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油气田勘探开发的进一步深入和油气资源的逐渐贫乏,利用测井资料进行老井复查已经成为一些老油气田工作的重点。老油气田测井解释最大的困难在于老的测井系列测井项目较少,测井质量不高,缺乏足够的测井信息。本文以四川盆地某老气田为例,笔者提出了利用测井曲线相对齐全的关键井来构建其他老井测井曲线的新方法,并以岩心分析资料为研究基础,应用最优化测井解释方法在准确识别岩性的基础上对该气田10口井完成较高精度的测井资料数字处理。分析认为该研究思路和方法对老井复查工作有一定的参考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石油测井面临的难题主要体现在数据传输和数据采集2个方面。随着测井仪器的日益成熟及测井数据精度要求的越来越高,数据传输误差大的难题也就越来越突出,而此前却一直未得到研究人员的重视。通过建立随机信号模型,将噪声和信号以相乘的形式引入,不仅使信噪比大大提高,还使总信号功率极大地得到提升,从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测井中信号的误差问题。  相似文献   

3.
四川盆地普光气田区的碳酸盐岩储层具有溶蚀孔洞发育、裂缝张开度低、常规测井响应不明显等特征, 直接利用各种常规测井曲线识别裂缝时存在局限性。为此提出基于常规测井与电成像测井多信息融合的裂缝识别方法,对多种常规测井曲线进行重构, 充分突显裂缝在常规测井曲线上的响应特征, 同时对电成像测井进行孔隙度谱分析, 从孔隙度谱中提取反映裂缝的熵、能量等谱特征, 构建多信息融合的裂缝发育概率预测模型, 对储层裂缝进行识别。岩心观察和成像测井描述裂缝结果的对比表明, 文中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本文针对微电极曲线在延长组低渗透油藏中正负差异共存的普遍现象,从微电极测量原理入手,结合其它测井曲线特征和孔隙结构差异,对微电极曲线的负差异现象进行解释,导致负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储层的渗透性差、泥浆侵入非常弱以及没有形成泥饼等现象造成的。同时结合大量岩心化验分析资料和试油资料,将微电极正负差异现象应用于延长组低渗透油藏的渗透率确定、油水层的识别和划分有效储层、确定射孔井段的研究,取得良好的效果,明显地提高了测井解释精度。  相似文献   

5.
气测解释方法在准噶尔盆地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分析了目前国内外常用的7种气测评价方法后指出,气体评价法、轻烃比值法、双对数比值法3种气测解释方法在准噶尔盆地适用性较强,解释符合率较高。在选择气测解释方法时,一定要考虑本地区的储层流体特征及钻井条件,并利用随钻资料对解释方法的区带区间值进行必要的修正;在进行气测解释时应充分利用各种解释方法之间的互补性,综合分析、取长补短,以提高解释精度。  相似文献   

6.
井场实时数据采集的组件化软件设计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针对录井仪所采集数据共享应用及实时传输时,存在数据单位定义没有统一标准的问题,提出了基于组件的井场软件开发模式,进而形成了具有数据采集、数据传输、数据回放和数据模拟为一体的通用组件ComData。该方案将录井仪的多样性、硬件访问的复杂性以及传输协议的特定性屏蔽在具体的计算模块之外,效率高而表达简单。同时也解决了各模块间对共享数据资源独占的问题,还为统一计算单位,扩充实时计算数据量提供了必要的支持。多个油田的试验表明,通过该方案能快捷方便地切换数据源,达到软件集成的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7.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长7油层组底部广泛发育张家滩页岩,厚度15~60m,中间夹薄层细砂岩或泥质粉砂岩,是很好的页岩油储层。野外露头观察、岩心分析及成像测井资料解释均表明该页岩段近东西向高角度构造裂缝和近水平页理缝发育,为致密页岩油储层提供了良好的渗流通道。依据岩心分析和成像测井资料解释确定单井内裂缝类型和分布;选取对裂缝敏感的常规测井曲线自然电位、声波时差、密度、中子及深浅电阻率差比,根据岩心分析和成像测井解释结果,利用模糊神经网络推理系统确定不同测井曲线的权系数,采用综合概率指数法和分形维数法识别页岩油储层及裂缝。  相似文献   

