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3,(10)
"教育科学"是教育领域的一个核心话语,在其建构与意义演变的过程中,"教育"话语取代传统的以"学"为核心的教育学话语,并与"科学"这一转译后具有新意义的本土内生性话语相结合,成为"教育科学",这个过程是传统教育逻辑及其价值逐渐转变的过程,内含着"教育救国"的前提预设,意味着经验—思辨方法论转变为实验—实证主义方法论,也表现出本土与外来取向的博弈。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8,(1)
幼儿对科学概念的感知和理解是其今后真正掌握科学概念的出发点和基础,具有独特性,属于前科学概念的水平,具体性、表面性突出。幼儿科学记录有利于幼儿前科学概念的获得,教师应该予以重视并为幼儿科学记录提供有效指导。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6,(5)
科学表征是用一个人工设计的事物(如模型)描述另一个相关的事物(如自然现象),其结果是形成科学知识或理论,它蕴含了构成、划界和规范问题,已经成为各种实在论与反实在论争论的焦点。早期的图像论认为表征就是心理图像,后来的相似论主张表征是两个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同构论认为表征是两个不同事物之间具有相同的数学的或者物理的结构,指代论认为表征是一个事物替代另一个事物,推理观认为表征是一种推理力和认知能力。这些观点表现为科学理论的句法观与语义观之争、建模与理想化之争,形成了表征的紧缩观和实质观,以及分析方法和实践方法。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9,(7):61-66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小学科学教科书经历了过渡、苏化、本土化、改革开放再到素养教育的发展阶段。70年的小学科学教科书变革围绕三种科学文化更替展开,它既是编者对科学及科学教育的重新理解与诠释,也是科学教育由"小"自然向"大"科学,即由知识学习向科学的活动、情感、态度、精神等逐渐拓展的科学文化教育过程。发展至今的小学科学教科书实现了学习目标、内容、方法、场所的四大超越,从而完成了从科学知识教育向科学文化教育的转型。小学科学教科书发展的历史经验为未来的科学教育变革指明了道路。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9,(3)
范畴是学科的理论核心与基石,是衡量一门学科科学与否的重要标志。"教学论范畴"这一概念是基于"范畴"演绎而来,"教学论范畴"是指在对教学活动中的各种现象及其特性、关系等的本质进行抽象的基础上加以概括性反映的基本概念。其对于教学实践和教学理论都具有多方面的功能与意义,一方面有利于认识、规范与引导教学实践活动,同时有利于促进教学实践与教学理论间深层关联的建立与内在统一的实现,另一方面促进教学论理论体系的建构、完善与发展。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8,(24)
随着经济与科技的不断发展,教育问题已经成为了当前我们国家最为重视的问题之一。科学本质本身便是科学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近些年已经得到了人们广泛的重视。物理课程是高中教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该科目具有很强的独特性,因此将科学本质的教育融入到高中物理教学之中,能够有效提升教学质量,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8,(3)
对于马克思的"艺术生产"论,不能只是将其作为资本主义研究与批判的理论副产品,或者作为马克思主义主要文艺观念的补充性内容来看待。就理论视域而言,马克思的艺术生产论与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均存在着内在逻辑上的关联。三大理论视域各自都为艺术生产研究拓展出新的致思维度和理论空间,带来丰富多样的理论言说内容,同时又内在贯通、同构共存,共同组成马克思艺术生产论的理论整体。分别来看,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侧重解决的是艺术生产论的研究方法问题,政治经济学视域主要涉及的是艺术生产论的抽象理论建构和具体历史内容问题,科学社会主义视域则主要关注的是艺术生产的价值和理想及其与人的解放和自由的关系问题。马克思艺术生产论的当代意义体现于理论和实践的诸多方面:首先,它为艺术研究特别是当代艺术生产研究提供了科学方法论;其次,马克思在"生产一般"概念下对生产本体的理论抽象和概括,对于艺术生产本体的理论建构具有奠基意义;再次,马克思将艺术生产与社会发展和人的自由、解放联系起来的思想及其两种生产发展的不平衡理论、现代艺术生产以及文艺家身份的两重性等等的思想和论述,都对当代艺术生产实践和研究有理论指导和启示价值。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8,(2)
在科学课堂上恰当地运用一点"布白"艺术,不仅可以使科学教学更富于艺术性,且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思维能力,促进课堂教学和学生知识的有效建构。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8,(3)
科学素养作为幼儿园科学教育的旨归,已得到社会各界普遍认同。而在实施过程中,幼儿教师却很难摆脱"科学教育即科学知识传递的过程"的思维范式和实践"惯习",使得素质教育难以落实。文章对学前教育政策性文件进行研究与梳理,并对其中的核心概念和命题进行说明、解释及建构,并提出教育建议,以期为幼儿教师重新架构幼儿科学教育内容框架提供新的思路与建议。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21,(12)
为探究我国教师和学生个人认识论对学生科学学业成绩的影响,以C市B区43所小学的5 009名4年级学生和43名科学教师为样本,对各领域师生个人认识论和学生的科学学业成绩建构多层线性模型,结果发现:学生在品位、审美领域的个人认识论水平和教师在物质世界知识领域的个人认识论水平对学生科学学业成绩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且教师个人认识论水平对学生科学学业成绩的影响与课堂探究的"质"关系更为密切。基于这些发现,提出3点建议:1)应积极创设有利条件,促进小学生认识论发展;2)要提高教师认识论水平,以提升探究式教学的"质";3)应从微观层面进一步探究教师个人认识论水平对学生科学学习的影响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