自由教育思想都非常重视对经典的研习和对批判思维的养成。纽曼的思想跟宗教息息相关,而施特劳斯则偏向于实现其政治哲学的目标,二人的自由教育思想均对当下我国的通识教育改革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8,(1)
谢林晚期哲学和海德格尔后期思想有着许多相近之处,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在于,两人都对克服传统形而上学进行了努力,并都在此基础上进行过新的思想可能性的尝试。谢林通过"否定哲学"与"肯定哲学"的区分,建立了一种不同于柏拉图传统的历史性存在概念,为一种新的存在意义和存在谱系学铺平了道路。海德格尔则更为明确地通过现象学的解释学跳出了传统的存在概念,并在作为"存有"的"本有"概念中以另一种方式补充了由谢林提出的新的存在理解方案;这一点同时也构成了两人间对话的可能。  相似文献   

8.
《山东建材》2014,(4):10-25
海德格尔认为建筑的本性即让人居住,而思想作为建筑的哲学意义也存在于居住之中,所以居住是存在的基本特征,它规定了建筑和思想的本性。只有为了居住而思想,我们才得以在思想中居住…  相似文献   

9.
黑川纪章共生思想的哲学基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黑川纪章以共生哲学深化表现他的改造西方中心主义和理性中心主义的意志。共生哲学在黑川纪章以前的思想中,表现为新陈代谢和变生,共生哲学则是他的思想在今天的表述。共生哲学的基本内容是:异质文化的共生、人与技术的共生、内部和外部的共生、部分与整体的共生、历史与未来的共生、理性与感性的共生、宗教与科学的共生、人与自然的共生。  相似文献   

10.
风水是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重要内容。风水思想的可贵之处是把人看成自然的一部分,认为人与自然同处于一个有机整体,人类居住的建筑空间应与周围环境相互协调。这种大地有机自然观,既是风水思想的核心,也是东方传统哲学的精华。工业化程度较高的西方社会,在遭受了工业革命所造成的环境灾难后,“重新发现”了中国风水关于整体有机自然观的价值,并将这一思想逐步纳入近现代建筑学和城市设计思想体系。传统的风水思想得到科学发挥。  相似文献   

11.
12.
As a basis for the professionalization of their field, architectural historians have assumed the autonomy and verifiability of historical knowledge. Central to these premises is the view that the archives and monuments of the past are the primary sources of the discipline. The historian's task is conceived as the gathering, selection, and verification of facts, the interpretation of which is presented in “literary” form for the sake of communicability. As such, a separation of form from content is assumed. However, recent studies in historiography insist on the determinant role played by the language of the historian upon the representation of history. In these works, critical insights developed in the fields of linguistics, rhetoric, and literary theory are brought to bear upon the analysis of historical accounts, pointing to the other “source” of history: discourse and rhetoric. This article reassesses the link among history, literature, and language. It raises the issue of the nature and authority of historical narratives and encourages rethinking their role within the discipline of architecture.  相似文献   

13.
传统存在两个面孔,一个源自宏观的历史叙事,一个承接微观的社区生活。两者都以时间为基点,却对应着不同的时间概念。宏观叙事中的传统,是被剥离了前后语境的抽象的独立存在,作为一种象征,指向以古代为时间归属的社会、政治、文化的巅峰状态;微观生活中的传统与当下的状态共时,是过往的社区情境的延续与演进,折射着具体的个人与社群层面的切实细节。宏观叙事的传统是绝对的、整一的;微观生活的传统是变化的、发散的。作为传统城市,西安也同时具备这两个传统。关中一带有着丰富的民俗、工艺与艺术遗存。诸如社火、剪纸、老腔、匠艺丹青等等,纷繁的民间文化映照出一个个富于生命力的社区。本土文化以这些作为滋养,维系着自身独特的社群关系与自我认同。民间  相似文献   

14.
An industry report in Hong Kong calls for an agreed framework for appraising subcontractor performance. A set of performance appraisal criteria is developed that is agreeable to all key stakeholders in subcontracting. By examining the criteria being applied around the world and reviewing the available literature, a set of 31 subcontractor performance appraisal criteria was compiled. A questionnaire survey was conducted in Hong Kong to reveal the perception of relevant stakeholders on the most critical criteria for subcontractor appraisal. The independent samples t‐test confirmed that the main contractor and subcontractor groups had a significant agreement on the importance levels of most subcontractor performance appraisal criteria. Through factor analysis, the 15 most important subcontractor performance appraisal criteria and their underlying relationships are identified.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three overarching factors for subcontractor performance appraisal are ‘team interaction’, ‘accomplishment of project goals’ and ‘track record’. The identified appraisal criteria lay a solid foundation for the development of a centralized subcontractor performance appraisal system to facilitate performance reporting, data sharing and benchmarking.  相似文献   

15.
文章将20世纪建筑学的现代性问题分解为一组组成对的命题。文章第一部分建立了建筑形态化过程中"再现"的理论框架。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讨论了两种再现的模式及它们之间的矛盾,其一是抽离式再现,它将导致文化被狭隘化为"技术化";其二是参与式再现,其不可避免的内向性可能导致主观的随意性。这两点都在密斯·凡·德·罗和汉斯·夏隆的思想和作品中有所体现。作者将两位建筑师置于其所处的文化背景中,并在文章的最后一个部分指出了两者之间的裂隙,回应了现代文化的断裂性。  相似文献   

16.
导读 阿尔伯托·佩雷兹-戈麦兹(Alberto Perez Gomez)教授及其夫人耗近10年的精力于1997年完成了巨著,建筑再现与透视铰链(Architecturo/Repmsentation and the Perspective Hinge)》,话题深入于建筑图像与再现(representation),特别是从建筑内部讨论关于17~20世纪的透视图的历史和理论,终极目的在于探索建筑再现作为诗意的翻译而非平凡的抄写。  相似文献   

17.
戚子鑫 《华中建筑》2010,28(5):10-13
该文尝试从建筑师规划师的角度重新解读《乌托邦》,对《乌托邦》中关于物质空间环境的论述进行详尽的几何量化分析以及适当的场景想象,通过图示来验证其是否可以实现。文章最后提炼了《乌托邦》中物质空间环境的特征,提出可实现的乌托邦的范式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中国传统园林空间层次丰富且寓有禅意,但当代对其借鉴多局限于造园手法的模仿和具象元素的复制,而忽略了中国传统园林的精髓是对抽象和意境的追求。本文旨在将古典造园方法纳入现代体系,将传统园林的空间特色应用到现代公共休闲空间中,并尝试用现代语言和现代设计方式重新演绎传统园林的”移步易景“、“以有限面积造无限空间“等,并构建物理空间之外的禅思意境。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东南大学建筑学研究生2015"实验设计"课程的教学记录,介绍其在一个实际乡村为"稻鸭共养"的耕作方式搭建鸭寮的教学内容及完整的设计研究和建造过程,讨论了以竹为材料限定的构造、结构及空间属性之间的建构关联,并进一步延伸讨论了乡村建设中材料与技术选择的在地性与可持续性,以及曾经在自然生息中经久持续的耕作与建造,如何在当今的生产消费条件下得以再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20.
铅笔素描风景画技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蒲新成  周爱民 《华中建筑》2005,23(2):154-157
该文在运用质朴的绘画语言、高深的艺术形式,重视“结构素描”与“体积素描”的辩证关系,以及采用“明暗层次”法更深入、丰富地表现物体等方面,说明了如何在铅笔素描风景画中运用各种技法,使绘画效果达到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