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前,全球无线通信正呈现出移动化、宽带化和IP化的趋势,在蜂窝移动通信技术快速发展、力争提供移动宽带服务的同时,一些无线宽带接入技术也开始提供部分移动功能,试图通过宽带移动化进入移动通信市场,如IEEE802.16技术。802.16提供数据业务的能力高于HSDPA、HSUPA、EV—DO和EV—DV等3G的增强型技术,计划2008年-2009年大规模商用。宽带无线接入向移动化发展给移动通信技术带来了直接的竞争压力,在移动通信业界引起了很大的震动。因此3GPP和3GPP2两大第三代移动通信标准化组织先后开始了3G演进型系统(E3G)的技术研究与标准化工作,以保持3G技术的竞争力和在移动通信领域的领导地位。  相似文献   

2.
1、前言 宽带无线接入(BWA)是当前通信业界的热点技术之一,它以IEEE 802工作组制定的标准如802.11和802.16等为基础,向宽带接入移动化迅速发展,技术不断完善,产业规模发展迅速,逐渐从传统宽带接入市场向移动通信市场渗透,对移动通信技术发起了挑战。  相似文献   

3.
无线通信技术现阶段的发展关注点主要可归结为3类:a)延续以话音接入为主的2G、2.5G和3G的移动通信系统;b)以专业调度通信为主的集群网系统,如iDEN、GOTA等;c)以宽带数据接入为主的无线宽带接入系统,如LMMDS、MMDS及WIFI等。近年来,这3类无线通信技术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就发展的本质来说,移动通信及集群通信只是取得了延续性发展,而宽带无接入却取得了颠覆性的发展,它将开创一个前所未有的无线通信发展前景,这就是从IEEE802.16x无线通信协议族的出现,电即我们通常所说的WIMAX通信技术的到来。  相似文献   

4.
未来移动通信系统及其核心技术介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晓虹  张敏 《通信世界》2003,(2):35-35,36
在过去的几十年,通信技术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和广泛的应用,极大的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其中在与人们生活联系最紧密的个人通信方面,需要无线通信技术来实现。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以任何方式进行信息交流”。人类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在过去的20年,移动通信已经历了从第—代模拟通信到第二代数字通信再到第三代多媒体通信的三个阶段。在我国,移动通信也是最具发展活力的产业之一。据有关部门预测,2005年我国移动通信用户数将达到3亿,普及率将由现在的9%增加至20%。与世界上移动通信普及率最高的国家相比,我国移动通信的发展潜力巨大。全球范围内移动用户数的迅猛增长和移动业务主体的快速转变,预示手持移动终端将逐步取代PC成为人机接口的主要设备。为高速业务和多媒体业务设计的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3G)在通信的容量与质量等方面将远远不能满足要求,世界各国在推动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商用化的同时,目前已经把研究重点转入下—代移动通信的先期研究,在概念和技术上寻求创新和突破,从而使无线通信的容量和速率有十倍甚至百倍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目前,在移动宽带无线接入领域颇具影响的主要有无线城域网(WMAN,Wireless Metropotion Area Netwodks)IEEE802.16e、移动宽带无线接入(MBWA,Mobile Broadhand Wueless Access)IEEE802.20和无线区域网络(WRAN,Wireless Reginal Area Networks)IEEE802.22,以及第一代至第三代蜂窝移动通信系统(3G)等。本文在介绍IEEE802.16e,802.20和802.22标准的技术特点及其主要应用范围的基础上,将其与3G系统进行对比。  相似文献   

6.
第四代移动通信将是一种超高速无线网络。OFDM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频谱资源,MIMO系统进一步提高无线通信系统容量、提高频谱效率。MIMO—ODFM已经成为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研究中的热点。本文结合IEEE802.11n标准分析了4G中的关键技术,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一定展望,对于我国无线局域网标准的选择,具有一定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前,一种新的无线通信标准——IEEE802.20对3G的部署提出了挑战.IEEE802.20也被称为移动宽带无线接入(MBWA)技术。本文对IEEE802.20(MBWA)技术进行了较详细的介绍,分析了IEEE 802.20的协议模型,对该技术的特点和优点进行了概括.最后,本文还介绍了IEEE802.20技术的网络体系机构及其协议,并指出了它的不足。  相似文献   

8.
在未来的宽带无线通信系统中,存在两个最严峻的挑战:多径衰落信道和带宽效率。MIMO技术与OFDM技术相结合是无线通信领域智能天线技术的重大突破。IEEE 802.16a协议物理层支持的主流技术就是基于OFDM调制技术。本文首先介绍了802.16a协议,然后分别对OFDM和MIMO技术进行了分析,最后研究了基于IEEE 802.16a的MIMO-OFDM系统。  相似文献   