8.
试油层自然产能预测方法及其在塔里木盆地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准确预测试油层段的自然产能, 是制定科学合理的试油方案的重要前提。通过分析塔里木盆地大量录井和试油资料, 提出了试油层自然产能预测的新方法。该方法不仅给出了获得渗透率的若干解决办法, 而且提出了由录井资料预测地面原油粘度进而预测地层原油粘度的方法, 并根据达西公式建立了塔里木盆地碎屑岩地层采液指数与地层流度或流动系数的回归关系式。该方法参数少而且容易获得、预测结果准确, 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可以为优选试油层位和优化试油方案提供直接、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一种基于OFDM技术的900kbit/s测井数据传输系统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常规的单载波调制技术在带宽有限的测井电缆上的低传输速率制约着成像测井技术的发展.在分析测井电缆传输特性和OFDM技术原理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基于OFDM技术的测井电缆高速数据传输系统,并介绍了基于OFDM技术的测井电缆高速数据传输系统的参数设计和工作原理,给出了不同长度测井电缆上的测试结果.电缆实测结果表明,在7 000 m长的测井电缆上,基于OFDM技术的测井电缆高速数据传输系统可获得900 kbit/s以上的数据传输速率和低于5E-8的误码率.当变压器的接入模式为Mode-Ⅱ时,系统最高的数据传输速率可达到1.1 Mbit/s.  相似文献   

10.
张国军 《国外测井技术》2007,22(2):44-46,49
注聚剖面组合测井仪是一种能测量自然伽马、流量、井温、压力和磁性定位的多参数仪器。这种仪器是由遥测单元、同位素释放器及伽马测量短节等组成,是一种既能测量注聚井的分层段注入量,也能连续测量注聚剖面曲线的仪器,所测资料能对各层段进行细分。本文介绍了该仪器自的设计目的、仪器结构、电路设计、测井原理和应用情况,并结合测井实例对分层段注入量、注聚剖面曲线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页岩气储层品质对压裂改造至关重要,直接影响到试油层位的优选和压裂施工的效果,进而影响页岩气产能的高低。为此,针对四川盆地南部地区海相页岩储层开展综合评价研究:首先,通过岩心实验数据与测井曲线相关性分析,优选铀含量、密度计算有机碳含量,优选声波、密度、铀含量计算储层孔隙度和有机孔隙度,建立多参数计算页岩储层参数模型,参数精度高;其次,利用页岩气水平井单段测试产量与储层参数开展主成分方法分析,优选页岩孔隙度、有机碳含量、脆性指数、总含气量,建立页岩气水平井储层品质综合评价模型,形成了页岩气水平井储层品质测井综合评价方法,评价结果与生产测井测试成果有着较好的对应性。研究结果表明:①声波能较好地表征无机孔隙度,铀含量能较好地表征页岩有机孔隙度;②水平井靶体应尽量控制在页岩储层品质好、脆性矿物含量高、脆性指数高的小层内,易于被压裂,形成的压裂缝网复杂,测试产气量贡献大。结论认为,页岩气水平井储层品质测井评价方法对水平井储层品质级别具有较好的指示性,为现场水平井靶体优化和优质页岩储层压裂分段优选提供了技术支撑,可以有效地指导现场生产。  相似文献   