9.
3G是英文3rd Generation的缩写,指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相对第一代模拟制式手机(1G)和第二代GSM、TDMA等数字手机(2G),第三代手机一般地讲,是指将无线通信与国际互联网等多媒体通信结合的新一代移动通信系统。它能够处理图像、音乐、视频流等多种媒体形式,提供包括网页浏览、电话会议、电子商务等多种信息服务。  相似文献   

10.
移动宽带接入是近年来移动通信领域内发展最快、受关注度最高的课题,而移动WiMAX又是移动宽带接入技术中的一大热。IEEE802工作组在2005年12月完成了移动WiMAX空中接口(物理层和MAC层)的标准化工作,形成IEEE 802.16e-2005标准,WiMAX Forum于2006年2月批准了移动WiMAX系统应用框架Release 1,用来保证设备互操作性的测试。移动WiMAX基于正交频分复用接入(OFDMA)多址接入技术。业界一致认为OFDMA是下一代移动通信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蓝牙技术发展很快,但是蓝牙技术本身仍然还需要不断的完善,它存在哪些问题,它与其他无线通信技术(如IrDA、HoneRF、无线局域网络IEEE802.ll、IEEE802.llb、IEEE802.lla)相比有哪些优势和不足。本文就上述问题作了较详细的介绍。并介绍了蓝牙技术今后可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超宽带(UWB)具有传输速率高、通信距离短、平均发射功率低等特点,非常适合于短距离高速无线通信。本介绍UWB的原理及主要技术特点,详细比较了UWB通信与IEEE 802.11、IEEE 802.15.3、Home RF和Bluetooth等技术的异同,并展望了UWB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无线局域网(WLAN)正在巡速地融入我们的生活。IEEE 802.11作为全世界部署最为广泛的WLAN技术,被普遍认为将在下一代无线通信中发挥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IEEE 802.11技术并没有内建对QoS的支持,使得IEEE 802.11 WLAN在提供音视频等需要QoS保障的业务方面遇到极大的挑战。  相似文献   

14.
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回顾和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朱建华 《电信科学》2000,16(1):21-25
本文首先回顾了20世纪移动通信技术发展的历程,介绍了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研究和标准的进展情况,最后讨论了今后移动通信技术发展趋势和特点。  相似文献   

15.
《数字通信世界》2013,(12):66-66
LTE是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GPP)主导的通用移动通信系统技术的长期演进。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LTE也越来越多的被人们所关注。为更加深入地分析LTE产业、  相似文献   

16.
对当前无线通信中的热点问题,如无线拉入系统,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双向寻呼移动通信系统,数字集群通信系统以及蓝牙技术等,就它们对频率使用的有关问题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7.
随着移动用户的增多,以及人们对移动通信业务的追求已从单纯的语音业务扩展到多媒体业务,因此,移动通信技术变得越来越重要,为了满足人们不断增加的需求,这使得人们努力改进和发展一些新的技术。现在移动通信技术的热点是3G、4G和5G技术,然而,人们可能产生疑问,3G还没有完全实现,为什么又急于研究4G甚至5G。4G不仅是对3G的困难和局限的突破和演进,而且增强了服务质量、增加了带宽和降低了成本,而5G是一种完美的无线通信系统。  相似文献   

18.
GoTa的含义是开放式集群结构(Global open Trunking Architechture),是由中兴通讯独家提出,是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技术。GoTa的开发是基于这样一个背景:无线通信技术正逐渐向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集群通信由于其面临的业务多样化和宽带化也需要引人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集群必须走共网发展的道路才能降低使用的门槛,在网络互连的技术上,目前的蜂窝移动通信系统有大量可资借鉴的技术。  相似文献   

19.
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以其特有的优势,成为下一代无线通信的必然选择,高品质的通信技术和网络布局是实现未来3G宽带无线通信业务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对带宽的需求日益增长,即使2004年初正式推出的IEEE802.11g标准,也与传统有线以太网带宽相距甚远。IEEE802.11g基于2.4G频段,理论带宽为54Mbit/s,即使在较为理想的实际环境下,带宽也只能达到理论数值的一半,难以满足多媒体实时业务、IP电话(VoIP)和视频点播(VOD)等业务的需求。为了进一步扩展带宽,各厂商都在研发和制定下一代标准和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