12.
普光气田应用常规测井解释方法计算得到的矿物成分含量、孔隙度与岩心分析结果存在较大偏差,难以满足储量申报需要.因此,开展测井精细解释攻关研究显得尤为重要.首先选取普光气田取心井作为关键井,开展岩心刻度测井精细解释研究;其次利用PE曲线并结合其余测井资料计算储层矿物成分含量;最后分储层类型优选权值系数将中子和密度孔隙度进行合理组合,计算储层孔隙度,并编制适用普光气田的测井资料处理软件.将测井精细解释结论同取心井岩心分析资料进行对比分析,测井处理解释精度大幅提高.该测井精细解释方法有力支撑了普光气田储量参数的研究及探明储量的申报.   相似文献   

13.
甲酸盐无固相钻井液具有保护环境、储层保护、抑制地层等优点.但是,由于甲酸盐钻井液密度较大,并且含有大量负离子,使得甲酸盐钻井液对测井曲线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这为测井识别油水层、确定含油饱和度带来了一定的不确定性,增加了测井评价的难度.结合甲酸盐无固相钻井液密度大及侵入地层较深等特点,分析了该钻井液对井径测井曲线、密度测井曲线以及电阻率测井曲线的影响.使用有机盐钻井液体系钻井,对砂岩井段的井眼半径影响不大,对泥质含量相对较高的井段和泥岩段,由于井壁的垮塌现象减少,在这种情况下,单纯地靠观察井径的大小很难对岩性进行评价.甲酸盐无固相钻井液密度较大,侵入地层较深,在侵入地层特别是侵入的砂岩储层中密度测井值较高;由于钻井液电阻率低于地层电阻率,使得视电阻率较低,为油气解释造成了困难;随着浸泡时间的延长,甲酸盐钻井液对地层的影响也不尽相同,所以在钻后及时测井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室内实验,得到了某地区甲酸盐钻井液的电阻率校正方法,并利用该方法处理了某油田的几口井,实际效果是可靠的.  相似文献   

14.
对于复杂岩性页岩岩相的识别,传统的建立岩相图版的方法因未充分考虑到测井数据间的相似性造成的干扰以及与岩心实验数据尺度上的差异性,导致建立的识别图版中不同类别的样本点相互重叠、界限模糊,预测偏差较大。针对该问题,以三塘湖盆地马朗凹陷芦草沟组二段为例,在对储层特征充分认识的基础上,采用了一种基于主成分分析的BP神经网络方法,首先分析研究区岩心资料并对其进行归类组合,划分出富有机质纹层相、富碳酸盐纹层相和富凝灰质纹层相3种岩相类型,以便缩小与测井数据间的尺度误差;其次建立岩相图版并提取自然伽马、声波时差、补偿密度、补偿中子、电阻率等5条对岩相变化响应较为敏感的测井曲线,分析各主成分的因子载荷地质因素并优选出3个含有大量岩相信息的主成分PC2,PC3和PC4;最后建立起岩相与测井曲线间的映射关系,同时对研究区重点井芦1井进行了验证性的岩相识别。结果表明,与传统图版识别方法相比,将主成分分析与BP神经网络相结合的岩相识别方法可有效消除测井曲线相似性带来的干扰,解决因岩心数据与测井数据尺度不同所造成的预测偏差增大的问题,使岩相识别正确率得到明显提高。该方法对页岩岩相识别较为实用,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川西地区水平井在进行常规泵出式测井时,若钻杆不能下到位会造成漏测水平段油气层,针对这一问题,对常规泵出式测井工艺进行了改良,研制了特制引鞋、电缆旁通短节、熔断式马笼头和抓捞器等测井工具,形成了泵送电缆释放测井工艺。该测井工艺将钻杆下至预定位置后,从钻杆内用电缆将测井仪输送至遇阻位置,利用高压钻井液将测井仪推送至预定位置,然后供电分离电缆与测井仪,回收电缆后起钻测井,测井结束后,将测井仪打捞出,读取测井数据。泵送电缆释放测井工艺在川西地区复杂井眼轨迹水平井测井中应用了13井次,测井一次成功率100%,获取了全部水平段自然伽马、双侧向、补偿声波时差、补偿中子等测井曲线,且质量满足行业标准,合格率100%。现场应用表明,泵送电缆释放测井工艺能满足复杂井眼轨迹水平井测井需要。   相似文献   

16.
17.
高精度剩余层速度的求取需要解决两方面的问题:一是建立高精度的层速度场,二是建立高精度的正常压实速度场。为此,提出了一种精确求取剩余层速度场的新方法。基于模型层析法求取层速度,结合井震速度标定和空间网格化加密,精确求取层速度场;然后基于已钻井稳定纯泥岩段的层速度,拟合求取正常压实速度场,并对层速度场进行压实校正,得到能预测岩性的高精度剩余层速度场。研究结果表明,在基于模型层析法得到高精度层速度场的基础上,利用稳定纯泥岩段层速度拟合的正常压实速度值更符合研究区不同年代实际地层,能够从层速度场中筛选出更多的岩性信息,提高砂体预测的精度。该方法在二连盆地SH凹陷得到有效应用,成功预测了目标区砂体的分布,为该区井位部署及相似地质条件地区的砂体预测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利用地震反演技术钻前预测井壁稳定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有效克服钻井过程中出现的井壁失稳问题,基于褶积模型的测井约束反演方法,提出了利用地震层速度反演技术在钻前预测安全钻井液密度范围的模型。该预测模型充分利用探区内的地震记录资料,以测井信息和地质资料为约束条件,通过制作合成地震记录进行层位标定,建立初始波阻抗模型,运用宽带约束反演技术获得具有较高分辨率的波阻抗模型并最终得到速度资料。利用反演结果结合统计模型、趋势面模型、神经网络模型及岩石力学模型等常用预测模型可以实现钻前井壁稳定性预测。通过该方法反演出塔里木油田一口探井的层速度曲线,并在钻前预测出该井的安全钻井液密度范围,与实钻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的结果表明,该预测方法具有良好的预测效果,可满足钻井工程的需要。  相似文献   

19.
 由于天然气的基本物性特征在用不同测井方法获取的测井曲线上均有不同的响应,因此综合多种测井曲线的响应特征,可以反映天然气产能。本文给出了以声波、密度、中子测井资料为基础,以反映渗透性的深浅电阻率测井值之比或自然伽马或自然电位曲线为约束条件的天然气判别综合指数积分预测天然气产能的方法,并根据实际测井资料及测试资料的研究结果对未测试层段的产能进行了预测。文中介绍的指数面积法预测天然气产能只是一种近似的方法,预测结果与实际测试结果可能有一定的误差,需要做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  相似文献   

20.
准确描述并预测裂缝空间分布是裂缝型潜山油藏储层开发的前提条件,裂缝型潜山油藏构造复杂、断层发育、地震反射多表现为空白或杂乱反射,传统的依赖模型的反演方法难以表征复杂的潜山断裂系统。为此,提出了以测井裂缝敏感参数FIC c为训练目标的深度信念网络反演方法。首先基于碳酸盐岩裂缝在测井曲线上的响应特征,综合伽马、井径等曲线,构建敏感性裂缝识别参数FIC c;然后以基于优选井计算的FIC c曲线作为训练目标、以井旁地震数据作为训练特征构成训练样本,通过训练深度信念网络,建立井旁地震数据与FIC c曲线之间的非线性映射关系;最后将训练成熟的网络模型应用到整个地震数据体,反演得到裂缝识别参数FIC c,进而预测裂缝空间分布。S区潜山裂缝预测的应用结果表明,测井裂缝识别参数FIC c识别结果与成像测井裂缝识别结果基本吻合,FIC c作为训练目标在S区裂缝预测中具有较好的可靠性;应用深度信念网络反演的解释结果表明S区潜山主要发育北东向裂缝,呈带状沿断层大面积发育,与熵属性刻画的裂缝发育带一致性较好,钻井吻合率达7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